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萍水相逢

莺歌燕语?双城变奏之三(汀芷幽兰&萍水相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3. 是扬弃性,百川归海,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尤其在被动开放时期,在租界里,以及主动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形势之下,有些饥不择食,来者不拒,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及时地提出这时特别需要清醒地辨别,有选择地有区别地对待,避免盲目和盲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4. 是多元性,海派文化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复杂的共同体,不应该要求它纯之又纯,单一就不成其海派文化了.雅与俗,洋与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以致先进与落后,甚至低级,庸俗,黄色,反动文化也有可能混杂其间,特别需要清醒地区别对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派清口:上海地域文化的精准代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近期沪上的一个热门文化现象,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持续火爆申城,并渐渐为全国人熟知。无疑,海派清口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是海派文化的幽默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代表作《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火爆上海滩,一票难求,场场爆满。《笑侃三十年》演出40场创下票房1000万元记录。2009年5月,前者的姊妹篇《笑侃大上海》在开票一小时内即被抢售一空。2010年春节,《壹周立波秀》在全国各电视频道频频热播。据统计,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在120分钟内使观众笑声次数达680多次,创下上海演出史上的奇迹。如今,满城争说周立波现象,正在上海蔓延,而通过电视、网络和碟片,周立波独创的用上海方言“雅侃时事”的海派清口,也渐渐为全国人熟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立波1981年考进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泰斗姚慕双、周柏春,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末,表演风格亦庄亦谐,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文人才情的调侃和嘲讽。曾下海经商,2008年底回归戏剧舞台。余秋雨盛赞:“如果上海滩50年出姚慕双和周柏春,那100年也未必能出一个周立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派清口,源自滑稽戏、独脚戏。其形式是在舞台上一个人,一张嘴,一个提示夹,以上海话脱口秀的形式演出两个小时。所谓“清口”,是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粗口”。与赵本山之于东北二人转,郭德刚之于传统相声立足于传统又加入创新内容不同的是,周立波很大程度上跳出了上海滑稽戏的圈子,举起了“海派清口”这一全新旗号。他自创的“海派清口”是一种融合了曲艺表演众家之长的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派清口主要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表演,在审美风格上可归为“谐谑”类曲艺艺术。它吸收了上海本地滑稽戏和北京单口相声的表演精华,讲究以“说、学、逗、唱”为制造笑料服务。以“说”为主,“学”“逗”“唱”穿插其中。海派清口也吸收了香港“栋笃笑”单人站在没有任何布景和摆设的舞台上脱口秀的表演形式。“栋笃笑”(Stand-UpComedy),意即“站着做的喜剧”,作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是香港从西方引进华人社会的喜剧表演艺术。而与“栋笃笑”有完整剧本不同的是,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并无剧本,只有几行写在提示夹上的关键词,注重即兴发挥,形式上更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派清口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在非常强大的传统基础上的原创”,它非常巧妙有效地对接了上海的独脚戏、单口相声等传统,而且可以说别有洞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谐谑”类艺术而言,在幽默品格的熔铸上,语言谐趣的创造性运用是最为根本的手段。语言幽默在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正话反说,交通、股市、教育、时事……常在不经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连环噱头。如,“如果说06年到07年的10月份之前,我们中国的股市是科幻片的话,那么07年到08年就变成惊悚片了”,让观众忍俊不禁。其“谐谑”类艺术形式的喜剧性构成,还得益于成为笑谑手段与风格技巧的“学”“逗”“唱”。学,周立波学什么像什么。周柏春逝世后,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让观众领略大师风采;逗,是他的拿手好戏,举手投足都是艺;唱,他唱费玉清的歌,唱刘欢的歌,声音形体都酷似。针对金融海啸经济大环境下的股市,他改编流行歌手张惠妹的歌曲《听海》:“听,海啸的声音,叹息着股民的伤心,却还不清醒。是不是我们,我们拎太不清。该抛不抛,该逃不逃,就全给套进。”令观众大笑之余又有所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7 05:33 , Processed in 0.08486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