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雪格格

风情老论坛精华帖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0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风情老论坛精华帖汇总833

令人感动的父爱
作者:天共远
  名叫利奥 芬克尔的年轻人,经六载寒窗,即将从耶西瓦大学毕业,他攻读的是犹太教律法,他将在六月份被授予圣职,出任牧师。   有人建议他最好先结婚,因为这样更容易取得教徒们的信任,可是他目前连个意中人都没有。   芬克尔通过广告找到了一个专门为人做媒的叫萨尔兹曼的人,此人身材瘦小,旧衣旧帽,周身散发鱼味,说起话来充满活力,但一静下来眼睛又显得忧郁。   萨尔兹曼拿出六张卡片。就这么几张,利奥失望地问。媒人回答,我办公室里卡片多极了,可并不是每个姑娘都能配得上我们即将上任的拉比啊。   且看萨尔兹曼的推荐,第一位,索菲,二十四岁,一年前丈夫去世,无子女,中学毕业,父亲经营批发业,愿陪嫁八千美元。利奥不能同意找一个寡妇。   第二位,莉莉,中学教师,父亲是有名的牙医,完全美国化的家庭,莫失良机。利奥追问,你还没说她的年龄呢。媒人眉毛一扬,三十二。太大了吧。你多大。二十七。我的老婆就比我大五岁,还不是一样。   下一张是谁,萨尔兹曼不情愿地拿起第三张卡片。鲁丝,十九岁,优等生,如有合适人选,父亲愿出一万三千美元现金陪嫁,而且是个美人儿。媒人打出了一张王牌。   利奥有些不放心,她这样年轻干吗求媒人说媒,你认为这姑娘相信爱情吗,她身体情况怎么样。绝对健康,当然?,她右脚有点跛。   利奥深深懊悔,怪自己不该请媒人来。   以上是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魔桶》的部分情节,故事还没完,这是一个关于父亲为自己的女儿处心积虑寻找结婚对象的故事。   接下来几个星期,媒人的推荐仍不能令利奥满意,媒人离开时留下了几张姑娘的照片,几乎每一张都是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笑脸背后隐藏着一颗颗饥渴的心。等等,这儿有一张例外,深深打动了利奥,是青春气息还是她身上的某种东西,说不清,反正是他企盼和向往的。   利奥开始追着媒人打听姑娘的情况。出人意料,萨尔兹曼说,对不起,这张照片弄错了,她不是给你看的,因为??她是我的孩子,我的斯特拉。媒人试图推出别的人选,但利奥拒绝了,他就要她。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他们相见了,萨尔兹曼则在街角祈祷。   《魔桶》通篇没有一句提到父女之爱,但几乎每个细节都在为父爱这个主题服务。萨尔兹曼的提包就像一个魔桶,能变幻出姻缘的魔桶。   作为媒人,父亲自然阅人无数他绝对有眼力为女儿挑选佳偶。他选中了利奥,他用自己的魔桶向利奥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显而易见不可能有结果的人选,以这些人选来衬托女儿的纯洁和青春气息。欲扬先抑,假意推托,从而将利奥的心紧紧抓住,好姻缘也要有智慧才能达成。   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关爱,直至最后真相大白时,读者才明白了父爱的真挚感人。作者写的不着痕迹,层层推进,对父爱作了真实完整的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1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喀纳斯 
                                                                                            作者:大自然
   在遥远的新疆阿尔泰高山里,有一个是湖又象河的地方,她的名字就叫喀纳斯。

   喀纳斯, 蒙古语。传说当年元朝帝国西征时,一路军马路过此地,见这里有山有水,景色旖旎,便取名为喀纳斯,意为“峡谷中的湖”。

    喀纳斯,是我日思梦萦的地方。真正有幸踏上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地方,已是2000年的初秋。经过长途跋涉,已感身心疲惫的我,面对这如梦如幻般的远古天籁、似画胜于画的色彩、自然中饱含情感的相互依恋的景致,我不能不被感动,不能不拨起那早已沉寂的心。

    辞书上说,天籁是自然界的声音, 如鸟声、风声、流水声等。这是其本意而已。现在,天籁一词大多表示声音或音乐的至高境界。比如说某某音乐好听,真如天籁一般。其实,天籁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现实而又带有主观色彩的境界。看到喀纳斯,身融入喀纳斯,才真实感受到了那远古般的天籁。久居于喧器的城市,跋行于戈壁沙滩上的人,刚一踏进喀纳斯,你会为这里的静谧而心跳,静的似乎慑人心魄。偶尔,风儿吹过,滑过水面、掠过树林、抚过面颊,你好象听到风鼓水的声音,轻淼而清脆;你真切听到风吹叶子的声响,??中有乐的氛围;那抚面而来的风儿,在透来一丝凉意的同时,又似乎同你窃窃私语。平静的湖面上,时有水鸟飞过,一声声清脆的鸣叫划过天空,愈觉林中喀纳斯深处的安静。高高的坡地上,时有牛羊欢叫,特别是一声单调悠长的牛哞,那声音远远听去,犹如原始古典音乐一样,音韵极美,久久回荡在峡谷中。

    走进喀纳斯,你就走进了色彩和光的世界。如果你是一个画家,你应当去那里感知色彩;如果你是摄影家,你应当去那里感知光的变幻;如果你是旅行家,你更应当去那里感知原始的美丽;如果你是作家,你也应当去那里感知生命与自然。我虽不是画家,但对色彩特敏感;我不是摄影家,但对光色的变幻有着真切的喜欢;我不是旅行家,但行走天下是我的爱好;我也不是作家,但喜欢用文字记录我的见闻与感怀。在初秋的喀纳斯,面对这湛蓝的天空、洁白无瑕的云朵、苍翠如黛的林带、蓝绿变换的湖色你能无动于衷吗?面对喀纳斯湖两岸的白桦林,明亮的金黄色树叶、白中点黑的笔直树干,与天际、湖泊组成的色彩醒目的绶带,难道你不想就此写生吗?面对湖山周围满山遍野的灿烂金色中点缀着的火红丹霞,难道你不动情地操起手中的相机吗?面对图瓦人用圆木垒成的布勒汉木桥、面对从远处赶着牛羊归来的牧人、面对散见于草地上土瓦人的小木屋、面对坐在巨型鹅卵石上深情疑望湖水的土瓦人,难道还不能唤起你那远离自然、尘封已久的情愫吗?

    俗话说,山水无意人有情。来到喀纳斯,你会感到,人有情山水也有意。尤其是那昂扬勃发的生命之象、生命之力、生命之情,显得更加激越,如在重压下迸发。当喀纳斯的白雪还未完全消尽的时候,阳光下的山坡、草地上,就有无数的花草仿佛积累巨大能量之后,一夜之间难抑地迸发出一个热烈多情的春天。在春夏还未尽情走过的时候,一下子又到了秋的季节。在这秋的季节里,待太阳升空,密雾散去,面纱撩开,平滑如镜的湖面,便把岸上的秋林丝毫不差地映现出来,明朗的金黄色、热烈的火红色,既像湖底悄然升起的山林风景,又像是山林与湖水融为一体了。也许,正因为湖面有了那秋日山林真切的倒影,才使这秋水更多了一份对山岭的眷恋之情,山林也多了一份对湖水的牵挂。在那深长的寂寞当中,山林与湖水无声息地互为映照,不仅将平静与热烈、坚强与温柔有机地融为一体,也把它们彼此依存、荣辱与共的关系,清清爽爽地展示在苍天下,让人体味到那种自然性情的同时,也感受到那种相濡以沫般的生命情缘。

    走进喀纳斯的短暂中,我被融化在自然里。离开喀纳斯的日日夜夜里,自然更融入我的生命里。那天籁之音、色彩之画、深沉之爱,似如一种真切绵长的生命音韵,需用目去观赏,用心去聆听,用生命去感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1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风情老论坛精华帖汇总827

流行及阅读选择及温吞水
作者:天共远
村上春树名声响亮,《挪威的森林》我没看过,也不打算看。据说是写年轻人的爱情的,它如此地受欢迎以至于形成了一股街谈巷议洛阳纸贵的潮流,这也让我怀疑他是否在媚俗或媚雅,总之是和媚沾上了干系,没有迎合的元素在里面,怎么能制造这样的争阅潮流呢。 想起了红极一时的《失乐园》,电影自不必说,小说也颇畅销了一些时日。拿来一看,深觉失望,简单的情节,简约的语言,对复杂的内心和情感所及甚少,也许渡边淳一是怕展开来写一百万字也挡不住,所以才如此简洁。 可能我要求得太高了,毕竟这不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笔下以撒旦为英雄的《失乐园》,它无需追求寓意的深刻。 对文学作品我并不狭隘,不会因为是某个地域或某个国家和流派的就不去眷顾,讨厌日本,却并不妨碍我瞥几眼他们的文学。说实在的,至今我还认为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个谬误。 可能彼时西方人出于对神秘东方的好奇,抬眼打量了一下东方,偏巧看见川端站在那里,于是诺贝尔慷慨降临。 实在可惜了,如果人们以此奖为评判优劣的标准的话,我不得不深觉可惜,为了托尔斯泰,普鲁斯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卡夫卡,厄普代克,米兰昆德拉,略萨,这一串名字还可以延伸下去。 若说日本有文学泰斗的话,那也只能是大江健三郎或夏目涑石。挪威的森林我只想到挪威去见识,毕竟文字代替不了实景,阅读的选择也同样不能盲从。 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文坛,在深刻性和丰富性上确实和西方存在着差距,有人据此说别指望有伟大作品了,我看不尽然。王小波就很有风格,有评论说他格调不高,妙就妙在他用看似格调不高的调侃的方式写出了他内心的真实,写出了他对许多事情的看法,给现实以鞭笞,若只流于形式的雅或俗而不问内涵的深刻与否,评价难免有失公允。 王小波说国内真正优秀的作家都在做翻译,而且这个真相他是非常执著地要告诉给年轻人的,对此保持缄默在他看来是对年轻人的不负责任。读过一些优秀的译著,确实是文中上品,相信随着环境的改善,这些优秀的书写者也会在创作上有所建树。 还要说到一个问题,文学的发展有时很依赖文学批评的点醒和修正。读过纽约时报的书评汇编,评得很果断,很尖锐,无论是名家还是无名小卒,一律在放大镜下给予准确明晰的识别和确认。 国内的文学批评却来得很模糊,篇幅多数冗长,说了半天,也不知道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症结在哪里,优点在哪里,交待的不明确,完全是套话和客气话的堆砌与罗列。批评放下了手中的鞭子,也就只能变成一锅温吞水了,无法给读者的阅读选择做出明示。只有文学批评变得锐利起来,才能将作品打磨得接近完美,才能指引读者趋近优秀作品。 如果上述方面得到改进,相信国内也会培养出大家来,也会有我们自己的森林,也能引导我们不断养成新的优良的阅读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10: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风情老论坛精华帖汇总825

奔驰的风作者:奔驰的风

奔驰的风是孤独的,来自遥远的天际。

带着冰霜的寒魄,伴着冰封的晶莹。

呼啸而过,尘飞沙扬。

无边无际的寒夜是风的城堡。



奔驰的风是温煦的,奔驰在月圆的星空。

拂动她飘逸的秀发,感觉那曾经熟悉的温度。

吹过河畔,细柳在轻叹,吹过桥边,河水在流连。

吹过芙蓉花开的街道,只有花默默飘过。



奔驰的风是无奈的,凛冽在长河与大漠。

生命在舞动中成长,岁月在无奈中忧伤。

回首千年前的夜晚,只有风轻轻的盘旋。

那熟悉的名字,和忧伤的双眼。



奔驰的风是湿润的,泼撒的冬雨是记忆深处的泪,

洒落的珠泪,润湿着心灵的梦想,

风飞过记忆,风吹干淌泪的脸庞,风无影无踪,风如影随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风情老论坛精华帖汇总824

雨湿霖铃风又起
霜林醉
在宋一代,你每次寂寞而孤独的转身,颀长的背影总会拖出一首首哀婉,凄美的绝唱。你难掩的意气风华,总会洋洋洒洒的溢满天地间。洒向那村郭间的猎猎酒旗;洒向那林野间的清澈小溪;洒向那随风游走的浮云;洒向那一去再也不能复返的金色华年。

我总以为,哪一朝的文人也没有像在宋能遇到这样好的礼遇。日渐荒弛的军备与边关,却丝毫也阻挡不了文艺繁荣的春天。于是在那高高的庙堂有欧阳修,有王安石,有很多得意的文人,享受着政治的香火,吟唱着自己的歌。而这更突现了你的悲情。在一次次的朝南膜拜后,在一次次向高高的庙堂挥手而无所终后,宿命悠悠的牵拌终于成就了你最重的一次错过,伴着那庙堂的主人一声豪喝:“且填词去吧”你被流放到了民间,也双手交出了早不想要的“屯田”。

一个温暖的秋日,北国枫叶已红,斜阳揉着泪眼,你背对身后繁华涌动的开封老城。在老
城的一声叹息中,你执意要将自己颀长而孤单的背影深深烙进这片另你忧伤的土地。而后你 提身上马,在骏马的一声长嘶中,你绝尘而去,驶向自己的天涯。幸与不幸?那刻天地无语。
曲折的章台路啊,记住了你熟悉的足迹,但何时是尽头?沉迷于青楼,纵情于酒色,是否是你那个古老的时代,你最好的归宿?在短暂的身心麻木后,你是否也在一个清醒的夜晚,一个人对这那摇曳的红烛轻轻的啜泣?

在一个春日的街巷中,在最真实的民间,当你手摇折扇,牵马而过,那沿街的妙龄歌声是否会在你低垂的嘴角划一个光滑的弧线?当那辘轳旁的取水老妪也在反复咏叹你的往昔,你是否会在这个春天没有原由的纵怀?

但你始终摆脱不了世俗的纠缠,于是在漂泊中,在流浪中,你不停的抠问与追寻自己过去的真,现在的善,将来的美,自己能够把握的到底有几分。而异乡的风光也 为你提供了一个释放才情的空间。在扬州你不经意的一次驻足,人们便记住了杨柳岸,记住了晓风残月,而扬州啊也多情的记住了你,于是在每个春天,扬州总会向那三月的烟花诉说你轻盈而飘渺的步伐。在澄清的楚天之下,你目光的起伏中,尽看了红衰翠减的落寞。满怀的如丝愁绪只能随那长江水无语东去。相思的佳人,却在那遥远的故乡,登上最高的层楼,遥望天际,终日分辨着你归来时乘坐的是那叶帆舟。于是每个秋日南去的筝雁总要脉脉的回头,为你唱那首未尽的歌!

今天,我隔着透明的时空,望你不改的面容。自己的眼睛却不知道何时已经朦胧,只看见你仍然孤单的背影行走在那个词盛开的王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2 10: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格辛苦了,抱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1: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都是小莫左与娜娜在辛苦,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2: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情老论坛精华帖汇总823

荠菜  轩辕子
在故乡,河开燕来,柳木复苏的时候,在田埂地头,溪边堤畔苏醒的草木间,向来少不了荠菜。而当春色渐浓柳絮轻飞时,洁白淡雅的荠菜花,不但给春天平添几分淡雅,也使得它自杂草野菜丛中脱影而出,在春风的和煦里,羞涩的摇曳着恬淡妩媚的风姿。连豪放的大诗人也衷情于它,把它揽入笔端,当作春天的精灵:“春入平原荠菜花”,“春在溪头荠菜花” 。春天是挂在荠菜的花瓣上的。
而对我来说,荠菜,总是和童年,和故乡的田陇地头联系在一起。春天在农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侯,储藏的白菜已经吃完,新鲜的蔬菜还没下来,农家的饭桌上,成了咸菜的天下,而野菜,在这个时候也就成了饭桌上的蔬菜。印象中可以吃的野菜有好几种,而最受人们喜欢的是苦菜和荠菜。苦菜多是沾面酱吃,而荠菜,、可以炒、拌,包饺子馄炖尤其可口,因此最为人们所青睐。
那时候,挖荠菜多是孩子们事。一群小伙伴,每人挎一个小篮子,有说有笑走出村头,走向田间地梗。在这方面,我是低能的,已开花的荠菜容易分辨,但那已经老了不能吃,而嫩的荠菜,我又常会和别的野菜混了。很多时候,别人已挖满一篮,而我的篮子里还不到一半。这时候,小伙伴们不再在乎我比他们识字多,那善意的取笑里,毫不掩饰他们的得意。笑过了,自然还是会把他们篮子里的荠菜分给我,让我的篮子变的满满的。
这些年,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荠菜,也渐渐的走下了农家小院的饭桌,年轻的一代很少吃它了,只有一些上点年纪的人们还会拿来温暖一下尚未尘封的记忆。前些年,外婆在时,每年的春天,外婆都会找人给我带荠菜,摘洗的干干净净的,用塑料带包着,叶子上还带着水珠。每次收到荠菜,心底总会有些怅然,童年那些快乐的日子,常随着荠菜跑进我的梦里。
不知什么时候,荠菜走进了小城的农贸市场,我至今记得我第一次在菜摊上看到荠菜时的兴奋,记得卖给我荠菜的摊主有些好奇的眼神:城里人也吃这个呀?那时荠菜还作为野菜,比普通蔬菜便宜。这几年,荠菜身价见长,摊主有它的理由:这些荠菜是一点一点挖来的,算工夫钱吧,贵这点也不算什么。
后来,那“一点一点挖来的”这个理由就站不住脚了,市场上出现了大棚里种植的荠菜。大棚出来的荠菜,叶子长而碧绿,比野生荠菜看上去漂亮,野生荠菜叶短根大,模样要丑一点。但是,要论味道,人工种植的荠菜无法和野生荠菜相比:虽多了份外貌的华美,却少了品味的醇厚。
大棚的出现,使得原本只在春天才有的荠菜,如今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买得到。落叶飘零的深秋,或大雪纷飞的冬天,守着火锅涮荠菜,那清淡的荠菜的香味,常会在脑子里勾勒出春天的模糊影子。
荠菜常出现在家里的饭桌上,连女儿也喜欢上了那清香的味道。前几年,偶然间听说有一家经营荠菜饺子的小饭店,慕名而去,果然,素陷,陷多皮薄,十分可口。后来,那里的荠菜饺子渐渐缺货,常能看到和我们一样失望的顾客。搬家后,有近半年没去了,不知那个小店的特色消失了没有。
去年冬天下大雪,大雪压坏了蔬菜大棚,市场菜价一路上涨,荠菜尤其贵的离谱:每斤十五元,比别的菜贵出几倍。一边嫌贵,一边是无法抗拒荠菜淡淡的清香的诱惑。摘洗着十五元一斤的荠菜,往事又不由自主的涌上心头。
在那些挖荠菜的岁月,我无法理解古人为什么把荠菜写的那么美,连外公也无法解释的让我信服。现在,每当想起春天,想起故乡,出现在我记忆深处的,却总是那溪头沟畔田垄上摇曳的荠菜花。然而,我有些怅然,曾几何时,荠菜是春天的精灵,春天的象征,可是今天,他和其他蔬菜一样,由山野田园搬进了没有季节差别的蔬菜大棚里。毋庸置疑,蔬菜大棚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但是,荠菜由春天的使者沦为没有季节特征的普通菜肴,还是让我感到有些失落。大棚技术可以抹平季节的界限,使荠菜四季生长,然后,大棚里出来的荠菜,失去了山野本性的同时,却多了些轻薄和华美,少了原有的醇厚朴实的品位。
真正的荠菜,只属于春天的山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2: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风情老论坛精华帖汇总821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文/红袖添香
    遥远的,天的边际,悠悠升腾起一朵洁白素雅的云。

    云儿在天空中悠然自得地飘荡着,她时而活泼得象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时而娇羞得得象一朵不胜凉风的的水莲花,时而文静如婷婷玉立的美丽女子。


    她优雅地摆动着自己美丽的身子,尽情地嘻戏于这蔚蓝的天空。忽然,一阵轻柔的风儿吹来,它与云儿撞了个满怀。四目相对,风儿惊诧于云儿的娴静美丽,云儿被风儿翩然的风采所吸引。

    风儿对云儿说:让我带你一起飞舞好吗?云儿点了点头。于是,风儿用他那双温暖的大手轻轻地将云儿托起,云儿一会儿飘向东边,一会儿飘向西边,她尽情地在天空中飘来荡去、随着风儿游曳。

    天空是那样的浩瀚宽广,阳光是那样的灿烂温和,空气是那样的清新自然……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而美好 。


    云儿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她真诚善良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因为她有风儿陪伴,风儿就是她最好的避风港,她陶醉于有风儿陪伴的每一个日子。

    风儿是个浪漫优雅的逍遥派,他正直热情达观却不失温情。风儿总是以他播大的胸怀,象个大哥哥般地细心呵护着云儿,从不让她受一点儿委曲。


    阳光明媚的春日,风儿带着云儿到天空以外的世界去踏青,桃红柳绿,扬柳岸边,留下他们双双美丽的身影。

    浓情似火的夏日,风儿带着云儿到浩瀚无边的大海去踏浪,海滩上,留下他们欢笑嘻戏的脚印一串一串。


    风儿和云儿就这样自由自在一路欢笑一路相伴地走来,去向天涯,来到海角,形影不离。



    天真的云儿以为风儿会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永远不再分离。

    然而,毫无症兆的,在这个秋风萧瑟的季节里,风儿还是悄无声息地走了。

    云儿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咂一下蒸腾的感觉,风就裹在云里急不可耐地踢开了秋天的窗户。

    风儿离开了云儿,毫无根据毫无理由,它没有跟云儿告别,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了,头也不回。

    风儿走得那么匆匆,那么绝情,甚至于有点残酷。

    云儿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她不明白风儿为什么离开她, 她伤心欲绝。



    于是,云的心里装满了泪,然后便幻化成一颗一颗小小的水滴,淅淅沥沥地从天上飘落下来。

    从此,天空中飘着一朵雨做的云,那朵云的心里全都是雨。

    她飘啊飘,飘过千万里,苦苦守候风的归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09: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格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23 21:21 , Processed in 0.0920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