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细品,共同提高
《冬眠的阳光》作者:青蓝彼岸
夕阳,就着柔嫩的春风飘进
撕裂了一个世界
恍若无形的紫外线
游走呻吟
朝向幼稚的呼唤
爬过记忆的缝隙
搜寻一丝光芒,倾刻间
纤细的光阴放任眼底
颤动的羽翼滑向沧海桑田
阳光能否冬眠,这是一个
类似哥德巴赫的疑难
猜测的过程
一步,一步,步履蹒跚
同样的动作持续很长时间
沿着一条路,直走大脑
迅速敞开一扇门
于某个转弯处
阳光在掌心溢满空旷的天堂
-------------------------------------------------------
风浩荡细品:
好的方面:
音律方面成为青蓝的自觉,在自由体诗泛滥的时今,能坚持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诗在音乐方面的体现,需要我们作些探索.这是其一.
其二,诗的结构,就创作的角度,也十分考究,与一些人顺性情而发写到哪儿算哪儿进行对比,是相当难得的.四段,起承转合,让阅读也能起伏跌宕.
其三,诗的内容健康与明朗.暮色凄迷第一段,夜里承接与思考是第二段,转到深处是第三段,合到最后一段时,阳光依然在天上照着.启人心扉,积极向上.
题外话:
前两日夜与萧剑细聊过,古文凝练简洁,一字亦精神,一语亦境界.以少而映多,以逼仄而显宏大.是白话文比拟不了的.曾举出例子,我说的是杜甫的"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他举的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数语寥寥,而诗境毕出.这样的诗句,用白话文去译,肯定会失去诗的那份独特的美感,如果译成外国语,一定将趣味丧失殆尽.诗有时是无法译出的.
但这样说,并不是说白话文一无是处.白话文的句式颇长,一句用去包容量极大.句内形成的力度美感,或让人长思的地方,已经与古文的欣赏与运用大不一样.如果我们总是用古文的阅读习惯去感受白话文,肯定是有问题的.就像我们欣赏植物,均是花:牡丹,我们欣赏的是它的颜色与形状.而茉莉,除此之外,我们岂能不玩味它的花香呢.白话文的美,不可不细查.也举例说明:艾青的诗,喜欢用散文笔法,一些名篇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感动不已;北岛诗:从星星般的弹孔/流出鲜红的黎明.构建的意象,就颜色非常悚目,而词语的搭配均是偏正结构,但星的比喻,向来是美丽的神圣的,而弹孔却是阴暗恐怖的;鲜红,此处讲的血,令人惊心,而黎明却是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从词性来说,裹义与贬义的搭配,其矛盾的效果,显示诗的张力.白话文的优势,确实要我们好好的品味的.老二与我谈得不亦快哉.而窗外,天色亦有些白了.
好了,这点当一些就此诗的闲话吧.与朋友一起启发之,与真理远,离智慧近.
不足之处:
表达的主题没有问题,但诗意过于粗,用词没有新意,且有些词语有些多余,反影响主题的散发.诗是文体之中最大的虚构.用语造境,总是在不可能处求可能,在可能处见不可能.青蓝此诗,造境逊之,使得情减色.本来想改你的,但毕竟用词不同,会影响你的写诗状态.所以我按你主题草写一首.供交流.不是比的意思.
《冬眠的太阳》
摘下漫野的菊作床
选一个温暖的秋天
太阳,入黄昏的梦乡
冬日,雇冰凉的月
雪一般
照看世间的呼唤
派遣沧海起伏着纸稿
责令诗句巡视着天堂
一只笔,漆黑墨迹
一个人,燃烧夜晚
将一条弯路再弯
绕成绳结套住西山
拖打鼾的太阳
回到窗口的早上
并,礼物附带
-----热闹的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