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青荷道人

灌水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日子,看到素丫在写信,很安静细腻的文字,就像我经常从窗户探头出去,望到天际的几朵浮云。一朵、两朵,微微抖动着,仿佛刚刚从某个角落里溢出来,还有回声。我喜欢这样的阅读,如此的从容静美。
近来总为一些事伤感着,譬如前日西去的晓旭,还有之前的行弟。前日早晨送幼女阿宝上学的公车上,亦读到微信上众多友人对我悼念晓旭的回应,那会蓦然感慨世事无常。下车穿过红绿灯,我给阿宝翻了下红领巾,低声告诉她,远方有一位姑姑去了。那一会,我有些鼻音,眼眶微湿,只是没有掩面。
到黄昏时在美院路过书法教研室的长廊,落地玻璃,远处亦有轻微的音乐浮在空中。斜对面正是我执教的美学教室,只有少数窗户开着。阳光从屋子的侧面照过来,刚好照到讲台上我打印好的《定风波》,之前得闻行弟西去时凌晨草就的几行。
这会,打开晓旭多年前寄来的集子,我曾经在里面夹了两朵白玉兰作为书签,都变了颜色,不再是那种纯白的皎洁,微微的泛黄。那瞬间,陡然念起一曲,“明月当空照,星星不见了,朝花云吹故人好,千里情谊老”。亦是前日,我参照拉四的第三乐章,双变调作副歌后,自己填的词。仁和的几位友人,亦是有与晓旭行弟旧交的友人,陪我醉到天明。

◎ 定风波

阵雨、牙疼。廖若西风接近晚庭
金银花露降火,而龙井微薰
其实,我不过是肉身速老的伪君子

在尘世混杂一程,但求一个从容不迫
或是临睡前三省自身。至于窗格低垂
明月有细心的弧度

亦是念青莲,但不言华章不实
且放白鹿与须行即骑
凌晨斯行,枝头是旋转的细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安静的看,比如之前坐公车抵达吴山,我沿着斜斜的石径爬向伍公山。站在半山腰,我望了下伍公庙,山路何其迢之,无可奈何下只好走下山路。倒是之前视野略扫河坊街,最近几年经常在这里呼朋唤友,小聚乐哉。尤其是上午,我从一个浅浅的弄口又折向下一个浅浅的檐下。虽然是短短的弄堂,但行半路折身,有时却陡然有四壁苍茫,天高云淡之觉。
其实,我最喜欢十点钟的河坊街。那一会人流开始熙熙攘攘,阳光从胡庆余堂的大白墙斜斜洒过来,西泠印社与通宝城两边的石巷,每一格都是幽静且又细长。若是折进去,两边都是木制的大门与窗棂,在某个茶道大厅的门口,会有穿旗袍的女子用杭州官话在喊,客宁,进来坐一坐嘛。既使我这样平时不喜用官话与人交流的,陡然听到这样的依侬软语,也会静呆一瞬,仿佛是站在异乡的街头。阳光也会在木制的窗棂留下弯曲的影子,我曾经留下一张照片,是我在窗格的玻璃中反射的影子,两鬓俱雪,不知今朝何年。
有时候我会去西泠印社,半月型的拱门,庭院里一棵青樟张着阔大的伞枝。倒是来往的人很少,偶尔一个两个,也只是轻轻点头,仿佛会以为是二更后的夜里。而西面折出去,是一条公交的直街,几家百年杭菜的饭馆矗在那里,我去最多的是小绍欣。曾经有一个晴好的黄昏,我与内子幼女来到这里,叫化童鸡,是让幼女再三怀念的。
直街到底右行,是鼓楼的城墙,虽然修缮过,但部分墙体亦是很老又旧了。我一般会穿过城门,坐公车去执教的学校,只是隔一条河面很窄的城河。有时遇见同事也只是低低一笑,其实我平时也不怎么热烈地问候,只是在端起盛有龙井的玻璃杯时,觉得尘世所所有的遥念皆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秋日远书,寄御晚。

负手,徘徊于晒满衣裳的弄堂
从一个浅浅的弄口,折向
下一个浅浅的檐下

隔壁,有人在买正月菩提
而一张小案桌斜靠青墙
老红木的手工串,被朝阳击中

秋日里最静的上午,老桐露凉
薄风轻吹。樟树叶落满石径之前
试想他提笔,写一首念远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我的人大抵都知道我的爱好,无非是读书吃肉包及喜抽烟。可能因为我早慧一些,所以一般人喜欢玩耍的光景,我更喜欢一个人与书为伴。小姨夫经常对小表弟说起初见我的样子,捧着一本直版的西游记在看,那一年我六岁。从兴唐传明英烈杨家将到说岳全传,一直到小姨夫在我十岁生日时送梁羽生先生的《萍踪侠影录》,于此心游武侠玄幻三十余年。
我看书是不分场合的,甚至中午回家吃饭的路上也看,这点我的小学及中学班主任即使今日有人提起,总是不免大摇其头之。我在上课时被缴的书也时时出现在任课老师的办公桌上,但有一点,只要老师和我熟悉了,也就自然而然见怪不怪。
而读《说岳全传》时,记得书是向仁钢一位退休的老伯借的,那几年看的书几乎都是他这里借,他的书房是我存忆中最大的书房,两堵厚厚的书柜一直到与房梁顶上。记得那时我每年暑假来仁和,读说岳时是第一次暑假来,外公牵着我从皋亭步行到岳帅桥。岳帅桥那时还有一个岳王祠,是附近几个村合起来建造的,很多时候还顺便当土地庙用着,所以庙里形形色色的神仙菩萨是眼看不穷。第一次遇到先师海公,亦是在此,岳王祠的正门大匾精忠报国即是他的题字。
及到仁和来读初中,初一的光景,我和其他三位学号分别是二、四、五的同学,在岳帅桥靠近长浜的一侧,某棵大柳树下,朝天结义为兄弟。这一天虽然已过去半甲子,时至今日,其他的几位兄弟除老三前些日子在河坊街匆匆一面,已是近十年未有杳信。那几年,老大老三有脚踏车,我和老二都没有,所以只是坐后座的份。我们一般沿着内运河骑车,从半山脚到打铁关,更远时到总管塘。那时的内运河,河面上都有荷花,白的红的,其中鲁庙那一段开得最好,河水流淌,白云朵朵。有时饿了,河边的滩地上都种着地瓜,用钥匙刨出来,就着河水洗净,也不去皮,这是少年时候最好的水果之一,另一种最好的水果是白萝卜。
初中毕业考前学校放假三天,我和老大老二老三约好在教室里打麻将。那时,尖子班已经合一起了,几个年级优秀的老师也纷纷凑在一起,期望着能有几个考上中专和师范的。第一天下午,我们被教导处鲁副主任逮到,因为老父姆妈在邻近的县里工作,哥哥在几十里外读浙大,所以唯有我未被家长擒获,其他兄弟都被家里父母狠揍一顿。及至考试结果出来,我考上市里的重高,老二在区高,老三念了一学期就不读了,老大干脆跟他父亲学开拖拉机,是我们几兄弟最早开始工作的。
前晚,突有遐兴游岳帅桥,和新昌来的两位文人兄弟,亦是从半山脚慢步到岳帅桥,只是途中因我双膝不得力,停留好几次,从傍晚时分开始步行,一直到七点多才走到。亦是站在某棵大柳树下回望,以前的矮屋低檐,现都成了四五层的新农居。而岳王祠,早十余年前就拆毁了,倒是祠后面那个梅树还在,虽然比不得超山那两棵唐宋梅历史悠久,也相传是不多的明梅之一。
那晚夜色很好,星星很亮,扶着栏杆抽烟,远处的每一个檐角都很漂亮。在我们转身坐上公交,车里放着谭咏麟唱的《像我这样的朋友》,一首我很喜欢的老歌,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交过的朋友,在你生命中,知心的人有几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冰丫【山花子】一首赠字典哥

雁没归云别绪填,金风拂过绿波涟,寒菊开时谁记取,草芊芊。
一纸心痕随墨渍,几多牵念寄鱼笺,已是秋深枫正艳,莫衣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信简补遗,寄御晚。

写信,直到接近黄昏
一些事愈念愈澜

无法权衡时,抽烟、喝茶
兼而默忆一生中难得的温馨

相濡以沫,或许是另一种量词
就像远眺一幕清幽的相挽而行

仁和总是多雨。临水的窗格上
布满身外默默的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 信简补遗,寄御晚。

黄昏是一座漫约的城
多少星子云集,那疾奔的马蹄

不善言谈的人写信
就像不识平仄的翅膀,会分开庾信

步驿同边浅挽的轻轻
短暂如一幕优雅的蒙太奇

如果忆得是一片简墨的云朵
窗前光秃的桂树,孤独但内心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无题,致辉丫。

初冬,我们谈起写信
在晨曦的景色里
令我想起,在南方的明亮

你知道吗,之前在街角公园
我似乎看到你
站在一棵青青的橄榄树下

嗯。
偶尔,
间以一两声微薰的鸟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  在黄昏

茗来当酒,有写信的女子与我清言
就像昨夜檐下,倬约盛开的一盆秋菊

斯时,我正外游归来
亦能望见她灯火如豆的书窗

双剑合璧与神雕侠侣,兼及
一两朵八千里路空浮的月光

偶有薄云来去
若这样浓云细雨的黄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  忆江南

岁晚暮矣。仿佛空宅涌来薄云
而燕雀依旧是那么几只

时当浮在半空。我欲遥寄的一杯
有时盛水,有时盛雪

忆你亦不能太久
云际处雨过了,多是流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9 17:47 , Processed in 0.0842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