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梧桐诗雨

主讲-梧桐诗雨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38、谷 风
  --堡垒最容易从外部攻破

  【原文】

  习习谷风(1) 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2), 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3), 无以下体(4)。 德音莫违(5), 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6), 中心有违(7)。 不远伊迩(8), 薄送我畿(9)。

  谁谓茶苦(10), 其甘如荠(11)。 宴尔新婚(12), 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13), 湜湜其沚(14)。 宴尔新婚, 不我屑以(15)。

  毋逝我梁(16), 毋发我笱(17)。 我躬不阅(18), 遑恤我后(19)。

  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20)。 就其浅矣, 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 龟勉求之。 凡民有丧(21), 匍匐救之(22)。

  不我能慉(23), 反以我为讎(24)。 既阻我德(25), 贾用不售(26)。

  昔育恐育鞠(27), 及尔颠覆(28)。 既生既育, 比予于毒(29)。

  我有旨蓄(30), 亦以御冬。 宴尔新婚, 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31), 既诒我肄(32)。 不念昔者, 伊余来墍(33)。

  【注释】   

  (1)习习sa4:和暖舒适的样子。谷风:东风。(2)黾(min3)勉:努力,勤 奋。(3)葑、菲:蔓菁、萝卜一类的菜.(4)不以:不用。下体:根部。 (5)德音:指夫妻间的誓言。违:背,背弃.(6)迟迟:缓慢的样子。 (7)中心;心中。违:恨,怨恨。(8)伊:是。迩:近。(9)薄:语气 助词,没有实义。畿(ji1):门坎。(10)荼(tu2):苦菜。(11)荠(ji4):芥 菜,味甜。(12)宴:乐,安乐。(13) 泾:泾水,其水清澈。渭:渭水,其 水浑浊。(14)湜湜(Shi2):水清见底的样子。沚zhi3:止,沉淀。(15)不我 屑以:不愿意同我亲近。(16)梁:河中为捕鱼垒成的石堤。(17)发:打 开。笱(gou3):捕鱼的竹笼。(18)躬:自身。阅:容纳。(19)遑:空闲。 恤:忧,顾念。(20)方:用木筏渡河。舟;用船渡河。(21)丧:灾祸。 (22)匍匐(pufu):爬行。这里的意思是尽力而为。(23)慉(xu4):好,爱。 (24)讎(chou2):同“仇”。(25)阻:拒绝。(26)贾(gu3):卖。不售: 卖不掉.(27)育恐:生活在恐惧中。育鞠:生活在贫穷中。(28)颠覆:艰 难,患难。(29)毒;害人之物。(30)旨蓄:储藏的美味蔬菜。 (31)洸(guang1):粗暴。溃:发怒。(32)既:尽.诒:遗留,留下。肄 (yi4):辛劳。(23)伊:惟,只有。余:我。来: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墍ji4: 爱。

  【译文】

  和熙东风轻轻吹, 阴云到来雨凄凄。 同心协力苦相处, 不该动辄就发怒。

  采摘蔓菁和萝卜, 怎能抛弃其根部。 相约誓言不能忘, 与你相伴直到死。

  出门行路慢慢走, 心中满怀怨和愁。 路途不远不相送, 只到门前就止步。

  谁说苦菜味道苦, 和我相比甜如荠。 你们新婚乐融融, 亲热相待如弟兄。

  有了渭河泾河浑, 泾河停流也会清。 你们新婚乐融融, 从此不再亲近我。

  不要去我鱼梁上, 不要打开我鱼笼。 我身尚且不能安, 哪里还能顾今后。

  过河遇到水深处, 乘坐竹筏和木舟。 过河遇到水浅处, 下水游泳把河渡。

  家中东西有与无, 尽心尽力去谋求。 亲朋邻里有危难, 全力以赴去救助。

  你已不会再爱我, 反而把我当敌仇。 你已拒绝我善意, 就如货物卖不出。

  从前惊恐又贫困, 与你共同渡艰难。 如今丰衣又足食, 你却把我当害虫。

  我处存有美菜肴, 留到天寒好过冬。 你们新婚乐融融, 却让我去挡贫穷。

  对我粗暴发怒火, 辛苦活儿全给我。 从前恩情全不顾, 你曾对我情独钟。

  【读解】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一个获得平衡的问题。正如时髦话 说的,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少了另一半,这一半就失去平 衡垮掉了。夫妻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夫妻各撑半边天,“人”字就 树立起来了,家也就有了。

  问题在于,取得平衡容易,保持平衡长久不变困难。建立家 庭容易,维持家庭生活正常运转困难。追求尽善尽美,追求永恒, 是人皆有之的共同理想。现实可以朝理想前进,却难以完全到达。 中途转向或中途偏航是常有的事,完全达到理想境地却很少见。

  常言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夫妻的争吵可以在两个层 面上进行:在具体的、有形的、物质的层面上争吵,比如为锅碗 瓢盆油盐酱醋抚养子女孝敬公婆之类;在。。理的、无形的、精神 的局面上争吵,比如为性格冲突、观念差异、精神追求之类。可 以说,这两个层面大的任何一种争吵,都有可能导致夫妻反目,分 道扬镀,形同路人,视若仇敌,至死不相往来,甚至加害于曾经 亲女。手足的对方。

  也可以说,天下最亲密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而天下最危险、最 脆弱的关系也是夫妻关系。

  然而,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一样的是,对夫妻关 系最大的威胁和危险是来自外部,来自外部力量的诱惑。夫妻在 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争吵导致“人”字解体、平衡丧失,需 要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在时间过程中多次的重复。一两次争吵 不足以构成威胁,两三次、三五次甚至也不会有根本的妨碍,都 还有妥协、缓和、补救、修好的回旋余地,都还可以退后一步天 地宽。 来自外部的威胁和诱惑,可以迅速地从根本上瓦解“人”字 的平衡。这种致命的炸弹,常常就是另外一个具有挡不住的诱惑 力的异性。他或她出现在夫和妻之外,从外部吸引着妇或夫,先 形成三角形,然后是一个“人”字垮掉,另一个“人”字搭起来。 如今,这已是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的情形。对此无论是褒 是贬,反正在一天天发生,还一天天多起来,地球也照样在运转。 这些都是后话。时光倒流百年、千年,与如今应当有很大的 差别。那时,人与人之间,夫与妻之间有种种维护其间关系的规 则,也就是被称为“道德”的东西。这些规则不能说不严格,但 却不能说是平等的。比如妻子,她不是独立的,要依赖于丈夫。而 丈夫可以不依赖妻子,甚至可以拥有妻子之外的妾。这样一来,规 则对丈夫移情别恋网开一面,为夫妻关系遭受威胁和危害留下了一道不设防的地段。关系焉有不失去平衡的保证。

  唯一剩下的东西,就是内在的“良心”了。可是,良心也是非常脆弱的,即使有朝夕相处建立起来的“一日夫妻百日恩”,也难以抵御新人的诱惑。

  所以,昔日的妻子被抛弃,道德规则本身就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播下了悲剧的种子。弃妇诗,便是由这种子开出的幽怨的花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39、式 微
  --小人物的牢骚

  【原文】

  式微式微①,

  胡不归②?

  微君之故③,

  胡为乎中露④?

  式微式微,

  故不归?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官家事,

  怎会顶风又饮露!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老爷们,

  怎会污泥沾满身!

  【读解】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 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 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 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 人物的生存将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 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 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 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 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 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 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 还是一种权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41、简 兮
  --审美与寻求知音

  【原文】

  简兮简兮(1), 方将万舞(2)。

  日之方中(3), 在前上处(4)。

  硕人俣俣(5), 公庭万舞(6)。

  有力如虎, 执辔如组(7)。

  左手执籥(8), 右手秉翟(9)。

  赫如渥赭(10) 公言锡爵(11)。

  山有榛(12), 隰有苓(13)。

  云谁之思(14), 西方美人(15)。

  彼美人兮, 西方之人兮。

  【注释】   

  (1)简;鼓声。(2)方将:将要。万舞:一种大规模的舞蹈,分为文舞、 武舞两部分。(3)方中:正中。(4)在前上处:在行列前方。(5)硕 人: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俣俣yu4:大而美的样子。(6)公庭:国君朝堂 之庭、(7)辔(pei4):马缰绳。纽:用丝织成的宽带子(8)籥(yue4) 古时一种管乐器的名称。(9)秉:持。翟(di2)野鸡尾巴的毛。(10)赫: 红色。渥:厚。赭(Zhe3):红褐色的土。(11)公:指卫国国君。锡:赐。爵: 古时的酒器。(12)榛:树名,一种落叶乔木,果仁可食。(13)隰(Xi1): 低湿的地方。苓:药名。(14)云;语气词.没有实义。(15)西方美人:指 舞师。

  【译文】

  鼓声咚咚擂得响, 舞师将要演万舞。

  日头高照正当顶, 舞师正在排前头。

  身材高大又魁梧, 公庭里面当众舞。

  强壮有力如猛虎, 手执缰绳真英武。

  左手拿着六孔笛, 右手挥动雉尾毛。

  面色通红如褐土, 国君赐他一杯酒。

  榛树生长在山上, 苦苓长在低湿地。

  心里思念是谁人, 正是西方那美人。

  西方美人真英俊, 他是西方来的人。

  【读解】

  一位旁观者,以赞赏的目光欣赏一位舞蹈者的英姿,发出了 由衷的赞叹。从语气来看,显得像是一位很有素养的女性对英武 的男子汉的赏识,似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慨。

  其实,这是一种审美。当人处在旁观者的地位,同对象保持 着一种距离,只把对象当作观照的对象之时,他实际上对对象采 取的是一种审美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功利目的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倘若他一心想到的是占有对象,那么他所持的就已经不是审美的 态度了。

  审美要求保持距离,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欣赏; 寻求知音则要 消除距离,与对象相互交融,寻找共鸣点。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 态度。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审美可以使人超脱,精神得到净化;知 音可以让人感奋,情感得到激发。

  在两性关系里,亲密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审美态度和寻求知音 的态度。把对方当作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可以使人 确信自己的选择和情感投向,充分看到对方的魁力。深入了解对 方的特点,理解对方的愿望和要求,让双方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交 流,便会加深亲密的程度。

  把握好这两种态度的分寸,恰到好处地运用。既入乎其 内,又出乎其外,使亲密关系和谐地发展,是一门生活的艺术。讲 明其中的道理很容易,而要真正掌握,还得自己去体验,在游泳 中学会游泳,恋爱中学会恋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42、泉 水
  --出嫁女的思乡曲

  【原文】

  毖彼泉水(1), 亦流于淇(2)。

  有怀于卫, 靡日不思(3)。

  娈彼诸姬(4), 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5), 饮饯于祢(6)。

  女子有行(7), 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 遂及伯姊(8)。

  出宿于于(9), 饮饯于言(10)。

  载脂载舝(11), 还车言迈(12)。

  遄臻于卫(13), 不遐有害(14)。

  我思肥泉(15), 兹之永叹(16)。

  思须与漕(17), 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 以写我忧(18)。

  【注释】   

  (1)毖:泉水流淌的样子。(2)淇:河的名称。(3)靡:无。 (4)娈 (luan2):美好的样子。诸姬;随嫁的姬姓女子。(5)泲(JT):地名。(6) 饯:饯行。祢(ni):地名。(7)有行:出嫁。(8)伯姊;大姐。(9) 干:地名。(10)言:地名。(11)载: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脂:涂在车 轴上的油脂。舝(xia2)车轴上的金属键。(12)还:返回,回转。还车:掉 转车头。迈:行。(13)遄(chuan2):迅速。臻:至,到达。(14)不遐:不 无,不何。(15)肥泉;卫国的水名。(16)兹:滋,更加。(17)须、漕: 都是卫国地名。(18)写:用作“泻”,意思是宣泄。

  【译文】

  泉水清清汩汩流, 一直流到淇水里。

  思念卫国我故土, 没有一天不相思。

  同嫁姬姓好姑娘, 要和她们细商量。

  出门曾在泲地住, 还在祢地饯过行。

  姑娘出嫁到远方, 远离父母和兄弟。

  回家问候姑姑们, 还有我的大姐姐。

  出门曾在干地住, 还在言地钱过行。

  涂上车油上好轴, 坐上大车回家里。

  很快就能到卫国, 应当不会有意外。

  思念卫国的肥泉, 不禁抚心长感叹。

  思念故乡须和漕, 心中愁思剪不断。

  驾上大车去出游, 聊以宣泄心中愁。

  【读解】

  这是一首出嫁女子的思乡曲。

  思乡是对家园的依恋。谁都会说家乡好。这是人类普遍的心态。衡量家乡好的标准,显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那份梦绕魂牵 的亲情。家乡完全可能很穷,很落后,很寒伧,没有丰富的物产 和妩媚的山水,但这些对思乡人来说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

  重要的是,生于斯、长于斯、铭刻在心灵深处的人生体验,以 及由此产生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这些体验和亲情对个人来说一生 只有一次,既不可重复,也不可替代。哪怕是一些极小的细节,比 如曾经采摘邻居的花朵而遭到责骂,背着父母下河洗澡,爬上屋 顶恶作剧,放学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和东张西望,都可能随着岁 月的流逝而在脑海里突现出来,变成思乡恋情中的一部分。

  家园感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中最为持久和强烈的冲动的来源。 久居家园不容易体验到这种冲动的强烈程度,也难以对思乡愁绪 有深切的感触。一旦脱离家园,或者丧失家园,方才体会到家园 的可亲可爱。游子思家,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永 恒主题。失去家园,既是失去了肉体的寄居之所,同时也是失去 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归依。犹太民族为重建失去的家园,忍辱 负重,历尽坎坷,奋斗了三千年,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牺 牲。可见,无论对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人来说,都不可能 一日无家园。即使没有实际存在的家园,必定会有心目中既神圣 又可亲的家园。

  有家不能回的忧愁,丝毫都不亚于无家可归的悲哀。在人遭 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家园家乡常常取代神灵上帝而成为人们精神 上的支柱和依靠,成为人们在痛苦磨难中坚持下去、与之抗争的 力量源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是可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43、北 门
  ——小公务员的不幸与有幸

  【原文】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①,

  终窭且贫②,

  莫知我艰。

  已焉哉③!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④,

  政事一埤益我⑤。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讁我⑥。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⑦,

  政事一埤遗我⑧。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摧我⑨。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注释】   

  ①殷殷:忧伤的样子。②篓(ju4):贫寒、③已焉哉:算了吧. ④王事:王室的差事。适:掷,扔。⑤一:完全。埤(pi2)益益:增 加。⑥徧:同“遍”,讁(zhe4):同“谪”,指责。⑦敦:催促,逼 迫。③遗:加。⑨摧:讽刺,嘲讽。

  【译文】

  缓步走出城北门,

  忧心重重压心头。

  生活困窘又贫寒,

  没人知道我艰难。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交给我,

  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

  家人全都责难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王室差事催逼我,

  官府杂事全给我。

  我从外面回家来,

  家人全都讥讽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这是上天的安排,

  对此我能说什么!

  【读解】

  命运的安排经常是难以抗拒的,正如诗中的小公务员的感叹 一样,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多多少少都会碰上这类身不由 己的事情。

  这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说的。可说的是,虽然命运的安排难以 抗拒,虽然个人很难有机会驾驭自己的命运 ,但是,是否甘愿在 命运面前就范,是否会被命运消磨得没有了冲动、激情、不满、反 抗精神,则可以当作一个人是实际上作为人活着还是作为物存在 的重要标志。

  《北门》中的小公务员,尽管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不由己,但 显然还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显然对命运的安排不甘 就范。他抱怨的声音也许是微弱的,无力的,而敢于抱怨却体现 了他的尊严。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说他是伟大的。

  抱怨和反抗是小人物表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 上说,反抗的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这样 的意识。在另外一方面,也许可以说,意识是灵魂痛苦的根源。完 全没有自我意识,完全像个物件一样任支配、肢解、宰割,对 于支配和被支配、肢解和被肢解、宰割和被宰割的双方来说,都 会是一种满足。完全麻木的人可能是幸福的,因为他没有意识带 来的痛苦;而他也是不幸的,国为他无法体验意识带来的自豪与 欢乐,他只不过形同行尸走向。

  人就是这样生活在无法摆脱的矛盾之中。他不愿被奴役,被 支配,被当作物件,却又不得不被奴役,被支配,被当作物件。当 他觉得幸犯的时候,可能是最不幸的;当他在感叹不幸的时候,也许 是幸福的的。

  小公务的境遇就是这样。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镜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45、静 女
  ——天真烂漫的幽会

  【原文】

  静女其姝①, 俟我于城隅②。

  爱而不见③, 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 说怿女美⑦。

  自牧归荑⑧, 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闲雅贞洁。姝(shu1):美好的样子。②俟si4等。城隅:城角。③ 爱:同“薆”,隐藏。④踟蹰(chi2chu2):心思不定,徘徊不前。 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⑥炜威: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e4yi4): 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魁:赠送。荑ti2:勺药,一种香草,男女 相赠表示结下恩情。⑨洵xun2: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 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 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 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 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 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 宝贵只因美人赠。

  【读解】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 少男少女 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 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 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 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 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 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 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 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 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 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 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 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 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 是唯一和永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46、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1.新台:春秋时卫宣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黄河故道附近。
  2.泚:(cǐ,此)通“玼”。宋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 这里用为鲜明的样子之意。
  3.弥:(mí)通“弥”。水满貌。
  4.燕:“安”。《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婉:《诗•郑风•出其东门》:“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妇听而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恶而婉。”《说文》:“婉,顺也。”这里用为和顺之意。
  6.籧篨(jǔ chú ):亦作“ 籧蒢 ”。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
  7.鲜:《诗•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诗•小雅•蓼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尔雅•释诂》:“鲜,寡也。”郭璞注:“谓少。”《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8.洒:《诗•唐风•山有枢》:“弗洒弗扫。”《周礼•赤犮氏》:“以灰洒毒之。”《周礼•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国语•晋语》:“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这里用为散落之意。
  9.浼:(měi每)《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淮南子•人间训》:“所浼者多矣。”《说文》:“浼,污也。从水,免声。”这里用为沾污、玷污之意。
  10.殄:(tian舔)《书•毕命》:“余风未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瞻昂》:“邦国殄瘁。”《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11.戚施:驼背。以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故喻。毛 传:“戚施,不能仰者。”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译文
  新筑的高台很鲜明,可是河水却停流。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粗席却不少。
  新筑的高台有散落,河水却被沾污了。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是粗糙的草席却不断绝。
  鱼网布设想捕鱼,鸿雁见网纷飞去。本想有安乐和顺的追求,可得到的却是使人忧惧的安置。
赏析
  本诗讽刺卫宣以强占儿媳的丑陋。诗中反复以虾作比喻,突现其
  陋的形象,而且一再与“新台”的鲜明、河水的盛大作对照,
  反衬卫宣公的丑态。美丽鲜明的亭台上,踞着一个丑陋的瘌虾蟆,
  拥抱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漫画的笔法真是入木三分。
说明
  这是一首讥讽卫宣公筑台的山歌,从《诗•大雅•灵台》中,我们知道周文王筑灵台,从《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亦看到梁惠王筑灵池,齐宣王辟园囿筑雪宫,可见自殷商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建筑一些豪华的标志性建筑以表明自己的政绩。因此卫宣公也不例外,想筑一座新台来表明自己国力的强盛,并炫耀自己的富有。然而却不料这些建筑却是“豆腐渣”工程。歌的第一段是描写新台建成后,本想登台观水,可是水却停流了,也就是说水量大为减少了,登上新台后,却发现许多粗陋的草席裸露在外面。第二段则是描述新台粉落在河边,污染了河水。歌的第三段则是比喻,说明“事与愿违”的道理。
自古以来,凡是这些劳民伤财,不得民心的工程大都如此,人民从心里不满意这样的炫耀,便敷衍了事。这便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邶地的一种风俗,人民不是以直接的对抗来反对统治者,而是采取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行为方式。这与《北风》一歌略有相同,《北风》是描述人们逃离,本诗之意,则在于人们的消极。这是对卫宣公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嘲讽。
47、二子乘舟

  ——人间最亲母子情

  【原文】

  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①。

  愿言思子②,

  中心养养③。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④。

  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⑤?

  【注释】   

  ①泛泛:船在水卜行走的样子。景:同“憬”,远行的样子。②愿: 思念的样子。言: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③中心:心中。养养:忧愁不 定的样子。④逝:往。⑤不暇:该不会。

  【译文】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心中不安无限愁。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该不遇上险与祸?

  【读解】

  母子之情是人世间天然的、最为牢固的血缘纽带。这一点,只 要人类存在一天,大概是不会改变的。

  写人之常情,征夫恨,怨妇愁,弃妇痛,新婚乐,相见欢,母 子情,在《诗经》中可以说是既有广度,也有深度。选编者对写 人之常情的肯定,把这些诗作为“经典”,也可看出他们对人间喜 怒哀乐悲欢离合持充分肯定的态度。表情达意本属人的天性,也 是诗的功能所在,充分肯定之后把它们纳入道德规范的轨道,也 是他们的用意所在。

  人们常说,母爱是无私的。这话一点不假。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到孩子张大成人,到孩子闯荡社会漂泊天涯,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既有肉体的,也有精神的。换个说法,母亲是在用她毕生的心血进行创造:创造生命,创造自己的作品。

  孩子作为母亲创造的作品,虽是另一个存在,另一个生命,却 时刻牵动着创造者心。他的荣辱沉浮,幸福伤痛,生老病死,都 不能不使他的创造者关注和动心。实际上,母亲通过自己的创造, 早已把自己溶入到了作品中,与作品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于是,人 间才有了永不会消失的母爱的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鄘风(48-)
48、柏 舟
  ——母女观念的冲突

  【原文】

  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①,

  实维我仪②。

  之死矢靡它③!

  母也天只④,

  不谅人只⑤!

  泛彼柏舟,

  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

  实维我特⑥。

  之死矢摩慝⑦!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注释】   

  ①髧(dan4):头发下垂的样子。两髦(mao2):古时未成年男子的发式, 头发向两边分流。 ②实;是。维:为。仪:配偶。③之:到。矢:誓。 靡;无。④也、只:语气词,没有实义。⑤谅。相信。⑥特:配 靡;无。④也、只:语气词,没有实义。 偶。⑦慝(te4):改变,变心。

  【译文】

  轻轻摇荡柏木舟,

  在那河中慢慢游。

  头发飘垂那少年,

  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另求!

  我的母亲我的天,

  为何对我不相信!

  轻轻摇荡柏木舟,

  在那河边慢慢游。

  头发飘垂那少年,

  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变心!

  我的母亲我的天,

  为何对我不相信!

  【读解】

  孩子虽是母亲的作品,母亲虽然时刻心系孩子的幸福与不幸,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是一体,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不会有冲突。

  最为常见的是为恋爱婚姻而发生的冲突。冲突的实质,是两 种不同观念的背离和交锋。冲突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价值准则,若 互不相让,便会发生冲突,以至以不嫁或出逃或殉情来表示反抗。

  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 觉地从传统、社会、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支配着自己生活的观念,在 观念的指导之下说话和行动。人们常说环境改变人,其实环境改 变的是人的观念,是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在母亲对自己的作品——子女的无私的爱之中多少带有一 些自私的因素。她总以为子女是自己辛勤创造的作品,他或她必 须按照她所坚持或信奉的观念去生活,总以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经 验作为参照系,而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子女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说 到底,她是把子女当作私有财产,而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因 此,才会有《柏舟》这样的情况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49、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释
  ①茨ci2:蒺藜,草本植物,果实有刺。②埽(sao3):同“扫”,意思是 除去。③中篝(gou4):宫室内部。④襄:消除。⑤详:详细讲 述。⑥束:捆扎。⑦读:宣扬。
译文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对人谈。 如果真要谈出来, 让人听了觉害臊。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详细讲。 如果详细讲出来, 说来话长讲不完。
墙头长满蔡黎草, 不可捆扎无处放。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去张扬。如果一定要张扬,让人听了觉耻辱。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卫空公yín乱的“刺淫”的诗。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廷生活,都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就生活在宫廷中的人来说,宫纬秘事属于既无法说情楚,又不便于说清楚,更无人敢说清楚的非常特别的一类。这样一来,宫纬秘事便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帝王作为人民的领导人,当然无法逃脱人民雪亮的眼睛的监督。尽管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没有约束帝王权力的弹劾机制,帝王实际上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无法完全禁止人们的传说议论。宫廷的围墙再严密,是不可能不透风的。惧怕议论,下令严禁议论, 或者完全不在乎议论,我行我素,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却共同表明了统治者的腐败专横。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帝王同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们可能不敢说,但这并不表明人们不知道,不明白。瞎子吃汤圆都心里有数,更何况耳目和心智健全的正常人呢。
  再说另一方面。帝王制定的种种道德准则,往往是对人不对己的,要求别人遵守,自己却可以超然于规则之外。这样的规则再好,却因为有先天缺陷而成为破脚的。如此这般,便又为人们的议论提供了理由。

50、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注释
  偕老:共同生活到老。  副:王后的首饰。  筓yi1:簪。
  珈jia1:饰玉,又称步摇,加在筓下,垂以玉,有六个。
  委委:步行很美的样子。  佗佗tuo2:身材长大美丽。
  如山如河:形容疑重、深沉的样子。  象服:华丽的礼服
  不淑:不善。  如之何:奈之何
  玼ci3:音此,花纹绚烂,形容玉的色彩很鲜明。同下文瑳cuo1
  其之翟di2也:绣着山鸡图案的象服
  鬒zhen3:音诊,美发,形容头发又黑又密。
  髢:音敌,用假发编织的髻。  瑱zhen4:音掭,耳坠
  揥:音替,剃发针  扬:广场,指前额宽广方正。
  皙:白色。  胡:何,为什么。
  瑳:音搓,形容玉色洁白。  展:展衣,用白纱制作。
  絺:音吃,细葛布;  绁袢:夏天穿的薄衫
  清扬:形容眉清目秀,容貌漂亮。
媛:美女
【译文】   
誓和君子到白首,玉簪首饰插满头。举止雍容又自得,稳重如山深似河,穿上礼服很适合。谁知德行太秽恶,对她真是无奈何!  
服饰鲜明又绚丽,画羽礼服绣山鸡。黑亮头发似云霞,那用装饰假头发。美玉耳饰摇又摆,象牙发钗头上戴,额角白净溢光彩。仿佛尘世降天仙!恍如帝女到人间!  
服饰鲜明又绚丽,软软轻纱做外衣。罩上绉纱细葛衫,凉爽内衣夏日宜。明眸善昧眉秀长,容貌艳丽额宽广。仪容妖冶又妩媚,倾城倾国姿色美![1]
赏析:
  《君子偕老》一诗的主旨,除清魏源《诗古微》以为是哀夷姜之诗外,古今各家多从《诗序》之说,以为是刺宣姜之作。不过,《毛诗序》云:“《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孔疏云:“毛以为由夫人失事君子之道,故陈别有小君内有贞顺之德,外有服饰之盛,德称其服宜与君子偕老者,刺今夫人有淫泆之行,不能与君子偕老。”他们显然认为此诗所写的服饰仪容之美属于理想的“小君”(国君之妻)。而朱熹《诗集传》则说:“言夫人当与君子偕老,故其服饰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安重宽广,又有以宜其象服。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虽有是服,亦将如之何哉!言不称也。”他以为服饰仪容之美乃是反衬宣姜人品行为之丑。在这点上今之学者又多从朱熹之说。
  全诗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末章八句,错落有致。首章揭出通篇纲领,章法巧妙。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来又与庶子顽私通,劣迹斑斑。“君子偕老”一句基此而来,起调突兀如当头棒喝,寓意深婉,褒贬自明。“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四句造语奇特,叙服饰与叙仪容相交叉,词藻工美,极力渲染宣姜来嫁时服饰的鲜艳绚丽,仪容的雍容华贵。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逗露讥刺,全诗惟此二句是刺意,其他均是赞叹称美之辞,但此二句与“君子偕老”一句遥相呼应,暗自缀合,含蓄蕴藉,藏而不露。
  次章与末章用赋法反覆咏叹宣姜服饰、容貌之美。次章起始“玼兮玼兮”六句与末章起始“瑳兮瑳兮”四句复说服饰之盛,次章“扬且之皙也”三句与末章“子之清扬”四句是复说容貌之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句神光离合,仿佛天仙帝女降临尘寰,无怪乎姚际恒《诗经通论》称此诗为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之滥觞,并谓“‘山河’、‘天帝’,广揽遐观,惊心动魄,有非言辞可释之妙”。“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二句巧于措辞,深意愈出,余音袅袅,意味无穷。这两章造句齐整,意象迷离,所以陈继揆《读风臆补》说:“后两章逸艳绝伦,若除去‘也’字,都作七字读,即为七言之祖。”
  全诗反覆铺陈咏叹宣姜服饰容貌之盛美,是为了反衬其内心世界的丑恶与行为的污秽,铺陈处用力多,反衬处立意妙,对比鲜明,辛辣幽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51、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释
  ①爰:于何,在哪里。唐:植物名。即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沫(音妹):卫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北。乡:郊外。 
  ②谁之思:思念的是谁。孟:老大。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姜、弋、庸,皆贵族姓。 
  ③桑中:地名,一说桑林中。要(音邀):邀约。上宫:楼也,指宫室。一说地名。淇:淇水。 
  ④葑(音封):蔓菁菜。

译文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鉴赏
  这是一首情。分歧只在于是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朱熹等持前说者大多是受《毛诗》影响,并举姜、弋、庸乃当时贵族姓氏为证。而持后说者往往纯从诗意把握,认为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炽烈爱情,并无讽刺之意,更谈不上是贵族男女淫乱后的无耻自白。
  从诗本身来看,前者证据不足,仅凭姓氏难以论定主人公身份。况且,诗序本就是汉儒以“比兴”解诗的产物,其对诗旨的解释时有牵强附会之处。但后说似乎又过于主观。按近人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孙作云亦有同样的见解。鲍昌《风诗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说,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这种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可以说是很中肯綮的。
  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兴”以下的正文中,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后的甜蜜回忆里。除每章改换所欢爱者外,三章竟然完全相同,反覆咏唱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写来又直露无碍,如数家珍。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荣乐,表现了一位多情浪子渔色后的放荡、得意心态,其句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正是这种心态的表露,尤其每章句末的四个“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近人或认为孟姜、孟弋、孟庸当是一人,若如此,似不合《诗经》中运用复沓的家法。《诗经》中用复沓虽只更换个别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名词,诗意上多有所递进或拓展,比较典型的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此诗中三姓实指一人,一者整首诗三章全为重复,不免过于臃肿拖沓,毫无意味;二者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合。因此不取此说。  此篇在今天看来虽然格调不那么高,但音韵谐和,读来圆美流转,琅琅上口。若依自古以来的“用诗”体例,抛开其隐含的本意,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


51、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①。人之无良,我以为兄②。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③。

注释
  ①鹑:鸟名,即鹌鹑。奔奔:跳跃奔走。鹊:喜鹊。彊彊(音疆):翩翩飞翔。奔奔、彊彊,都是形容鹑鹊居有常匹,飞则相随的样子。
  ②无良:不善。我:“何”之借字,古音我、何相通。一说为人称代词。 
  ③君:指卫宣公。

译文
  鹌鹑双双共栖止,喜鹊对对齐飞翔。那人腐化又无耻,我竟尊他作兄长。
  喜鹊双双齐歌唱,鹌鹑对对共跳奔。那人腐化又无耻,我竟尊他为国君。​

赏析
  《序》谓此诗为“刺卫宣姜”之作。《诗集传》说此诗是:“卫人刺宣姜与顽,非匹耦而从也。故为惠公之言以刺之。”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卫宣公的作品。今人金启华《国风今译》解释这首诗是:“女子对坏男人的斥责。”较能令人信服。今从诗意究之,此诗应是一首民歌,诗人是一位女子,她唾弃那被她尊重,却品德败坏的男人“鹑鹊之不若”。意思是鹑鹊尚知居则常匹,飞则相随的道理。而这位被她尊敬的男人,却败坏纲常,乱伦无道,肆意妄为,是一个禽兽不如的东西。而她却一直把他当作兄长、君子,岂知他并非谦谦善良之人,长而不尊,令她感到非常痛心。于是,她一怒之下,做诗斥之,以舒其愤。籍此,我们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一位被玩弄的女子遭受伪君子欺辱之后的愤恨之作;也可能是一位遭弃的妇人对其丈夫朝三暮四,甚至败坏天伦的行为的痛斥;或者是一位女子对其丧失道德的近亲兄长的唾骂;如若再生发一下,还有可能是一位妓女对自己所听信的一位善于游戏于花丛中的薄情男子的怨愤之作。总之,无论作何推想,此诗的主旨都应该立足于“女斥男”的根本之上。
  全诗以比兴手法,告诫人们鹑鹊尚知居有常匹,飞有常偶,可诗中的“无良”之人,反不如禽兽,而她还错把他当作君子一样的兄长。作者据此,将“无良”之人与禽兽对待爱情、婚姻的感情与态度,构成了一种强劲的反比之势,加强了诗歌的批判力量。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并没有直接对男性主人公的形象进行任何客观的描写,却能使其形象非常鲜明而且突出。这根源于诗歌本文所构筑出的剧烈而又异常强大的情感落差,此种落差来源于人与禽兽对待异性配偶的不同态度,这种态度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巨大而有悬殊的逆向对比关系。从而使男主人公的恶劣形象直接迎面袭来,令人不寒而栗却又厌恶透顶。诗歌上下两章前两句完全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却能给人造成一种回环与交错的感觉。每章后两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避免了反复咏唱时容易引起的单调的感觉。这对这种重章叠句的诗歌来说,应该是《诗经;国风》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策略吧。



53、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注释
  ①定:定星,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宫室。于:古声与为通,作为之意。 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濮阳西。
  ②揆(音葵):测度。日:日影。
  ③榛、栗、椅、桐、梓、漆:皆木名。椅,山桐子。
  ④虚(音区):一说故城,一说大丘,同“墟”。
  ⑤堂:楚丘旁邑。景山:大山。京:高丘。
  ⑥臧:好,善。
  ⑦灵:善。零:落雨。倌:驾车小臣。
  ⑧星言:晴焉。夙:早上。说(shuì税),通“税”,歇息。
  ⑨匪:犹“彼”。直:特也。秉心:用心、操心。塞渊:踏实深远。
  ⑩騋(音来):七尺以上的马。牝(音聘):母马。三千:约数,表示众多。
译文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走下田地看农桑。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良马三千多如云。[1]
鉴赏
  这篇风诗意在歌功颂德,称颂的对象则是卫文公。卫国懿公当道时,荒淫腐败,懿公好鹤,给鹤食俸乘车,民心离散。公元前660年,狄人攻卫,卫人无斗志,懿公死,卫亡。卫遗民不足千人渡过黄河,齐、宋援卫,立戴公,庐居于漕邑(今河南滑县旧城东)暂栖。不久戴公死,弟文公毁立。齐桓公发兵戍守亡而复存的卫国。漕邑不宜建都,前658年,齐桓公率诸侯助卫迁于楚丘。卫文公受命于危亡之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卫国日渐强盛。前642年,邢与狄合兵攻卫,卫文公率兵击退敌军,次年又讨伐邢国,其国力与懿公时不可同日而语。卫文公不乏文治武功,称得上是卫国的中兴之君,《定之方中》对他进行颂扬可谓相人得宜。
  全诗三章,章七句。诗当作于卫文公的晚年或死后,是追叙当时情事,具有史诗性质。它与《大雅·公刘》写周人先祖公刘带领周民由邰迁豳时相地形、建京邑、治田地等颇相类,可以参读。
  首章写在楚丘营建宫室。古代科学技术还比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黄昏时分出现在正南天空,与北极星相对应,就可准确测定南北方位。至于东西,揆度日影也可确知。又十月后期方届农闲,严寒尚未至,古人于此时修宫筑室,自是相当科学。至于栽种树木,古代在宫殿庙宇建筑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类,也有一定规定。楚丘宫庙等处种植了“榛栗”,这两种树的果实可供祭祀;种植了“椅桐梓漆”,这四种树成材后都是制作琴瑟的好材料。古人大兴土木兼顾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这对今天也是一种启发。“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国之初就考虑到将来能歌舞升平,琴瑟悠飏,可见深谋远虑与充满自信,非苟且偷安者比,由此让人品尝出诗中隐寓的褒美之意。首章写的是群体劳动,那样的科学规划,那样的紧张有序,那样的自豪自信,在颇为整饬而略带进行曲色彩的诗行中,读者仿佛触摸到了卫人重建家园时那种明朗而又热烈的欢快脉搏。可是,人们不可能自发盲目劳作,也不可能群龙无首,这一大规模工程究竟由谁擘画和领导的,由此造成小小悬念,自然折入二章的倒叙缘由,章法安排上具有跌宕之势。
  二章追叙卫文公卜筑楚丘的全过程。全过程包括二个层次:尽人事,敬天命。前五句为尽人事,先是“望”,后是“观”。望是登高远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望楚”的重复,说明端详得极其细致,慎重而又慎重。此外。还考察了附近的堂邑和高高下下的大小山丘。这显示文公有丰富的堪舆风水知识。“观”是降观,下到田地察看蚕桑水土,是否宜耕宜渔。这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根本大计,作为贤君自然不会疏忽。这五句从“登”到“降”,从“望”到“观”,全景扫描,场面宏远,在广阔雄伟的背景上刻划了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文公形象。最后两句写占卜,经“天意”认可,人事才算定局,它有助于今天读者认识古代历史。
  与二章大刀阔斧手笔迥不相侔,三章却于细微处见精神。三章写文公躬劝农桑。“好雨知时节”,有一天夜里春雨绵绵滋润大地,黎明时分天转晴朗,文公侵晨起身,披星戴月,吩咐车夫套车赶往桑田。这幅具体的细节描写图,要传达的信息也不言而喻:文公重视农业生产,亲自前往劝耕督种。由小见大,文公平时夙兴夜寐劳瘁国事的情景,都不难想见。
  三章的最末三句是全篇的结穴,揭出题旨:他可不是平庸的一般的人,他的用心是多么的实在多么的深远啊!全诗叙事,都用赋的手法,从赋中让人品味出赞颂的韵味。“匪直也人,秉心塞渊。”二句虽然也是赋,却有更多的抒情色彩。由于文公“秉心塞渊”,崇尚实际,不繁文缛节做表面文章,才使卫国由弱变强。一、二、三章的所有叙写,无不环绕“秉心塞渊”而展开。难怪方玉润《诗经原始》在此句上有眉评:“是全诗主脑。”
  诗末句“騋牝三千”,好像与全诗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构成一种因果关系。上述卜地、筑宫、兴农种种是因,此句是果。兵强马壮,常体现一国的富强,在文公治理下,卫国确实日臻富强。《左传·闵公三年》载:“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可见卫文公后期国力已增强了近十倍。《诗经原始》也高度评价文公治卫,称其“不数年而戎马寖强,蚕桑尤盛,为河北巨邦。其后孔子适卫犹有庶哉之叹,则再造之功不可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2: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id=read_1267158 mb10?>
54、蝃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注释
  ①蝃蝀(音dì dòng1):彩虹,爱情与婚姻的象征。在东:彩虹出在东方。 
  ②有行:指出嫁。 
  ③隮(音jī):一说升云,一说虹。 崇朝:终朝,整个早晨,指从日出到吃早餐的时候。 
  ④乃如之人:象这样的人。怀:古与“坏”通用,败坏,破坏。昏姻:婚姻。 
  ⑤大:太。信:贞信,贞节。命:父母之命。
译文
  一条彩虹出东方,没人胆敢将它指。一个女子出嫁了,远离父母和兄弟。
  朝虹出现在西方,整早都是濛濛雨。一个女子出嫁了,远离兄弟和父母。
  这样一个恶女子啊,破坏婚姻好礼仪啊!太没贞信太无理啊!父母之命不知依啊!
鉴赏
  这是一首对某个私奔女子的讽刺诗。《后汉书·杨赐传》唐李贤注引《韩诗序》云:“《蝃蝀》,刺奔女也。”宋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刺淫奔之诗”。作诗者的意图很明白,是想通过反面说教,以规范当时的礼仪制度。《毛诗序》以为“《蝃蝀》,止奔也”,则是从正面说教的角度去解说诗旨的。
  开端“蝃蝀在东,莫之敢指”是起兴。蝃蝀,即彩虹,又称美人虹,其形如带,半圆,有七种颜色,是雨气被太阳返照而成。古人因缺乏自然知识,以为虹的产生是由于阴阳不和,婚姻错乱,因而将它视作淫邪之气,如刘熙云:“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释名)彩虹在东边出现,自然是一件令人忌讳的事,所以大家都“莫之敢指”。接下去引出正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有行,即出嫁。单这两句似乎看不出诗人的褒贬之意,然联系前面的起兴,诗人无疑是将淫邪的美人虹来象征这个出嫁的女子。所以前两句虽是兴,但兴中兼比,比兴合一,诗的讽意在不言中也就显露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二句亦见于《诗经》的《泉水》、《竹竿》,很可能是当时陈语,因而多引用之。
  次章是首章的复叠。隮,亦指虹。陈启源云:“蝃蝀在东,暮虹也。朝隮于西,朝虹也。暮虹截雨,朝虹行雨。”(《稽古编》)所以“朝隮于西”接下便有“崇朝其雨”之句。说了暮虹,又说朝虹,这样反反覆覆,诗人就是旨在强调这个出嫁女子婚姻的错乱。
  第三章点明题目。“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像这样的女人啊,破坏婚姻礼仪啊”。如此刻薄斥骂的语气,表明了诗人对私奔行为的愤愤不平。这种愤愤不平基于两点,一是“大无信也”,即私奔者只知思男女之欲,而不能自守贞信之节;二是“不知命也”,即私奔者背人道、逆天理,不知婚姻当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全诗结构看,前两章是蓄势,此章为跌出,即戴君恩所谓“一二为三章立案也”(《读诗臆评》)。第一、第二章的横断不即下,欲说又不直说,为此章蓄足了力量,故一经跌出,语意自然强烈。此章四句末尾语助词“也”字的连用,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破坏婚姻制度的私奔行为的痛心疾首。
  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不从母命的私奔女子,其实正是一个反抗礼教制度、争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封建社会对婚丧喜庆有着极其严格的礼仪规定,如婚事就得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无权自主择偶。《诗经·齐风·南山》中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就反映了当时周代社会的婚姻规范。或许此诗的女主人公就是《诗经·鄘风·柏舟》中那个大声疾呼“之死矢靡它”的少女,在得不到父母体谅的情况下,为追求爱情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私奔到意中人那里自主结合。这种大胆的私奔行为无疑为封建礼教所不容,所以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便将她视作淫妇而进行严厉的斥责。从诗中两引当时陈语“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来看,她的这种愤怒的抗争也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同情,诗中所谓的“莫之敢指”,实际正是千夫所指。“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她尽管走出了这反抗的一步,但其悲惨的结局是不难想像的。孔子说“诗可以观”,这首诗便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诗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55、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注释
  ①相:察看。②仪:礼仪。③止:节制。④俟(si):等待。 ⑤遄(chuon):迅速。
译文
看那老鼠都有皮, 做人怎不讲礼仪。 要是做人没礼仪, 为何不死还活着?
看那老鼠有牙齿, 做人怎不讲节制。 要是做人没节制, 不死还想等什么?
看那老鼠有肢体, 做人怎能不讲礼。 要是做人不讲礼, 为何不去快快死?
读解
  鼠辈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中国人想出了众多词语来表达对鼠辈的厌恶感,比如贼眉鼠眼,鼠头鼠脑,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等。可见老鼠是为人所不齿的。
  用老鼠来说明讲礼仪守规矩的重要,把最丑的丑类同要庄严对待的礼仪相提并论,是极而言之。强烈的反差可以造成使人震惊的效果,而且还有一层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告诉人们:你看看,你看看,连鼠辈这么丑陋的东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样,形容虽然偎琐,可也是皮毛俱全啊!瞧它的小样儿,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竟也无可挑剔!于是,鼠辈就成了一面镜子,让不讲礼貌、不守礼仪的人从鼠身上照见自己。
  把人同老鼠相比损是损了一点,但突出强调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人看重的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仁义道德、礼仪廉耻;同西方人看重的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大有区别。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正是以此作为立国立家做人的根本的。

56、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注释
  ①孑孑:特出之貌。指旗显眼,高挂干上。干旄(音毛):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浚:地名。 旄,同“牦”,牦牛尾。 
  ②纰(音皮):连缀。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③姝(音书):美好。畀(音必):给,予。 
  ④旟(音于):画有鸟隼的旗。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⑤组:编织。  ⑥旌(音京):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⑦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  ⑧告(音谷):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告同予。
译文
  高扬旗帜垂牦尾,驾车郊外行如飞。白色丝线镶旗边,好马四匹后相随。那位美好的贤人,该拿什么来送给?
  高扬旗上画鸟隼,驾车已经在近城。白色丝线织旗上,好马五匹后面跟。那位美好的贤人,该拿什么来相赠?
  高扬旗上垂鸟羽,驾车已经到城区。白色丝线缝旗上,好马六匹后驰驱。那位美好的贤人,该拿什么来诉与?
鉴赏
  《干旄》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也不过《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和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三种,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推敲起来,如果从文本本身所含信息出发去理解诗旨,似乎还是“卫大夫访贤说”比较可取些。按:毛传解“四之”、“五之”、“六之”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这儿,他指出了毛诗说的关键性破绽。另外,马瑞辰稽考献,指出:“是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同上)由此又可见,相比较而言,“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虽从字面上也解释得通,但不如“卫大夫访贤说”那样证据较充足一些。或许,有人会像清姚际恒那样,以为“《邶风》‘静女其姝’、《郑风》‘彼姝者子’,皆称女子,今称贤者以姝,似觉未安”(《诗经通论》)。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得好:“‘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
  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同上)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同上)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真觉“踌躇有神”(牛运震《诗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清邓翔《诗经绎参》说此诗是东汉张衡《四愁诗》“所夺胎”,因为张氏诗中有“美人赠我金错刀(金琅玕\、貂襜褕、锦绣段),何以报之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之句。邓氏持“好美善说”,故有此言。不过他所说的此篇诗作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可信的。
  57、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注释
  (1)载:语气词,没有实义。驰、驱:车马奔跑。(2)唁(yan):哀吊失国。 (3)漕:卫国的邑名。(4)嘉:嘉许,赞成。(5)旋反:返回。(6)臧:善。 (7)济:止,停止,阻止。(8)闷(bi):同“毖”,意思是谨慎。(9)阿丘: 一边倾斜的山丘。(10)蝱(meng):药名,贝母。(11)善怀:多愁善感。 (12)行:道路。(13)许人:许国的人。尤:怨恨,责备。(14)蝱( Zhi):同 “稚”,幼稚。狂:愚妄。(15)芃芃(peng):草木茂盛的样子。(16)控:告诉。 (17)因:亲近,依靠。极:至,到。
译文
车马疾驰快奔走, 回国慰问我卫侯。 马行归途路悠悠, 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来追赶, 我心哀伤又忧愁。
没人赞成我赴卫, 要我返回万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深远。 没人赞成我回卫, 想要阻止也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谨慎。登上高高的山冈, 采集贝母解愁肠。 女子多愁又善感, 各人心里有主张。
许国大夫责怪我, 实在幼稚且张狂。我在郊野忙行驶, 麦子繁盛又茂密。前往大国去求援, 依靠谁来帮我忙。
许国大夫君子们, 不要再把我责备。 你们纵有百般计, 也不如我亲自去。
赏析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女,出嫁许穆公。眼见卫国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吊唁,并力图用行动来拯救卫国。此举遭到许国君臣的阻挠,许穆夫人在忧愤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道出一个问题:在国难当头之际,是坐以论道,前怕狼后怕虎,还是义无反顾,起来用行动来拯救。一介柔弱女子和一群五尺男子的言行心态,已在诗中作了披露。
  危难之际总得有人挺胸而出,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总不如行动有力、有效。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篇宣言。荆柯刺秦,抵得上千千万万在背后讥讽咒骂暴君秦始皇的人。刺秦虽然未遂,但行动本身就为荆柯留下了一座纪念碑。
  不敢行动的人可以找出一千条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而所有理由大概出不了“我”的圈子,不外乎怕自己的坛坛罐罐被打烂了,怕自己的锅碗瓢盆功名利禄受到损害。敢于行动的一个前提就是要跳出“我”的圈子,要“忘我”、“无我”,然后才能无畏地行动。行动的代价不过就是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以至于身家性命而已。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二十年后便又是一条好汉。
  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人自己又是什么? 我们来到世上、离开世上,不都是赤条条的么?身外之物有什么不可舍去的呢?人固然要为自己,为自己吃饱穿暖居安,也为自己维护脸面和尊严。如果让锅碗瓢盆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束缚住了手脚,变成了它们的奴隶,自我实际上就已经丧失了。
  敢于行动,既可以用来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也可以用来维护某种道义;在维护道义的同时,也就证明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之中,行动是最高的命令。

  国风.卫风 58-
                     58、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释
  瞻:远望。  淇 :淇 水。
  奥:水边弯曲的地方。  猗猗:美而茂盛的样子。
  匪:通作“斐”,有文采。
  切:切制。磋:锉平。琢:雕刻。磨:磨光。都是制造玉器、骨器的工艺,常用以比喻人的修养、学问精深。
  瑟:仪容庄重,有才华。  谖:忘记。  青青:通作“菁菁 ”,茂盛的样子。
  充耳:贵族冠的左右两旁以丝悬挂至耳的玉石。
  琇:宝石。  会弁:帽子缝合处。缝合之处用玉装饰。
  箦:聚积,形容众多。  圭:玉器,长方形,上端尖。
  璧:圆形玉器,正中有小圆孔。  猗:通作“倚”,依靠。
  重较:车是装饰有曲钩供人挂、靠的横木。  戏谑:开玩笑。
  虐:刻薄伤人。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
    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亦译
  远望弯弯淇河旁,绿竹青翠叶婆娑。文采奕奕那君子,好像细切细磋过,似已精琢细磨。
  光彩照人多勇武,德行显赫美名播。文采奕奕那君子,永不忘却记在心。
  远望弯曲淇水岸,绿竹青翠叶婆娑。文采奕奕那君子,美玉充耳光闪烁,帽缝镶玉如星火。
  光彩照人多威猛,德业显赫美名播。文采奕奕那君子,永不忘却记心窝。
  远望弯曲淇河岸,绿竹有如栅栏密。文采奕奕那君子,德行精纯如金锡,高贵如同圭和璧。
  心胸开阔多美好,斜倚重较在车里。善于诙谐来谈笑,却不刻薄把人欺。
赏析
  ◆经淇水弯曲幽深之处的绿竹起兴,让人似乎看到的是“君子”挺秀清朗的风姿,而联想到“君子”内在的“虚心有节”,展示“君子”的品格,才化。主要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又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选择作比的事物,无论是“竹”、“玉”、“金”。都紧扣“有匪君子”的内秀之美,才华横溢,光彩耀人,这在简笔描写的选择上仍如此:“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从诗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覆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那么,《淇奥》反覆吟颂的是士大夫的哪些方面的优秀之处呢?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会弁如星”、“充耳琇莹”,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这是卫风的一首歌儿叫做《淇奥》,在淇水汤汤,曲岸回环的岸边沙洲,有一片竹林绿得青青翠翠。想必那是一个阳光碎金,微风明丽的傍晚,这淙淙流水边的竹林啊,修长幽静,映水和鸣,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心旷高远的心思。而这样悠长的心思啊,又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起了一个绝世优秀的男子。人的思维感觉真是奇怪,完全不相干的人和风景,竟然会在感动的灵犀间由此及彼,奇妙的联系起来。就如看这个竹林的猗猗青青,就联想到了那个男子的优秀其华。这个不相干的联想啊,是思维里最微妙最幽深的感觉,在诗歌里,这个感觉就叫做“兴”。
  诗歌的美,在于感觉上的美。卫风里的《淇奥》,就是在描述一个优秀的男子给人的美好感觉。这个男子,容光绝世,优雅从容,气度沉稳,深藏如水。每每读之,心里总是忍不住的惊叹,心里不尽的想象那高华的风采如玉如枳。男儿若有相貌堂堂,却并不就此算得好男儿。男儿的好,在于气度,在于性情,在于其人格的魅力。若是徒只相貌好,那便是流于男色,成了T台上的走秀。美则美矣,但并不触动内心,就如那个唐僧,其表雅尔,然说话念经却真是让人味同嚼蜡,毫无半点生趣,喜欢他的女妖精,多半都是惦念他的长生不老肉,没有多少倾慕的成份在里头。可真真的空有一身好皮相了。
  而《淇奥》里的卫武公,却是一个丰华绝代的好男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指其性情稳重尔雅,而“如金如锡,如圭如壁”则是指举止庸容高华。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治玉曰“琢”, 治石曰“磨”,一个男人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这样的男儿,既便是远远的看见,不曾交得一语半句,也会是照耀得女心女意都亮敞起来了。更何况这个男子气度竟然如琴瑟的声音那样悠远不凡:“瑟兮僩兮”。威仪棣棣,赞叹不已:“吓兮”和“晅兮”。
  古人炼句,直如妙手偶得的天籁,今人无论如何的遏尽文采的翻译,都是难以企及原句的优美。“如切如磋,如啄如磨” “如金如锡,如圭如壁”这样的句子,朗郎读之,只如吞珠嚼玉般,顿觉齿颊生香,美不可言。而诗中对这个绝世男子华贵衣饰的描写“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更是让人艳羡那恰到好处的精炼美好,只觉是无可替代的好字。其实,男儿注重衣饰,并非是坏事。男子的衣装,也需与个性搭配讲究。衣冠不整,穿衣看不出风格者,在性情举止上一定拖泥带水,甚而邋塌。而华美的衣饰,于优秀的男子,往往是恰到好处的锦上添花。而内涵空洞无物的男子,无论穿得再是如何的个性轩昂,总透着一股子掩不住的脂粉浓墨走秀的嫌疑,要令人忍不住的觉得其面目可憎,避而远之了。可见得男儿衣饰华美的程度,还要与性情品质相得益彰才是好。如同名剑佩雅士,红粉只合赠佳人般,衣与人,彼此都要相谐才是美。而这个歌儿里其质如圭如壁的男子啊,耳垂宝玉,帽饰璀灿,“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真是衣与人相互映衬,照耀彼此的容光,如同好水泡好茶,其味更是绵长醇厚,令人回味不已。“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风华绝代的容光是内敛深沉的,如夜色无边暗暗,而星星月儿都亮了起来,映照在深潭里。这个绝世的男儿,幽默而风趣,如天上的星星一般,一闪一闪的调皮,好玩而喜欢捉弄人。奇怪的是,被捉弄的人却也心甘情愿,同喜同乐,“不为虐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性格上的幽默是花枝上的晨露,使得花儿更真更艳,也更和人亲近。直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性情渲染得生姿摇曳,有万千道也道不尽风采在里头。一个好性情好气度的男子,如果不善“戏谑”,未免呆板无味,与人不亲,便不会让人心生喜悦。甚而有点象大堂之上的华贵摆设,好则好矣,但是冰冷冷的透着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漠然。如此男儿,安意如说是“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要使人恋爱得一塌糊涂。好男儿世本有之,然只有卫风描述得如此直接大胆。春秋时期的卫国之地,是原来商纣的朝歌所在。那卫国虽是地处于一个好地方,但历代君主却是大都荒庸腐化,只《淇奥》里的卫武公是那少有的例外,所以就如黑暗里北极星般的闪亮耀眼,要歌以咏之。试想若是代代君主俱是贤明,那满天的星辰都闪亮起来,反倒显不出这颗北极星耀眼的华彩了。由此,武公遂成了中国诗歌文化里的第一位奇男子也。而那歌中用于起“兴”的青青翠竹,也从此成了中国几千年文明里君子的象征。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从诗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覆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那么,《淇奥》反覆吟颂的是士大夫的哪些方面的优秀之处呢?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会弁如星”、“充耳琇莹”,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59、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注释
  1.考磐(pán盘):盘桓之意,指避世隐居。一说磐为木盘。
  2.硕人:形象高大丰满的人,不仅指形体而言,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宽:心宽。一说貌美。
  3.寤:睡醒;寐:睡着。寤寐连用,即过日子。
  4.矢:同“誓”。谖(xuān宣),忘却。  5.阿:山阿,山的曲隅。一说山坡。
  6.薖(kē科):貌美,引为心胸宽大。  7.过:失也,失亦忘也。
  8.陆:高平曰陆。一说土丘。  9.轴:徘徊往复,自由自在。一说美貌。
  10.告:哀告,诉苦。
译文
  远离尘嚣隐居到山涧之畔,伟岸的形象啊心怀宽广。即使独身孤零零地度日,誓不违背隐居的高洁理想。
    远离世俗隐居到山岗之上,伟岸的形象啊心神疏朗。即使独身冷清清地度日,誓不忘记隐居的欢乐舒畅。
  远离喧闹隐居到黄土高丘,伟岸的形象啊心志豪放。即使独身静悄悄地度日,誓不到处哀告不改变衷肠。
赏析
  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题目的解释,自来都包涵赞美的意思。毛传说:“考,成;磐,乐。”《集传》引陈傅良的说明:“考,扣也;磐,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黄熏《诗解》说:“考磐者,犹考击其乐以自乐也。”总之,题目定下一个愉悦赞美的感情调子,使读者在接受上有了感受的提示和理解的引导。
  全诗分三章,变化不大,意思连贯。无论这位隐士生活在水湄山间,无论他的言辞行动,都显示畅快自由的样子。诗反覆吟咏这些言行形象,用复沓的方式,加深读者的感受。
  诗集中描写两个内容。一是隐士形象。“硕人”一词,本身就带有身体高大与思想高尚双重含义。全诗反覆强调“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突出“宽”、“薖”、“轴”,实际上表示隐士的生活是自由舒畅的,心胸是宽广高尚的。他远离浊世,又使浊世景仰。因此,这个隐士虽然隐居山间水际,但仍然是受人们敬重仰羡的社会人。《诗序》说,这首诗是讽刺卫庄公的,因为卫庄公“不能继先王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看来,隐士是贤者,处身于穷乡僻壤,倒是对的。至于是否直接讽刺卫庄公不用贤人,就诗本身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昭示。所以,硕人是隐士,是贤者,是有高尚思想宽广胸襟的伟人,诗内诗外,都得到表现。诗歌反覆吟咏,给人印象就深刻了。诗中描写的另一个内容,是隐居的环境。“考磐在涧”、“考磐在阿”、“考磐在陆”,无论在水涧、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较少的地方。隐士之所以叫做隐,当然并不仅仅在于远离社会生活。虽说前人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山”的说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隐士不是不可以;不过,一般说来,隐士大多数指远离人群集中活动的范围,到山林、水际、海岛等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也可以说是自愿从社会中自我放逐者。诗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隐居的环境写得幽静雅致。山涧、山丘、黄土高坡,都不涉一笔荒芜、凄凉、冷落,反而成为一个符合隐士所居的幽雅环境。那么,贤良的隐士在幽雅的环境中,就如鱼得水,散步、歌唱、游赏,自得其乐,舒畅自由。于是,隐居之乐也永远不能忘却,更不想离去了。贤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赞美的。
  诗歌每章一韵,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齐中见出变化。特别是可歌的《诗经》,在吟唱中音韵的变化,就使歌声抑扬有序,载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充盈空间,不绝于耳了。
60、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注释
  (1)硕:美。颀(qi):身材修长的样子。 (2)扃(jong):麻布制的罩衣, 用来遮灰尘。(3)东宫:指太子。(4)私:姊妹的丈夫。(5)荑 (ti):白茅初生的嫩芽。 (6)领:脖子。蝤蛴(qiu qi):天牛的幼虫,身体 长而白。(7)瓠(hu)犀:葫芦籽,洁白整齐。 (8)螓(qin):蝉类,头 宽广方正。蛾:蚕蛾,眉细长而黑。(9)倩:笑时脸颊现出酒涡的样子。 (10)盼:眼睛里黑白分明。(11)敖敖:身材苗条的样子。(12)说:同 “税”,停息。农郊:近郊。(13)牡:雄,这里指雄马。骄:指马身体雄壮。 (14)朱:红色。鲼(fen):马嚼铁外挂的绸子。镳镳(biao):马嚼子。 (15)翟怫(di fu):车后遮挡围子上的野鸡毛,用作装饰。(16)洋洋:河水 盛大的样子。 (17)北流:向北流的河。活活(gUO):水奔流的样子。 (18)施:设,放下。罟(gu):大鱼网。霍霍(huo):撒网的声音。 (19) 澶 (zhan):蝗鱼。鲔(wei):鳝鱼。发发(po):鱼多的样子。(20)葭(jia): 初生的芦苇。锬(tan);初生的荻。揭揭:长的样子。(21)庶姜:众姜,指 随嫁的姜姓女子。孽孽:装饰华丽的样子。(22)士:指陪嫁的媵臣。惬 (qie):威武的样子。
译文
美人身材真苗条, 穿着锦衣罩布衣。她是齐庄公的女, 又是卫庄公的妻。
齐国太子的妹妹, 邢国诸侯的小姨,谭公还是她妹夫。 手指柔软如茅芽,
肌肤细滑如脂膏。 脖子雪白如蝤蛴,齿白齐整如瓜子。 前额方正眉细弯,
轻轻一笑酒涡生, 两眼顾盼似秋波。美人身材好苗条, 停车休息在近郊。
四匹公马多雄壮, 红绸挂在马嚼旁。羽饰车驾到王宫, 大夫无事早退朝,
莫使新人太疲劳。 黄河之水浩荡荡,激越奔流向北方。 撒网入河沙沙响,
蝗鱼鳝鱼捕在网。 初生芦荻长又长, 随嫁姜女尽盛装, 陪送男子也雄壮。
赏析
  这首诗写里庄公夫人庄姜初嫁,盛赞夫人美丽绝伦。
  阅遍中国千年诗歌,写女人之美者,唯此诗堪称千古绝唱,盖世无双!虽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比如汉代以纤巧轻盈为美,唐代以丰腴卓约为美,现代以健康活力为美,但依然有一些千古不易、人人皆以为美的东西,比如细腻幼滑、自皙柔嫩的肌肤,比如黑白分明、大而有神、深如秋潭的双眼,挺直的鼻梁,洁白齐整的牙齿等等。这些东西,恐怕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吧。
  美丽是一种天赋。人的才能、智慧、知识、修养等等,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和努力来增加、提高、补充、发展和改变,唯有美丽不可由人为努力来改变或达到。如今已有各种整容术和化妆术,无论它们有多么高明,都无法和天生丽质相媲美。美容化妆 可以使“齿如银犀”,却无法使“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更无法 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面对倾国倾城的天生丽质,我们不 由得不赞叹造化的神明,上帝的不公平。他一方面造出人工不可 企及的惊人的美丽,却又只让少数人拥有,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叹为观止,自渐形秽。
  因此,美丽也是一种奇迹。它像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偶尔显露,不能人人拥有和分享。倘若人人拥有美丽,就没有了美丽。它也如孤本极品,不可重复和模拟。东施效谭,落得的下场是让人 耻笑。 美丽还是一种财富。拥有了美丽,就拥有了开发它的权利,用它来使自己生活的更幸福更滋润,可以尽情向世人骄傲地展示。如果不懂得开发和利用美丽这个资源,便是放弃了这个宝贵的权利。 台湾有个作家写过一篇《美丽的权利》,鼓吹这一权利的价值和神圣,以为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展示上帝赋予的美丽,哪怕这美丽 只是某一个部位(比如腿)。可以说,懂得开发和利用美丽资源, 实际上也是珍惜美丽本身。
  美丽也是艺术灵感和想象力的源泉。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很少有同美丽无关的,即使是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竭力展示丑恶,而它依然也是美丽开出的花朵。很难设想,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在没有美丽的黑暗之中勃发升腾。没有美丽,艺术也就没有了生命。

 这是《诗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从中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夫妻关系如何才能持久?在传统社会中,这个问题使无法讨论的,因为道德准则规定了妻子是附属于丈夫的,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一方面,对丈夫却少有约束,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对作丈夫的网开一面,可以可以三妻四妾,而不必将情感专注于一个女人。
  如今传统的观念和道德准则已随时代发生了改变,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维持夫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未解决,并且由于观念的巨大变化,甚至还更加突出。
  仅靠美貌来维持夫妻关系,显然是幼稚的。花无百日红。美丽的花朵,也有凋谢的时候。再漂亮的脸蛋儿,也会有徐娘半老人老珠黄之时。更要紧的是,当两个人朝朝夕夕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时,漂亮的脸蛋儿无法弥补彼此间的各种摩擦和矛盾。性格是否相合,生活习惯是否能彼此容纳,观念是否一致等等比脸 蛋更加重要。它们的融合补充有助于关系长久健康地持续发展。
  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初恋时的激情不可能始终保持高热度,随着结婚、生子、度日,热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接近冷漠状态。如果对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热度降温带来的失望就会越大,挫折就会越深。这么说来,夫妻长期相处就没有情感了吗?肯定不是。情感的确是使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粘合剂,但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有现实的基础。外表的吸引力,性格的投合,情趣的一致,性生活的和谐等等,是不断为情感提供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中的变化,也会对情感产生微妙的影响。如何意识到各种变化,并努力使它们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倘若对此麻木不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事情发生了转折,情感出现剧变,再来呼天叫地,就迟了。西方格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夫妻间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也不是一天出现的,必须像培育花朵一样地经常松上、浇水、施肥、剪枝、除虫、防冻,才可能使之茁壮成长。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起来的爱情。
  涉及夫妻关系的因素实在大多了。仔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公牵一葛动半山似地产生连锁反应。这不单单是变不变心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所谓女人独立的问题(男人同样也有独立的问题)。从令天的立场来看,仅仅以某种固定不变的观念来评判无限丰富、无限复杂的夫妻关系,简单地指责这不对那不道德,已经大大地落伍与僵化了。

61、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1)氓:民。蚩蚩(chi):笑嘻嘻的样子。(2)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贸:交换。(3)匪:非。(4)即我:到我这里来。谋: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5)涉:渡过。淇:河名。(6)顿丘:地名。(7)衍 (qian):过,拖延。(8)将:请。(9)乘:登上。诡垣(guiyuan):毁坏了的墙。(10)复关:地名,中男子居住的地方。(11)体:卦体,咎言: 不吉利的话。(12)贿:财物,这里指嫁妆。(13)沃各:润泽的样子。 (14)耽:沉迷,迷恋。(15)说:同“脱”,摆脱。(16)徂(cu):去,往。 (17)渐(jian):沾湿,浸湿。帷裳:车饰的帷幔。(18)爽:差错,过失。 (19)贰:差错。(20)罔极:无常,不可恻。(21)遂:安定无忧。 (22)硒(xi):大笑的样子。(23)隅:即“湿”,河名,指漯河。泮(pan):岸。 (24)总角:古时儿童的发式,借指童年。宴:逸乐。(25)晏晏:和好柔 顺的样子。 (26)旦旦:诚恳的样子。
译文
小伙走来笑嘻嘻, 拿着布币来换丝。 不是为了来买丝, 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 一直送你到顿丘。 不是我要延婚期, 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 定下秋天为婚期。 登上残破的墙垣, 心中念你望复关。
遥望不见复关影, 低头伤心泪满面。 望见复关心中喜, 喜笑颜开话不断。
你又占卜又问卦, 卦象吉利没恶言。 把你大车赶过来, 我带嫁妆随你迁。
桑树叶儿未落时, 枝叶繁茂色泽润。 小斑鸠啊小斑鸠, 不要贪嘴吃桑椹。
好姑娘啊好姑娘, 不要痴情迷男人。 男人沉迷于爱情, 想离开时可脱身。
女子沉迷于爱情, 想要脱身不可能。 待到桑叶飘落时, 颜色枯黄落满地。
从我嫁进你家门, 三年吃苦又受累。 淇水浩荡滔滔流, 打湿我的车帷幔。
我作妻子没过错, 你作丈夫差错多。 男人心理不可测, 三心二意没品德。
当你妻子整三年, 终日忙碌活全干。 起早贪黑操家务, 没有哪天有空闲。
生活安定无忧愁, 你却粗暴又专横。 亲兄亲弟不知情, 总是拿我作笑柄。
静心思前又想后。 独自悲愁心哀伤。 当初相约同到老, 到老尽是愁和怨。
淇水虽宽有河岸, 漯河再阔也有边。 从小一块同游乐, 有说有笑心喜欢。
忠诚盟誓都明白, 哪知从此已改变。 过去时光不留恋, 一刀两断不再谈!
赏析
  这是《诗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从中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夫妻关系如何才能持久?在传统社会中,这个问题使无法讨论的,因为道德准则规定了妻子是附属于丈夫的,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一方面,对丈夫却少有约束,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对作丈夫的网开一面,可以可以三妻四妾,而不必将情感专注于一个女人。
  如今传统的观念和道德准则已随时代发生了改变,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维持夫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未解决,并且由于观念的巨大变化,甚至还更加突出。
  仅靠美貌来维持夫妻关系,显然是幼稚的。花无百日红。美丽的花朵,也有凋谢的时候。再漂亮的脸蛋儿,也会有徐娘半老人老珠黄之时。更要紧的是,当两个人朝朝夕夕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时,漂亮的脸蛋儿无法弥补彼此间的各种摩擦和矛盾。性格是否相合,生活习惯是否能彼此容纳,观念是否一致等等比脸 蛋更加重要。它们的融合补充有助于关系长久健康地持续发展。
  以为感情不会变化,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初恋时的激情不可能始终保持高热度,随着结婚、生子、度日,热度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接近冷漠状态。如果对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热度降温带来的失望就会越大,挫折就会越深。这么说来,夫妻长期相处就没有情感了吗?肯定不是。情感的确是使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粘合剂,但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有现实的基础。外表的吸引力,性格的投合,情趣的一致,性生活的和谐等等,是不断为情感提供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中的变化,也会对情感产生微妙的影响。如何意识到各种变化,并努力使它们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倘若对此麻木不仁,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事情发生了转折,情感出现剧变,再来呼天叫地,就迟了。西方格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夫妻间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也不是一天出现的,必须像培育花朵一样地经常松上、浇水、施肥、剪枝、除虫、防冻,才可能使之茁壮成长。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起来的爱情。
  涉及夫妻关系的因素实在大多了。仔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公牵一葛动半山似地产生连锁反应。这不单单是变不变心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所谓女人独立的问题(男人同样也有独立的问题)。从令天的立场来看,仅仅以某种固定不变的观念来评判无限丰富、无限复杂的夫妻关系,简单地指责这不对那不道德,已经大大地落伍与僵化了。
62、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々,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注释
  籊:音笛,长而细的样子。 淇:淇 水
  尔思:思尔,思念你。  致:到达。
  泉:水名,在朝歌北,称左。古人以水的方位,北为左,南为右。淇 水屈流于朝
  歌南,称右。  有行:出嫁。
  瑳:音搓,玉色洁白,比喻笑时露出洁白的牙齿。
  傩:音挪,女子走路时有节奏的样子。  滺滺:音悠,河水荡漾之状。
  桧楫:桧木做的桨。  松舟:松木做的船。
译文
  竹竿细长尖又尖,拿它垂钓淇水边。心中哪能不想你,只因路远难回转。
  泉水清清在左边,淇河滚滚奔右方。女子无奈出了嫁,父母兄弟隔天涯。
  淇河滚滚在右方,泉水清清流左边。嫣然一笑玉齿露,身着佩玉风姿柔。
  淇水潺潺水悠悠,桧木作浆松作舟。驾着小船水中游,泻我心中重重忧。
赏析
  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光,伴随着这些青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每当他们远离故乡,回首往事,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淇水、家乡、亲人、亲情,都融化在一起,激起心中感情的波涛。这首 ,正是带着这种感情的波涛而写就的。关于诗的主旨,《毛诗序》说:“《竹竿》,卫女思归也。”写的是一位远嫁的卫国女儿,思念家乡的情怀。至于作者,在《诗古微》中考证,以为“亦许穆夫人作”。这位许穆夫人是卫公子顽的女儿,嫁在许国。后来许穆夫人的兄长戴公掌权时,卫国被狄人攻陷,卫国灭亡。许穆夫人既不能回卫国吊唁,便写了《载驰》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诗意来看,《竹竿》并没有痛心吊唁的沉重,只有思乡怀归的忧思,不像亡国之音。魏源说《竹竿》是许穆夫人所作,并没有实证,只是一种推测,而且并不可靠。
  现在看来,把《竹竿》看作一位远嫁的卫国姑娘思念家乡的歌声,比较恰当。至于姑娘的身份,不必细究,可以作为一种共名来理解。全诗分四章。诗的内容都是远嫁女儿脑海中的形象活动。细究起来,前后各两章,各成一层意思。开头两章,是远嫁姑娘的回忆,都是关于婚前家乡与亲人的事。首章回忆当姑娘家时在淇水钓鱼的乐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和伙伴们一起到淇水钓鱼游玩,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又怎能忘记呢?可惜眼下身在异乡,再也不能回淇水去钓鱼了,“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次章回忆离别父母兄弟远嫁时的情形。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离别的场面和离别的情怀,最使人难忘。远嫁的女儿回忆起这个场景,思念之情不可抑止。第一章、第二章共八句,重点在回忆,强调的是思乡怀亲之情。
  第三、四两章是进一层意思:希企。眼下远嫁女儿已是人家的媳妇,故乡亲人都见不到。回忆激起的情怀,化作热情的企望:希望能有一天重归故乡。三四两章,便是想像回乡时的情景。淇水、泉水依然如故,“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与第二章两句一样,只是句子位置变化一下,实际上是用复沓的手法,表示重来旧地的意思。这时候,出嫁女已不再是姑娘家时持竹竿钓鱼那样天真了,而是“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副成熟少妇从容而喜悦的样子:故乡,我终于回来了!仿佛为了重新找回少女时代的感觉,这位少妇又到淇水。不过,这次不是钓鱼了,而是“桧楫松舟”,乘船游赏。不过,旧地重游,能排解远嫁多时的离愁吗?三四两章想像回乡的场景,正是远嫁归不得的少妇幻想的场景。想像得越真切越具体,现实中远离故乡不得归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所以,驾船游赏故乡的想像,根本不能解决思乡怀亲的愁思。
  四章诗歌,分别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一位远嫁外地的女子思乡怀亲的强烈感情。这种感情虽然不是大悲大痛,但却缠绵往复,深沉地蕴藉于心怀之间,像悠悠的淇水,不断地流过读者的心头。
  
63、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注释
  ①芄(wan)兰:草本植物,既萝摩,有藤蔓生。友:同“枝”。②觋(xi):解发结的用具,用象骨制成,供成年男子使用和佩带。③容、遂:指傲慢放肆的样子。④悸:带子下垂的样子。 ⑤揲(she):拉弓弦的用具,俗称“扳指”。⑥甲:胜过。
译文
芄兰有枝尖又尖,儿童解锥带在身。虽然解锥带在身,哪里懂的大人事。
大摇大摆摆架势,飘带长垂难收拾。
芄兰有叶似半圆,儿童扳指带在身。 虽然扳指带在身,哪里有力胜大人。
大摇大摆摆架势,飘带长垂难收拾。
赏析
  儿童假装大人模样之所以可笑,是不知天高地厚和水深火热,而天真和稚气却是可爱的。大人假装儿童模样之所以可厌,是忸怩作态和装疯卖傻,让人疑心他的神经是否有毛病。按这样的理解,似可把《芄兰》倒过来看。
  装模作样需要勇气、耐心和毅力。本来并非如此,却要装作如此,例如生活优裕者装出满脸沧桑感的样子,就要大起胆子把真面目掩盖起来。为了始终保持某种姿态和形象,比如小白脸作出五尺汉子的姿态,半老徐娘强作少女模样,就得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不能让人看出其中破绽。
  啊,这样的做人、活法肯定很累!每晚回到家中,脱下面具卸下装,心里准会嘀咕着一个累字。虽然很累,依然乐此不疲者,堪称有志者。前人早告诉过我们:有志者,事竟成。
  当我们在大庭广众下见到某些板起面孔、作出某种姿态、拿腔拿调的突出某种形象的人的时候,不妨静心想想:他或她私下里是什么样子?他或她内心的真实情怀究竟怎样?
  请记住,切不可以貌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12:53 , Processed in 0.1032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