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苍梧听风

【原创】《庄子会意》(添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46.说万物皆一,取公孙龙“指物论”、“白马论”,曰:“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说和是非、休天钧,取列子“朝三暮四”,曰:“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说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取昭文鼓琴、师旷枝策、惠子据梧,曰:“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子休处百家争鸣之世,故论理取证,时见当时名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47.《齐物论》:“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因是已。”《秋水》:“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两处文字不同,所持之论有相通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48.八德。《齐物论》曰:“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德者,界限也。蒋锡昌《庄子哲学》云:“左,指卑或下言;右,指尊或上言;伦,对疏戚言;义,对贵贱言。此谓儒家所述人类关系,有此四种大别也。……分者谓分析万物,辩者谓辩其所是,竞者谓竞说不休,争者谓争得胜利,此谓墨家(包括其他各派辩士)之术,有此四种大别也。此谓儒、墨之‘畛’,合而计之,有此八种也。” 八德,《辞源》、《故训汇纂》皆不收。八说。《在宥》曰:“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二)囊而乱天下也。”八说,《辞源》、《故训汇纂》皆不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49.至人、神人、圣人、真君、真宰、真人、大宗师、无名人等,其名不同,其实一也,皆子休精心打造之道家精神化身也。
藐姑射山之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以上在《内篇•逍遥游第一》。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又曰:真宰,而特不得其?,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又曰: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合,置其滑?,以隶相尊。圣人愚?,参万岁而一成纯。以上在《齐物论》。
        彼且蕲以?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养生主》)
        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恶用胶?无丧,恶有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乎大哉,独成其天!以上在《人间世》。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然而往,?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圣人,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大宗师,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以上在《大宗师》。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无名人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之野。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以上在《应帝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50.《齐物论》:“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此处文字有两“夫子”,皆指孔子也。瞿鹊子乃孔门后学,因于老师评“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为“孟浪”不解,故恭谨问学于长梧子也。长梧子,长梧封人也,乃知道者,居长梧下,因以为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51.天府,其义甚多。曰天之府藏也,见《荀子•大略》杨?注;曰财物所聚之府也,见《汉书•张良传》颜师古注;曰尊其所藏也,见《周礼•春官•序官》郑玄注;曰祖庙之藏也,见《周礼•秋官•大司寇》郑玄注;曰主祖庙之藏者也,见《周礼•秋官•司民》郑玄注;曰掌祖庙之宝藏者也,见《周礼•地官•乡大夫》郑玄注;曰先祖之府也,见《周礼•春官•天府》孙诒让正义;曰肺脉气也,见《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曰肺脉也,见《素问•至真要大论》张志聪集注;曰圣人之心胸也,见《齐物论》之《集解》。葆光,或谓若有若无也,见《齐物论》。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引崔?文,或谓隐蔽其光,见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后之解义,多依成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52.余读《内篇•齐物论第二》而记其梗概曰:开章以“吾丧我”引发,“丧我”则无是非,无是非则无争议,无争议则无迷惑,无迷惑则无身累心疲。继以“三籁”例说,明身心不同,应道有异,形众声杂,由己也,使其声者,道也。此第一部分也。该处文字虽少,确是关键,提纲明旨,尽在斯焉。其下,自“大知闲闲”至“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为第二部分。该部分文字又分三层论述。月旦百家,言万物生成变化皆因造物者即道也(大知闲闲~其所由以生乎),道存而无形(非彼无我~有情而无形),以身体器官论道之无益增减(百骸~无益损乎其真),无论集体或个人,争斗、竟进皆是不识道义之愚昧也(一受其成形~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因是非无以定,标准之虚妄、以无为有皆不能辨别是非也(夫随其成心而师之~吾独且奈何哉),故是非之争、百家之辩皆无意义,莫若以明(夫言非吹也~则莫若以明)。此第一层也,强调齐物莫若以明。彼是相生,生死相育,是非相因,辩争无穷,唯有入其环中,不论是非,才能扼其道枢,故曰莫若以明(物无非彼~故曰莫若以明)。此第二层也。概念与事物(以指喻指之非指~万物一马也)、可与不可、然与不然(可乎可~,道通为一),成与毁(其分也~是之谓两行),成与亏、爱与憎(古之人~此之谓以明),此种种对立皆因不知道通为一之理也。调和自然,消除对立,才能知有所至,整齐万物,此之谓以明。此第三层也。自“今且有言于此”至“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为第三部分。言不需说,道不可辩,圣人、明君皆能葆光无言,与道为一。自“?缺问乎王倪曰”至“此之谓物化”为第四部分。以人与动物追求之异论证仁义、是非盖无定准,至人则不为利害所动(?缺问乎王倪曰~而况利害之端乎);以圣人、众人行为之异作对比,赞扬圣人之精神境界(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人生如梦,期盼万世知音(丽之姬~是旦暮遇之也);无评判则无对错,无对错则无是非,惟忘年忘义方能寓诸无竟(既使我与若辩矣~故寓诸无竟);道通为一,是非无需辩也(罔两问景曰~恶识所以不然);事象万类,皆是道之物化(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此之谓物化)。齐物论,《庄子》之重镇也。子休就吾与我、生与死、是与非、有与无、彼于此、名与实、成与亏、爱与憎、大与小、利与害、梦与醒等诸多问题边说论证,比照阐发以为皆是成心所致也。只有如真宰真君、圣人至人那样,方能齐同万物,泯灭是非,无见无识,无知无觉,从而置身环中,旁礴万物而归于一也,故劳劳役役、吵吵嚷嚷,惑于所始,困于所终,则莫若以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5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知,《庄子》之概念也。后人以“知”之理解不同,遂使该句生出不同解释。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知,思也。心思却无穷尽,以有尽之身随无尽之思,纷纷扰扰,何时而止。”宣颖《南华经解》:“心思逐物无边。”林纾《庄子浅说》:“知,犹愿望。”《集解》、《集释》皆承而不解。《浅说》作“知识”,似觉勉强。至于今人断章取义之说者,皆益不足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54.缘督以为经,即遵循自然之道也,应之以实,处之以虚,不违万物之理,不逐一己之心,继而“保身”,继而“养身”,继而“尽年”。识得此理,便远乎名与利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5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言依乎天理方可游刃有余也,此乃以无厚与有间明神怡也。公文轩见右师,言知天处顺,此乃以形与神明神全也。泽雉十步一啄,言精神自由胜过生活裕足也,此乃以物与神明神善也。老聃死,言安时处顺而摒除哀乐方能与天地合一,此乃以生与死明神静也。指穷于为蕲,言形尽神存,此乃以物化说神存也。上述五处比喻说理皆从“吾生也有涯”一节生发,以事明理,有条不紊,深入浅出也。概言之,天生须养生,养生须养神,养神须修道。道,养身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09:39 , Processed in 0.09328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