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梧叶儿

C12-梧叶儿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三节 邶风
===============


12、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注释
  ⑴旄(máo毛)丘:前高后低土山。
  ⑵诞(dān丹):延,长。节:葛节巴。
  ⑶叔伯:作者称卫国诸臣为叔伯。
  ⑷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⑸蒙戎:篷松,乱貌。
  ⑹匪:非。
  ⑺靡:没有。
  ⑻琐:细小。尾:卑微。
  ⑼流离:鸟名,即枭或黄鹂。一说转徙离散。
  ⑽褎(yòu又):聋;一说多笑貌。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译文
  旄丘上有葛藤攀援,为什么它枝节蔓延?叔啊伯啊,为什么拖宕这么多时间?
  为什么滞停安然?一定是等待同伴。为什么居留长久?一定有原因难宣。
  我们的狐裘已纷纷破败,他们的车子还迟迟不来。叔啊伯啊,没人同情我们遇难遭灾。
  我们是小国人也低贱,如鸟儿流离真是可怜。叔啊伯啊,你们充耳不闻让人生怨。
鉴赏
  《旄丘》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颇多。《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牟应震《毛诗质疑》、高亨《诗经今注》等据《左传》所载史事以为是卫臣或黎臣责晋之作,而魏源《诗序集义》一仍三家诗说,认为是黎庄夫人所作,余冠英《诗经选译》认为此篇是弃妇诗,袁梅《诗经译注》认为是女子思念爱人之作,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却认为是兵士登高怀乡之作。《旄丘》一诗的主旨以责卫说为切合诗意。
  此诗脉络清晰,递进有序,《诗经传说汇纂》引朱公迁所谓“一章怪之,二章疑之,三章微讽之,四章直责之”,将其篇章结构说得清清楚楚。诗一开头,借物起兴。黎臣迫切渴望救援,常常登上旄丘,翘首等待援兵,但时序变迁,援兵迟迟不至,不免暗自奇怪。不过由于要借卫国救援收复祖国,心存奢望故而尚未产生怨恨之意。第二章紧承上章“何多日兮”而来,用宽笔稍加顿挫,“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黎臣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卫国出兵缓慢的原因:或者是等待盟军一同前往,或者是有其他缘故,暂时不能发兵;用赋法代为解说,曲尽人情。第三章“狐裘蒙戎”一句紧扣上两章,说明自己客居已久而“匪车不东”。黎臣已经有所觉悟,“我有亡国之状,而彼无悯恤之意,我有恢复之念,而彼无拯救之心”(《诗经传说汇纂》引邹泉语),知道卫国无意救援,并非是在等盟军,或者有其他缘故。因幻想破灭,救援无望,故稍加讽谕。第四章用赋法着意对比,黎臣丧亡流离,衣衫破弊,寄居他国,凄凉萧索,而卫国群臣非但毫无同情心,而且袖手旁观,趾高气扬。通过双方服饰、神情、心态的比较,黎臣彻底痛悟,不禁深感心寒,于是便直斥卫国君臣。
  全诗结构明晰,艺术手法巧妙,或铺陈,或对比,情景如画。从风格上来看,全诗基调优柔敦厚,感情缠绵凄惋,曲折感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曰:“前半哀音曼响,后半变徽流商。”诚为探骊得珠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8: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三节 邶风
===============


13、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
  (1)简;鼓声。(2)方将:将要。万舞:一种大规模的舞蹈,分为文舞、武舞两部分。(3)方中:正中。(4)在前上处:在行列前方。(5)硕 人: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俣俣:大而美的样子。(6)公庭:国君朝堂之庭、(7)辔(pei):马缰绳。纽:用丝织成的宽带子(8)籥(yue) 古时一种管乐器的名称。(9)秉:持。翟(di)野鸡尾巴的毛。(10)赫: 红色。渥:厚。赭(Ze):红褐色的土。(11)公:指卫国国君。锡:赐。爵: 古时的酒器。(12)榛:树名,一种落叶乔木,果仁可食。(13)隰(Xi): 低湿的地方。苓:药名。(14)云;语气词.没有实义。(15)西方美人:指 舞师。
译文
鼓声咚咚擂得响, 舞师将要演万舞。
日头高照正当顶, 舞师正在排前头。
身材高大又魁梧, 公庭里面当众舞。
强壮有力如猛虎, 手执缰绳真英武。
左手拿着六孔笛, 右手挥动雉尾毛。
面色通红如褐土, 国君赐他一杯酒。
榛树生长在山上, 苦苓长在低湿地。
心里思念是谁人, 正是西方那美人。
西方美人真英俊, 他是西方来的人。
赏析
  一位旁观者,以赞赏的目光欣赏一位舞蹈者的英姿,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从语气来看,显得像是一位很有素养的女性对英武的男子汉的赏识,似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慨。
  其实,这是一种审美。当人处在旁观者的地位,同对象保持着一种距离,只把对象当作观照的对象之时,他实际上对对象采取的是一种审美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功利目的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倘若他一心想到的是占有对象,那么他所持的就已经不是审美的态度了。
  审美要求保持距离,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欣赏;寻求知音则要消除距离,与对象相互交融,寻找共鸣点。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审美可以使人超脱,精神得到净化;知音可以让人感奋,情感得到激发。
  在两性关系里,亲密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审美态度和寻求知音的态度。把对方当作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可以使人确信自己的选择和情感投向,充分看到对方的魁力。深入了解对方的特点,理解对方的愿望和要求,让双方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交流,便会加深亲密的程度。
  把握好这两种态度的分寸,恰到好处地运用。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使亲密关系和谐地发展,是一门生活的艺术。讲明其中的道理很容易,而要真正掌握,还得自己去体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恋爱中学会恋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8: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三节 邶风
===============


14、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注释
  (1)毖:泉水流淌的样子。(2)淇:河的名称。(3)靡:无。 (4)娈 (luan):美好的样子。诸姬;随嫁的姬姓女子。(5)泲(JT):地名。(6) 饯:饯行。祢(ni):地名。(7)有行:出嫁。(8)伯姊;大姐。(9) 干:地名。(10)言:地名。(11)载: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脂:涂在车 轴上的油脂。舝(xia)车轴上的金属键。(12)还:返回,回转。还车:掉 转车头。迈:行。(13)遄(chuan):迅速。臻:至,到达。(14)不遐:不无,不何。(15)肥泉;卫国的水名。(16)兹:滋,更加。(17)须、漕: 都是卫国地名。(18)写:用作“泻”,意思是宣泄。
译文
泉水清清汩汩流, 一直流到淇水里。
思念卫国我故土, 没有一天不相思。
同嫁姬姓好姑娘, 要和她们细商量。
出门曾在泲地住, 还在祢地饯过行。
姑娘出嫁到远方, 远离父母和兄弟。
回家问候姑姑们, 还有我的大姐姐。
出门曾在干地住, 还在言地钱过行。
涂上车油上好轴, 坐上大车回家里。
很快就能到卫国, 应当不会有意外。
思念卫国的肥泉, 不禁抚心长感叹。
思念故乡须和漕, 心中愁思剪不断。
驾上大车去出游, 聊以宣泄心中愁。
赏析
  这是一首出嫁女子的思乡曲。
  思乡是对家园的依恋。谁都会说家乡好。这是人类普遍的心态。衡量家乡好的标准,显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那份梦绕魂牵的亲情。家乡完全可能很穷,很落后,很寒伧,没有丰富的物产和妩媚的山水,但这些对思乡人来说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
  重要的是,生于斯、长于斯、铭刻在心灵深处的人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这些体验和亲情对个人来说一生只有一次,既不可重复,也不可替代。哪怕是一些极小的细节,比如曾经采摘邻居的花朵而遭到责骂,背着父母下河洗澡,爬上屋顶恶作剧,放学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和东张西望,都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在脑海里突现出来,变成思乡恋情中的一部分。
  家园感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中最为持久和强烈的冲动的来源。久居家园不容易体验到这种冲动的强烈程度,也难以对思乡愁绪有深切的感触。一旦脱离家园,或者丧失家园,方才体会到家园的可亲可爱。游子思家,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失去家园,既是失去了肉体的寄居之所,同时也是失去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归依。犹太民族为重建失去的家园,忍辱负重,历尽坎坷,奋斗了三千年,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可见,无论对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人来说,都不可能一日无家园。即使没有实际存在的家园,必定会有心目中既神圣又可亲的家园。
  有家不能回的忧愁,丝毫都不亚于无家可归的悲哀。在人遭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家园家乡常常取代神灵上帝而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支柱和依靠,成为人们在痛苦磨难中坚持下去、与之抗争的力量源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是可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三节 邶风
===============


16、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注释
  雨(音玉):作动词。
  雱(音乓):雪盛貌。
  惠:爱也。
  虚:宽貌。一说徐缓。
  邪:通徐。
  亟:急。
  只且(音居):作语助。
  喈(音皆):疾貌。
  霏:雨雪纷飞。
  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狐狸、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译文
  飕飕北风周身凉,
  漫天雨雪纷纷扬。
  承蒙恩惠对我好,
  携手并肩像逃亡。
  不要迟疑慢腾腾,
  情况紧急已很忙。
  北风喈喈来势猛,
  纷飞雨雪漫天飘。
  承蒙相爱对我好,
  携手归途路迢迢。
  不要迟疑慢腾腾,
  情况紧急很糟糕。
  不是红色不是狐,
  不是黑色不是乌。
  承蒙恩宠对我好,
  并肩驾车踏归途。
  不要迟疑慢腾腾,
  情况紧急太唐突。
赏析
  这是 “ 刺虐 ” 诗。卫国行威虐之政,诗人号召他的朋友相携同去。全诗三章十八句。诗歌前两章开头两句都以风雪的寒威来比喻虐政的暴烈:“ 北风其凉。雪雨其雱 ” ,“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 。北风凛冽,雨雪猖狂,渲染出一种凄冷阴森的气氛。怀着对虐政的强烈不满,诗人在第三章说:“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言外之意,没有比这个当政者更暴虐的了!所以诗人一再号召:凡是与我友好的人,一起离开这里吧!为了强调出走的必要性、紧迫性,每章的最后两句都大声疾呼:“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还能够犹豫吗?事情已经很紧急了!全诗情绪慷慨,节奏紧促,给人一种危机日近、必须当机立断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9: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三节 邶风
===============


17、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②城隅:城角。③ 爱:同“薆”,隐藏。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 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eyi): 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 相赠表示结下恩情。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 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 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 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 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 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 宝贵只因美人赠。
赏析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 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 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 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 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 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9: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三节 邶风
===============


18、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1.新台:春秋时卫宣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黄河故道附近。
  2.泚:(cǐ,此)通“玼”。宋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 这里用为鲜明的样子之意。
  3.弥:(mí)通“弥”。水满貌。
  4.燕:“安”。《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婉:《诗•郑风•出其东门》:“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妇听而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恶而婉。”《说文》:“婉,顺也。”这里用为和顺之意。
  6.籧篨(jǔ chú ):亦作“ 籧蒢 ”。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
  7.鲜:《诗•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诗•小雅•蓼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尔雅•释诂》:“鲜,寡也。”郭璞注:“谓少。”《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8.洒:《诗•唐风•山有枢》:“弗洒弗扫。”《周礼•赤犮氏》:“以灰洒毒之。”《周礼•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国语•晋语》:“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这里用为散落之意。
  9.浼:(měi每)《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淮南子•人间训》:“所浼者多矣。”《说文》:“浼,污也。从水,免声。”这里用为沾污、玷污之意。
  10.殄:(tian舔)《书•毕命》:“余风未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瞻昂》:“邦国殄瘁。”《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11.戚施:驼背。以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故喻。毛 传:“戚施,不能仰者。”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译文
  新筑的高台很鲜明,可是河水却停流。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粗席却不少。
  新筑的高台有散落,河水却被沾污了。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是粗糙的草席却不断绝。
  鱼网布设想捕鱼,鸿雁见网纷飞去。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却是使人忧惧的安置。
赏析
  本诗讽刺卫宣以强占儿媳的丑陋。诗中反复以虾作比喻,突现其
  陋的形象,而且一再与“新台”的鲜明、河水的盛大作对照,
  反衬卫宣公的丑态。美丽鲜明的亭台上,踞着一个丑陋的瘌虾蟆,
  拥抱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漫画的笔法真是入木三分。
说明
  这是一首讥讽卫宣公筑台的山歌,从《诗•大雅•灵台》中,我们知道周文王筑灵台,从《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亦看到梁惠王筑灵池,齐宣王辟园囿筑雪宫,可见自殷商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建筑一些豪华的标志性建筑以表明自己的政绩。因此卫宣公也不例外,想筑一座新台来表明自己国力的强盛,并炫耀自己的富有。然而却不料这些建筑却是“豆腐渣”工程。歌的第一段是描写新台建成后,本想登台观水,可是水却停流了,也就是说水量大为减少了,登上新台后,却发现许多粗陋的草席裸露在外面。第二段则是描述新台粉落在河边,污染了河水。歌的第三段则是比喻,说明“事与愿违”的道理。
  自古以来,凡是这些劳民伤财,不得民心的工程大都如此,人民从心里不满意这样的炫耀,便敷衍了事。这便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邶地的一种风俗,人民不是以直接的对抗来反对统治者,而是采取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行为方式。这与《北风》一歌略有相同,《北风》是描述人们逃离,本诗之意,则在于人们的消极。这是对卫宣公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嘲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三节 邶风
===============


19、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注释
  ①泛泛:船在水卜行走的样子。景:同“憬”,远行的样子。②愿: 思念的样子。言: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③中心:心中。养养:忧愁不定的样子。④逝:往。⑤不暇:该不会。
译文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心中不安无限愁。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该不遇上险与祸?
赏析
  母子之情是人世间天然的、最为牢固的血缘纽带。这一点,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大概是不会改变的。
  写人之常情,征夫恨,怨妇愁,弃妇痛,新婚乐,相见欢,母子情,在《诗经》中可以说是既有广度,也有深度。选编者对写人之常情的肯定,把这些诗作为“经典”,也可看出他们对人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持充分肯定的态度。表情达意本属人的天性,也是诗的功能所在,充分肯定之后把它们纳入道德规范的轨道,也是他们的用意所在。
  人们常说,母爱是无私的。这话一点不假。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到孩子张大成人,到孩子闯荡社会漂泊天涯,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既有肉体的,也有精神的。换个说法,母亲是在用她毕生的心血进行创造:创造生命,创造自己的作品。
  孩子作为母亲创造的作品,虽是另一个存在,另一个生命,却时刻牵动着创造者心。他的荣辱沉浮,幸福伤痛,生老病死,都不能不使他的创造者关注和动心。实际上,母亲通过自己的创造, 早已把自己溶入到了作品中,与作品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于是,人间才有了永不会消失的母爱的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四节 鄘风
===============


1、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释
  姑娘婚姻不得自由,向母亲倾诉她坚贞的爱情。一说姑娘爱恋一个男子,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
  髧:(音旦)头发下垂状
  两髦:(音毛)男子未成年时剪发齐眉
  仪:配偶
  之:到
  矢:誓
  靡它:无他心
  只:语助词
  特:配偶
  慝:(音特)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译文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中慢慢游。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另求!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边慢慢游。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变心!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四节 鄘风
===============
2、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释
  ①茨:蒺藜,草本植物,果实有刺。②埽(sao):同“扫”,意思是 除去。③中篝(gou):宫室内部。④襄:消除。⑤详:详细讲 述。⑥束:捆扎。⑦读:宣扬。
译文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对人谈。
如果真要谈出来,
让人听了觉害臊。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详细讲。
如果详细讲出来,
说来话长讲不完。
墙头长满蔡黎草,
不可捆扎无处放。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去张扬。
如果一定要张扬,
让人听了觉耻辱。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卫空公yín乱的“刺淫”诗。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廷生活,都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就生活在宫廷中的人来说,宫纬秘事属于既无法说情楚,又不便于说清楚,更无人敢说清楚的非常特别的一类。这样一来,宫纬秘事便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帝王作为人民的领导人,当然无法逃脱人民雪亮的眼睛的监督。尽管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没有约束帝王权力的弹劾机制,帝王实际上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无法完全禁止人们的传说议论。宫廷的围墙再严密,是不可能不透风的。惧怕议论,下令严禁议论, 或者完全不在乎议论,我行我素,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却共同表明了统治者的腐败专横。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帝王同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们可能不敢说,但这并不表明人们不知道,不明白。瞎子吃汤圆都心里有数,更何况耳目和心智健全的正常人呢。
  再说另一方面。帝王制定的种种道德准则,往往是对人不对己的,要求别人遵守,自己却可以超然于规则之外。这样的规则再好,却因为有先天缺陷而成为破脚的。如此这般,便又为人们的议论提供了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国风      
第四节 鄘风
===============
3、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注释
  偕老:共同生活到老。
  副:王后的首饰。
  筓:簪。
  珈:饰玉,又称步摇,加在筓下,垂以玉,有六个。
  委委:步行很美的样子。
  佗佗:身材长大美丽。
  如山如河:形容疑重、深沉的样子。
  象服:华丽的礼服
  不淑:不善。
  如之何:奈之何
  玼:音此,花纹绚烂,形容玉的色彩很鲜明。
  其之翟也:绣着山鸡图案的象服
  鬒:音诊,美发,形容头发又黑又密。
  髢:音敌,用假发编织的髻。
  瑱:音掭,耳坠
  揥:音替,剃发针
  扬:广场,指前额宽广方正。
  皙:白色。
  胡:何,为什么。
  瑳:音搓,形容玉色洁白。
  展:展衣,用白纱制作。
  絺:音吃,细葛布;
  绁袢:夏天穿的薄衫
  清扬:形容眉清目秀,容貌漂亮。
  媛:美女
赏析
  《君子偕老》一诗的主旨,除清魏源《诗古微》以为是哀夷姜之诗外,古今各家多从《诗序》之说,以为是刺宣姜之作。不过,《毛诗序》云:“《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孔疏云:“毛以为由夫人失事君子之道,故陈别有小君内有贞顺之德,外有服饰之盛,德称其服宜与君子偕老者,刺今夫人有淫泆之行,不能与君子偕老。”他们显然认为此诗所写的服饰仪容之美属于理想的“小君”(国君之妻)。而朱熹《诗集传》则说:“言夫人当与君子偕老,故其服饰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安重宽广,又有以宜其象服。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虽有是服,亦将如之何哉!言不称也。”他以为服饰仪容之美乃是反衬宣姜人品行为之丑。在这点上今之学者又多从朱熹之说。
  全诗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末章八句,错落有致。首章揭出通篇纲领,章法巧妙。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来又与庶子顽私通,劣迹斑斑。“君子偕老”一句基此而来,起调突兀如当头棒喝,寓意深婉,褒贬自明。“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四句造语奇特,叙服饰与叙仪容相交叉,词藻工美,极力渲染宣姜来嫁时服饰的鲜艳绚丽,仪容的雍容华贵。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逗露讥刺,全诗惟此二句是刺意,其他均是赞叹称美之辞,但此二句与“君子偕老”一句遥相呼应,暗自缀合,含蓄蕴藉,藏而不露。
  次章与末章用赋法反覆咏叹宣姜服饰、容貌之美。次章起始“玼兮玼兮”六句与末章起始“瑳兮瑳兮”四句复说服饰之盛,次章“扬且之皙也”三句与末章“子之清扬”四句是复说容貌之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句神光离合,仿佛天仙帝女降临尘寰,无怪乎姚际恒《诗经通论》称此诗为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之滥觞,并谓“‘山河’、‘天帝’,广揽遐观,惊心动魄,有非言辞可释之妙”。“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二句巧于措辞,深意愈出,余音袅袅,意味无穷。这两章造句齐整,意象迷离,所以陈继揆《读风臆补》说:“后两章逸艳绝伦,若除去‘也’字,都作七字读,即为七言之祖。”
  全诗反覆铺陈咏叹宣姜服饰容貌之盛美,是为了反衬其内心世界的丑恶与行为的污秽,铺陈处用力多,反衬处立意妙,对比鲜明,辛辣幽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13:21 , Processed in 0.08571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