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秦王政

环地中海古文明——美索篇(图文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7-30 13:56:42  回复  

  (外篇一)旅行开始
  
  霸主之匙是好东西,这谁都知道,不过要得到实在不容易。别看有的民族早早的拿到钥匙,在历史的康庄大道撒腿狂奔,而有些民族则蹉跎一世,直到在历史舞台谢幕也没能捞着那把钥匙。
  
  天财地宝,强者居之。作为财中之财,宝中之宝的霸主之匙又会被人类哪个民族(种族)最先得到呢?
  
  如果把人类各民族(种族)从蛮荒进入文明比作一场赛跑,那么这条起跑线在哪?参加的运动员又有哪些呢?
  
  起跑线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就是我们设定的这次旅行的初始时间坐标——公元前11000年,原因也已经说过,至于参赛的运动员,我们现在与其把运动员的范围限定在单一的民族或种族,还不如把外围扩大,先把各大洲看成一个整体,猜测一下哪个大洲会最先出现文明,现在不妨做一次环球旅行,看看公元前11000年各大洲的运动员们准备得都怎么样了。
  
  第一站,我们来到非洲。
  
  如果要选一种颜色代表非洲,很多人都会选择黑色。
  
  确实,一提到非洲,大多数人会立即联想到广袤草原上奔驰的野生动物和世代生活在这片大陆的尼格罗种人(Negroid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种人)。
  
  现在,让我们隆重推出本届“霸主之匙”争霸赛的一号种子选手,来自非洲大陆的非洲人。
  
  20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夏娃”女士傲立非洲、开枝散叶,从此人类历史真正开始,作为现在人的发源地,把非洲大陆选手列为一号种子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早就干掉了同一赛区的其他选手(原始人),并且准备时间最长,人类遗传多样性也最高。
  
  有了这么巨大的领先优势,看来非洲选手拿到霸主之匙只是时间问题,就让我们耐心等待,时间将会告诉我们最终答案。
  
  第二站,我们转到美洲。
  
  尽管美洲是现代人最后涉足的一块大陆,不过美洲大陆的物种多样性是其他任何大陆所无法企及的,并且美洲大陆的个头要比非洲大陆大5%。
  
  有了这么好的自然条件,美洲人最多花上个千八百年就能赶上非洲选手的时间优势,作为美洲赛区的唯一选手,他们不需要经历残酷的淘汰赛,只要埋头发展就行,所以我们把美洲选手列为二号种子。
  
  接下来的第三站,我们来到大洋洲。
  
  代表大洋洲出赛的是澳洲大陆居民,在预选赛中,他们的竞争对手不是本大洲的其他居民,而是生活在澳洲大陆的大型动物。
  
  在过去的35000年中,大型有袋类动物,包括古食草有袋动物、袋豹、大袋鼠等,以及恐鸟,重达一吨的蜥蜴,巨蟒,路栖鳄鱼等大型动物都被澳洲人灭了种,没了其他物种的威胁,澳洲人的生活看起来一片大好。
  
  澳洲人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水运。
  
  先进的水运工具使得澳洲人的生活半径被放大了很多,眼界开阔的澳洲选手被列为本次比赛的三号种子。
  
  前三号种子选手各有各的整体优势,下面我们来到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亚欧大陆,看看没有任何整体优势的亚欧选手都在作些什么。
  
  要说取得正赛资格最不容易的,非亚欧选手莫属。
  
  亚洲选手历经数万年,K掉了一拨又一拨的同区竞争者(其他早期智人),欧洲选手更是惨烈,硬是K翻了历史长、资历老、战斗力强劲、鼎鼎大名的尼安德特人。而且这时亚欧大陆的局部地区已经有了农业。
  
  但即使这样,相对于早已做好准备的其他各大陆选手,亚欧选手依然没什么整体优势,作为本次比赛唯一的两大洲联合组队,同时又是唯一的非种子选手,亚欧选手要想夺魁难度最大。
  
  现在参赛运动员都到齐了,“霸主之匙”争霸赛正式开始。
  
  率先起跑
  
  平地一声雷(那时候没锣没枪,只能以雷声为开始信号),比赛开始。
  
  出人意料,相当地出人意料,种子选手们居然基本都没什么反应,倒是赛前不被看好的非种子——亚欧选手率先冲出。
  
  而这拨产自西亚的运动员的老家,正是我们此次旅行的最终目的地——地中海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选手的率先启动并不是凭空而来,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了动植物驯化产生的偶然原因,但原因只是一个契机,要得到结果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套驯化也得有可以驯化的物种不是(不管是本地产还是从外地引进)?虽然这些动植物并不是人类一想到(确切说应该是无意识)驯化才突然出现,
  
  美索不达米亚显然符合这样的条件,就拿西方主食谷物中的二粒小麦来说,其野生祖先的分布只限于从以色列到伊朗西部和土耳其这一带,野生玉米则在中美洲才有分布,美索不达米亚人再能耐也只能驯化二粒小麦而不能驯化隔着海的玉米。
  
  各大陆几乎都有特有的可供驯化的物种,也相继独立驯化了本地特有物种,不过文明的产生时间跟驯化时间并不成正比,不是驯化越早就能越快进入文明社会,也不是非得独立驯化了动植物才能迈入文明的门槛,比如“霸主之匙”争霸赛的第二名,非洲的埃及选手就是从外地引进祖代作物进行再驯化(约公元前6000年,再驯化植物西克莫无花果、铁荸荠),而主要粮食作物则完全靠引进已经在别处驯化成功的作物(比如小麦),却依然比独立而且更早驯化动植物的其他地区(比如中国,中国在不晚于公元前7500年就已经独立驯化了稻、黍、猪、蚕)更早发展为文明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7-30 13:57:49  回复  

  (外篇一)植物的驯化
  
  下面我们就以二粒小麦为例,来粗略了解一下植物的驯化过程。
  
  一切还是源于偶然,我们知道,野生的二粒小麦(其他谷类植物也是一样)长在麦杆的顶端,成熟期一到,麦杆自动脱落,种子落到土里生根发芽,从而完成一个繁殖过程,不过这类原生态的二粒小麦并不容易被人类采集到,原因很简单,不成熟的种子人们不会采,成熟的种子又会掉到地上,从而为采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麻烦,所以二粒小麦一贯不受狩猎采集一族待见,直到有一天,一系列意外的发生,开始让野生二粒小麦的命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某些二粒小麦(比例很小)突然发生基因突变,小麦变成了西瓜,呵呵,开个玩笑,小麦还是小麦,只是基因突变使麦杆不再自动脱落,在野生状态下,这样的突变意味着死亡(或者说是绝后),种子掉不到地上,就不能生根发芽,事实确实如此,部分变异小麦死神同志的传票,但有一些却受到了生命之神的眷顾,为它们派来了救世主。
  
  这些可爱的救世主就是我们人类,狩猎采集一族偶尔采集到了这些变异小麦的种子,感到很高兴,因为轻松嘛,这些小麦种子傻傻地站在杆头无言啜泣,人们省力地(不必弯腰或趴在地上乱翻)把它们采集到兽皮袋里,迎接它们的依然是未知的命运。
  
  人们对这些变异种子和它们未变异的兄弟姐妹们的态度是一样一样地,混在一起通通吃下肚。
  
  当人们数次偶然得到这类变异种子之后,还是因为轻松,从而有意识地去获取这些种子,这样就开始了原始农业的第一步——无意识选种。(解释一下,这个无意识是指无播种的意识,而非无主观的采集意识)。
  
  此时,变异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命运仍然一样,依旧是被当作食物吃掉,人们有意识地去寻找获得他们,并不是为了驯化,只是贪图采集方便。
  
  到了另一天(这一天跟小麦第一次发生基因突变不知隔了多少年),人类在一些地方偶然播下它们(依然是变异和非变异混在一起),比如人类的排泄处(未消化就被排出)、路上(运回住处时掉落)或者垃圾堆,张成熟后又被人们发现并收集,这些地点是人类经常活动的区域。
  
  人们突然意识到二粒小麦原来是可以种的,而且产量巨大(几十倍产出)所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自留地播种二粒小麦,这也造就了原始农业的第二步——有意识播种(要严格来说,这才是原始农业的第一步,因为播下的并不完全是变异种子,有时甚至没有,那就跟无意识选种无关了)。
  
  在长期的采集、播种、收获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不会脱杆的二粒小麦比其他小麦收获省力而且产量高(非变异小麦总有种子掉到地上,即使捡起来也会有一定损耗),所以不断获取不脱杆并且会迅速发芽的变异小麦作为种子播种,直到所有种子都是变异品种。
  
  从这一刻开始,命运之神终于向变异二粒小麦露出了笑容,它们的致命缺陷变成了生存的法宝,并且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它们的原产地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这也是原始农业的第三步——有意识选种。
  
  原始二粒小麦则越来越少,走向没落,今天我们已经不大容易再看到他们的踪影了。
  
  还有一步则贯穿于原始农业(包括现代农业)始终,那就是松土、浇水等农耕技术。
  
  野生植物,特别是气候变化无常地区的一年生植物,通过演化,会对种子产生发芽抑制剂,这样能使种子分批发芽,避免在恶劣条件下一次完蛋。
  
  原始农民在播种过程中很难发现这种情况,有些种子播下去却什么都收不到,由于经验缺乏,原始农民还不会计算收成,对这些漏网分子不会在意,他们收获的只是那些不会脱杆但会迅速发芽的种子,时间一长,这些有发芽抑制剂的种子逐渐被无意识淘汰。
  
  在长期播种实践和实验过程中,原始农民发现了松土、浇水能提高产量(一部分是使种子或作物能更容易获得养分,另一部分则使有轻微发芽抑制剂的种子能迅速发芽),所以在以后的播种前,原始农民会先松土、浇水,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也会适时浇水,经过这一系列过程,原始农业终于诞生了,美索不达米亚人能吃上自己种的二粒小麦了。
  
  以上我们说的只是一个粗略过程,像什么施肥、除草、育种、嫁接之类的工作都没谈到,但不管怎么说,人类获得了一个稳定可靠提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并且能够基本结束颠沛流离的狩猎采集生活而过上相对安稳的定居生活,人口不断壮大,迈向文明的步子更大更快了。
  
  动物的驯化
  
  但人毕竟是杂食一类,种地只解决了一个食物来源,肉类食物还是得靠逮。当然,人类如果只把动物作为食物来源,费点时间精力去逮也不算啥,毕竟主食毕竟以植物性的为主,但可爱的动物们不仅仅能为人类提供肉食,还能在比如奶制品、皮革、运输、军事等多方面使人类获益,所以人类在驯化植物的同时(可能有时间差,但不会相隔很远)做了另一件关乎自身命运发展的大事——驯化动物。
  
  当我们悬浮于13000年前蔚蓝的天空,鸟瞰广袤的大地,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公元前11000年地球的森林和草原的覆盖率那可是相当之高,人类和动物们不甚和谐地生活其间,有时是人类吃了它们,有时是它们吃了人类。自从工具特别是武器被脆弱的人类以后,人与动物之间肉食争夺战的胜利天平开始向人类一边倾斜。
  
  同远古的“袁隆平”们无意识地发展农业一样,远古饲养员们也是在无意中开始对动物进行驯化。
  
  人们在狩猎时偶然会大获全胜,使得受伤较轻的动物或幼崽们不必在当时就被食肉寝皮,并且人类有饲养宠物的天性,这些活的战利品于是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饲养员。
  
  在当时,远古饲养员们对动物幼崽可说是基本来者不拒,除了水里游的(当时不具备饲养条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下钻的动物幼崽通通收容,不过对负伤的成年或半成年动物个体则区别对待,太凶猛的不要、吃肉的不要、个头太大的不要、剩下的那些食草或杂食动物就同幼崽们成了第一批跟人类共同生活的动物,这时的它们尽管已被饲养,但究其本性还是只能归入野生动物的范畴。
  
  生命如水,岁月如歌,转眼过了一个千年,远古“袁隆平”们在农业上逐步积累经验取得成绩的同时,远古饲养员们也在实践中慢慢发展着他们伟大的事业——养殖业。
  
  在这一千年中,人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只能驯化可以被驯化的动物,而不能驯化不可以被驯化的动物。
  
  这话听着拗口,换个角度来说,这句话可理解为:可驯化的动物都是一样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哎,换个角度还是难理解)。
  
  不管拗口还是难理解,还是得解释不是,现在就让我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从人类角度来讲,驯化对象首先得是对人类的物质生活有所帮助的,不管是出肉出皮还是出工出力,总之得“为我所用”,这是驯化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满足精神方面(比如宠物和审美)。第三,驯化对象不能太耗时间和精力,远古人类的寿命本来就短(平均也就三十左右,工作效率可想而知),不太耗费时间精力指的是驯化对象必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较短时间内从幼体成长为成体,而且必须具备群居性(早期被驯化的只有一个例外,下文文明会讲到),想想也是,原始人自己的居住条件就不好,哪还能单独为独居性动物建造圈舍(独居性动物群养的结果就是打架,非死即伤),而且不能大规模养殖就意味着效率低下,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干。
  
  从动物角度来说情况就更复杂了。
  
  第一,按照生物界的能量传递原则,下级往上一级传递能量往往只有10%左右。打个比方来说,要养成一头100千克的食草动物需要1000千克的植物性饲料,而又需要10头这样的食草动物才能喂养出一头100千克的食肉动物,也就是说养成一头200斤的食肉动物需要10吨植物性饲料(或粮食,那样的话代价就更高了),这么低的能量传递效率使得没有一种纯食肉动物被驯化。
  
  就拿第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狗(野生祖先是狼,驯化时间不晚于公元前10000年,分别在中国、西南亚、北美被独立驯化)来说,大家都知道,狗爱啃骨头爱吃肉,但究其本性来说狗属于杂食动物,它们在被驯化过程中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而且狼的体型相对较小,所以才能被人类驯化成狗。
  
  第二,动物的胆子问题。
  
  易受惊的动物是不可能被驯化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容易接触到有此问题的动物就是麻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逮到一只成年或半成年麻雀,看着挺有意思就决定养起来,可你不管是放在盒子里或笼子里又或是用绳子系住,麻雀最终的命运几乎都是自我走向死亡,不是绝食就是把自个儿折腾地筋疲力尽而亡。
  
  离我们生活远一点的例子那就更多了,当我们在动物园看到鹿或羚羊之类的食草动物的时候,会觉得它们很温顺,虽然胆子小点,也不至于见人就撒腿乱跑,因为这些动物基本从小就跟人接触,被人类喂养长大,如果从野外逮一头鹿(驯鹿是个例外)或是瞪羚,你在麻雀身上看到的一幕将会在它们身上重演,也鹿和瞪羚不是被吓死就是撞栏身亡,所以一种动物不管其他方面条件有多么优秀,只要胆子小这一条就已经被排除在驯化候选物种之外了。
  
  第三是性格问题。
  
  大型食肉动物就不必说了,即使是大型食草动物基本也能杀人,猪啊牛啊马啊之类的都杀过人,不过毕竟只是偶然现象,但有些食草动物的危险性可说是相当之高。
  
  同样是牛,现代牛的野生祖先松毛长角野牛(已灭绝)和非洲野牛就是很好的例子。非洲野牛个头大,生长速度快,很短时间就能长到一吨,但就因为其性情极为凶猛,弄死个把人小菜一碟,所以比起偶尔伤及人命的松毛长角野牛,非洲野牛因为性格问题而落选(即使在现代,人们对非洲野牛的驯化依然无计可施)。同样原因落选的还有河马,外表敦厚老实的河马,在它们的野外分布地非洲,一年惹上的人命案比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都多(包括狮子和鳄鱼)。
  
  第四是繁殖问题。
  
  这个繁殖问题不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产多少仔,而是在圈养环境中能否进行交配的问题。
  
  这可是个大问题,因为大多数动物都存在这个问题。人类饲养动物最终目的是能够获得稳定的物质来源,而要做到这点,动物就必须在圈养条件下能够繁殖下一代,先不说动物们是否愿意当着人面进行交配,即使背着人能进行交配,矛盾也有缓和的余地(最多人们在动物发情期离它们远点,不过远离时间长了缺乏管理也是个大问题),不过即使是背着人,大多数动物在圈养条件下依然无法进行交配。
  
  地方不够宽敞,不能进行复杂的交配仪式是一个原因,雄性为争夺配偶在圈中进行程度非常之激烈的搏杀也是一个原因。争夺交配权并不是独居动物的专利,雄性群居动物在繁殖期也会划分出各自的领地,这在圈养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
  
  有人或许会说,在繁殖期人为地把雄性动物分开或者在饲养时候调整性别比例,公少母多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话是不错,主意也不赖,现代养殖业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多数野生或半野生的雌性动物多人类这样的好意并不感冒,不是说圈里只有一头雄的其他雌性必然会与之交配,雄性之间的争斗其实也是一种求偶仪式,仪式一旦缺乏,再往下可就难喽。
  
  第五点原因还是群居性的问题,不过是从动物的角度来说的。
  
  有些群居性动物以家族或小群里(相对)规模生活,各自有领地,侵入其他群体的领地就会遭到无情殴打,这样的动物也不适合驯化(大规模养殖)。
  
  还有一类群居性动物在一年内大多数时间群居,而在繁殖期变成地盘性(第四点谈到过),这类动物也被排除在外(性别比例失调的话养殖效率势必低下,毕竟不是只需要奶牛和母鸡)。再说一下上文提到的猫的问题,虽然猫(家猫)被人类驯化的时间也挺早(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但究其本质来说,人们养猫并不是为了吃肉啥的,猫还是被人类作为独居的宠物来驯化饲养的(地盘性的本性并没多大变化)。
  
  群居性动物要被驯化还必须要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一盘散沙的群体无法被有效控制,比如放牧,一出圈,无等级制度的群体就会一哄而散,放牧改放生,这是动物保护组织干的事儿,让我们的饲养员或是牧人摊上那可是倒大霉了。
  
  如果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那就好办多了,下级服从上级,人类只要控制群体老大就行,有时候人类自身就是群体的老大,这样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说了这么多,那句拗口话的意思大家基本应该明白了,某种动物只有完全并且全部符合上面提到的这些条件才能被驯化,而只要有一条不符,那就不能被驯化。
  
  就这么通过层层筛选,人类最后终于在公元前2500年完成了对人类有重大意义的动物的驯化(时间跨度很长),而这些动物有多少种呢?
  
  不多,很少,连20种都不到。
  
  中国古代有六畜之说,六畜包括猪、牛、羊、马、鸡、狗,而在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最重要的驯化动物有物种,分别是绵羊、山羊、牛、猪、马,其他次要的包括阿拉伯(单峰)骆驼、中亚(双峰)骆驼、美洲驼和羊驼、驴、驯鹿、水牛、等,如果我们看一下这些家畜的野生祖先分布情况就会发现,这些动物的野生祖先几乎都只分布于亚欧大陆,而西南亚更是焦点中的焦点(最重要的五种动物都有分布,或原产地相隔不远,植物也是类似),而美索不达米亚更是西南亚的核心区域.
  
  天时、地利、人和外加一定的运气成分, 靠两条腿走路(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的美索不达米亚选手终于在 “霸主之匙”争霸赛中第一个冲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7-30 14:15:49  回复  

  正文继续
  
  早王朝时期
  
    
  阿卡德人到达美索不达米亚的时候(公元前3千纪初),苏美尔人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城邦),实力不是一般的强,阿卡德人一见是这么个情况,自知自己实力不济,话也不多,喊着建立“和谐社会”的口号,跟苏美尔人和平共处了6,7个世纪。
  
  图82: 鸟形陶器
   早王朝一期,约公元前2900年
   哈发耶(Khafajah 伊拉克东部)
   陶土烧制
   东方学院
   1935-36
   H. 31.000 cm; L. 27.000 cm; W. 16.000 cm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Orient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藏品号: OIM A17818


图83: 镶嵌石雕
   早王朝一期,约公元前2800年
   比斯马亚神庙(Bismaya Temple 伊拉克)
   石灰石或大理石
   东方学院
   1904
   H. 10.800 cm; W. 20.000 cm; Dm. 23.000 cm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
  藏品号: OIM A195A, B, C
  

除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以外,“和谐社会”的成员还有约在公元前2190年K掉阿卡德王朝的古提人,于公元前17世纪征服上美索不达米亚的胡里特人,当然还少不了建立古巴比伦王朝的阿摩利人和恐怖分子亚述人,因为当时的苏美尔人的强劲实力摆在那儿,其他民族也没怎么折腾,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各忙各的,倒也相安无事。区别是苏美尔人忙掐架,其他民族则是忙发展。
  
  图84: 红色顶罐跪像
   早王朝一~二期,约公元前2900~前2600年
   阿格拉布沙拉神庙(Shara Temple ,Tell Agrab 伊拉克)
   石膏,红色涂料
   东方学院
   1935-36
   H. 11.430 cm; W. 5.400 cm; Dm. 5.700 cm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
  藏品号: OIM A18067
  

图85: 乌书木高(Ushumgal)石碑,石碑四面均刻有人物形象和早期楔形文字铭文。 铭文记载了和神庙有关的土地交易。石碑上最重要的形象是一个叫乌书木高的祭司,站在一座建筑面前,双手交叉于胸前,就像众多的奉献给神庙的雕塑所表现的人物一样。
   早王朝一~二期,约公元前2900~2650年
   乌玛(Umma 现代Tell Jokha , 伊拉克)
   雪花石膏(石膏)
   H. 22.400 cm; W. 14.700 cm(底部)
   不同捐献者基金(Funds from various donors), 1958 (58.29)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苏美尔国家(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城市周围有若干个村镇。但规模都不大,人口也不多。各国的王有的称“恩”(En),或“恩西”(Ensi),还有的称“卢伽尔”(Lu.Gal)。
    
  恩和恩西都是国家主神代理人的称号,职责为代神理财、管理神庙经济、主持修建公共工程等。此外,可能还拥有军权和司法权。卢伽尔原意为“大人”,后才有“主人”和“王”的意思。最初可能只是在发生战争等紧急情况时临时选举的“独裁官”,后来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而逐渐演变成常设职位。
    
  卢伽尔和恩西的职位一般都是世袭的。相比之下,卢伽尔的权力更大一些,只有强大的国家的一把手,才有资格称卢伽尔。
    
  这么多的国家一个挨一个的挤在两河流域南部的一方土地上,不出事那才怪呢,两口子过日子尚且不能避免吵架拌嘴,国家之间的掐架那就更避无可避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86: 一组奉献给神庙的石雕像,除一座坐像外其余均为站像。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双手紧握,置于前胸,以显示虔诚。
   早王朝二~三期,约公元前2750~前2500年
   阿什玛尔(Tell Asmar 伊拉克)
   石膏
   东方学院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


图87: 站立男子雕像
   早王朝二期,约公元前2750~前2600年
   埃什努纳(Eshnunna 现代阿斯马尔 Tell Asmar ,伊拉克)
   雪花石膏,贝壳,黑色石灰石
   H. 29.500 cm
   Fletcher Fund, 1940 (40.156)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89: 站立男子雕像
   早王朝二期,
   哈发耶(伊拉克东部)
   雪花石膏,贝壳,青金石
   H. 23.0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7-15-28(Kh Ⅷ:45)
  

图91: 一种被叫做“深红器”的罐子
   早王朝二~三A期,约公元前2700~前2500年
   哈发耶(伊拉克东部)
   H. 34.290 cm; Dm. 34.480 cm
   L. 20.230 cm(slot in stem); W. 1.900 cm(slot in stem)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 ME 12329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7-30 14:38:53  回复  

  这些苏美尔国家都是武大郎开店——见不得高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不自在,老爱犯红眼病,见到别人地盘大,粮食多,房子造的漂亮,心里就不平衡——“七十斤的妈妈生出一个三百斤的大胖小子,虽然也高兴,总觉得像妖怪!”
  
  刚开始还只是吵,立个“耻辱柱”什么的,后来一看光嚷嚷不管事,别人的人气照样噌噌往上串,脸也不要了,“排开两股一跃而上”,直接开打。
    
  现实总是跟理想有差距的,并不是谁挑起矛盾去K别人一定就能胜利的,别人老老实实的自力更生,又没造假,凭啥挨揍?先是挨揍方希望和谈,把矛盾扼杀在萌芽中,可“红眼方”不干,仗着自己有点实力,非得打,既然对方就是找茬来的,矛盾无法调和,再费口舌也毫无意义,那就掐吧,WHO怕WHO啊!
    
  先是互掐,接着就是混战,哪天不不掐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掐着掐着就掐出了经验,各邦都筑起了城墙,家家备有武器,马甲无数,平时安居乐业,挑刺拍砖不亦乐乎,掐时披坚执锐,那叫一个猛。

图93a-b: 站立女子雕像
   早王朝三A期,约公元前2500~前2400年
   尼普尔伊南娜神庙(伊拉克)
   Level VIIB
   石膏,贝壳,青金石
   H. 42.000 cm
   罗杰司基金(Rogers Fund), 1962 (62.70.2)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97: 捻角山羊头像
   早王朝三期,
   尼普尔(伊拉克)
   巴比伦第四次发掘
   1899-1900
   铜合金
   H. 15.500 cm; W. 15.2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29-20-2
  

掐架时利害一致的城邦还结成了攻守同盟,推出最强的国家为盟主,负责调节盟国之间的关系,其他国家紧紧的团结在盟主周围,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邦的拍砖掐架。
  
  约公元前27~前26世纪,乌尔比较强盛,但实力也只是超出其他城邦一点而已,乌尔虽强却并没有能力统一美索不达米亚,最多做个和事佬,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其他城绑都会买乌尔的面子,所以各城邦日子照过,架照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99: 驴拉车浅浮雕石饰板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巴比伦第五次发掘
   1926-27
   石灰石
   H. 13.000 cm; W.26.8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B17086(U. 855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拉格什第一王朝  
  
  就这么掐掐停停,好好坏坏,霸主换了好几茬,直到公元前25世纪,拉格什(Lagash)王国出了一个军事天才——国王埃阿那图姆(Eanatum 约公元前2460~前2400年)。这哥们长的虎背熊腰,骁勇过人,PK时左手提剑,右手拿盾,不是冲锋就是殿后,士兵们跟着他指哪打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拉格什王国的实力由此在苏美尔各城邦中脱颖而出。
  
  图100: 拉格什国王乌尔南塞(Ur-Nanshe)的浮雕石板
   图像表现的是拉格什国王乌尔南塞和他的家庭成员。石板上部表现乌尔南塞头顶装满泥砖的篮子,对面站着他的妻子(或是女儿)和他的四个儿子;下部是乌尔南塞坐在王座上畅饮。上面的铭文表明石板纪念的是乌尔南塞在吉尔苏(Girsu)为该城的保护神宁吉尔苏(Ningirsu)修建神庙的事情。乌尔南塞的家人的名字也被记录下来写在他们的裙子上。
   早王朝三期,约公元前2600~前2330年
   特罗(Tello 古代吉尔苏,伊拉克南部)
   石灰石
   H. 39.000 cm; L.46.500 cm; Th. 6.500 cm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
  藏品号: AO 2344


图101: 站立女子雕像
   拉格什王国,约公元前2500年
   特罗(伊拉克南部)
   石灰石
   H. 30.000 cm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 ME 90929


公元前2470年,乌玛(Umma)国王埃那卡莱(Enakle)联合基什(Kish)和阿克沙克(Akshak),砸坏了公元前2600年由基什王麦西里姆(Mesilim)以霸主身份出面调停拉格什和乌玛之间的边界争端时在两国边境立的界碑,入侵拉格什。
  
  图102: 麦西里姆权杖头
   早王朝三期,约公元前2600~前2330年
   特罗(伊拉克南部)
   石灰石
   É. de Sarzec
   1877-1900
   H. 19.000 cm; Dm. 16.000 cm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
  藏品号: AO 2349
  

埃阿那图姆可不是好惹的主,他不去揍别人已经是好事了,哪还人轮到别人揍他?他立马召开全民大会,经过一翻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率兵把三国联军K了个满头包,取得了拉格什保卫战的胜利,这还没完,埃阿那图姆越K越来精神,又带兵上乌玛旅游观光了一回,揍的乌玛哭爹喊娘,最后乌玛不得不割地赔款,并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加发表道歉声明,这才使的乌玛避免了直接被拉格什给KO掉。
  
  为了纪念这次大捷,埃阿那图姆在边界竖起了一块高1.8m,宽1.3m的石碑,因碑上刻有飞翔的秃鹫叼走阵亡将士脑壳的场面,所以这块石碑就被称为了“埃阿那图姆鹫碑”。
    
  图103: “埃阿那图姆鹫碑”残片
   早王朝三期,约公元前2600~前2330年
   特罗(伊拉克南部)
   石灰石
   Édouard de Sarzec
   H. 180.000 cm; W. 130.000 cm; Th. 11.000cm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
  藏品号: AO 16 IO9, AO 50, AO 2246, AO 2348
  

经此一战,埃阿那图姆掐架上了瘾,带了小弟在美索不达米亚横冲直撞,谁不谁就揍谁,其中包括了当时最强的两个城邦——南方的乌尔和北方的基什,渐渐使拉格什王国成为了美索不达米亚的霸主。  
  
  图104: 记录拉格什和乌玛划分边界历史的锥体
   恩美铁那(Enmetena 约公元前2404~前2375在位)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
   特罗(伊拉克南部)
   赤土
   H. 27.000 cm; Dm. 12.700 cm(底部)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
  藏品号: AO 3004
  

就这样拉格什的好日子过了一百多年,卢伽尔兰达(Lugalanda约公元前2384年~前2378年在位)坐上了拉格什一把手的位子,虽然当时的拉格什已成为地区性的强国,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人口也有15万,表面看上去很风光,国家内部却出现的致命的隐患。
    
  在讲拉格什国内隐患的时候有必要介绍一下美索不达米亚的祭祀神殿和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经济体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祭司神殿
      
  先说祭司,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中国上古时期也有祭司,只不过叫法不同,中国的祭司有个比较酷的名字,叫巫觋(女的叫巫,男的叫觋,念习)。不管祭司还是巫觋,到了现代又有新名了,统一叫DJ。
  
  同是作为跳大神的从业人员,美索不达米亚祭司的待遇要比中国巫觋强的多。巫觋虽然个个都是全能(地上知道一半,天上全知道),但生活状态勉强算半个小康。美索不达米亚祭司那绝对是已经实现小康正往大康稳步迈进的一族。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
      
  祭司不但经济地位高,政治地位那也是相当高的。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这个代表跟特派员的性质差不多,都是遵照上级指示下来指导具体工作的,在广大美索不达米亚人民眼里,一把手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有了这层关系,祭司的地位噌噌的往上窜,慢慢的就变成了特权阶层。
    
  祭司成为特权阶层还有个原因,他们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平民要从事祭司这个旱涝保收的抢手职业不是简单的考个大本,再读个研究生就成的。因为祭司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过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控制舆论的阶层。说到底毕业留校的可谓凤毛麟角,平民要成为祭司难,难于上青天。
  
  图105: 祭司或国王雕像
  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3300年
  伊拉克(具体发掘地点不详)
  石灰石
  H. 30.5 cm; W. 10.4 cm; Th. 7 cm
  早期藏品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
  藏品号: AO 5718, AO 5719
  
  图注:这位留着大胡子并且特凉快的“同志”就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祭司(或许是国王。)这尊出土于伊拉克南部的石灰岩小雕像制作于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4000纪),裸体状态暗示他正在进行某种宗教仪式



说完祭司接着说神殿,祭司的神殿那就是神庙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庙宇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不但普通民众乐于跟神拉关系,帝王们拉的更欢,以后会说到),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这么看来美索不达米亚那么多的豪华神庙不仅仅只是面子工程。
  
  图106: 建于公元前21世纪左右(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乌尔神庙(又称为乌尔塔庙, 乌尔那姆塔庙或月神南纳塔庙)是美索地区现存最完整的神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3 18:46:51  回复  

  苏美尔城邦政治,经济体制
  
  我们已经知道,苏美尔城邦最高元首被称为“恩”或“恩西”和“卢伽尔”或是“丧佳”(sanga)(如乌玛的一把手),恩西和卢伽尔一般都是世袭的,不过后者的情况有点特殊,只有拥有绝对实力的国家一把手才能被称做卢伽尔,如果老子英雄儿混蛋,孙子,曾孙也是个草包,那对不起了您那,卢伽尔这个光荣称号就被剥夺了,只能改称恩西了。
    
  不过无论是恩西还是卢伽尔,都不是专制君主。这时的苏美尔各国还有其他两个权力机构,即长老(abba)会议和公民(gulus)大会。两者合称为城邦会议(苏美尔语为unken,阿卡德语为puhrum)。
    
  长老会议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则由“成年男子”掺和,两会共同限制和制约着王权。
    
  有个故事很能体现这一点,根据苏美尔传说《吉尔伽美什和阿伽》(不是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基什王阿伽派遣使者跑到乌鲁克,命令乌鲁克一把手吉尔伽美什派人为基什挖井修渠,并威胁说,若不从就PK。
    
  吉尔伽美什虽是个半人半神的存在,但只有单挑的决定权,却没有群殴的发言权,所以吉尔伽美什只能召开城市长老会议,以决定战与降,长老会议上一片投降论调。他又召开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则主张拒绝基什的要求,就算被K死也不能被吓死。吉尔伽美什最后遵循公民大会的决定。战事最后以和解结束(事件可能发生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
    
  虽然在乌鲁克公民大会的作用比较大,但在其他苏美尔国家情况就不一定相同,比如拉格什就由长老会操纵大权。
    
  在古时什么是最值钱,最可靠的财产?不是钱,不是财宝,而是土地。在苏美尔各国中,土地大致可分为三类:神庙土地、公社土地和私人土地。
    
  神庙土地又分为祭田(由全体神棍耕种,收入归神庙),份地(分给神庙管理人员,手工业者和失去公民资格的依附者耕种,作为其职田或服役份地)和出租地(出租给个人耕种)。因为神庙不但拥有的土地多,而且还从事诸如手工业,畜牧业,渔业和商业,所以神庙经济在苏美尔城邦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说完土地再说说苏美尔城邦的居民构成,由上至下分为四种:(1)奴隶主贵族,包括以神庙高级祭司为代表的氏族贵族和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新贵族,他们或者拥有大块地产,或者支配神庙地产,剥削失去公社份地的自由民和奴隶;(2)在公社中拥有土地的公社成员,他们拥有公民权,也负担相应的义务;(3)丧失土地和公民身份的依附民,称为苏不路伽尔或古鲁什;(4)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
    
  了解完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经济体制,我们就开讲拉格什国内隐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3 18:49:59  回复  

  拉格什的隐患
    
  因为苏美尔城邦的一把手的权力不是很大,更没有什么家国天下的概念,所以卢伽尔兰达上台后使出了吃奶的劲捞钱,没有权能捞点钱也是很不错地嘛。
    
  卢伽尔兰达捞钱的第一个手段就是侵占公有土地,虽然卢伽尔兰达一家子已经拥有好几百亩土地,高出了一般平民几十倍,但卢伽尔兰达并不知足,本着“不捞白不捞,捞了不白捞”的宗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开始了他的“公地私有”活动。
    
  卢伽尔兰达还是很有脑子的,一开始并没有明目张胆直接对土地下手,而是先把公仓的粮食拉回了自家粮仓来观察一下社会各界的反应,结果另他很满意,除了几个知情人发了几句牢骚外,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应,试验成功,卢伽尔兰达胆也肥了,是时候对土地下手了。
    
  拉格什有两大神庙,供奉主管务农和PK的主神宁吉尔苏(Ningirsu)的神庙和供奉他的老婆巴乌(Bau)的神庙,卢伽尔兰达先是把宁吉尔苏神庙的地产归入自己名下,接着又把巴乌女神庙地产划到了他老婆的名下,末了还替自己儿子侵占了供奉宁吉尔苏神儿子神庙的地产,就这样卢伽尔兰达一家三口侵吞了宁吉尔苏神一家三口的土地,对外还宣称是神对他的赏赐,这哥们还不是一般的会扯啊。
  
  图107: 为显示拉格什城保护神宁吉尔苏的威力,制作此瓶的艺术家把他描绘成抓着两头狮子尾巴的狮头鹰;瓶口边缘的铭文是请求宁吉尔苏用此瓶贮存黄油。
   恩美铁那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
   特罗(伊拉克南部)
   铜,银
   H. 35.000 cm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布里吉曼艺术图书馆
  藏品号: XIR 229341


光拉粮食占土地并不能停下卢伽尔兰达捞钱的步伐,这位欲求不满的哥们又想出了另一个损招——增税,这下字可捅了马蜂窝了,人民群众不答应,这情就难办了。
    
  要说拉粮食吧,人民群众不知道,当然也不会有反应了,再说占神庙土地,因为跟广大人民群众关系不大,所以只是有些看不惯的同志发发牢骚,骂骂娘,也没引起多大反应。增税就不一样了,涉及到了人民的基本利益,增税令一发布,全国一片沸腾,随处都能见着骂街的,有地方甚至出现了暴力抗税。
    
  因为当时还没有职业军人,卢伽尔兰达手头只有一些贵族军队,要是有地方发生叛乱,不要说是镇压,能不被人K死就烧高香了,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可把卢伽尔兰达郁闷坏了,吃啥啥不香,干啥啥不灵,急的他班也不上了,整天在家满屋子乱窜,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到卢伽尔兰达那个郁闷样,他的老婆伊拉苏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转移矛盾——把神棍们的负担转移到老百姓头上,这样老百姓就会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神棍们身上,当神棍和老百姓K起来,就没人会管卢伽尔兰达的那些破事了。”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提高丧葬费。按照苏美尔人的丧葬习俗,死了人,就是砸锅卖铁,死者家属也得找神棍做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尊敬,原先只要给少量的食物和一些衣料就行,数量不定,有钱的多给点,没钱的少给点。丧葬改革法令一出台,每一次的费用变成了7大杯酒,320块面包,72容量谷物,一件衣服,一只正在长角的羊羔和一张床,而这些东西又都是付给神棍们的。
    
  那时的人生的多,死的也早,新法令一出台,穷人家死一次人非得倾家荡产不可,对富裕家庭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时间民怨冲天,老百姓可不傻,知道是谁在搞鬼“想转移矛盾,窗都没有,更别说门了”,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卢伽尔兰达。
    
  因为卢伽尔兰达是国家最高元首,能治的了他的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反应又慢了半拍,广大人民群众也懒得上访了,直接绕过“两会”,暗地里准备好了军火,准备在大祭主神宁吉尔苏日发动武装起义,用暴力手段推翻卢伽尔兰达的统治。
    
  虽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过毕竟不是专业的,对造反这种高技术含量的工种经验毕竟不丰富,计划难免不被泄露,卢伽尔兰达听到风声,着实吓了一跳,还好他反应不慢,立马召集了一帮马仔保护王宫,准备跟造反派好好干一架。
    
  干架前总要准备一下的,不过卢伽尔兰达这一准备可让拉格什国内乱了套了,马仔们都被抽调去进行战前培训了,警察局被迫歇菜,小偷,强盗之类不安定分子乘机混水摸鱼,刑事案件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吓的普通老百姓天刚黑就把屋门关的死死的,也再没人敢晚上在大街上乱晃了。
    
  反应慢一拍的贵族们这下子终于有点反应了:内战还没开打,国内就乱成这样,那还得了。要是卢伽尔兰达和造反派真K起来,不管哪方得胜,自己都没好果子吃。卢伽尔兰达一旦获胜,自己的利益就会遭受很大损失,比起这个,造反派K胜了后果更严重,不但利益没法保证,自己的特权也会玩完。
    
  这对贵族阶层来说还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中立肯定是不行了,不过向两方中的任何一方靠拢也不合适,怎么办?开会呗!不管开会顶不顶用,起码对大多数领导人来说这是个好办法,即使最后没结果,联络联络感情也是好的嘛。
    
  贵族们把开会地点选在了乌鲁卡基那同志的家里。这个乌鲁卡基那来头可不小,出生名门(贵族阶级),要按辈分排的话,卢伽尔兰达得管他叫“姑父”,不过这个“姑父”为人却很正派,疏财仗义,并且疾恶如仇,早就看不惯他那个不着调“大侄子”的所做所为,时不时会找“大侄子”聊聊天,谈谈心,规劝一下。
    
  “大侄子”表面上还是很诚恳地,每当“姑父”找他谈心的时候总是鼻涕一把泪一把,赌咒发誓再也不干那些狗B倒灶的事了,可一转身就把誓言象抹布一样扔掉了,该怎么捞钱还怎么捞钱,气的正直的“老姑父”捂着胸口蹦着骂:“作孽啊!真TMD作孽啊!”
    
  就因为这个原因,贵族大会决定弹劾“大侄子”并且要拱“老姑父”上台的时候,“老姑父”连客套都省了,当即答应,他对“大侄子”实在是太失望了,哀莫大于心死:“大侄子”干的不好,那就让“老姑父”来替你干吧。
    
  目标已经确定,接下来就该研究把“大侄子”赶下台的方法了,会议继续。
    
  当即有好战分子提出:干脆以贵族的名义拉一支队伍反了得了。这个提议响应的人还真不少,这时候德高望重的长老沙穆西发话了:“同志们,同志们静一静(底下正在热火朝天的掐架事宜,乱成了一锅粥),我们要文斗不要武斗!”
    
  “什么?”
    
  看到自己的底下人对自己的发言有了反应,沙穆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我们要以德服人。以德服人知道不?就是以合法并且合乎道德规范的方法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虽然掐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一时管不了一世,再说了,要是掐起来,手足必定要相残,一旦结下仇怨,世代都是难消地,这事就大发了。本人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当讲,当讲,您老就使劲讲吧。”
    
  “既然同志们都认可了,那我就讲了,我的意见是这样地,我们可以召开已经很久没开过的公民代表大会,按照祖制,公民大会有选举和弹劾一把手的权力,到时候我们摆事实,讲道理,加那么一把火,‘大侄子’下台,‘老姑父’上台就都合天意,顺民意了。”
    
  底下同志一听这话,纷纷议论:“领导水平就是高啊,不掐架就能达到目的,而且还立了块‘为国为民’的大牌坊,高,实在是高。”当场拍板,就这么着了,于是分头派人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让他们把跟“大侄子”PK的事先放一放,第二天清早到宁吉尔苏神庙前开个会,讨论一下再说。
    
  第二天,天还没亮,宁吉尔苏神庙前已经开始有人溜达了,按照国际惯例,开会嘛,一般离的远的都会先到,为啥?怕赶不上呗。这些天没亮就到会场的都是从大老远拖家带口的赶来的,一路死赶活赶,有的还自备干粮,日夜兼程,为的就是占个好位子。
    
  因为这次会议事关重大,离的近的也不敢含糊了,虽没有摸黑前进,不过当太阳冉冉升起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已基本到齐,宁吉尔苏神庙前的空地上足足挤了3K多人,虽说是公民大会,但是贵族们还是有一定特权的,这个特权就是贵族可以站在台阶上,不用去跟普通群众挤着开会。
    
  此次会议由长老沙穆西担任主席,会上,沙穆西进行了一翻慷慨激昂的演讲,痛斥了卢伽尔兰达误国误民的一系列恶劣行经,认为卢伽尔兰达已经不适合在拉格什一把手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了,说到高潮处,声泪俱下,博取了大把同情。
    
  煽情过后就该进入正题了,沙穆西朗读了由贵族们连夜拟订出的决议:“宁吉尔苏神将拉格什的王位交给乌鲁卡吉那,并树立他在3600人中的权力。。。”
    
  不出所料,决议顺利通过,“大侄子”卢伽尔兰达被撸了下来,被迫搬出了王宫,移居郊外务农去了,“老姑父”乌鲁卡基那正式接任拉格什一把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4 00:45 , Processed in 0.10860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