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 漫谈诗歌阅读及创作的个人体会
作者:风浩荡
由于生活琐事较为繁杂,近日一直没有与文友相聊.但偶尔上来之后发现几个朋友对现代诗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是非常有益的或有趣的事情.说有益,是因为通过大家的争论,对自己的一些认识有了促进,纠正自己的有些偏颇的想法,也相信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一定也有所得.说有趣,是因为现代诗歌看着热闹,实际上回到社会及生活之中,已经非常僻远边缘化了,一个很冷清的话题被拎出来,也算是乐事.
一,对诗歌及现代性进行定义,很有必要.但不要作茧自缚.所谓的定义,无论是哪一种,均是需要用语言进行表达.而实际上哪一种定义,均是发展的,或引起争论的.举例:什么是美,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人,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诗歌,越根本的定义,我们如果去追本求源,往往是在最后不是让人更清楚还是更糊涂.人的聪明从文字开始,亦也是从文字开始人的糊涂.在一个或清楚或糊涂的文明时代,我们通过讨论,达到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清楚的定义,而是让人更加有智慧,这就足够了.这有点像前些天电视上较为流行的大学生辩论会一样,胜者从来不是理论正确的一方。
二、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问题。按经济市场学的观点,广告是当今社会非常需要的,但广告的定义很清楚的说了,广告不是包治百病的,不是给每一个消费者看的,广告是通过一定的媒体向一定的目标客户传达一定的内容,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信息传播活动,当然这是一种社会活动,肯定要对社会负责。诗歌的阅读,无论是平民化或学院性,无论是易懂较白的还是意味深长品之再三的,实际上均会在一定的阅读群中得到欢迎和认可。喜阳春白雪的肯定不会喜欢下里巴人的,喜欢中国音乐的或许不太喜欢西式音乐,喜欢萝卜白菜的或许不太喜欢山珍海味。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人上一百种种色色。用此否定彼,用彼否定此,肯定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的,用大棒实际上打不死人的。在诗歌的创作方面,或产品,不,是作品的产生来说,有针对性的目标群去写,或自己较为个性的爱好及追求去写,均是不错的事情。因为自己的个性化写作而对社会性的政治要求的作品厌烦之极,是不应该的,反过来肯定也不行。比如,萧剑的诗歌创作,比较个性化,有着极为自学的诗歌技巧的表现,这样的虚构性角色有着自己思想或生活的影子,而他的小说或其它的作品,虚构性的程度更大,这有什么呢。自己写的诗歌,在语言方面有较多的变化,我的内心是希望,有创作某一作品的状态下,那冥冥之中有一种诗境要求自己或口语化或很书面体,或独白式,阅读者在台下;或对白式,阅读者即在舞台之上。一个读者能懂,我满足,二个,我亦满足,三个以上,我也满足。有的东西是强求不来的,你的作品再好,可是有些人对这样的体裁根本就没有兴趣,你说上一千遍,他也不会心动。
三、诗歌创作的动力问题。既然每个人均是纪晓岚所言,来来往往无外乎名利二字。每个人去创作总有些目的性,无论是高尚的或低俗的,自己一定应该在内心对从事的事情有所敬畏感,有所顾及。在一个无神的时代,自己只能对自己进行界定和规范,有些人认为下半身的创作,认为梨花诗体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没有触犯法律,我们作为旁观者,自然不能强行制止,你完全可以不看不理,也可以批判或指责,如果批判与指责是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话。法律保证的是道德的底线。自己去创作或阅读,应该有所引领,向着自己所认为的道德的上线,或美的上线,或真的上线来要求自己,追求自己的那个绝对理念。具体到一个作品的创作当中,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的约定。
四、关于诗歌创作者的人性分离问题,只要是人,那么人的两重性肯定天生存在。一是个性,二是社会性。个性是根本,如果人人不存在,何以谈到社会性。反过来亦然。这也是老二所说的,为社会服务的意义所在。我不为我,何以为人,有道理,没有自我,做到忘我舍我,你何以为社会为大众为他人。反正这样的话我们听过很多,什么大公无私等,我是不相信的。承认自我,并顾及其它人,应该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常态。诗歌创作或阅读者的人性分离是很实际的,我们应该接受,而不要责全求备。顾城对诗歌的纯净化追求,写出大批好的诗歌受人传诵,但最后他在实际生活当中把兽性从内心放出来,成为杀人犯并且自杀。海子被认为是是神性创作的典范,写下的诗句至纯之极,在神性的引领之下,他在现实生活无处可存,选择了自杀。作为旁观者来说,观而反省,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是神性与兽性的微妙平衡,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立足世上。就自己认为,这个社会上存在沙质灰尘,那么我就在这样的沙尘中存在,我告诉自己必须接受。曾经与萧剑说过:把身体看低起,把思想放高一点。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