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遥远的新疆阿尔泰高山里,有一个是湖又象河的地方,她的名字就叫喀纳斯。
喀纳斯, 蒙古语。传说当年元朝帝国西征时,一路军马路过此地,见这里有山有水,景色旖旎,便取名为喀纳斯,意为“峡谷中的湖”。
喀纳斯,是我日思梦萦的地方。真正有幸踏上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地方,已是2000年的初秋。经过长途跋涉,已感身心疲惫的我,面对这如梦如幻般的远古天籁、似画胜于画的色彩、自然中饱含情感的相互依恋的景致,我不能不被感动,不能不拨起那早已沉寂的心。
辞书上说,天籁是自然界的声音, 如鸟声、风声、流水声等。这是其本意而已。现在,天籁一词大多表示声音或音乐的至高境界。比如说某某音乐好听,真如天籁一般。其实,天籁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现实而又带有主观色彩的境界。看到喀纳斯,身融入喀纳斯,才真实感受到了那远古般的天籁。久居于喧器的城市,跋行于戈壁沙滩上的人,刚一踏进喀纳斯,你会为这里的静谧而心跳,静的似乎慑人心魄。偶尔,风儿吹过,滑过水面、掠过树林、抚过面颊,你好象听到风鼓水的声音,轻淼而清脆;你真切听到风吹叶子的声响,??中有乐的氛围;那抚面而来的风儿,在透来一丝凉意的同时,又似乎同你窃窃私语。平静的湖面上,时有水鸟飞过,一声声清脆的鸣叫划过天空,愈觉林中喀纳斯深处的安静。高高的坡地上,时有牛羊欢叫,特别是一声单调悠长的牛哞,那声音远远听去,犹如原始古典音乐一样,音韵极美,久久回荡在峡谷中。
走进喀纳斯,你就走进了色彩和光的世界。如果你是一个画家,你应当去那里感知色彩;如果你是摄影家,你应当去那里感知光的变幻;如果你是旅行家,你更应当去那里感知原始的美丽;如果你是作家,你也应当去那里感知生命与自然。我虽不是画家,但对色彩特敏感;我不是摄影家,但对光色的变幻有着真切的喜欢;我不是旅行家,但行走天下是我的爱好;我也不是作家,但喜欢用文字记录我的见闻与感怀。在初秋的喀纳斯,面对这湛蓝的天空、洁白无瑕的云朵、苍翠如黛的林带、蓝绿变换的湖色你能无动于衷吗?面对喀纳斯湖两岸的白桦林,明亮的金黄色树叶、白中点黑的笔直树干,与天际、湖泊组成的色彩醒目的绶带,难道你不想就此写生吗?面对湖山周围满山遍野的灿烂金色中点缀着的火红丹霞,难道你不动情地操起手中的相机吗?面对图瓦人用圆木垒成的布勒汉木桥、面对从远处赶着牛羊归来的牧人、面对散见于草地上土瓦人的小木屋、面对坐在巨型鹅卵石上深情疑望湖水的土瓦人,难道还不能唤起你那远离自然、尘封已久的情愫吗?
俗话说,山水无意人有情。来到喀纳斯,你会感到,人有情山水也有意。尤其是那昂扬勃发的生命之象、生命之力、生命之情,显得更加激越,如在重压下迸发。当喀纳斯的白雪还未完全消尽的时候,阳光下的山坡、草地上,就有无数的花草仿佛积累巨大能量之后,一夜之间难抑地迸发出一个热烈多情的春天。在春夏还未尽情走过的时候,一下子又到了秋的季节。在这秋的季节里,待太阳升空,密雾散去,面纱撩开,平滑如镜的湖面,便把岸上的秋林丝毫不差地映现出来,明朗的金黄色、热烈的火红色,既像湖底悄然升起的山林风景,又像是山林与湖水融为一体了。也许,正因为湖面有了那秋日山林真切的倒影,才使这秋水更多了一份对山岭的眷恋之情,山林也多了一份对湖水的牵挂。在那深长的寂寞当中,山林与湖水无声息地互为映照,不仅将平静与热烈、坚强与温柔有机地融为一体,也把它们彼此依存、荣辱与共的关系,清清爽爽地展示在苍天下,让人体味到那种自然性情的同时,也感受到那种相濡以沫般的生命情缘。
走进喀纳斯的短暂中,我被融化在自然里。离开喀纳斯的日日夜夜里,自然更融入我的生命里。那天籁之音、色彩之画、深沉之爱,似如一种真切绵长的生命音韵,需用目去观赏,用心去聆听,用生命去感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