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6-6 14: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104、
《南山》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鲁桓公的诗,《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郑笺云:“齐大夫见襄公恶行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齐风•南山》译注
题解: 刺齐襄公与文姜兄妹淫乱。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南山崔崔,①
雄狐绥绥。②
鲁道有荡,③
齐子由归。④
既曰归止,⑤
曷又怀止?⑥
葛屦五两,⑦
冠緌双止。⑧
鲁道有荡,
齐子庸止。⑨
既曰庸止,
曷又从止?⑩
蓺麻如之何?⑾
衡从其亩。⑿
取妻如之何?⒀
必告父母。⒁
既曰告止,
曷又鞫止?⒂
析薪如之何?⒃
匪斧不克。⒄
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
曷又极止?⒅ 巍巍南山真高峻,
雄狐求偶步逡巡。
鲁国大道宽又平,
文姜由此去嫁人。
既然她已嫁别人,
为啥想她存歹心?
葛鞋两只配成双,
帽带一对垂耳旁。
鲁国大道平又广,
文姜由此去嫁郎。
既然她已嫁玉郎,
为啥又跟她上床?
想种大麻怎么办?
修垄挖沟勤翻土。
想要娶妻怎么办?
必须事先告父母。
既已禀告过父母,
为啥任她肆淫污?
想去砍柴怎么办?
没有斧子砍不倒。
想要娶妻怎么办?
没有媒人娶不到。
既已明媒正娶来,
为啥让她娘家跑? ①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②绥绥: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③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④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⑤止:语气词,无义。
⑥怀:怀念。一说来。
⑦屦(jù 具):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⑧緌(ruí 蕤):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⑨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⑩从:相从。
⑾蓺(yì 异):即"艺",种植。
⑿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⒀取:通"娶"。
⒁告:一说告于祖庙。
⒂鞫(jú 菊):穷,放任无束。
⒃析薪:砍柴。
⒄匪:通"非"。克:能、成功。
⒅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F-101】南山
【题解及原文】揭露齐襄公和文姜兄妹通奸的丑行,也指责鲁桓公不敢约束妻子的无能。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1、崔崔:崔嵬。《毛传》:“南山,齐南山也。崔崔,高大也。”
2、绥绥:行走缓慢,求匹之貌。《集传》:“狐,邪媚之首。绥绥,求匹之貌。”此以南山之狐喻齐襄公之荒淫。文姜与其兄齐襄王四通,嫁给鲁桓公后与襄公关系不断。后来,鲁桓公与文姜同到齐国,遭杀身之祸。文姜与襄公更加淫乱。
3、齐子:《毛传》:“齐子,文姜也。” 《郑笺》:“妇人谓嫁曰归。”
4、怀:怀念。止:之。《毛传》:“怀,思也。”
5、屦(聚jù):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两:双。
6、五:王夫之《稗(败bài)疏》:“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两为一列也。” 《集传》:“两,二履也。”
7、冠緌(ruí):帽穗。《通释》引《内则?正义》:“结缨颔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8、庸:由。《集传》:“庸,用也,用此道以嫁于鲁也。”
9、从:由,谓襄公追求文姜。《集传》:“从,相从也。”
10、蓺(意yì):种植。
11、衡从:即横纵。亩:田垄。《集传》:“欲种地者,必先纵横耕治其田亩。”
12、鞠:放纵。《毛传》:“鞠,穷也。” 《集传》:“又曷为使之得穷其欲而至此哉?”
13、极:放纵无束。方玉润《诗经原始》:“(鲁桓公)又曷从其入齐,至今得穷其所欲而无止极,自取杀身祸乎?”
【白话翻译】
高大险峻齐南山,雄狐徘徊山坡前。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出嫁经此间。既然已经出嫁了,为啥你又把她念?
葛鞋成对并排放,帽上带子结成双。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出嫁由此往。既然已经出嫁了,为啥又要勾搭上?
要问大麻怎么种?或横或直开成垄。要问娶妻怎么办?禀告父母要谦恭。既然已经告父母,为啥随他太放纵?
要问怎样砍柴薪?没有斧头就不能。要问娶妻怎么办?没有媒人娶不成。既然已经娶到了,为啥让她胡乱行?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讲解】
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鲁桓公的诗,《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郑笺云:“齐大夫见襄公恶行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古今学者大多无异议。(仅个别现代学者认为是写“意中人他嫁”)据《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同去齐国,原先就与文姜有淫乱关系的齐襄公趁机又与文姜私通,被鲁桓公发觉。谴责了文姜。文姜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酒宴请桓公,将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驾车送桓公回国,在车子里扼死了桓公。此事传开后,齐国上下引以为耻,便作了这首讽刺诗。诗的一二两章讥刺齐襄公荒淫无耻,三四两章责备鲁桓公懦弱无能,对妻子不严加管束。
作诗讥刺本国及鲁国的君主,不能不有所顾忌,在遣词用语方面要避免过于直白显露,而只能用隐晦曲折的笔墨来表现。本诗很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如第一章用雄狐急切求偶来暗射齐襄公急切觊觎回娘家的文姜,第二章用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来比喻世人都各有一定的配偶,暗中影射齐襄公乱伦的无耻行为。既鞭挞了讽刺对象,又不让别人抓到任何把柄。第三、四两章则用“兴”的手法来表现。照朱熹的说法,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三章以种麻必先整治田垄、四章以砍柴必具刀斧引起娶妻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推及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放任她回娘家胡作非为,嘲讽了他的庸弱无能。当然,这意思也不是在字面上明白点出的,而是意在言外,一索可得。前人评此诗,谓其“意紧局宽,布置入化,所谓不接形而接以神者”(陈震《读诗识小录》),“四章四诘问,婉切得情”(牛运震《诗志》),“令其难以置对,的是妙文”(陈继揆《读诗臆补》),确乎如此。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汪贤度)
105、《甫田》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叠形式,只换了四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首两句直赋其事,意在引出下两句。诗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错押韵,即田、人属上古真部韵,骄、忉属上古宵部韵,桀、怛属上古月部韵。第三章四句连韵,属上古元部韵,并皆有“兮”字收尾。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齐风•甫田》译注
题解: 妻子怀念远方丈夫,久不归家,徒劳心力。一说少女怀念少年,久不相见,及相见,已由小孩变为成人。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无田甫田,①
维莠骄骄。②
无思远人,
劳心忉忉。③
无田甫田,
维莠桀桀。④
无思远人,
劳心怛怛。⑤
婉兮娈兮,⑥
总角丱兮。⑦
未几见兮,
突而弁兮。⑧ 大田宽广不可耕,
野草高高长势旺。
切莫挂念远方人,
惆怅不安心惶惶。
大田宽广不可耕,
野草深深长势强。
切莫挂念远方人,
惆怅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怜,
扎着小小羊角辫。
才只几天没见面,
忽戴冠帽已成年。 ①无田(diàn 佃)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②莠(yǒu 有):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③忉忉(dāo 刀):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④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⑤怛怛(dá 达):悲伤。
⑥婉、娈:毛传:"婉娈,少好貌。"
⑦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丱(ɡuàn 贯):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⑧弁(biàn 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F-102】甫田
【题解及原文】想念远方的人,十分苦恼,几时不见,那个小孩当已长大成人。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注释】
1、甫:大。第一个“田”为动词,意为种田。此诗劝时人勿厌小而务大,勿近而图远。《毛传》:“甫,大也。” 《正义》:“上田谓垦耕,下田谓土地。”
2、莠(有yǒu):杂草。骄骄:借为“乔乔”,草盛貌。《集传》:“莠,害苗之草也。”
3、忉忉(刀dāo):忧思状。《毛传》:“忉忉,忧劳也。”
4、桀桀:茂盛貌。
5、怛怛(达dá):忧劳貌。
6、婉、娈:年少而貌美。
7、丱(灌guàn):旧时儿童束发如两角之貌。
8、弁(变biàn):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加冠称弁,以示成年。
【白话翻译】
千万不要耕大田,杂草丛生高又密。不要想念远方人,心里忧伤太压抑。
千万不要耕大田,杂草丛丛密又深。不要想念远方人,心里忧伤太烦闷。
这人美丽又温顺,发结两角多天真。没过好久再相见,突然戴冠成大人。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讲解】
对这首诗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毛序》:“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刺齐景公(丰坊《诗说》:“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刺鲁庄公(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刺奇童无成(牟庭《诗切》:“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戒厌小务大(朱熹《诗集传》:“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戒学者及时进修(刘沅《诗经恒解》:“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妇人思念征夫之词、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不过比较各家之说,相对而言,我认为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说,较为符合诗篇的文本意义。
这首诗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叠形式,只换了四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首两句直赋其事,意在引出下两句。因丈夫去了远方,家中没有劳力,耕作粗放,本来长着绿油油庄稼的大田,如今全长着深深的野草,见不着一棵小苗,诗人面对如此荒芜的大田,忧心忡忡,感慨万千,不觉脱口说出“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桀桀)”!目有所见,心有所感,自伤自怜,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气,不禁讲出了气话:“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怛怛)!”实际这不过是思极的反语、伤心语,说“无思”,恰是刻骨相思。正因为她无法摆脱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现了幻觉,由实转虚,诗人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想像他见到离家时还是扎着丫角的小儿子,忽然间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惊喜不已:“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这一自我构造的虚幻境界,既是对丈夫早日平安归来的渴望,又是对孩子快快长大的期盼。本诗的含蓄美尽在这一虚境之中。清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末章前两句云:“换笔顿挫,与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评后两句云:“奇文妙义,与上四‘无’字神回气合。”
本诗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错押韵,即田、人属上古真部韵,骄、忉属上古宵部韵,桀、怛属上古月部韵。第三章四句连韵,属上古元部韵,并皆有“兮”字收尾。译文尽量保留原诗韵式及叠词的运用。 (蒋立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