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梧桐诗雨

主讲-梧桐诗雨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4: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00、《还》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猎人相遇互相赞誉猎技高超的诗。旧说中《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我们觉得从本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旧说显系比附,今不取。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齐风•还》译注

题解:猎人互相间的赞美。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子之还兮,①
遭我乎峱之间兮。②
并驱从两肩兮,③
揖我谓我儇兮。④

子之茂兮,⑤
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⑥
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⑦
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
揖我谓我臧兮。⑧ 你是那样矫健啊,
与我相遇在峱山间啊。
一同追着两只大兽撵啊,
你作揖夸我身手便啊。

你是那样高潮啊,
与我相遇在峱山道啊。
一同追着两只公兽跑啊,
你作揖夸我本领好啊。

你是那样勇敢啊,
与我相遇在峱山南啊。
一同追着两只大狼赶啊。
你作揖夸我技艺善啊。 ①还(xuán 玄):轻捷貌。
②峱(náo 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③从:逐。肩:借为"豜(jiān 肩)",大兽。毛传:"兽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④揖:作揖,古礼节。儇(xuān 宣):轻快便捷。
⑤茂:美,指善猎。

⑥牡:公兽。


⑦昌:指强有力。


⑧臧(zānɡ 脏):善,好。




【F-097】还



【题解及原文】两位猎人在山间相遇,互相赞美。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1、还(旋xuán):旋。便捷。
2、遭:相遇。峱(挠náo):山名,在今山东临缁县南。
3、从、肩:《毛传》:“从,逐也。兽三岁曰肩。”
4、揖:作揖。儇(旋xuán):灵巧。《毛传》:“儇,利也。”《传疏》:“利犹闲也,闲于驰逐也。”
5、茂:美好。《毛传》:“茂,美也。”
6、牡:雄兽。
7、昌:《郑笺》:“昌,佼好貌。”
8、阳:《集传》:“山南曰阳。”
9、《后笺》:“《陆疏》云,狼猛捷,自是难获之兽。此所以互相夸耀,以为戏乐。”
10、臧(脏zāng):善,好。



【白话翻译】
你真敏捷技艺娴,与我相遇峱山间。并驾追赶两大兽,拱手夸我多灵便。
你的身材真美好,与我相遇峱山道。并驾追赶两雄兽,拱手夸我技艺高。
你的身材真健壮,与我相遇峱山阳。并驾追赶两条狼,拱手夸我技艺强。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讲解】

  这是一首猎人相遇互相赞誉猎技高超的诗。旧说中《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我们觉得从本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旧说显系比附,今不取。

  本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我们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异常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我们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我们知道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在《诗经》中堪称佳作。方玉润《诗经原始》引章潢的话评论说:“‘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已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变化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 (蒋立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4: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101、《著》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风格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无怪乎清代学者牛运震要称它是“别调隽体”(《诗志》)。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齐风•著》译注

题解: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情景。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俟我于著乎而。①
充耳以素乎而,②
尚之以琼华乎而。③

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
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等我就在屏风前哟,
帽垂丝带在耳边哟。
加上美玉多明艳哟。

等我就在庭院里哟,
帽垂丝带在耳际哟。
加上美玉多华丽哟。

等我就在厅堂上哟,
帽垂丝带在耳旁哟。
加上美玉多漂亮哟。 ①俟:迎候。著:通宁。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著。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乎而:齐方言。作语尾助词。

②充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dǎn 胆),饰玉称瑱(tiàn),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素、青、黄:各色丝线,代指紞。

③尚:加上。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华、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F-098】著



【题解及原文】亲迎时新娘看到盛装的新郎。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俟(寺sì):等。著(注zhù):古代正门内两侧屋之间。《毛传》:“俟,待也。门屏之间曰著。”
2、乎而:语气词连用。
3、充耳:古代贵族冠冕两旁悬挂的玉,下垂至耳,塞耳蔽听。
4、素:与下文“青”、“黄”皆指美玉之色。
5、尚:加在上面。《集传》:“尚,加也。”
6、琼华、琼莹、琼英:皆为美玉之名。姚际恒《诗经通论》:“琼,赤玉,贵者用之。华、莹、英,取协韵,以赞其玉之色泽也。”



【白话翻译】
新郎等我门屏间,充耳白丝垂帽边。帽上宝石光闪闪。
新郎等我在院庭,帽旁充耳丝线青。帽上宝石亮晶晶。
新郎等我在堂上,充耳黄丝垂帽旁。帽上宝石真漂亮。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讲解】

  本篇《毛诗序》、郑玄笺皆以为是刺诗,孔颖达疏申述云:“作《著》诗者,刺时也。所以刺之者,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也。”姚际恒不以为然,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今不可知其为何人,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诗经通论》)姚说可取。揣摩诗意,此当是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情景的。据《仪礼•士昏礼》,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上车后,新郎得亲自驾车,轮转三周,再交给车手驾御,而自己则另乘车先行至自家门口等候,然后按照规定以次将新娘引进洞房。本诗把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戴君恩《读诗臆评》谓其“句法奇怪”,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句法奇蛸”。奇峭在哪里?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句法,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靦覥,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多么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怎敢抬头仔细瞧呢?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述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

  这首诗风格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无怪乎清代学者牛运震要称它是“别调隽体”(《诗志》)。 (蒋立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4: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102、《东方之日》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美貌,对后世诗文创作有明显影响,如宋玉《神女赋》形容神女之美:“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又曹植《洛神赋》写洛神似见非见“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而远处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类似写法后世更多。不胜枚举。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齐风•东方之日》译注

题解:写新婚夫妇恩爱,形影不离。或曰回忆与女子幽会的情诗。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东方之日兮,
彼姝者子,①
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
履我即兮。②

东方之月兮,
彼姝者子,
在我闼兮。③
在我闼兮,
履我发兮。④ 东方太阳红彤彤啊,
那个美丽大姑娘--
就在我家内房中啊。
就在我家内房中啊,
悄悄伴我情意浓啊。

东方月亮白晃晃啊,
那个美丽大姑娘--
就在我家内门旁啊。
就在我家内门旁啊,
悄悄随我情意长啊。
①姝:貌美。


②履:同蹑,放轻脚步。即:相就,接近。一说脚迹。



③闼(tà 榻):内门。

④发:走去,指蹑步相随。一说脚迹。




【F-099】东方之日



【题解及原文】一位女子追求一位男子,和他形影不离。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注释】
1、东方之日:《通释》:“古人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
2、《郑笺》:“有姝姝美好之子,来在我室。”
3、履(吕lǚ):蹑,放轻(脚步)。
4、即:通“膝”。亲近。杨树达《小学述林》卷六:“古人席地而坐,安坐则膝在身前,故行者得践坐者之膝也。”
5、闼(踏tà):内室。《毛传》:“闼,门内也。”
6、发:足,脚。



【白话翻译】
太阳升起在东方。有位姑娘真漂亮,进我家门在我房。进我家门在我房,踩在我的膝头上。
月亮升在东方天。有位姑娘真娇艳,来到我家门里边。来到我家门里边,踩在我的脚跟前。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讲解】

  此诗《毛诗序》以为意在“刺衰”,说:“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朱谋玮《诗故》以为意在“刺淫”,说:“旦而彼姝人室,日夕乃出,盖大夫妻出朝,而其君以无礼加之耳。”牟庭《诗切》以为意在“刺不亲迎”,说:“刺不亲迎者,言有美女光艳照人,不知何自而来,如东方初出之日也。”虽然见解不同,但大都承认诗的基本内容是关于男女情事的。本文则把它视为一首回忆与女子幽会的情诗,而不取“刺”的臆测。

  两章诗首句,毛传以为“兴也”,季本《诗说解颐》以为“赋也”,严虞惇《读诗质疑》又以为“比也”;除此还有“兴而赋”、“比而赋”等不同说法。我以为这两句是含有象征意义的起兴:诗人早晨面对初升的旭日,或晚间仰望刚起的新月,都似乎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艳丽而热烈的朝阳,皎洁而恬静的月光,多么像他那位艳美而温柔的情人啊!她对他的追求是那样大胆热切,又充满着柔情蜜意,竟不顾一切自荐枕席,男欢女悦。因此,每当日出东方,或月上梢头,“彼姝之子”的形象总不免在他心中盘桓,情意缱绻,朦朦胧胧,仿佛她“在我室兮”。两章的二、三两句承接自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滋华斯说得好:“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的情绪。”(转引自朱光潜《诗论》)本篇作者正是有感于朝阳、明月而沉浸在甜蜜的“回味”中,由此激起了难以压抑的爱的狂潮,竟脱口而出透露了他与她幽会的隐私:不仅说出了情人在他的卧室内,还情不自禁地描述了他们亲呢的情景——“履我即兮”、“履我发兮”。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叙述是带着颇为得意的幸福感的,我们能触摸到他那颗被爱情撩拨得激烈跳荡的心。正因为如此,所以十句诗中竟有六句有“我”字,自我矜喜之情溢于言表。本诗格调粗犷而不轻薄,俏皮而不油滑,体现了古代情歌质朴的本色。

  这首诗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美貌,对后世诗文创作有明显影响,如宋玉《神女赋》形容神女之美:“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又曹植《洛神赋》写洛神似见非见“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而远处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类似写法后世更多。不胜枚举。

  本诗押韵有其特色,每章皆是一、三、四、五句押韵,并且都与“兮”字组成“富韵”,三句与四句又是重复的,读起来音节舒缓而绵延,有着流连咏叹的情昧。全诗八个“兮”字韵脚,《正韵》称为“联章韵”。 (蒋立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4: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103、《东方未明》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东方未明》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原  文
译  文


东方未明,
颠倒衣裳。①
颠之倒之,
自公召之。②

东方未晞,③
颠倒裳衣。
颠之倒之,
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④
狂夫瞿瞿。⑤
不能辰夜,⑥
不夙则莫。⑦

东方还未露曙光,
衣裤颠倒乱穿上。
衣作裤来裤作衣,
公家召唤我忧急。

东方还未露晨曦,
衣裤颠倒乱穿起。
裤作衣来衣作裤,
公家号令我惊惧。

折下柳条围篱笆,
狂汉瞪眼真强霸。
不分白天与黑夜,
不早就晚真作孽。





【F-100】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注释】
1、晞(曦xī):“昕”的借字,就是明。《毛传》:“晞,明之始升。”
2、樊:即藩,篱笆。这句说折柳枝做园圃的藩篱。
3、狂夫:指监工的人。瞿瞿:瞪视貌。
4、辰:时。守时不失叫做时,犹“伺”。不能辰夜:言不能按正时在家过夜。
5、夙:早。《毛传》:“夙,早;莫,晚也。”



【题解及原文】
这首诗写劳苦的人民为了当官差,应徭役,早晚都不得休息。监工的人瞪目而视,一刻都不放松。



【余冠英今译】
东方无光一片暗,颠颠倒倒把衣穿。忙里那晓颠和倒,公爷派人来喊叫。
东方不见半点光,颠颠倒倒穿衣裳。颠来倒去忙不办,公爷派人来叫喊。
编篱砍下柳树条,疯汉瞪着眼儿瞧。哪能好好过一宵?不是早起就是晚睡觉。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讲解】

  《东方未明》选自《诗经•齐风》。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全诗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四十八字组成。前两章以琅琅上口的语言形式,反复咏唱,下面试作翻译:

  东方漆黑天未亮,颠颠倒倒穿衣裳。倒倒颠颠穿衣裳,公爷召唤催得慌。
  东方曚昽没放亮,颠颠倒倒穿衣裳。倒倒颠颠穿衣裳,公爷命令催得慌。

  作者向人们描绘了这样一种情景:东方还没有透出一丝光亮,夜里仍是一片漆黑。突然从奴隶主那里又传来了讨厌的吆呼声,召呼命令那些尚在睡梦中的奴隶们马上起来去干活。严厉、急促的呵斥,逼得奴隶们摸着黑穿衣裳,弄得上下衣服颠倒,错乱不堪。他们拖着没有消除疲劳的身体,开始了又一天繁重的苦役劳动。末一章,则像特写镜头一样,勾画出一幅奴隶们在监工的严密监视下苦苦挣扎的活生生的画面:

  砍折柳条编篱圃,监工吹胡又瞪眼。不分清晨和黑夜,起早贪黑苦役难!

  作者选取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景,把奴隶们的悲惨生活集中而又概括地展示给读者。从而使人们如临其境,仿佛看到饱经风霜的奴隶们艰难地砍折来一捆又一捆的柳树枝条,给那大片的菜园编上篱笆围墙。而奴隶主的监工走狗,却盛气凌人,吹胡子瞪眼,整天恶狠狠地监视着奴隶们干活,致使奴隶们没有一点儿喘息的机会。他们像牛马一样,不分白天黑夜地被奴隶主奴役驱使,过着非人的痛苦生活。作者以情纬文,直抒胸臆,感情激越地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社会徭役制度的强烈的不满情绪。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奴隶们心底隐藏着一种压抑已久而行将喷发的愤怒。正因为作者是从奴隶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统治阶级确实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需要说明的是,据《毛诗序》解释:“《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郑笺》则说:“挈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一直到南宋的朱熹也认为,《东方未明》是“诗人刺其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诗集传》),终没有跳出汉儒的窠臼。一切从封建诗教出发,所以解诗就难免瞎子断匾、盲人说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如今人们对《东方未明》的认识和评估,已经真正贴近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准确把握了作者的赋诗真谛。

  《齐风•东方未明》在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其一,《东方未明》为乐歌,在结构上回环复沓。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些句子只换了一个或几个字。例如“东方未明”与“东方未晞”、“颠倒衣裳”与“颠倒裳衣”、“颠之倒之”与“倒之颠之”、“自公召之”与“自公令之”。这种回复重叠,规律中有变化,严格中有自由,既是歌唱时的和声,也是表述意思的层层递进和对内涵的强化作用。过去虽然也有人认为这类诗“如此重复言之,有何意味?”(《随园诗话》)但就作诗而言,重词叠句与反复咏唱是为着尽情抒发情感的需要,这在《诗经》其他诗作中和后世民歌中也经常运用。这样有利于突出事物特征,渲染环境气氛,增强音乐效果,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同时,也便于记忆与传诵。其二,诗人善于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反映生活。例如“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便运用得真实巧妙,写出了奴隶们在公爷的吆呼催促下摸黑穿衣裳的不堪处境。前两章的“颠倒”二字,还会令人自然联想到末一章“风”(早上)与“莫”(即“幕”,晚上)的“颠倒”。衣裳的错乱,黑(夜)白(天)的颠倒,正说明了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既意在言中,又寄意言外,可谓一语双关。“折柳樊圃”和“狂夫瞿瞿”,也是两个典型的细节描绘,寥寥八个字,就把奴隶们艰辛的苦役和监工走狗的凶恶嘴脸和盘托出,一泻无余。这些描绘都切合环境和人物身份,读来仿佛见其人,闻其声,神态态毕现,栩栩如生,颇有真实感。其三,语言通俗易懂,读之琅琅上口。例如“东方”、“未明”、“颠倒”、“倒颠”、“狂夫”、“不能”等词汇,都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言,用在诗中,质朴自然,恰如其分。这些词语历经了三千余年的风雨,仍然葆有无限的生命力,至今保存在人们的口头与书面用语之中。此外,全诗以四言句为形式,每句两个音拍,二二的节奏。前两章排列工整,键行和押韵有规律;第三章则起伏有致,跌宕变化。这种不拘一格的韵律节奏,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口头歌谣创作的艺术特点。

  总之,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开门见山、起势突兀、观点鲜明的写作手法,以及四言诗既铿锵和谐而又富于变化的节奏韵律相融合,使《东方未明》这首齐地民歌情感鲜明,气势贯通,语浅意深,使人们读后有一种凝重深沉的历史感受。它不仅是写照一时的民间佳作,也是传育千古的历史名篇。 (张文)



【赏析】

  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说:“《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掌计时的官员)不能掌其职焉。”古代学者意见分歧不多。今人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反映劳动者对繁重劳役的怨愤。全诗三章,诗人并没有用很多笔墨去铺叙具体的劳动场面,或者诉说劳动如何艰辛,而是巧妙地抓住一瞬间出现的难堪而苦涩的场面来写:当一批劳累的人们正酣睡之际,突然响起了公家监工的吆喝声,催促着他们去上工。这时东方还没有一丝亮光,原来寂静的夜空,一下子被这叫喊声打破,劳工们一个个被惊醒过来,黑暗中东抓西摸,手忙脚乱,有的抓着裤管套上胳膊,有的撑开衣袖伸进双腿。一时间,乱作一堆,急成一团,真可谓洋相出尽。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监工的这一叫喊,劳工们竟吓得如此手脚失措呢?不消说,这是因为长久以来他们受到残酷压迫的结果,日常只要稍不留意就会遭到公家处罚,受皮肉之苦乃是寻常之事。因此尽管还在黑夜,监工的一声吆喝,谁还敢怠慢一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特殊的时刻,突出“颠倒衣裳”这一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典型细节,在两章诗中反覆叙写,一再渲染。通过这一强化,既画出了这伙苦力慑于淫威的惧怕心理,又写出了他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像牲口一样被驱使,没日没夜为主人劳作,却得不到丝毫人身自由。“颠倒衣裳”这一描写,清牛运震《诗志》以为“奇语入神,写忽乱光景宛然”,确实,它起到了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这两章看似平静的叙述,实际上已蕴藏着劳工们的不平之鸣,两章末句“自公召之”、“自公令之”,正透露出这些被劳役者已开始意识到——他们受苦受难的根源来自“公”。

  紧接着第三章便从他们当下的劳作写起。原来他们半夜被驱赶来是砍柳枝编菜园篱笆,监工的正瞪着可怕的大眼监视着。“狂夫”的称谓隐含着被劳役者对监工凶狠面貌的揭露和怨恨。末两句“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则是“东方未明”的延伸,点出这些被劳役的人们不但要起早,而且还要摸黑;这也不是偶然性的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穷年累月莫不如是。诗人由此拓展了本篇的内容,也暗示了被劳役者胸中的不满与反抗,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如同《硕鼠》歌唱的那样:“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据李塨《诗经传注》、方玉润《诗经原始》、丁以此《毛诗正韵》、王力《诗经韵读》等之说,本诗每章两韵:一、二句一韵,三、四句一韵。译诗韵脚从之。 (蒋立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4: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104、
《南山》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鲁桓公的诗,《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郑笺云:“齐大夫见襄公恶行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齐风•南山》译注

题解: 刺齐襄公与文姜兄妹淫乱。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南山崔崔,①
雄狐绥绥。②
鲁道有荡,③
齐子由归。④
既曰归止,⑤
曷又怀止?⑥

葛屦五两,⑦
冠緌双止。⑧
鲁道有荡,
齐子庸止。⑨
既曰庸止,
曷又从止?⑩

蓺麻如之何?⑾
衡从其亩。⑿
取妻如之何?⒀
必告父母。⒁
既曰告止,
曷又鞫止?⒂

析薪如之何?⒃
匪斧不克。⒄
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
曷又极止?⒅ 巍巍南山真高峻,
雄狐求偶步逡巡。
鲁国大道宽又平,
文姜由此去嫁人。
既然她已嫁别人,
为啥想她存歹心?

葛鞋两只配成双,
帽带一对垂耳旁。
鲁国大道平又广,
文姜由此去嫁郎。
既然她已嫁玉郎,
为啥又跟她上床?

想种大麻怎么办?
修垄挖沟勤翻土。
想要娶妻怎么办?
必须事先告父母。
既已禀告过父母,
为啥任她肆淫污?

想去砍柴怎么办?
没有斧子砍不倒。
想要娶妻怎么办?
没有媒人娶不到。
既已明媒正娶来,
为啥让她娘家跑? ①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②绥绥: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③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④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⑤止:语气词,无义。
⑥怀:怀念。一说来。
⑦屦(jù 具):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⑧緌(ruí 蕤):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⑨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⑩从:相从。

⑾蓺(yì 异):即"艺",种植。
⑿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⒀取:通"娶"。
⒁告:一说告于祖庙。

⒂鞫(jú 菊):穷,放任无束。

⒃析薪:砍柴。
⒄匪:通"非"。克:能、成功。



⒅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F-101】南山



【题解及原文】揭露齐襄公和文姜兄妹通奸的丑行,也指责鲁桓公不敢约束妻子的无能。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1、崔崔:崔嵬。《毛传》:“南山,齐南山也。崔崔,高大也。”
2、绥绥:行走缓慢,求匹之貌。《集传》:“狐,邪媚之首。绥绥,求匹之貌。”此以南山之狐喻齐襄公之荒淫。文姜与其兄齐襄王四通,嫁给鲁桓公后与襄公关系不断。后来,鲁桓公与文姜同到齐国,遭杀身之祸。文姜与襄公更加淫乱。
3、齐子:《毛传》:“齐子,文姜也。” 《郑笺》:“妇人谓嫁曰归。”
4、怀:怀念。止:之。《毛传》:“怀,思也。”
5、屦(聚jù):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两:双。
6、五:王夫之《稗(败bài)疏》:“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两为一列也。” 《集传》:“两,二履也。”
7、冠緌(ruí):帽穗。《通释》引《内则?正义》:“结缨颔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8、庸:由。《集传》:“庸,用也,用此道以嫁于鲁也。”
9、从:由,谓襄公追求文姜。《集传》:“从,相从也。”
10、蓺(意yì):种植。
11、衡从:即横纵。亩:田垄。《集传》:“欲种地者,必先纵横耕治其田亩。”
12、鞠:放纵。《毛传》:“鞠,穷也。” 《集传》:“又曷为使之得穷其欲而至此哉?”
13、极:放纵无束。方玉润《诗经原始》:“(鲁桓公)又曷从其入齐,至今得穷其所欲而无止极,自取杀身祸乎?”



【白话翻译】
高大险峻齐南山,雄狐徘徊山坡前。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出嫁经此间。既然已经出嫁了,为啥你又把她念?
葛鞋成对并排放,帽上带子结成双。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出嫁由此往。既然已经出嫁了,为啥又要勾搭上?
要问大麻怎么种?或横或直开成垄。要问娶妻怎么办?禀告父母要谦恭。既然已经告父母,为啥随他太放纵?
要问怎样砍柴薪?没有斧头就不能。要问娶妻怎么办?没有媒人娶不成。既然已经娶到了,为啥让她胡乱行?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讲解】

  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鲁桓公的诗,《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郑笺云:“齐大夫见襄公恶行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古今学者大多无异议。(仅个别现代学者认为是写“意中人他嫁”)据《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同去齐国,原先就与文姜有淫乱关系的齐襄公趁机又与文姜私通,被鲁桓公发觉。谴责了文姜。文姜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酒宴请桓公,将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驾车送桓公回国,在车子里扼死了桓公。此事传开后,齐国上下引以为耻,便作了这首讽刺诗。诗的一二两章讥刺齐襄公荒淫无耻,三四两章责备鲁桓公懦弱无能,对妻子不严加管束。

  作诗讥刺本国及鲁国的君主,不能不有所顾忌,在遣词用语方面要避免过于直白显露,而只能用隐晦曲折的笔墨来表现。本诗很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如第一章用雄狐急切求偶来暗射齐襄公急切觊觎回娘家的文姜,第二章用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来比喻世人都各有一定的配偶,暗中影射齐襄公乱伦的无耻行为。既鞭挞了讽刺对象,又不让别人抓到任何把柄。第三、四两章则用“兴”的手法来表现。照朱熹的说法,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三章以种麻必先整治田垄、四章以砍柴必具刀斧引起娶妻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推及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放任她回娘家胡作非为,嘲讽了他的庸弱无能。当然,这意思也不是在字面上明白点出的,而是意在言外,一索可得。前人评此诗,谓其“意紧局宽,布置入化,所谓不接形而接以神者”(陈震《读诗识小录》),“四章四诘问,婉切得情”(牛运震《诗志》),“令其难以置对,的是妙文”(陈继揆《读诗臆补》),确乎如此。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汪贤度)

105、《甫田》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叠形式,只换了四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首两句直赋其事,意在引出下两句。诗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错押韵,即田、人属上古真部韵,骄、忉属上古宵部韵,桀、怛属上古月部韵。第三章四句连韵,属上古元部韵,并皆有“兮”字收尾。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齐风•甫田》译注

题解: 妻子怀念远方丈夫,久不归家,徒劳心力。一说少女怀念少年,久不相见,及相见,已由小孩变为成人。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无田甫田,①
维莠骄骄。②
无思远人,
劳心忉忉。③

无田甫田,
维莠桀桀。④
无思远人,
劳心怛怛。⑤

婉兮娈兮,⑥
总角丱兮。⑦
未几见兮,
突而弁兮。⑧ 大田宽广不可耕,
野草高高长势旺。
切莫挂念远方人,
惆怅不安心惶惶。

大田宽广不可耕,
野草深深长势强。
切莫挂念远方人,
惆怅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怜,
扎着小小羊角辫。
才只几天没见面,
忽戴冠帽已成年。 ①无田(diàn 佃)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②莠(yǒu 有):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③忉忉(dāo 刀):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④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⑤怛怛(dá 达):悲伤。

⑥婉、娈:毛传:"婉娈,少好貌。"
⑦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丱(ɡuàn 贯):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⑧弁(biàn 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F-102】甫田



【题解及原文】想念远方的人,十分苦恼,几时不见,那个小孩当已长大成人。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注释】
1、甫:大。第一个“田”为动词,意为种田。此诗劝时人勿厌小而务大,勿近而图远。《毛传》:“甫,大也。” 《正义》:“上田谓垦耕,下田谓土地。”
2、莠(有yǒu):杂草。骄骄:借为“乔乔”,草盛貌。《集传》:“莠,害苗之草也。”
3、忉忉(刀dāo):忧思状。《毛传》:“忉忉,忧劳也。”
4、桀桀:茂盛貌。
5、怛怛(达dá):忧劳貌。
6、婉、娈:年少而貌美。
7、丱(灌guàn):旧时儿童束发如两角之貌。
8、弁(变biàn):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加冠称弁,以示成年。



【白话翻译】
千万不要耕大田,杂草丛生高又密。不要想念远方人,心里忧伤太压抑。
千万不要耕大田,杂草丛丛密又深。不要想念远方人,心里忧伤太烦闷。
这人美丽又温顺,发结两角多天真。没过好久再相见,突然戴冠成大人。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讲解】

  对这首诗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毛序》:“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刺齐景公(丰坊《诗说》:“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刺鲁庄公(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刺奇童无成(牟庭《诗切》:“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戒厌小务大(朱熹《诗集传》:“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戒学者及时进修(刘沅《诗经恒解》:“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妇人思念征夫之词、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不过比较各家之说,相对而言,我认为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说,较为符合诗篇的文本意义。

  这首诗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叠形式,只换了四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首两句直赋其事,意在引出下两句。因丈夫去了远方,家中没有劳力,耕作粗放,本来长着绿油油庄稼的大田,如今全长着深深的野草,见不着一棵小苗,诗人面对如此荒芜的大田,忧心忡忡,感慨万千,不觉脱口说出“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桀桀)”!目有所见,心有所感,自伤自怜,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气,不禁讲出了气话:“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怛怛)!”实际这不过是思极的反语、伤心语,说“无思”,恰是刻骨相思。正因为她无法摆脱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现了幻觉,由实转虚,诗人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想像他见到离家时还是扎着丫角的小儿子,忽然间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惊喜不已:“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这一自我构造的虚幻境界,既是对丈夫早日平安归来的渴望,又是对孩子快快长大的期盼。本诗的含蓄美尽在这一虚境之中。清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末章前两句云:“换笔顿挫,与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评后两句云:“奇文妙义,与上四‘无’字神回气合。”

  本诗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错押韵,即田、人属上古真部韵,骄、忉属上古宵部韵,桀、怛属上古月部韵。第三章四句连韵,属上古元部韵,并皆有“兮”字收尾。译文尽量保留原诗韵式及叠词的运用。 (蒋立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106;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注释
  卢:猎犬,大黑犬,是齐国田犬之名。令令:铃声
  重:音虫。重环:子母环
  鋂:音梅。重鋂,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
  其人:指猎人。
  鬈:勇壮
  偲:音腮,须多而美
赏析
  《卢令》赞美猎人勇武多才,具有仁慈之心。从猎犬写起,乃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既引出猎人,又烘托猎人。
  全诗各句,上写犬,下写人。写犬,重在铃声、套环,状猎犬之迅捷、灵便、矫疾;写人,各用一“美”字,突现其英俊。用仁、鬈、偲三字,则极赞猎人的内秀、勇壮、威仪。由犬及人,以犬衬人,以人带犬,共同构成独特的典型形象,声情并茂,表达出齐人的尚武风习,以及对英雄猎手的尊崇。


107;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注释
  敝笱:破鱼网,喻文姜
  鲂鳏:音房官,鱼名
  齐子归止:文姜已嫁
  其从如云:齐襄仍纠缠不已
  [1]:音序,鲢鱼
  唯唯:游鱼互相追随
  ◆鱼,在《经》中常常隐射两性关系。
  ①敝,破。笱(gou3苟),竹制的鱼篓。敝笱,对制止鱼儿来往无能为力,隐射文姜和齐襄公的不守礼法。 梁:捕鱼水坝。河中筑堤,中留缺口,嵌入笱,使鱼能进不能出。
  ②鲂(音房):鳊鱼。 鳏(音官):鲲鱼。
  ③齐子归止:文姜已嫁。齐子,指文姜。
  ④其从如云:随从众多。一说喻齐襄公仍纠缠不已。
  ⑤鱮(音序):鲢鱼。
  ⑥唯唯:形容鱼儿出入自如。陆得明《经典释文》:“唯唯,《韩诗》作遗遗,言不能制也。”
题解
  对文姜返齐荒淫无耻的秽行的讽刺。
译文
  破篓拦在鱼梁上,
  鳊鱼鲲鱼心不惊。
  齐国文姜回娘家,
  随从人员多如云。
  破篓拦在鱼梁上,
  鳊鱼鲢鱼心不虚。
  齐国文姜回娘家,
  随从人员多如雨。
  破篓拦在鱼梁上,
  鱼儿来往不惴惴。
  齐国文姜回娘家,
  随从人员多如水。


108;载驱


载驱薄薄,蕈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了游敖。
注释
  载驱:齐襄驱车会文姜
  薄薄:车声
  簟茀:竹席车蓬
  鞹:音括,光滑的皮革
  发夕:离开所住的宫室
  骊:音力,黑马
  沵:音你,众多或柔和
  岂弟:音凯替,欢乐
  儦:音标,众多
赏析
  《载驱》描写齐国文姜驾着车马加齐的仪仗随从,讽刺文姜与庶兄襄公幽会的可耻行为。的描写主要是对照反衬,借车马的华贵,盛众反衬文姜行为的无叟,尤其叙写文姜“岂弟”和乐,不以为耻,更是绝妙的讽刺。
109;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注释
  ⑴猗(伊yī)嗟:赞叹声。昌:美好的样子。
  ⑵抑(意yì):同“懿”,美好。扬:借为“阳”。明亮。
  ⑶趋:急走。跄(枪qiāng):步有节奏,摇曳生姿。
  ⑷名:借为“明”,面色明净。
  ⑸仪既成:《集传》:“仪既成,言终其事而礼无违也。”
  ⑹射侯:射靶。
  ⑺正:靶心。
  ⑻展:诚然,真是。甥:古代女子也称丈夫为甥。
  ⑼娈(峦luán):美好。
  ⑽选:才华出众。
  ⑾贯:穿透。
  ⑿反:箭皆射中一个点。《集传》:“四矢,射礼每发四矢。反,复也,中皆得其故处也。”
  ⒀御乱:防御战乱。




以下魏风

110;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注释
  ①纠纠:缭缭,缠绕,纠结交错。葛屦(jù具):指夏天所穿葛绳编制的鞋。
  ②掺掺(shān 山):同“纤纤”,形容女子的手很柔弱纤细。
  ③要(yāo腰):腰,作动词。一说钮襻。襋(jí及):衣领,作动词。
  ④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提提(shí 时):同“媞媞”,安舒貌。⑤宛然:回转貌。辟(bì 避):同“避”。左辟即左避。
  ⑥揥(tì 替):古首饰,可以搔头。类似发篦。
  ⑦维:因。褊(piān 偏)心:心地狭窄。
  ⑧刺:讽刺。


111;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释
  汾:汾水。发源于山西管涔山,至河津县西南流入黄河。
  沮洳:音句入,水边低湿的地方。
  莫:音木。羊蹄菜,古人解释:茎大如竹筷,赤节,一节一叶,可以为羹,也可以生食。
  无度:无法度量。 度:尺子,这里名词作动词。
  英:花。这里同“玉”,为了音节和谐而改为英。
  公路: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
  公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
  藚:音序,泽泻草
  公族:管王公宗族之事的官吏
赏析
  《汾沮洳》以农家女子口吻赞美一位在汾水河采摘羊蹄菜的男子,美如花、如玉,又以公室贵族官员作对比和陪衬,表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眼光和价值观念。


112;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
  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
  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注释
  ①殽(yao):吃。②歌:众人同唱的曲子。谣:一人独唱的曲子。 ③其: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④盖:何不,为什么不。⑤棘:酸栆树。(6)行国:在国内周游。(7)罔极:意思是心中没有知足的时候。
译文
果园里面长着桃,
果实可以作佳肴。
我的心中多忧伤,
又唱歌来又诵谣。
不理解我心的人,
说我书生太狂傲。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忧伤谁知道。
我的忧伤谁知道,
何不丢开不去想。
果园里面有酸枣,
果实可以作吃食。
我的心中多忧伤,
国中周游且消愁。
不理解我心的人,
说我书生不知足。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忧伤谁知道。
我的忧伤谁知道,
何不丢开莫烦恼。




113;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释
  ①陟(zhì 志):登上。岵(hù 户):有草木的山。
  ②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③上:通“尚”,希望。旃(zhān 瞻):之,作语助。
  ④犹来:还是归来。
  ⑤屺(qǐ 起):无草木的山。
  ⑥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⑦偕:俱。
译文
  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把我爹爹望。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
  登临荒芜山岗上,远远把我妈妈望。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
  登临那座山岗上,远远把我哥哥望。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




1141;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释
  ①桑者:采桑的人。
  ②闲闲:从容不迫的样子
  ③行:且,将要。子,你。
  ④泄:同闲闲
  ⑤逝:往。
译文
  十亩田间是桑园,
  采桑人儿真悠闲。
  走吧,与你把家还!
  十亩田外是桑林,
  采桑人儿笑盈盈。
  走啊,与你携手行!


115;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①坎坎:用力伐木的声音。②干:河岸。③涟:风吹水面形成 的波纹。漪: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④稼:种田。穑:收割。⑤禾: 稻谷。廛(chan):束,捆。(6)县:同“悬”,挂。貆(huan):小貉。 (7)素:空,白。素餐:意思是白吃饭不干活。(8)辐:车轮上的辐条。 (9)直:河水直条状的波纹。(10)亿:束,捆。(11)特:三岁的兽。 (12)漘(chun):水边。(13)沦:小波。(14)囷(qun):束,捆。⑤ 鹑:鹌鹑。(16)飧(sun):熟食。
译文
叮叮当当砍檀树,
把树堆在河岸上。
河水清清起波纹。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貉肉?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叮当砍树做车辐,
把树堆在河旁边。
河水清清起直波。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捆?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兽肉?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叮当砍树做车轮,
把树堆放在河边。
河水清清起环波。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鹤鸿?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116;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①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②顾:顾怜。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③逝:用作“誓”。去:离开。④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⑤爱:乃。直:同“值”,代价。③劳:慰劳。① 号: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
谁会长叹加哭号!




以下唐风

117;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
  ①堂:堂屋。天气寒冷时蟋蟀从野外进到堂屋。②聿:语气助 词,没有实义。莫:同“暮”。③除:消逝,过去。④已:过度,过 分。大康:康乐,安乐。⑤职:常。居:所处的地位。(6)好:喜欢。 荒:荒废。(7)翟翟:心中警戒的样子。(8)迈:消逝,过去。(9) 外:指份外的事。(10)蹶蹶(jue):勤劳敏捷的样子。(11)役车:服役 出差乘坐的车。休:休息。(12)韬(tao):逝去。(13)忧:忧患。 0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译文
蟋蟀鸣叫在堂屋,
一年匆匆到岁末。
贤者懂得要约束。
蟋蟀鸣叫在堂屋,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自己地位要记住。
行乐不能荒正业,
一年匆匆到岁末。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分外的事要惦记。
行乐不能荒正业,
贤者懂得要勤奋。
蟋蟀鸣叫在堂屋,
岁末役车也休息。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国家忧患记心头。
行乐不能荒正业,
贤者懂得要节制。          


118;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释
  ①枢:树名,即刺榆树。②隰( X i):潮湿的低地。榆:树名。 ③曳:拖。娄:牵。曳、拖在这里是指穿着。④宛:死去的样子。 ⑤栲(kO。):树名,即山樗。(5)忸(nio):树名,即镱树。(7)廷内: 庭院和房屋。(8)考:敲击。(9)保:占有,据为己有。(10)漆:漆 树。(11)栗:栗子树。
译文
山上长着刺榆树,
榆树长在洼地中。
你又有衣又有裳,
为何不穿在身上?
你又有车又有马,
为何不乘又不坐?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尽享乐。
拷树生长在山上,
镱树长在洼地中。
你有庭院和房屋,
为何不洒又不扫?
你又有钟又有鼓,
为何不击又不敲?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乐陶陶。
漆树生长在山上,
栗树长在洼地中。
你又有酒又有食,
何不弹琴又鼓瑟?
姑且用它寻欢乐,
姑且用它遣时光。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进室中。




119;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注释
  ①扬:激扬。
  ②凿凿:鲜明貌。
  ③襮(bó 勃):绣有黼文的衣领。
  ④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⑤既:已。君子:指桓叔。
  ⑥云:语助词。
  ⑦皓皓:洁白状。
  ⑧绣:刺方领绣。鹄: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⑨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⑩命:政令。
译文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鲜明。想起了白衣衫红衣领,跟从你到那沃城一行。既然见了桓叔这贤者,怎不从心底感到高兴。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冲得石块更洁白清幽。想起白内衣和红绣领,跟从你到那鹄城一游。既然见了桓叔这贵人,还有什么值得去忧愁。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晶莹。当我听说将有机密令,怎么也不敢告诉别人。


120;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注释
  1、椒:花椒。古人用椒比喻妇人多子女。聊:助词。一说“聚”。《毛传》:“椒聊,椒也。”
  2、蕃衍:即繁衍。《集传》:“椒之蕃盛,则采之盈升矣。”
  3、硕:《郑笺》:“硕,谓状貌佼好也。”
  4、朋:比。 
  5、远条:长枝条。《毛传》:“条,长也。” 《郑笺》:“椒之气日益远长。”
  6、且(居jū):语气词。 
  7、匊(居jū):两手合捧。《毛传》:“两手曰匊。”
  8、笃:忠厚诚实。《毛传》:“笃,厚也。”
翻译
  花椒子儿生树上,子儿繁盛满升装。
  那个女子福气好,身材高大世无双。
  花椒子儿一串串,香气阵阵向上扬。
  花椒子儿生树巅,盛满一把真繁衍。
  那个女子福气好,身材高大又壮健。
  花椒子儿一串串,香气阵阵散满天。


121;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译文
  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正在东南角闪烁。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的良辰美景呀。你呀你呀,这样好的良辰美景,让我该怎么办呀?
  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门户之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灿烂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明丽,让我该怎么办呀?




122;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箐箐。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注释
  (1)杕(di):树林孤生的样子。杜:棠梨树。(2)湑湑(xu):繁盛的样子。(3)踽踽(ju):孤独的样子。(9)同姓:指兄弟。
译文
有棵孤独棠梨树,
绿叶茂密又繁盛。
孤身一人在行走,
难道没有人相依?
不如同宗兄弟亲。
路上行人真可叹,
为何不同他亲近?
独行人没兄弟,
何不帮他解忧戚?
有棵孤独棠梨树,
绿叶苍翠又茂盛。
孤身一人无依靠。
难道没有别的人?
不如同姓兄弟亲。
路上行人真可叹,
为何不同他亲近?
独行人无兄无弟,
何不帮他解忧戚?


123;唐风·羔裘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注释
  ①羔:羊之小者。袪(qū 区):袖口,豹祛即镶着豹皮的袖口。
  ②自我人:对我们。自,对;我人,我等人。居(jù 句)居:即“倨倨”,傲慢无礼。
  ③维:惟,只。子:你。故:指爱。或作故旧,也通。
  ④裦(xiù 袖):同“袖”。
  ⑤究究:恶也,指态度傲慢。
译文
  穿着镶豹皮的袖子,对我们却一脸骄气。难道没有别人可交?只是为你顾念情义。
  豹皮袖口的确荣耀,对我们却傲慢腔调。难道没有别人可交?只是为你顾念旧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18:24 , Processed in 0.08616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