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似曾相识

[分享] 《趣味楹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07: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七二)
       乾隆八十大寿,庆典上,大小官员纷纷送礼,以示庆贺。
       当轮到纪晓岚送礼的时候,却两手空空,说道:“微臣是个书生,只有一副对联,请皇上笑纳”。说完吟道: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下联: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代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乾隆80大寿,又刚好在八月,又是他即位五十五年。群臣都赞叹他的寿联撰得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08: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七三)
       一日,某公邀纪晓岚赴宴,正巧席座中有戊子科父子同榜者,某公说道:“人人都知纪晓岚你喜对,今有出语,能即席成之,当以百金古砚为赠,否则照罚。”
       他随即出上联: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但见纪晓岚不假思索随口对云: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众人叹服。主人又曰:
春宵一刻值千金;
       纪晓岚笑曰:
太极两仪生四象。
       有数对数,无数对无数,对仗严密工整,主人惊服,随即开宴,并兑现了承诺。纪晓岚一生写的对联难以计数,但多是为他人所作,写自己的联极少。据知只有一联自咏:
浮沉官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这一自咏联道出了他一生居官生涯的坎坷苦乐,也表达出了他终生对治学的严谨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08: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七四)
       毛主席挽戴安澜将军联: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将军举行国葬。毛泽东专门从延安拍去电报,电报在“海鸥将军千古”六字的后面,题写了这副诗一般的挽联。
       上联主要写了戴安澜慷慨高歌二〇〇师英勇顽强的军人本色;下联用几个典型的战斗场面,对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取得的战绩,戴安澜将军誓驱日寇的豪情壮志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戴安澜将军战死沙场的结局表示了深切的惋惜。
       全联激情满怀,戴安澜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海鸥将军悲壮而动人的事迹,都壮怀激烈地凝聚挽联里,寥寥数语,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挽朱德母钟太夫人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1944年2月,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以八十六岁高龄在家乡四川逝世,延安各界群众举行追悼会,毛泽东敬撰挽联,将母亲上升到伟大的劳动阶级的地位,颂其母,赞其子,是悼念也是号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8 15: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七五)
       毛主席挽彭雪枫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1944年9月,新四军抗日名将彭雪枫不幸牺牲,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联名挽此联。
       毛主席挽徐谦联: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国民党元老徐谦病逝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毛泽东结合当时形势作了这样一副挽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8 15: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七六)
       晚清名臣曾国藩有一副对联: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我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就是敬重,“畏”就是害怕。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07: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七七)
        简单,是人生的大智慧。
        《菜根谭》里说: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是一副对子,告诉我们:文章写到最高水平,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得恰到好处;人的品德达到最高水平,并没有和普通人有太大的差异,只是把自己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来面目。
       什么是好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表达得清清楚楚,读者看了后心里面明明白白,这就是恰到好处的好文章。而现在有人写文章,恰恰相反,故意让人看不懂,看懂了就显得作者没水平,满地都是看不懂的假大空文章,就和满地都是垃圾没什么两样。
       做人也是如此,故意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往往只是一些为了谋生的无奈之人。真正的高人,都是回归了人的自然本性,与周围的自然和谐相处,没有一点突兀的感觉,复归于本性,与他人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两者的道理相通,作文和做人一样,贵在真实自然,不矫揉造作。把文章的天性和人的天性都复归于本然了,这才是做事做人作文的至高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1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7-10 10:19 编辑

                     (二七八)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人生喜怒哀乐,其实无关外物,都是自寻自找的。你的心态,决定你眼中的风景。林黛玉和史湘云身世差不多,同样是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都寄人篱下。林黛玉寄居在外婆舅舅家,史湘云寄居在叔叔婶婶家,但两人却活出截然不同的气象。
       林黛玉敏感悲观。
       宝玉砸玉,她淌眼抹泪:“淌或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桃花凋落,她悲伤不已,挥泪写下《葬花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才送给她,她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她常常因别人的一句话想不开,自寻烦恼地生起闲气来,终日以泪洗面。
       林黛玉本来就身体孱弱,久而久之,更加弱不禁风。
       史湘云曾对林黛玉说:“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史湘云旷达乐观,什么都看得开。她在叔叔婶婶家每天都要做针线活做到深更半夜,第二天依然洒脱地大说大笑,有她在的地方,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她大口喝酒,喝醉了便躺在青石板上睡大觉。她大口吃肉,林黛玉笑话她“叫花子”,她理直气壮地回敬:“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她填词作诗,划拳猜枚,女扮男装,替人打抱不平,活出一派霁月风光。
这正是:
乐观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悲观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快乐的钥匙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手里,一个心灵成熟的人不仅能够自得其乐,而且还能够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感染周围更多的生命。
境随心转,喜怒哀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心态好了,烦恼就少了,事事皆欢喜,日日是好日。
       心态好的人,一辈子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1 12: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七九)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在古代,富贵人家把门槛做得很高,以显示气派,并用铁皮包住,一千年也踏不坏。然而,就算你有千年铁门槛,也挡不住生死轮回,大限一到,只须一个土馒头。
       土馒头,便是坟头。越尊贵的人,坟头做得越大,远远望去如馒头一般,古人便以“土馒头”为喻,既巧妙又嘲讽,人都去了,“土馒头”再大又怎样呢?
       《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可谓极富极贵: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可最终,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赤裸裸而来,赤裸裸而去,贫也罢,富也罢,终究什么也带不走,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人活一世,拥有多少金钱不重要,真正开心才最重要。
       认真过好每个朝朝暮暮,做自己喜欢的事,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便不枉此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2 06: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八〇)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谥“文正”,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他做人做事遵守以下准则: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此联将大与小、群与独两对矛盾对立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概括了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大道理,言简而意深。
       曾国藩的成功与他的处世态度、哲学息息相关。他眼光看得远,做事却非常地谨小慎微,事事落在实处。如他对家中人的要求是从读书、种菜、喂猪、养鱼、少睡、多做等细小事情上体现,将养吉祥家气的目标落实到桩桩件件小事上。他认为一个人必须要严格地自律,要讲究心性的修炼。俗语说,祸从口出,一个人要想历尽磨炼而不垮,就不能沾惹是非,“守口”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此对联短短十六字,却包含了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吴恭亨(1857年-1937年)《对联话》称这副对联“可当座右铭”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06: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八一)
    有一天,纪晓岚陪同乾隆帝去游览大佛寺,看到了寺庙门口的对联,此时的乾隆,突然想到城里的天然居店铺,所作的一句回文式上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想着想着,乾隆就脱口而出了。纪晓岚一听,随口对上了下联: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君臣二人来到天王殿,但见殿正中一尊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正在看着他们笑。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笑?”纪晓岚从容答道:“此乃佛见佛笑。”
    “此话怎讲?”乾隆问。
    纪晓岚道:“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之活佛,今朝又来佛殿礼佛,所以说是佛见佛笑。”
乾隆暗暗赞许,转身欲走,忽见大肚弥勒佛也正对着纪晓岚笑,回身又问:“那佛也看卿笑,又是为何?”
    纪晓岚说:“圣上,佛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乾隆称赞纪晓岚敏捷善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15 21:57 , Processed in 0.0985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