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龙江书童

【金猴启岁 漫雪迎春】龙江作家品“年味儿”活动开始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1 22: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9楼(雨荷@) 的帖子

雨荷版主如何这样说?!每个人愿意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当然是好的,但粘来的帖子也是经过认真编辑的,而且是趁着春节集中展示一下关于春节民俗的各种知识,我只是工作忙没有时间去组织更多的内容来,如果能趁着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把相关的知识多汇集一些,有心人在闲下来的时间轻松就长了很多见识不是很好吗?当然如果没有兴趣读的,这些知识无非占用了一点空间而已。但是我认为很多人喊着口号发扬传统,发展我们的国学,发展我们民族的精髓,但是如果对阅读传统知识却觉得很是麻烦,我也不相信他们是真的热爱传统文化的。因为这里也是网络的一部分,也是传媒的一部分,分享的方式和我们现在很多人了解学习知识的方式也没有什么不同。但不管是网络、电视、报纸、书籍,想要有所提高,还是要认真去阅读,觉得知识太长,太多,那算什么理由呢?如果别人写了几千字的过年趣事,读起来难道不是一样的累吗?我们论坛里的人如果分享文章当然也有受众,但是读读老舍的过年比读我们文友的过年感觉会要差吗?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个帖子确实没有多少人认真看,可是假如有一个人从其中一个上述粘贴的内容里了解和掌握了一点知识,这就是好的,这就是价值,论坛似乎也没损失什么。当然我本人更是通过编辑和分享知识,十分认真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0: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春节吉祥物正式发布!

        2016年2月10日,中华春节吉祥物全球发布盛典举行。加上2015年的春节符号组成了一套我们民族自己的精神图腾。年娃、春妮,被选为春节吉祥物,充满民族特色,又洋溢浓浓年味儿,中间是春节符号的图形。春节吉祥物的拱手礼,既表达辞旧迎新祝愿,也体现男女平等时代风貌。你喜欢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0: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的味道,就是家的温暖
                                        (转载于北京晚报)
           家·话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春节成为我国民族参与度最高、最隆重的节日。传统的春节文化中承载民族最古老、最精髓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人们在千百年的内在精神诉求中获取各种的取向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春节文化。本着传承和发扬的精神,中华春节符号和吉祥物全球征集活动历遍及五大洲,共征集1.7万余幅作品。终于,一个在众多春节文化元素里高度凝练出的“符号”和吉祥物诞生,中华春节符号设计案中的图形,是将汉字“春”与“福”字,依托中国结的编制元素结合起来,而中华春节吉祥物的设计中,又突出了民间童男童女的可爱形象。其设计者艺术设计教育家常沙娜指出,艺术不是赶时髦,春节文化不仅仅表现在我们的节日活动中,当有了一个特定的承载体,拥有一个专属定制的符号形象,春节文化便将传统的承前启后共同凝结在这个符号中。

    春节是中国人假期最为重要的家庭团聚的时刻,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逛庙会,现在的年轻人一起唱唱KTV,打打牌,近年来,还涌现了一个比较具有现代特色的过节方式,那就是全家一起外出旅游,放松心情,感受别地的过年气氛与过年形式。无论你的家庭选择什么方式过年,家人们为了春节,从各个方向汇聚在一起,不管是远在海外的游子,还是身在他乡的异客,所有的亲人们为了这个节日都不远万里的汇聚到一处,其实亲人们汇聚的是情感的寄托,所以说春节是每一个家庭血脉相连的亲人间相互交流的最好时节,不然怎么会有年年春运都要上演的大迁徙。

    现在有很多人会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儿时过年的味道一去不复返了,春节没有激动和期待了,甚至有人评论说,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只是存留于父辈记忆里,在年轻人眼里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的确,平日里我们已经不缺美食,不缺喜乐,但是,过年不仅延续着守岁、压岁钱、庙会、年夜饭、鞭炮、春联、年画、锣鼓等等绵延至今,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春节民俗,最重要的是这些有形的表现形式表达的同样是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保持这些传统风俗的同时,也给节日注入了一些新元素,形成了新民俗。但是,过年的味道依然是家的温暖,哪怕我们只是陪父母看看春晚,闲话家常,哪怕只是品尝一顿家乡美食和妈妈做的菜,也许形式上“老生常谈”,也不论形式上有了多少新变化新风俗,过年的诱惑,过年的味道,其内在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过年的味道就是一种回归的温暖,是亲人间汇聚弥漫而来的情感寄托,春节是家的温暖,是家的温暖与团聚,是家人一年中最美好的期待。

  过年听听他们怎么说

  1、 春节不单是亲人团聚,而是一次精神洗礼
                                                  何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作为中国传统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沉淀着民族别样的情感诉求。春节文化作为一项占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标志性文化,也是优秀文化的重要体裁和直接体现。其所承载的喜庆吉祥、乐观自信的价值观念,成为了渲染民族文化内质,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一环。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春节在当下的社会中出现了诸多的变化,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忧患。比如人们逐渐失去了企盼过春节的激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西方的“洋节”,事实上春节不单单是亲人团聚,而是一次精神洗礼。
  春节需要我们去传承与保护,中华春节符号及中华春节吉祥物的征集活动,就是对春节文化传承的审视。文化艺术需要文化产品才能真正走向大众,但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春节符号及春节吉祥物是在继承民族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设计。春节吉祥物和春节符号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刻挖掘,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丰满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是为了将中华春节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外国人也了解到中国的文化。
  春节符号、春节吉祥物代表的不是时尚流行元素,它是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的积淀,民族文化的存续和发扬,它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国家祥和愿望的高度凝练,承载着民族梦想的新民俗,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2、春节文化的传承,要重视年轻人的力量
           张颐武(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
  我们要传承春节文化,更需要让年轻的一代在一种全球本土化氛围中感受春节的魅力,这就是春节符号评选的意义。年轻人是民族的未来,我们传承春节文化,除了强调“回家过年”的传统精神内涵,也要强调春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春节文化应该通过形式上的创新让年轻人喜欢。面临繁重的社会压力,年轻人需要轻松愉悦的氛围。节庆文化要注重仪式感和人们的参与感。圣诞节期间,随处可见圣诞老人、驯鹿、马车,就是圣诞节的文化符号。我们的春节也有符号,只是还没有形成像它一样的冲击力。
  与圣诞节狂欢的热闹相比,春节传递的是温馨与团聚。年轻人是民族的未来,我们传承春节文化,除了强调“回家过年”的传统精神内涵,也要强调春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春节文化应该通过形式上的创新让年轻人喜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春节已不只满足于吃穿等基本诉求,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精神给养。目前春节文化的发展正是沿着从严肃到娱乐的方向发展,春节的各项活动中被保留下来的更多的也是偏重于娱乐性的活动。百姓的生活需要这样的娱乐,所以春节符号及春节吉祥物的表达只有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走过的道路一定是艰辛的、漫长的,重要的是不放弃,坚持走下去。传承春节文化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3、我家春节传承的,是亲情相聚
    李国英(普通市民)
    在北京工作十几年了,每个春节对我家来说都是大事。都说过年累,这种说法我一点也不怀疑,从做吃的、买穿的到购春节礼品,一样也少不了。我们家的春节年年这样过:我们家三个儿女,从不同的地方向老家汇聚,过年是年迈的父母最期盼的日子,虽然大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在我们家,依然民以食为天为过节,春节中的吃是重中之重。父母的原则是过春节不能草草了事。他们早早就购买做美味的原材料,材料的质量是万万不能马虎的,妈妈说,马马虎虎过年,一年都马虎。全家一起动手,一人一个菜,图的是热闹。不必到饭店吃年夜饭,欢欢喜喜在家团年,多了的是一份家的温馨,节省的是属于自己的人民币。春节的拜年走亲访友,是最后的压轴戏,当然精彩不能放过。给长辈们拜年是必需的,还要和家乡的亲朋好友之间聚会拜访,以节会友,海阔天空,既给整天忙于公务的朋友们一个信息交流的机会、又为朋友之间心灵沟通创造一个自由的平台。春节,一个期待都不能少。说来说去,春节怎一个“忙”字了得,年年春节忙,年年忙春节,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人们对过去一年的珍重道别,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是新的追梦的起点。不管春节怎样过,只要记住:虽又年长一岁,但心依旧年轻,依然快乐前行。

4、文化传承择优取用,鲜花电子鞭炮过春节
    王亚洲(普通市民)
  空气污染,人人有责。大家与其抱怨空气污染,不如来点实际行动。我们能不能倡议市民,从我做起,用电子鞭炮和鲜花过春节。北京市民很有觉悟,放鞭炮的一年比一年减少,但是除夕零点那一刻,我们也再控制理性一些,去年那个时刻,市民们铆足了劲燃放鞭炮,除夕晚上,因火药味太浓连窗户都不敢开,第二天清晨到处都是鞭炮纸屑,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吵得人不能休息。其实用电子鞭炮,打开开关,像灯笼一样,能发光又有声音,过完年挂在家里还能做装饰品,我们家要过一个清新、环保、舒适的春节。准备用电子鞭炮和鲜花过节,在此我家提出倡议,春节期间我们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为北京的蓝天做出自己的贡献。不放鞭炮,减少伤害和污染,才是真正的节日的气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4: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联精选一百一十幅:[size=; font-size: 16pt,16pt]
[size=; font-size: 16pt,16pt]

1.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2.春到平安宅,      福临吉祥家。
3.新春临吉宅,      鸿福满华堂。
4.淑气腾佳节,      和风扇早春。
5.五云迎晓日          百福庆春风。
6.梅花开五福,      竹声报三春。
7.年年歌大有,        岁岁颂新春。
8.春风惠万物,         桃李满天下。
9.春光迎盛世,         旭日耀新春。
10.喜鹊登枝唱,      红梅报春来。
11.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12.岁岁平安日,      年年如意春。
13.共祝升平日,      同沾大有年。
14.佳节万民欢庆,     好人一生平安。
15.万树欣随春水流     百花争向艳阳红
16.五福百福全家福,      千春万春满堂春。
17.四时和气春常在,      一家安乐庆有余。
18.一帆风顺全家福,      万事如意满堂春。
19.一帆风顺财源广,      万事如意事业兴。
20.一帆风顺兴骏业,      万事如意展鸿图。
21.年年顺景福星照,      岁岁平安好运来。
22.梅开五福家家福,       竹报三春处处春。
23.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万事兴。
24.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25.春回大地千山绿,       喜满人间万家春。
26.家富人人贺新禧,       国强户户乐天伦。
27.燕舞莺歌歌盛世,     国安家庆庆新春。
28.爆竹千声歌盛世,     红梅万点报新春。
29.风和日丽春常在,     国泰民安福永绵。
30.爆竹声声辞旧岁,       银华朵朵庆新春。
31.福满华堂添富贵,     财临吉宅永平安。
32.山明水秀处处皆春色,   年丰岁余人人尽笑颜。
33.爆竹二三声人间改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34.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           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35.迎春接福千家同乐庆佳节,       革故鼎新百业俱兴展鸿猷。
36.梅花点点闹春意,            鞭炮声声贺丰年。
37.时来运转贺盛世,            心想事成迎新年。
39.居之安四时吉庆,            平为福八节康宁。
40.一元复始民心乐,            万象维新国力强。
41.处世当思存厚道,            待人端在表真诚。
42.世泽常推耕读好,            家声最重德才高。
43.门迎百福福星照,             户纳千祥祥云腾。
44.春风得意事业旺,             气致祥家门兴。
45.忠厚能招天下客,              公平可得世间金。
46.福满神州歌盛世,              春回大地贺新年。
47.春满华堂迎百福,              瑞盈金屋纳千祥。
48.东风劲吹山河春色满,            阳光普照神州气象新。
49.开门迎春春光明媚,             举目见喜喜气盈门。
50.春回大地千山绿              福满人间万家春                     
51.金鸡晓唱千家福,              白鹭晨飞万户春。
52.出外求财添百福,              在家创业永兴隆。
53.一帆风顺平安宅,              万事如意吉祥家。
54.金猴举棒辞旧岁,              雄鸡报晓迎新年。
55.雄鸡一唱东风红天下白,         伟业方兴万水碧千山青。
56.岁岁迎春今春更比往春美,       家家纳福新福还将旧福添。
57.为人师表诲而不倦,            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58.金屋荣华千载盛,               玉堂富贵万代兴。
59.万里春风催桃李,               一腔热血育新人。
60.时雨点红桃千树,               春风吃绿柳万枝。
61.展鸿图一帆风顺,               歌盛世万里春光。
62.年年顺景家昌盛,               岁岁平安福自来。
63.春满神州千般秀,               日照中华万象新。
64.吉星高照家迎万福,             春光辉耀户纳千祥。
65.春回大地千家暖,               日照神州百业兴。
66.勤耕爱读家声远,               积德培材世泽长。
67.福星高照全家福,               鸿运长行满堂红。
68.和顺满门添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69.龙腾新岁月,                   虎变大文章。
70.东往西行皆顺景,               南驰北走永平安。
71.岁自更新春不老                 花多增艳水长流
72.祠迎瑞气三多齐集                门纳祯祥五福同临(大门)
73. 祖有功宗有德吾敬之            木之本水之源汝思之 (大门)
74. 吉地春光联系北斗            高门晓色映接东霞(偏门)
75.福田先祖种下功德             心地后代耕出善良(偏门)
76.玉烛辉煌光乎祖德             银灯灿烂耀其宗功(门楼)
77.世世人才出类拔苹            代代仕途入阁超群(走廊)
78.现代修茸千秋皆旺           祖辈建祠寸心尽表(走廊)
79.看今赞后致远再光扬          思前颂先明志求发展(走廊)
80.欢庆新祠祥光普照          喜临华堂瑞气缭绕(走廊)
81.地灵人杰笑纳百福            珠光宝气趣集千祥(拜亭)
82. 万古长春昭祖德            百世永昌显宗功(拜亭)
83.入门思敬祖功重德泽             登堂肃仪宗德布春光(大厅)
84.丰年重光添百福              良辰晋主振宗风(正厅)
85.恭迎千禧人不老              祝贺晋主岁常春(正厅)
86.光前裕后今人建祠           继往开来当代立碑(正门}  
87.运际升平人共乐             气当和淑鸟知春    
88.珠树自绕千古色             笔花开遍四时春  
89..九天日月开新运             万里笙歌乐太平  
90.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91.国逢安定百事好             时际芳春万象新  
92.喜看三春花千树             笑饮丰年酒一杯  
93.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94.布谷鸣春人勤物阜           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95.
和顺一门有百福
[/table]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96.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97.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
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98.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99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100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
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101.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102.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
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103.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
福临
横批:财源广进
104.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105.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
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106.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
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107.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108.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109.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110.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table=100%,#ffffff]横批:春意盎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4: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腊月二十三  隆重拉开过年大幕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

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1]。

送灶仪式
    传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2012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民间习俗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1、祭灶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2、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3、贴窗花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4、贴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物,内容丰富,妙语联珠。[2]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5、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6、饮食文化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7、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雨荷@于2016-01-29 19:50发表的  :
羡慕书童能和孩子们在一起谈论年,这于我来说觉得是很久远的事了,年龄的增长让我无缘接触到孩子们,和他们在一起感受一定颇多~~


问好雨荷!关于和孩子的接触以及在接触中的感受在这里书童不敢做过多的示意,过新年有的说是过孩子,过日子有的说是过孩子,孩子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是纽带是目标。
在这里大家交流关于年味儿的话题,有很多的视角,可以说是对论坛的支持,对文字的负责,对传统的热爱。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只能是大多数以坐观学习为主,记录这里的年俗、往事,每人都有不同的心得,不同的出发点。为此,表示感谢,祝新春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4楼(半尺秋鱼) 的帖子

辛苦秋鱼文友!能够在活动开始到现在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可见文友对事、对文化的关注。
近日书童甚忙,无暇顾及此地,见到此景,如火如荼,且文化传统、经典传承、年俗知识普及的结合,更为此地添彩。书童谢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8楼(海峡) 的帖子

回海峡姐,非自办,是以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国学(弱弱的说是国学),孩子们很喜欢,书童也是边讲边学,及时充电,感觉自己很无知,所以在此事业上,有了远大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会努力的。谢过海峡,祝新年好!身心愉悦,笔耕盛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2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5楼(龙江书童) 的帖子

书童老师好!感谢百忙中回复!我自己在通过编辑和分享的过程中,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也学到了很多民俗知识,内心感觉非常快慰。我原以为我自己也对春节、对过年有了很多的了解,一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太多了。对于编辑一个栏目,我并不陌生,不存在准备不足,更不会做半途而废的事情,我会一直把这个帖子编辑到正月十六结束,然后自己从头再来通览一遍。至于意义,我是这样想的,一件好事情,总归是有意义的,这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 14: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书童版主自办国学开班!
并祝越办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23 00:12 , Processed in 0.1012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