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倚槐卧雪

听雪散文社四期作业??天雨流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轻风

    感受毕淑敏
            ??读毕淑敏《我的人生笔记》
    一个弱女子,不同寻常的个人经历;一个普通人,真实的心灵体验。全书贯穿了,她从出生到现在的个人生命轨迹和心路里程。
    1951年到1952年的伊犁河畔,用三千多只野鸽子,孕育了她最初的生命。那3000多对翅膀,也赋予她一生奋斗飞翔的灵魂。她曾说:“我若是一生的努力低不过一只鸟飞跃蓝天的勇敢,真就是暴殄天物”。伊犁河谷的紫苜蓿、红柳花、蒲公英、草籽,也把从大地吸取的精华,毫无保留地馈赠给了她,使她永远怀着激情和梦想。
    在她三个月的时候,就经历了关山万里的考验,一辆颠簸在岁月里的大卡车,用破旧的厢板,把她从新疆伊宁展转数月拉到北京。期间的辛苦,留在母亲一生的回忆里。中途车坏了,是母亲抱着三个月的她,徒步穿过了安西早春冷冷的漫漫风沙,也让她过早地感受了自然的冷酷凶猛和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她16岁,就从北京踏上了一条奔赴生命禁区的艰难旅程,到5000米的高原兵站去。
    5000米酷寒缺氧,氧气只有海平面的一半,火点不着,饭做不熟。刚到的人吃不进饭,头疼欲裂。3000米的营房背后,就安放着许多长眠战友的坟包。5000米的高原,人因缺氧,整天的疲惫困倦,大脑一片空白。刚来的人不知道它的厉害,猛跑几步就可能永远地倒下了。一觉睡去也可能,也可能再也没能醒来。另外人们牙齿出血,嘴唇青紫,一点小病也难以治愈。
    一年当中半年不通车,基本上没有任何蔬菜和水果,吃的是罐头和脱水菜。数千男性军人中只有五名女兵,这对她来说,构成强烈的反差和巨大的恐怖。除了物质上的极度匮乏之外,是精神上的迷茫和空白。每天,面对喀拉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万古不化的寒冰,面对渺无人迹的亘古荒原,面对狂暴的风雪和年轻的生命近在咫尺的鲜血和死亡,面对无边无际的星空和永恒的时间,她的思维在依稀地寻觅和苦苦地探索。她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渺小,她感受到了自然的威慑和人的能动,她感受到了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她感受到了人需要温暖和友爱??这是人这种宇宙间孤独的生灵与生俱来的渴望。
    她说:自己本来希望当通讯兵,却成了卫生兵,而邻铺的女孩,相当卫生兵,竟阴差阳错的成了通讯兵。自己还有个不知是优点和缺点的特点,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因此后来自己成了出色的内科主治医师。十一年的从军生涯,使她从不谙世事到人格成熟。走下高原,使她更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一个两千多人的卫生所的所长,到一个知名作家,中国最年轻的一级作家,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她经历了艰苦的个人奋斗,先后读了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硕士、心理学博士。她的个人经历,读后让人钦佩和感慨。
    从毕淑敏的文字中,我读出她的聪明智慧、诚实坦荡、明智通达、善良感恩,也读出她的坚强勇敢、勤奋执着、光明磊落。我在读她的文字,也是在读她的思想。她是在如实地写着自己,把自己的感觉体会、境界感悟都变成了飘着精神花香的文字。她是把自己在霞光普照的清晨,用生命最甘美的汁液写下的美丽,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感谢毕淑敏,她把自己清新自然、澄澈明朗而又勇敢韧性的精神,用文字的形式献给了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雪依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读冰心的散文《笑》

    夜,是寂静的,只有空气带着夜的凉,沁人心脾。一个人,手捧一卷冰心先生的散文集,端坐孤灯前,一股清丽、温婉的芳香从字里行间倾溢而出。一个“爱”字,紧紧地把这个集子连接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篇《笑》,将这博爱,以别样的笔触,构勒出一个爱的春天。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我”在这苦雨之后,看到的体会到的却不是幽怨的芭蕉低语,而是一别清美的图画。心中有爱,就不会有阴霾。在这样的心绪里,那缕施爱的微笑,就随着笔尖,跳跃着美妙的旋律。
    “在一片幽辉中,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只墙上那那微微含笑的安祺儿浸在其中”。就这扬着翅儿,抱着花儿的安祺,这轻风般的暖笑,就把“我”的记忆扯得很远,那日子里曾经走过的寂寞,也在这熏香的笑里,烟消云散。  
    文章由一句:这笑,在哪里见过?提了纲,契了领,展开所有的叙说。
    古道上,独自行走,“驴脚下的泥,兀自打着滑,田沟的水,近村的树都笼在湿烟里”。月儿也只是弓样儿,照不清一米以外的路。轻颦浅愁,烟云笼眉,何时才能碾过泥泞?驴子的得得蹄音,把心敲打得越发零乱。偶一回头,一个男孩抱着花儿,赤着脚,向“我”微微一笑,这一笑,就如玫瑰般静放安宁。淡淡的清香,熏透了这段旅程。我不知道当时,先生有没有猜想男孩施笑后的感想,我的手指却随着捻过的姿势,也如浴了一场花瓣雨,静谧如新月。  
    “这微笑在哪里见过?”又一重心幕随之拉开。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滴地落到衣上。土阶边的水泡,泛来泛去得乱转。”转乱了旁边等待的心。踱着步,“我”盼着雨过。好不容易雨停天晴,连忙下坡儿走了,却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记拿了。懊悔着,拍头,跺脚,怨天,怨雨。站住了,回头来,茅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抱着花,向“我”微微的一笑。
    心隅,有花盛开的声音。花瓣次第舒展的样子,扫除所有的不快。我明白了,为何这微笑总也忘记不了,在每一个心幕拉开的时候都能怦然心动于它的回忆。
    前行脚步溅起的尘埃,全部融化在这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屋角里的我,也对着暖暖的灯火,微微的,一笑。淡淡的清香,也会透过屏幕,传给正在读字的你,是么?

    夜,是寂静的,只有空气带着夜的凉,沁人心脾。一个人,手捧一卷冰心先生的散文集,端坐孤灯前,一股清丽、温婉的芳香从字里行间倾溢而出。一个“爱”字,紧紧地把这个集子连接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篇《笑》,将这博爱,以别样的笔触,构勒出一个爱的春天。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我”在这苦雨之后,看到的体会到的却不是幽怨的芭蕉低语,而是一别清美的图画。心中有爱,就不会有阴霾。在这样的心绪里,那缕施爱的微笑,就随着笔尖,跳跃着美妙的旋律。  
    “在一片幽辉中,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只墙上那那微微含笑的安祺儿浸在其中”。就这扬着翅儿,抱着花儿的安祺,这轻风般的暖笑,就把“我”的记忆扯得很远,那日子里曾经走过的寂寞,也在这熏香的笑里,烟消云散。
    文章由一句:这笑,在哪里见过?提了纲,契了领,展开所有的叙说。
    古道上,独自行走,“驴脚下的泥,兀自打着滑,田沟的水,近村的树都笼在湿烟里”。月儿也只是弓样儿,照不清一米以外的路。轻颦浅愁,烟云笼眉,何时才能碾过泥泞?驴子的得得蹄音,把心敲打得越发零乱。偶一回头,一个男孩抱着花儿,赤着脚,向“我”微微一笑,这一笑,就如玫瑰般静放安宁。淡淡的清香,熏透了这段旅程。我不知道当时,先生有没有猜想男孩施笑后的感想,我的手指却随着捻过的姿势,也如浴了一场花瓣雨,静谧如新月。  
    “这微笑在哪里见过?”又一重心幕随之拉开。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滴地落到衣上。土阶边的水泡,泛来泛去得乱转。”转乱了旁边等待的心。踱着步,“我”盼着雨过。好不容易雨停天晴,连忙下坡儿走了,却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记拿了。懊悔着,拍头,跺脚,怨天,怨雨。站住了,回头来,茅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抱着花,向“我”微微的一笑。
    心隅,有花盛开的声音。花瓣次第舒展的样子,扫除所有的不快。我明白了,为何这微笑总也忘记不了,在每一个心幕拉开的时候都能怦然心动于它的回忆。
    前行脚步溅起的尘埃,全部融化在这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屋角里的我,也对着暖暖的灯火,微微的,一笑。淡淡的清香,也会透过屏幕,传给正在读字的你,是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副科级待遇

        说说《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这本书

        继《傻姑》《疯娘》之后,今年以来,一部名之曰《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的网络小说,在各大网络论坛里,忽然间火得不行。应该说,这类“快餐式”的网络读物,对于我,向来,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这种为了点击率而带有明显趋众心理的速成的流行文字,通常是只见热闹而难见深刻。一路读下来,除了借以打发难耐的无聊时光外,一般来说,并不会有什么愉悦身心的美的陶冶,更甭提什么触动心灵的思想收获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针对网络文学的固执的偏见,所以,当我的同事在内部网络论坛里,对其进行不厌其烦的有头无尾的粘贴时,我从不去点击;当我在更为广阔的Internet自由天地里,一次次与那些断断续续的篇章遭遇时,我也给予了一次次的不无刻意的躲闪和回避。直到有一天,在新浪读书网站,无意间,发现其已结集出版,这才在瞠目结舌的惊讶之余,怀着满心的好奇,对其进行了在线浏览,并在两个夜晚的时间里,匆匆将这部并不算短的“火爆”小说全文读完。
        必须承认的是,用现代流行的网络语言,能够编排出这样一出流行的情爱故事,并制造出如此大的网络轰动效应,缘起网络,却又最终走下网络而结集成书,这部小说显然是成功的。而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且时时充斥着情色甚至肉欲的网络天地里,作者“三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以这样一部清清纯纯干干净净的纯情小说,鹤立鸡群,并被广为推崇,更是十分的难得。
        小说讲述的,是上海白领陆飞与空姐冉静的纯爱生活。野蛮而温柔的空姐冉静,失恋买醉,被白领陆飞 “捡”回了家。因为陆飞的傻气与幽默,冉静开始主动与他接触。之后,又意外地拿到了陆飞家的房门钥匙,不久,就开始了匪夷所思的“同居生活”。美女冉静是家里的“公主”兼“女主人”。陆飞喜欢冉静,却从不给她任何的压力,只是淡淡地出现在她身边。一个男人的优雅、细腻和对女人的谦让,令读者为之感动;其用优美的文字调和出的淡淡的温馨与甜蜜,也构成了一个使人荡气回肠的爱情神话。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清新而健康的气息,打动着每一个读者,并在每个人的心底,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对那尘封已久的至真至纯的爱情的向往……
        可以说,做为一则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和空姐同居的日子》不可谓不完美,甚至,我们可以称之为是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的完美。但是,掩卷玩味,做为一部小说,从文学源于生活的角度看,毋庸讳言,这部作品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我们知道,小说的创作原则是基于生活允许虚构,而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的最为明显的不足,恰恰就在于其对部分情节或细节的肆意虚构,几近失真。
        首先,如果说小说的男主人公??上海白领陆飞,出于人道和善良,在午夜的街头,将因失恋而醉卧小区躺椅的女主角??美女空姐冉静“捡”回了自己那双居室的宿舍,并将其安顿一夜这样的情节尚在情理之中,那么,转过天来不久,美女冉静就能携包带裹地主动找上门来,连娇带嗔地伸手索取陆飞的房门钥匙,并理直气壮大大咧咧地走进门来,从此就和这只有一面之识的小伙陆飞,开始了孤男寡女且令人匪夷所思的长期的同居生活,就着实让人懵懵怔怔,不可思议了。
        诚然,现如今的大上海,不可谓不新潮;大上海的新生代的红男绿女的观念,也不可谓不前卫。倘将这样的情节设计,拿来做为时尚男女的“一夜情”故事的开端,还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情有可原。而将两个背景陌生素无渊源且正值勃勃青春期的饮食男女硬生生无来由地关进同一个单元,还要在饮食起居之间,生发出一段段缠缠绵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就未免使人感到过于牵强和突兀了。
        其次,在陆飞和冉静不伦不类的漫漫的同居生活期间,如果说陆飞那从乡下跑来上海读书,且同样有着时尚观念的堂妹,无意间发现了其堂兄名不正言不顺地金屋藏娇的隐情后,能够嬉笑着坦然接受且见怪不怪这样的情节,还能使人勉强信服,那么,陆飞的来上海公出的老母亲,在没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突然闯进他们同居的房门,且堵个正着,在经由了极其短暂的吃惊、慌乱、尴尬后,老太太就迅速接纳了这个莫名其妙的“准儿媳妇”,而且还很快在沙发上腻在一起,亲如母女,这样的情节安排,就显然有些不合人情,不近情理了。
        在中国,上海这个城市,确可以称得上是个率观念和潮流之先的大都会。凭依这样的视野开阔的大背景,生活在上海的青年人,面对一些有悖古训或常理的新鲜事,同眼界狭隘的内地人比起来,可能不会表现出过多的大惊小怪。但是,如果说生活在上一代的上海的老太太,也能如上海的时尚青年一般,面对自己的宝贝儿子和一个连自己的儿子都说不大清楚的女人就这样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搅和在一个房间里,却毫无微词而欣然接受,我就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了。关于这一节,就是陆飞自己都承认,他始终没有搞懂,冉静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和自己的老妈迅速地解除猜疑而打得火热。陆飞都搞不懂的事,又怎么会让云里雾里的读者搞得懂呢?
        第三,在小说中,尽管男女主角居于同一个屋檐,而且,还有着连篇累牍的相互约束互不侵犯互不骚扰的协议N款,但是,日久天长,你来我往,仍然是免不了要发生一些耳鬓斯磨,挂挂碰碰,宽衣露点的事。更有甚者,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小说中更是间或出现了一些或者陆飞和冉静,或者陆飞同对他始终默默钟情的美女上司同榻而眠的温馨的片断。但是,每每至此,作者都会将这样的温馨场景强行中断,而不惜笔墨地去极力渲染小伙陆飞的“发乎情,止乎礼”的谦谦君子风范。
        关于作者这样的情节处理方式,我不但将其做为又一个情节失实的例证,而且,在心里,是很不以为然的。既然小说通篇铺陈的是一个现代都市男欢女爱的故事,而且,还同了居,上了床,又何必在上床之后还要假惺惺地顾盼犹疑躲躲闪闪呢?小说中关于床上细节的大段大段的详尽的描写,做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男人,我哪怕是对那软玉温香稍加想象都难以自持,对陆飞这种极尽缠绵之后又能全身而退的做法,就实在是不敢苟同,难以理解了。
        有时,我还这样想,作者在写到这些两情相悦水到渠成的温柔情节的时候,一定会眼为之迷离,心为之沉醉。当作者的笔锋陡然一转,将正在如胶似漆的男女从温柔乡里硬生生地分开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是极端痛苦的。这样的写法,作者的心,隐忍着;读者的心,也隐忍着。作者痛苦,读者遭罪,殚心竭滤地去做一件受累不讨好的事,何必呢?但是,又仔细地想了想,我就似乎有些明白了,作者之所以如此这般,一定是在小说的构思之初,就横下心来,将决不扯去女主角的底裤做为了情节把握的终极底线。果如是,那么,小说的男主角陆飞,就注定要成了那个坐怀而不乱的柳下惠的现代的翻版。
        最后,我想,作者在构思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定是早早就有了力求人物完美,坚决为读者养眼这样的思考。否则,就不会使这部当代人创作的当代流行读物,这样轻易地落入了“才子佳人”的陈腐的俗套。是的,才子佳人,陈腐的俗套。可以说,小说中先后出场的几位年轻女性??空姐冉静、冉静的女同事、陆飞的堂妹、陆飞的女上司......几乎无不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绝色美女。看到这些,读者的赏心悦目是必然的。然而,当读者稍事冷静,仔细品咂,可能就会从心底慢慢地生发出一种严重的不平衡:你陆飞怎么了?凭什么你的身边就总是美女如云?难不成你上辈子积了什么阴德?再不然,就是你不知天高地厚地错把自己当成了大观园里的那个镇日里倚红偎翠的宝哥哥。应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者这样的人物造型,也本不为过。但是,有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作者三十似乎还没有完全懂得。那就是,如果他在自己设计的美女列表里,再适当地穿插一两个丑丫头来陪衬,那么,可能就会使那原本划一而单调的人物队列,产生一种别致的错落。同时,也必将使这部小说的人物场景,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读者。
        这篇东西写到这里,拉拉杂杂已经说了不少,似乎也该收笔了。但,因为回顾这部小说而使我连带想起了关于文学与人性的话题,所以,在这里,我又很想顺便再多说几句。
        文学是什么?说到底,文学是“人学”。也就是说,凡是围绕“人”这个中心开展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应该以是否入情入理,是否符合人性为准则。这部小说刊印出版的时候,有个叫做李师江的人,为其做了一篇不长不短的序言。序言的中心,是将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定义为“纯爱”。“纯爱”的定义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倘若将这部并不完全合情入理,而且,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刻意背逆自然的人性,故意营造“只恋爱,不作爱”的纯情格调这样痕迹的网络小说定义为“纯爱”,我着实是不敢随意恭维的。至于随后又将这部小说上升到“中国纯爱小说的代表”这样的高度,就更是值得商榷的了。
        据说,在这部小说发行的过程中,还曾发生过南方某机场书店员工坚决予以抵制的可笑情节。我想,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很有可能就是书名中的诸如“空姐”“同居”这些暧昧字眼儿惹的祸。否则,就注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屡见不鲜的商业炒作手段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浪读书网站,在这部小说“连载结束”的下面,还有着众多的网友的“留言”,其盛况,实可谓是人头攒动,累千逾万。因为好奇,对于这些千奇百怪的“留言”,我也给予了粗粗的浏览。虽说留言的内容纷繁庞杂,莫衷一是,但,最多的,竟是很多网友因为不满意冉静突然结束这种同居生活,只身出国深造这样的结局,而在翘首引颈地期待着作者那花好月圆的续篇。
        我不知道,作者三十面对广大粉丝的热切呼吁做何打算。在这里,我只想对“三十”说,这样的意犹未尽且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空间的结局已经很完美,嘈嘈嚷嚷的粉丝们的呼声大可不必去理会。倘真的盛情难却,非要续上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的结尾,那么,我仍然要对“三十”说,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务必要祛除此前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压抑人性的不爽快的写法,让你笔下的帅哥美女们,该浪漫,就浪漫;该上床,就上床;该作爱,就作爱。不然的话,作者写起来难受,粉丝们读起来就更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哲罗

读书的日子
    (一)
        最后一次读大部头的小说,是1995年,那是中国文坛的又一次繁荣。当时涌现出来的《废都》、《白鹿原》等很多长篇巨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将这些书搜罗到家,一一品读。不过,从那之后,我没有心情再读过很象样的长篇小说。
        我这个年龄的人是从小人书开始,拿到了进入书库的钥匙。家中条件有限,经常去一个邻居家,他的小人书足以让我目瞪口呆??有三百多本,整整一纸壳箱!这算是我读书的一个高峰吧,尽管是囫囵吞枣。从小人书中,我接触了《童年》、《林海雪原》、《水浒传》、《隋唐演义》等。也正是这些小人书,使我原本木讷的性格变得逐渐开朗起来,因为我有了和别人“侃”的资本了。
        后来,父亲订阅了《连环画报》,这是一本办得极好的刊物。在当时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它成为我最宝贵的食粮,而且我可以不用找借口到邻居家看小人书了。《连环画报》让我认识了高晓声、梁晓声、汪曾祺这些中国的作家,也认识了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外国作家,我完全被他们迷住了。我至今还保留着不少《连环画报》,有时也会翻出来看看,那精美的图画,流畅的语言,还是能够感受到美。
         参加工作以后,单位有个图书室,有一万多册藏书,还有五十多种杂志和二十多种报纸。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到那里去借书。单位的领导也喜欢读书,把每周六的下午定为读书日,要求全体职工必须到阅览室去读书。我用了三年的时间,阅读了三百多本书,我的视野变得开阔了,思想也更加活跃,同事送我一个外号??“神童”。现在这些同事在一起喝酒的时候,还经常叫我这个外号。
        最近的几年,没有兴趣读那些长篇小说了,多是在网上读散文,或是看看《读者》,也许是工作忙的原因吧。在稍有闲暇的时候,看一篇隽永的散文,的确是一种享受。
        (二)
        我读书杂,文史哲的书都射猎过,但只是泛泛,缺乏系统的精读,类似“万金油”那种。不过,在儿子喜欢看的“幸运52”、“开心辞典”的节目时,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我大都能回答的正确,这也让儿子对我佩服不已,视为“全能”,算是读杂书的收获吧。
        最喜欢读的书还是文学作品。记得小时在《连环画报》中看到张承志的《黑骏马》时,我幼小的心灵被强烈的震撼着。后来,读原著时,还是这种感觉。在作品中,当“我”重回草原时,善良的奶奶的原谅,“她”的黄头发的儿子,以及那声“舅舅”,会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昨天和朋友一起喝酒时,谈到了《水浒》。朋友说,你象其中的人物林冲。我笑了笑,摇了摇头。他很惊奇,“难道你把自己比作卢俊义不成?”我说,我象欧鹏。记得书中介绍他出场时是这么说的:欧鹏为军家子弟,惯使一条铁链,在绿林中熬出个名字,唤作“摩云金翅”。朋友不解。我说,我没什么武艺,到今天的程度,就是一个字??“熬”。朋友感慨,一个“熬”字,又有谁能道出其中的辛酸!
        读书要读好书。高一时,我们这里正流行《少女之心》。偶然,同学得之,向我炫耀。我死皮赖脸去借,他竟然没借给我。弄的我辗转反侧,应了 钱钟书 先生的“妻妾偷情论”。现在,随便在网上搜下就可以找到。虽然我已经成年,但看的还是心惊肉跳,春心荡漾,可见这类书影响之巨大。那是青春年少,意志不坚,倘若有幸看到那本书,后果想象不到。
        高中时我经常光顾小镇的书店,放学时都要进去的。拿起一本书,看上半小时,再讪讪的放回书架,因为囊中羞涩。时间久了,和营业员混熟了,我可以逗留的时间长些。一天,书店处理降价书,可是我还是买不起。于是,几个同学商量一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偷书。尽管窃书不算偷,但还是惴惴然。到了书店,一个缠住营业员,另外的迅速拿起书别到腰带上,再磨蹭一会儿,堂而皇之的走出书店。几次后,我们分赃。我分到上下册的《古文观止》,冯梦龙的《三言》,还有几本简装的《辞海》。如今,偷书的同学早已四散,唯有这几本书还是整齐的放在我的柜中。
       当我睡不着的时候,躺在床上,回忆从前看过的书。象王蒙的,刘索拉的,池莉的,三毛的,毕淑敏的,贾平凹的,甚至王跃文的,等等。我很感激这些作家,因为他们塑造的人物,就像好朋友,会伴随着我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凉月如眉

泪凝潇湘[作业]

    滴不尽相思血泪?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
    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贾宝玉泣血的吟唱,不但是对林妹妹的一腔珍爱的爆发,更是对林黛玉凄零漂泊一生的真情写照。
    一提起林黛玉,有人就会说她“小心眼、太敏感多疑、太尖刻、不够大气”等等,其实这种评价对她来说是有失偏颇的。林黛玉秉绝世姿容,蕴咏絮之才,却命运多舛,令人感叹身世飘零我见犹怜;魁夺菊花诗,显示孤标傲世的风骨;讽和螃蟹咏,彰显善良心底;情寄白海棠,自有一番风流别致。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她才冠群芳,让人羡慕;不合俗流,招人非议。
    将这样一个艺术形象照搬在今天这样一个思想开放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来比拟,就太委屈了林妹妹了。毕竟,她的孤傲品格她的雪魄梅魂,是在与那个封建专制的风刀霜剑的斗争中才彰显出特色风采来的,只是片面的把她从那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剥离出来孤独的分析,对这个兰心惠质的古典女子,对这个诗心独韵的深闺少女,对这个被封建桎梏囚禁了身体却束缚不了心灵的奇女子来说,私以为是不公平的。
    “漫研竹露裁唐句/ 细嚼梅花读汉书”才是她最优雅最恰如其分的写真。她的诗词,是灵魂的震颤;是心底的自然流露,她没有宝姐姐的青云之志,也没有宝姐姐的讽刺毒辣,更做不到宝姐姐小小年纪便洞察人情世故,谙熟人情练达的本领,更没有宝姐姐“装愚藏拙”的本领,如果说宝姐姐已经修练成了一个圆,没有棱角,包容一切的同时也适应了一切;那林妹妹就是一只刺猬,在人人一双势利眼的大观园里,她无依无靠,没有娘亲可以撒娇,没有兄弟可以撑腰,没有钱才可以壮脸,甚至没有一个理直气壮的放松的理由,只能看着别人的脸色谨慎的生活,这也使得她像一只刺猬一样,受到任何一点的伤害时,都会奋起反击,于是才有了分宫花时的小气攀比;有了被湘云打趣“戏子”时的刻薄无情不识大体,而她的内心里,其实却是最柔弱最无助的。
    唯有在面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宝玉时,她才能真正的放下一切武装,流露她女孩儿娇羞、任性、率真的本性。也正因为了心中太多的寄托太多的期盼,就才有了太多完美的苛责,从而平添了误会,也遗人话柄。
    当误会宝玉把香袋送人时,她芳心大怒,赌气剪坏了未完成的礼物,因为那一针一线里缝进去的是一颗柔如水的女儿心、浓如酒的不了情啊,她又怎能释然一笑置之?
    当看到宝玉被贾政再一次提走时,(其实是薛蟠借贾政之名将其骗出),她芳心大乱,牵肠挂肚的遣人询问,不避深夜之嫌亲到怡红院问候,听到的却是晴雯没好气地回答,看到的是对宝钗的热情迎送,天壤之别的反差,又怎不令她心生疑忌,珠泪涟涟?
    当听说宝玉遭到笞打时,她更是芳心大痛,肝肠寸断,虽然最后一个来探寻,并软语劝慰“你从今可都改了吧”, 可有谁知道,这一句违心的话里,又蕴藏了她多少的柔情与不舍呢?
    当无意中听到宝玉“将自己引为知己”的肺腑之言时,她芳心大悦,欢喜的眼泪流个不停,既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又遗憾自己的木石前盟敌不过金玉良缘的定论,又不禁悲喜交加!
    当误听到宝黛永不离分的消息后,她的病竟然奇迹般的好转起来;而终于幻梦破灭时,她焚稿断痴情,粒米不进的决然离去、、、、、、
    一桩桩一件件,每一次误会吵闹,莫不是为了宝玉而起;每一滴的喜怒哀愁之泪,莫不是为了宝玉而流;每一次的破涕为笑,那一抹如花笑靥,莫不是为了宝玉而焕发出光彩;每一次的冰释前嫌,都会使他们的感情更深一层;一切的一切,都是为爱而来为爱而去,面对这样一个执著于爱的真情的幽闺女子,你还忍心去苛责吗?
    其实,有多少痴男怨女,曾为了恋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语气,一个眼神,乃或一声叹息都会生气,猜忌、心痛流泪直至大闹一通,何况是寄人篱下、敏感、多疑、脆弱、有情不能也不敢倾诉的林妹妹呢?!当听到薛姨妈“四角俱全”的打趣时,那个心内窃喜表面嗔怒却难掩娇羞的林妹妹才是最真实的最惹人怜爱的呢!
    多少年来睡不醒这怀金悼玉的红楼一梦,和宝玉一同走进那亦真亦幻的太虚幻境,和潇湘妃子同去赴那三生石畔还泪的约会,一起去聆听那来自天籁的心曲魔音,同曹雪芹一起品味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冷月埋葬了花魂,那一脉潇湘奇情从未曾忘却。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无尘秋水

        无声的爱??读《如果蚕豆会说话》
        我喜欢看甘肃的一份期刊,叫做《读者》。在细水长流的阅读中,总有一些文章把眼睛点燃,有的还能一直明亮到心底,譬如刚刚最新一期里的《如果蚕豆会说话》。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动乱的年代,二十一岁的她被发送到遥远的乡下,“不过是一瞬间,她就从幸福的女孩儿,变成了人所不齿的资产阶级小姐。”估计是同情心起了,我一下子便对这个女子充满了怜惜。眼睛与文字打了结,缠缠绕绕,一路牵扯着前行。
        “她蜗居在漏雨的小屋,出工,收工,如同木偶”。她穿补丁的衣服,她剪短发,她晒黑白皙的皮肤,“她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贫下中农的一员”,“一个女孩子的花季,不再明艳”。我的目光和心情在文字中行走,头顶明朗的天光一点点消散。孤立无助的女子,命运将如何安排她?我读小说,喜欢猜测接下来的情节,我直觉着这些仅仅才是苦难的开始。
        接下来,如我所料,那样的年代,给不了她安定和宁静,不管她是如何努力,如何安分守己。她还是遭到了“革命群众”的围攻,罪魁祸首是她头上的一枚红发夹??她母亲留给她的遗物。一个要抢,一个拼命维护,“她第一次反抗”“她泪流满面地争夺”“她象一只孤单的雁”。
        这个时候,他出现了,发夹完好无缺交到了她手中。二十一岁的他来自于无声世界,他的出现给她的天空带来了些许明亮的颜色,那些属于大海属于阳光的色彩,当然,更多的,还有纯净和无畏。小说的题材比较老套,平庸和雷同,只是这次安排了一个“哑巴”来担当英雄的角色,也许正因为平庸吧,才有了更多感动的理由。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只是用一把蚕豆塞到她的手中,来传递他的情感。
        他们的日子,在无声的世界里铺排开来,“她白胖了起来”,村里的人都议论:“这个哑巴真会疼人”,“她听到泪湿心头,这辈子别无他求了”!故事发展到这里,原本应该画个句号了,守着她的幸福风平浪静过一生。命运又一次转折了她,她的姨妈来了,接了她去法国,他没去。
        幸福是什么?其实她也一直在考虑。她结婚那天哭,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委屈?她看着自己手上的老茧也经常发呆,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委屈?她一直想象着自己坐在钢琴旁,弹优雅的曲子;她想象自己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看夕阳西下。这些画面在法国,都回来了。她该幸福了吧?也许这也是一个最好的结局,我想着,只是,我有着莫名的难过。
        多么感谢文章的作者呀,给故事安排了一个纯美的结局。“她对姨妈说,她该走了。”“再多的华丽,也留不住她。”知道吗?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多想抱抱文中的女子啊,为她的回来!“她一进村,就见到他瘦瘦的身影,没在黄昏里,仿佛涂了一层金粉。”她走后的每一个黄昏,他都在路口,等待。呵!受不了这样的画面和文字,心头很热的东西流下来,点点滴滴,滚烫。“没有拥抱,没有牵手,他们只是互相看了看,眼睛里,有溪水流过”。我的眼睛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雾,宁静的心里满是温暖,欣慰着,微笑着。
        这篇《如果蚕豆会说话》的文字特别质朴,通篇没有对白,事实上他们也无法对白。但是字里行间本身就带着情感的力量,可以牵引到读者细小而纤长的感动,我被深深感动着,一读再读,并且,讲给你听。
        附《如果蚕豆会说话》(节选)
       “他一颗一颗数给她看,每数一颗,就抬头对她笑一下。他数了很久很久,一共是九十二颗蚕豆,她在心里默念着这个数字。九十二,正好是她离家的天数。没有人懂,唯有她懂。那一颗一颗的蚕豆,是他想她的心。九十二颗蚕豆,九十二种想念。如果蚕豆会说话,它一定会对她说,我爱你。那是他用一生凝聚起来的语言。”
(2006,0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5 16:08 , Processed in 0.0824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