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史记??颛顼》
颛顼是五帝里的第二个帝王,是黄帝的孙子。传说颛顼活了98岁,2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部族的首领,统治时间长达78年之久,死后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外广阳里(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根据民间的传说,颛顼死了以后又化做半人半鱼的“鱼妇”,继续过着自由的日子。
颛顼帝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做事办法很多,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小的时候他曾去叔父的“少昊之国”游玩,10岁的时候就能协助处理国事了。颛顼继位以后,那时的九黎族虽然被黄帝征服,却依然敬奉他们自己的巫教,崇神敬鬼。颛顼觉得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于是就下令杜绝巫教,让九黎族遵从黄帝族的理教。他又很重视人事任用及管理,并且努力发展农业,使国家慢慢的变得强大起来。
在颛顼统治的的时代,国家发展的很快,疆土在迅速的扩大,北边的疆土到达了现在的河北省一带,南边到达南岭以南,向西延伸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面到达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颛顼是个很开明的帝王,根据古代历史书上描写的情况,颛顼视察所到达的地方,都会受到部落百姓们的热情接待。
当然,颛顼也做过不合情理的事情。他定过这样一条律例:当妇女跟男人在路上相遇的时候(现在叫浪漫的邂逅),女人必须得在路边躲避;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暴打一顿。虽然这条法律是传说中的,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人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完全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地位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一时代,还有个强大的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这是个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每天骑着两条龙飞来飞去的半人半神的家伙。
传说中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共工非常重视农业,也非常懂水利,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对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共工有个女儿叫后土,对农业也非常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并把水利工程做好,就经常去考察部落的土地情况,慢慢的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还很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高处的土运去垫低的地方,认为洼地垫高后可以扩大耕种面积,而高地变平后,还方便了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却不太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出计划,必须先跟自己商量后才能做。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施他的计划。就这样,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战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从很远古的时候,老祖宗就懂得如何去找借口发难了。
不过啊,他俩要是打起来,从力气上说,共工占优势;但从机智上来说,他却比颛顼差很多。颛顼编故事,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支持他,让他们不要相信共工,否则上天会降罪于他们的。那时候的人对自然界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都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把土地弄平了以后,真的会惹怒神仙鬼怪,并引来灾祸,就这样,在颛顼的连虎带吓之下,得到了多数群众的支持。
共工氏虽然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并且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证明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这个想法很强大。
共工氏骑上自己的飞龙,升到半空中,然后猛地撞向不周山。刹那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之后,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了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流改道。原来啊,这个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这下可好,天柱被撞断了,使得拴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看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这个神话故事解释了很多当时人民不理解的自然现象。
共工氏英勇无畏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了以后,人们尊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女儿后土则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多么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几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颛顼时代产生了中国的第一首“国歌”。根据历史记载,这首歌的名字叫《承云》,其基本创作方法是:融合了当时八个大区域的流行曲风的特点,然后铸成铜质乐钟,歌是在“万国诸侯”到首都开大会的时候唱的,目的是让帝王跟诸侯都高兴。
颛顼在当时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被尊称为“高王爷”。传说颛顼以前惩治过黄水怪,就是死了以后仍然可以退水救民。相传有一天,高王爷显灵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高王庙的台阶上闭目养神。过了一会儿,天降大雨,洪水滚滚而来,田毁庄淹。洪水流到白发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这时从水中钻出了两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白发老人一挥手,怪物们就乖乖地沉下水去了,随后,洪水也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庙一带避免了一场洪水灾害。
还有的神话故事把颛顼描述成非常讨厌的家伙。他一直认为人与神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让人把天地分开,于是神仙们住天上后,再也不管凡间疾苦。他还有几个子女,但也都不是什么好人。他的长子叫虐鬼,专门喜欢在人间传播疾病;二儿子叫魍魉,长的有点像蝙蝠的样子,喜欢在夜里制造恶作剧,专门袭击人类;三儿子叫小鬼,喜欢躲在别人家里,等家里大人离开后便残害小孩;四儿子叫穷鬼,不用多说了,就是那个到谁家谁家就穷的大人物;五子叫?杌,也称傲狠,他倒不似前面四子那样没出息,但他是最残暴的,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四凶之一。他也是最能从侧面反映暴君下场的人物。
颛顼创造了记年法,《颛顼历》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该历以夏正十月为一年之首,闰月放在了九月以后,以该年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的计算起点。
后人对颛顼大帝的客观评价是:沉静且很有智谋,通情达理,重视人才,精通天象,假托鬼神来治理国家,非常前程的祭祀祖先及神灵。因他生前非常崇尚玄色,故后人推戴他为玄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