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缘寓平凡

[原创] 平庸之人的前半生(原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0: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9楼雪格格于2011-07-26 10:40发表的 :
“医者,病人生命的判官和挽救神,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疏忽。”平凡兄感悟得很深刻,医者确实是病人的救命恩人,自古有句:医者父母心。就是说医者要把病人当成自已的亲人一样对待。

从平凡兄的文章中我能感受到一份对病人深切的关爱之心,病人遇到你是福。如今国内医生收受新药提成与红包盛行,许多病并不需要新药医生却把新药用在病人身上试验,这种做法让医药费高得惊人,许多病人因为付不起巨额医药费与红包,无法得到治疗只好听天由命,令人痛心。

我也许因为经历不同,特别是陪伴母亲20年,目睹母亲病患发作时的痛苦和心境,尤其体会这用心之关键。这也是我选择学医的原因,没有想过学医挣大钱。另外,当年恢复高考后,大批一流教授当任主力教学,他们的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深深感染和影响了我。

现在,我已经不再只为病患者提供帮助,更希望唤醒更多的健康、亚健康者提高意识、科学知识和行动,将病患杜绝在医院门口之前。这就是我要为之奋斗余生的誓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庸之人的前半生(16) - 牛郎织女式的分居生活

        临床实习结束时,恰好所实习的医院离家乡比较近,暑期已没见到母亲多少有些牵挂,就利用返校之间的空隙回家看望母亲一趟。尽管回家仅呆两、三天,我仍在家做家务,这天中午喂猪时,邻居老奶奶的女儿走过来给我招呼,说她的侄女(也就是我太太)暑假后也到那省会城市里的师范大学进修,希望我如果有时间就带她的侄女出去玩一玩,见识见识那大城市。
        我从小就认识了我太太,不过可不是想象中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那样自然和浪漫。虽然我们家和他奶奶家是邻居,但岳父早在50年代就下农场工作,支援山区的开发,据说当年乘车到仅200公里外的农场要坐3天3夜才能到达。所以,我太太是在农场出生和长大的,只是有时假期回奶奶家度假时我们才见面,久而久之也是算认识了。不过,她在农场接触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讲的是普通话而不懂讲方言,而我直至高中毕业还不会用普通话交谈,只懂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这也难怪,太太说每次见我,总是低头喂猪和点头打招呼,从没见我和她及她的弟弟开声交谈,我可是心有苦衷啊!不过,我一直视她为小妹妹,偶尔也和她一起玩,直到上大学前的那年暑假见到她时,才感觉到她已长大,亭亭玉立,散发着青春的风韵。但感觉归感觉,从无暇去思想,入大学读书在当时已占满了我所有的思维。
        回校后就投入紧张的专业课学习,只好利用“十一”国庆放假的时间,才抽空到那师范大学见她,并带她到一些主要的商业区走走。她也真象刘姥姥逛大观园,对什么都感兴趣,也很惊讶,这使我感到应该多一些抽时间带她多出来看看,开眼界。
        所以,周末虽然当时仅有一天假,我只要时间允许就带她出来,更计划整个元旦陪她多看一些地方。刚好这个元旦天气很好,我肩上背着一个挂囊就领着她到处跑,这看看那瞧瞧,到下午走上一座天桥时,我突然感到挂囊突然变重,回头一看,原来是她的手拉着我的挂囊。我问她是不是累了,她不好意思地点点,说她的鞋可能不适合走远路,所以脚有些累和痛,可见我是一个多么粗心之人,只顾带着人家走而根本没有考虑人家是否受得了。为答谢我带她出来玩,有一个周末她给我送来了两件礼品,一是2.75元一瓶的“麦乳精”,另一是1.5元一双的尼龙袜,我很惊奇但没有多问也就收下来,只说了一声“谢谢”。(注:那瓶“麦乳精”没多久我就吃完了,但那双袜子我却穿了十年有余,即使是开了窗、现漏洞我也没舍得丢)
        下来的春节,我因为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回家,她倒回家和亲人团聚,回来时带着许多家乡的特产给我,最令我欣慰的是,她见到了我母亲,且说我母亲身体还好,心情很愉快,更细问她我在学校和省会城市近日的生活如何,彼此聊得很开心。慢慢地,我们之间内心似乎有种相互吸引,盼望见面和心照不宣的感觉,但谁也没有道出。“五一”劳动节,我班里的好友带着他的母亲,而我带着她一起乘车到附近一个城市去光观一座颇有历史和闻名的庙宇,回来时同学和他母亲要另拜访亲友,就只有我和她一起坐车回来。在途中,不知道是因为她太疲劳还是太困,不自觉地慢慢将头靠在我的肩膀上入睡,我看到这样担心汽车的颠簸影响她,就用手轻轻地扶着她对侧的肩膀,她没有反应反而睡的更香。当她醒来后,看到她那一脸满足的感觉,内心不由地呈现一丝的欣慰。当下车时,才下午四点多钟,看到她有一种不愿意离去的表情,我也就提议在路边的小店吃点东西后,到附近的公园再散散步,也由此双双堕入爱河。就在这个夜晚,我第一亲吻了自己喜爱的姑娘,同时也内心许诺将毕生的幸福系在她的身上。以后,我和一位死党谈到这些时,他总是笑着说:“我们两个都是笨蛋,一吻定终身。如果现在是自由身,不多谈几个,多享受不同人恋爱的风趣,那才叫怪呢”。
        当时能否考取研究生,或毕业后去向如何仍是一个未知数,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彼此之间相爱、相诺的信念,总觉得只要有爱就足够了,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但真正到我毕业留校,而她进修完毕要回农场教书时,这种离别和盼望相聚的苦楚才品尝到、体验到。毕业留校的第一年,就有许多同事和亲友介绍对象,这些女孩的资力、家庭背景和居住在省会城市等,都非常诱人,但似乎丝毫没动摇过我的信念,我仍与她保持密集的书信传情。如果那时有网络该多好啊!我就不会一天只写一封信,天天去收发室查找、等候信件了。
        为了杜绝那些好心媒人的干扰,也为了早日能让她调到省会城市工作,我在刚满一年转正之后就向系里打报告,要求出证明给我去办理结婚登记。办完登记手续,看到她脸上的欣快表情,我也感到很自豪和幸福。本该这时出去来个烛光夜餐,浪漫地庆祝一番,可当时真是囊中秋涩,每月不足90元的收入除吃饭开支外,所有的存积都奉献给了交通部门,因为每逢假期我都要回家看望母亲,然后再坐车100多公里到农场去探望爱妻。所以,这天的晚餐我们也只到职工食堂多打两份菜,作为加餐庆祝而已,更谈不上结婚戒指之类的奢侈品了。现在想想也真是怠慢了太太,嫁给我这么一个穷光蛋,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累。更感激的是我的母亲,虽然她希望我能在她的身边侍候左右,更想我的媳妇能和她共处(家乡的习俗是父母跟最小的儿子同住),但母亲从我们开始恋爱到结婚,从没有透露过自己的心声,而只是教导我要懂得珍重情感,虽然她小学都没读毕业,但如此情操确令我钦佩和敬仰。
        于是,这种牛郎织女式的生活延续了好几年,总不停地在那里盼星星,望月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获知一个大学同窗的父亲就在省人事局任职,就亲自拜访这同学,有了内线的支持者,事情就好办多了,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将太太调到省会城市工作,结束了这种软折磨、令人牵肠挂肚的苦涩生活。也在这一年,爱呈现了结晶,我那小子也终于出世,给我们带来不少的乐趣,而更多的是忙碌和操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0: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庸之人的前半生(17) - 兼职

        毕业留校并不是我第一选择,我首先选择的是回家乡,能在母亲身边侍候左右,让母亲安享晚年,另外也离爱侣近一些,希望相聚的机会可以多一些,同时还有一想法是就自己所能为家乡尽一点棉力。但我比较喜欢当老师和从事科研工作,一方面工作,也一方面能不断学习提高,故我首先通过二嫂了解地区医学院当年是否需要预防专业毕业生,得到的回复是不需要,同时获悉当年的分配原则是除留校之外,从何处来回何处去,也就是说我从农场来,就得回农场去,或至少要到农场所属的县城。
        不懂任何人事关系的我,无法预测自己即将毕业的去向,于是我就和主管毕业分配的系领导和老师交底,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随时听从党的分配,但个人希望留校任教。以我当时的成绩,不论是基础课、临床课和专业课基本均名列全班前茅,已远远超过留校的最低要求标准,加上有些同学已嗅出改革开放对个人工作、生活的前景,不象77、78届毕业生那样竞争留校,他们更着眼于去特区或特殊部门,如海关进出口检疫等,所以我提出留校,如果没有出现特殊情况应该没有问题。另外也打算,留校后如果能在家乡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办理调动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名牌大学到一般单位,将比较容易可行。谁知,分配是让我留校了,但不是我想要去的专业教研室,而是一个没人愿意去且刚组建的教研室,而且因人员的不稳定,一报到主任就给我申明除非学校委派,你不能提出任何调离的请求。
        刚开始拿工资,尽管每月进帐不足90元,但已比原来大为改观。随着改革的深入,物价也迅猛腾飞,特别是要应付那番倍增长的交通费用,也逐渐感觉入不付出,当时慢慢出现这样一些顺口溜:“拿手术刀者不如拿剃头刀者,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宁愿抢劫待业青年,也不要抢劫教授(高校老师最穷,抢也是百抢,我给人家抢过一回,但包里仅有一毛二分,可惜的是我包里有那辛辛苦苦写的备课稿和文献查阅记录)”。
        穷则思变,有些高校的老师开始着眼于社会,有的下海,有的外出兼职,我当然也不甘心落后。我有个死党式的高中同学,当年也和我一样下乡到农场,他要比我聪明和灵活多了,可惜他没有入好的补习学校,最后只考取商校的烹调专业。录取后,他给我写信打算放弃这次机会,不再读书,我给他回信,告诉他随着经济的改善,民以食为天,烹调专业定将大有用场。他听从我的劝告,入学读起这甘为下人的不起眼专业,且毕业后只被分配到一招待所炒大锅菜。可市里第一个合资的宾馆建起之后,他利用公开招聘之机,成功地摘取了餐厅经理的宝座,之后升为付老总,更被区计委的宾馆调入当老总。他当时正和香港老版磋商承包一四层楼的大酒家,自己成为老板之一,他向我招手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当然我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远远超过大学那钉点工资),因为他清楚我将是他拍挡的最佳人选,我们彼此对许多事情处理都很默契。但我拒绝了他,理由是我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如果他筹办的是一间医院,我会义不容辞地帮他管理、运作,若干年后他真的筹到数千万准备建议一医院希望他和我再次合作,可惜因国家政策限制而告流产。
        没有下海的我,只能靠兼职争取外块,包括上街摆摊提供卫生保健咨询获取适当的小费;承包校园内课室前后空地的平整和种植花草;学校印刷厂的兼职打字员等。为了当兼职打字员,我花了几百块请朋友购买从香港淘汰来的破零件组装而成,并自行学习键盘指法和汉字输入,当然是从全拼着手,后来到用自然码与 CCED组合。有了自然码的双拼、简码词组、自造词组和智能选择重码词组,速度可就明显提高,最快的速度达每分钟200多字,一小时下来可以打一万字。记得当时为一个研究生毕业论文赶稿,三天业余时间竟打出近20万字的论文。刚开始打字,每千字仅一元,后来才略有增加。
        有一个暑假里,我接到系里一教授的电话,说她为卫生厅办的培训班讲课,学员要求介绍计算器的使用,问我可不可以去讲,我刚好自学过函数计算器的使用,所以就答应第二天的下午去讲一节课。次日下午,我依约到学校的后门与前来接我去讲课的卫生厅人员见面,当我看到前来的人竟是自己的同乡,但比我高一届的同学时非常吃惊,我以为他已毕业回家乡服务。这次课下来之后,就拉开了我们俩愉快合作近十年的序幕,坦诚他在我个人的专业提高、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乃至为人处事都提供了颇多的机会、教诲和体验,他比我聪明得多,思维尤其活跃和有深度,是我人生中难得的一位大哥式的挚友。从学员的反馈中,我才知道基层工作人员的统计是靠手算加算盘,工作量大且准确性不确切,如果要进行一些分析为己所用,那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我选择了一种能记忆简单运算的程序计算器作为工具,将统计运算和分析的一些基本操作编写为计算器能记忆的程序,如果基层人员掌握你输入和使用方法,不但可以解放工作量,还免去读阅公式的艰难,就象查电话本打电话一样,无须了解电话里是如何传声运作。
        这本象似手册的书就应运而生,也成为第二年的专题培训班的教学蓝本,三千多册很快就被卖绝版。随后,我又帮助他所在处设计和组织一个全省大规模的调查,通过这个项目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更加体会基层的民情,发掘一些适合农村推广的适宜知识和技能。随着这个专业领域的扩展,我们又一起筹备省级专业学会,我被选了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在组织第一次学术会议时,整个构思由我设计,四百多名代表参加,有四个分会场的大型会议在我的精心操作之下,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直至结束。
         会议的管理井然有序,代表从会议指南中可以获悉大部分信息,甚至包括大约几点、在那个分会场、有谁、在发言有关什么样的论文。我参加一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后才发现,我原来的这一作法已经与国际接轨。会议的成功鼓起了基层人员的学术热情,我们又筹办一份省级专业学术刊物,从季刊开始。杂志的栏目设置、文稿格式、稿源、稿件审阅处理流程、财务管理、版面设计、印刷质控等,均有我们两商量,由我具体实施,当然我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杂志的正、负责任编辑。后来,杂志升级为双月刊,并受到卫生部领导的关注,希望将此杂志纳入全国性本专业学术刊物,可惜当时的处长怕杂志被上级吞掉,没有答应。
        在兼职中,我不仅得到社会对我个人价值的承认,获得适当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令我走到社会的大课堂,将大学里教书、科研中学到的理论能以实践、国情相结合,同时也是我成为省里这个学科领域专业应用上的佼佼者,也为将来进入国家项目专家组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08: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平凡兄经过自已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很是欣慰。

人生的路上天才只是成功的基石,而大部份成功者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取得。

真诚地为平凡兄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23: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3楼雪格格于2011-07-27 08:40发表的 :
看到平凡兄经过自已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很是欣慰。

人生的路上天才只是成功的基石,而大部份成功者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取得。

真诚地为平凡兄祝贺!

谢谢你的赞誉,但我觉得自己只是在爬行,不知道什么是成功,只知道要前进,因为我永远觉得在落后于他人,我没有他人聪明、没有他人有关系和背景,我只有靠自己。
也许是当年入学时的低成绩,更也许是曾经受过的羞辱,我不甘心就永远跟着他人的后面,但不并不是想超过他人,只是想让自己不要落后他人太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23: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庸之人的前半生(18) - 留级研究生

        谈到读研究生要追溯到大学二年级,由于卫生统计学专业课程安排上特殊性,我们年级竟然与76工农兵学员、77级的老大哥(姐)们一起听课学习,在感觉老大哥(姐)们的才智与勤奋的同时,也感悟到这门学科在未来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再加上我自小就喜欢数学,和数据打交道就很快来灵感,所以就希望将来能侧重或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为能尽早进入这一领域,课程结束后我就参照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自学一些相关的基础课程。作为医学院学生,高等数学仅有10周的课时,可以解些简单的极限、导数和微积分等,这样的基础将难以满足我在此学科上发展,为此我购买了大学理科用的高等数学教材(上、下册)和习题集,足足花了一年的额外时间自学一遍。另外我初三时的班主任77年考取某工学院的数学师资班,毕业分配在一省级中专学校任教,我每周抽一个周末晚上时间,到她宿舍请她辅导我学习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等方面的内容。我就这样提前相当的时间准备着毕业时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更期盼着能乘年轻继续读书深造。
        这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内容突然加大了份量,可能因为前年社会和校园出现自由主义倾向和言论所致。我虽然到某师范大学参加了考研政治补习班,可能由于我的政治嗅觉不敏感和兴趣低迷,更可能是我死读硬背的本事太臭,考试的结果:政治仅得55分--不及格!!那年的英语也特别难考,可我的英语还是过关了,总分达375分,高出录取分数线35分,且据悉报考该教授的考生中我的成绩最好,如果在以往我肯定可以被录取读研究生,可是偏偏这一年录取前教委下文件:凡政治不及格者,录取都将不予以考虑。这样,我只能认命,眼看着近两年的努力白费,后又寄希望于能毕业分配到该教研室,以便将来仍有机会报考在职就读,可惜终不如我所愿。
        毕业被分配到新建教研室,师资都是刚从各地防疫站和一些研究所调来的工作人员,教学底子差,无设备,更没有学位授予权。按合同协议,毕业后两年内不得报考研究生,满两年时我就提出报考卫生统计学研究生,刚从国外回来的人事处长兼系副主任的一位教授说:“你这是跨专业就读研究生,学校政策不容许,你所在的教研室情况更不容许”。又一次把我打发了,将我的梦想再次碾碎,之后如果不是考虑到太太刚调到市里工作,两人好不容易相聚生活,我真一走了之报考其他大学的本专业研究生。年复一年,由于教研室里的老师走的走、出国的出国,逐渐我也成为了教研室里的一员大将和栋梁,许多课还得依赖我来主讲或带教,而晋升的事宜也提到系里的议事日程。
        这时,我感觉为将来晋升,读研究生是势在必行的了,就找系主任再次提出考研究生事情,这次他答应得倒满爽快,但有条件:一、读他的研究生(倒不在提跨专业的限制了,因为是读他的专业,这是怎么回事?);二、只能在职读课程,不能脱产读书。为了保底我也就答应他了,参加当年研究生统一考试时,我的分数都远远超过正规报名的考生,我又找系主任磨,要求他同意我改为在职研究生。虽然在职听课程和在职研究生都是一样的读书,但其中有许多微妙的区别:在职读课程者,日常工作量不能减免,而在职研究生第一年可以脱产学习;前者毕业时只能获学位证书,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而后者两者均有,与正规的研究生没有任何差别;最成问题的是前者没有国家拨给的4000课题经费,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而后者就可以得到这笔经费。
        据我了解,当年系里有1个在职研究生和2个在职听学位的指标,系里的四个申请者中我的表现和成绩最好,但系主任却仍坚持不给我在职研究生,而把指标给另一个成绩入围,但表现吊儿浪当的年轻老师,尽管我答应我不会因读书而影响我应该上的每一节课。经过此事,令我看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多劳多得不但无法体现,更令人愤慨的是懒散怠工者却得到领导的见谅、呵护、照顾,而我如此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却只换来空头的表彰而没有丝毫实质性的受益,公理何在??就因为我每年里有10周时间内,平均每周的上课时数达25学时,无法分身?还是因为我负责教研室的秘书工作,没有我课程就无法排列出来?我深深地体验到:当领导对你说,这里和那里都非你莫属时,也是你倒楣之日,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只知道叫你奉献,而不是应该如何给你的奉献于相应的回报!
        为了避免冲突,我仍克制地读在职听课程,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没有得到一丝的优惠,反而还要处理6年制和5年制医学生转换时教学重叠的难题,可我门门课都以比较好的成绩完成。学分修够了,下来是课题的问题,既然是在职听课程,没有经费且没有毕业证,要求也理应宽裕一些,故我和系主任,也是导师商量,用我目前手上自己一手设计完成的项目作为我的研究生课题参加答辩,没等我说完他就一口拒绝,要我在他的研究范畴内从申请资金开始到课题结束,必需一步不拉地完成,而且要求我的专业外语除笔试外,还得有一篇以上的译文和一篇综述发表,这比正规研究生的要求还要高,因为正规研究生不需要申请资金而由国家拨给。没有办法,我只能又老老实实地从头来,申请拿到一3万元的课题,在带着一批实习生,没日没夜地下现场搜集资料,由于太疲劳,有一天晚上和学生一起睡得太沉,第二天起来,钱包、BP机等被光顾的小偷一扫而光。
        已记不清多少的深夜才入眠,且一早就起床回校赶着上班(估计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每晚约4点才睡,6点半就得起床打早餐、踩自行车半个多小时送小孩到幼儿园和回校),好不容易将课题论文完成,呈报的研究生处审核和申请答辩。两周后得到研究生处的答复:“你的导师没有资格招收你这一类在职听课程的研究生,因为他必需带满5届研究生毕业,而现在只有三届”。
        这又是怎么回事?入学前研究生处的审核是吃白饭的?连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把握好,就让我的导师稀里糊涂地招收我作为他的学生,也让我糊里糊涂地读了将近三年?研究生处倒给我有好几个选择出路:一、放弃申请学位;二、留级两年,等导师合格后再申请;三、转有资格的专业点申请,但要补该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看到这些,真是无从说起,如果是我考试不及格,如果是我没有本事申请到课题和经费,如果是我没有能力完成课题,留级或是放弃我都无冤可言,却偏偏是这个政策,那个规定将你活活憋死,这种难受劲确是有口难言。我已经因为以往的政策耽误了不少时光,而读研究生又是自己的迫切愿望,再咬牙也要把它扛下来,所以我选择转专业,不外乎就是多读几本书,多考几次试,也许还多死一些脑细胞,但对我来说仍能应付得了。
        因此,我用半年的时间自习另一专业课和查阅专业英语材料,并与下一届正规研究生一起参加专业和专业英语考试,我都顺利通过,幸亏我的专业必修课与那专业有交叉,省了我再多考几门。终于在留级8个月之后,我的论文顺利通过学位答辩,完成了人生的又一艰难旅程,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有三篇论文在国家一级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尽管如此,我仍是不如一个吊儿浪当之人,经左拼右凑地完成论文,连一篇文章都发表不出的研究生,因为我只能到到学位证书,而没毕业证书(不能算研究生毕业),我不知道是水平不够、还是运气不够,更可能是运气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2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庸之人的前半生(19) - 异国奇缘 (上)

        说到出国,对我这样毫无背景和海外关系的人来说,只是一种向往和遥远的梦想,丝毫没有要准备一定出国大干一番事业的野心。由于是新教研室,77、78、 79每届毕业都有人留到该教研室任教,包我总共有四人,当时可谓“四大金刚”或“四人帮”,因为刚好77级留下来的是大师姐,78两名师兄,我又再次垫底。大师姐很快就获得国家贷款资助到美国,而且一去渺无音信。下来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由临床妇产科、儿科与预防专业三个教研室竞争选派一人,如果让我去参加竞争基本可以肯定我的英语水平能出线,可惜考虑论资排辈要先让78的一名英语极差但又很会走上层路线师兄去应试,当然落选,而被我同班的一名女同学夺魁。最有希望的一次是,与几个教研室合作,由校长牵头获得一个国际合作大项目,预备选派三人到澳洲进修,我名列第二并已填报世界银行开发总署,时间是 1990年。谁能预料到89年的第一个选派人员能顺利成行,而我这第二个却因为89年的事件,到手的鸡蛋都会飞,全泡汤了。当时有许多人鼓励自费出去,或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歪门邪道出国,我从来不感冒,总觉得没有太多的奔头,也希望能尽自己所学,为社会尽自己一份力。
        后来,系主任,也是我的导师,组织系里一批人申请一个大的国际合作项目,我是主要跑腿者和打字员之一,项目中清楚写到我所在的专业拟派一人到美国加州大学进修半年,且可以肯定这个名额是非我莫属了。项目终于获得可观的资助,我也就为了项目没日没夜地干,且我主管的专题部分还作为主要收获,得国外专家的赞赏。但到该实现申请时的目标时,系主任再次发毛,他极不愿意送我到美国,当心我不回来没人干活,同时花费项目的经费将不少,所以竟给他找到一个办法,通过与泰国某大学公共卫生系的主任联系,送我到泰国旁听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高级师资班,时间也由原来的半年改为三个月。这种贬值,比亚洲经济风暴还要迅速和明显,但我也没有办法,能给自留校以来第一次专业进修的机会已经算是恩赐,应该感激不尽。
        报到以后才知道,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委托该大学每年为东南亚一些国家培养专业师资的课程,当然也有该校的一些硕士和博士参与,这个班里的学员有来自老挝、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但以泰国人居多,中国就我一个。刚开始,英语阅读没问题,但听说还是有些障碍,可第一阶段的期中考试时我考了个满分,同学和老师就开始对我另眼相看,慢慢地我也就成为免费的助教了。在这个班里有一个泰籍华侨的女孩,她是个产科大夫,这年停产出来学习硕士课程,但她在三个私家医院的兼职没有停,每周两次值上夜、一次值大夜和周末一次值班,确实又苦又累。自中考以后,我就几乎每天晚上给她打电话,和她一起讨论白天上课的内容和作业,不论她在医院值班还是在家复习功课,都是如此,如果有一个晚上不给她打电话,她准有电话到我的宿舍。
        她开着一辆丰田小轿车上下班,早上比较堵车且我去比较早,所以她一般只是下午开车送我回宿舍,周末有时间还带我去比较远的洋行去光观和买书,当然也经常请我吃饭。她的一家人也对我满好,她父亲过生日时,还专门请我赴寿宴,好不热闹。到我临离开之际,她很不舍得,希望我能留下来帮她一起完成学位学习,不过她还是在我离开之前的那个周末,和班里的另外一名女同学一起,开车带我到曼谷的大皇宫、玉佛寺、夏皇宫、卧佛寺等著名经典参观,她母亲给我送了不少礼物带回国,她还特意去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金手镯送给我太太。一年半之后,我接到她毕业的信和相片时,她还特意将成绩单复印一份给我,说那些拿A的科目里面有我的一半功劳。
        在进修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课程第二阶段的导师,他是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和密兹根大学博士毕业,也是这所大学里最闪烁的一颗新星。本来我听完前三个月的第一阶段课程就到期回国,但他建议我最好听他主讲的第二阶段课程,相信对我更有帮助,且答应帮我办理延期签证,我赶紧给学校打报告,意见是延期可以,但一切费用自理,我也就不理那么多,难得如此机会,自己掏腰包也是应该和值得的。在他的授课过程中,我正式成为他的助教,也令我领略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风采,受益匪浅。尤其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他将我所从事的专业提高到哲学的层次,令我体验到书本之外思维的更高境界。我才终于明白,不论是哪门专业,其最高的学位都将是哲学博士(PhD),任何高层次的研究终将在哲学思维上有所突破,用其创新的思维揭示自然的新规律或创造新产品。当我学习即将结束时,他亲自请我到他的办公室深谈,他建议我一定要到美国或者欧洲深造,才可能有所突破,并愿意随时给我帮助。后来我到美国能够再读学位,还真的依赖了他的竭力推荐。
        但在泰国的奇缘可以是下面的这一段经历了。这天是七月中旬的上午,我从报纸上获知今天是泰国的大选日,没有出过国的我总想见识一下自由投票选举的情形是如何的。我一早起床,拿着相机就往街上跑,但怎么也没有看到投票站,只是时而有宣传车呼啸而过。到快11点时,我看是无法见识到什么东西,就上一辆工交车去看望在城郊居住的一名同教研室的师兄(他经香港的堂兄资助到泰国读书,也在那里办厂开公司)。刚上车没几个人,我也就找一个门口旁边靠窗口的位置坐下,随着停站的增加,车上的人也越来越拥挤,这时我看到一个精神不错但满头银发的老人上来,我就向他招手让座,他也不客气地就坐了下来。到了市郊人数也就慢慢减少,当老人身边的人下车后,老人就向我招手示意,让我在他的身边坐下。
        当我坐定时,老人突然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问我:“你是从中国大陆来的吗?”我很吃惊,也很高兴能遇到会讲国语的华侨,我赶紧回答:“是,我从中国的 XX城市来的。你怎么一下就猜到我是从大陆来的?”。“看你的衣着呗!”他说。我一看,我真是给大陆人丢脸,这身的穿着土的掉渣,能不看出是从大陆来的吗?闲聊一会后更令我吃惊,我们竟是同乡,因此也不再用国语聊了,而是用家乡话聊更亲近。可惜,没多久我就到站,他拿出名片叮嘱我不论如何一定要给他打电话,并找个时间到他府上一聚,我也就欣然地答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08: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在他乡遇故知真的很难得,相信你能在人生的路上多了一份拼博的资本,因为友情是人生最珍贵的资本。

习惯了一上来就找平凡兄的文章,从中我能得到许多启发,这是非常珍贵的人生经验。

真诚地感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13: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西游记里的那首歌《敢问路在何方?》。

路,就在平凡兄脚踏实地的脚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13: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年代,但从梁晓声的《年轮》开始,特佩服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们!那一代人的坚忍是后来人所不能及的!他们亦失去了很多本该属于他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0 04:20 , Processed in 0.0908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