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萍水相逢

莺歌燕语?双城变奏之三(汀芷幽兰&萍水相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64楼冷香于2010-09-01 08:50发表的 :

淡云去得地方很多,见多识广.欢迎多多参与啦.

冷香姐说的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域文化这个题好大,要面面俱到的话,可以出一本书了,萍水就来概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虽然是在元朝设立上海县的,但是那时的上海只是一个小渔村,上海真正发展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洞开,上海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成为通商口岸,从此十里洋场渐渐繁荣,因此上海文化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同的,他是东西交融,西洋文化占有重要地位的,因此世人常称之为海派文化。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多元和开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海派文化精华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海派文化,体现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
  3. 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梅花三弄”,吹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4. 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荟萃了展示域内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仅保存并革新着传统节庆、吉凶礼俗、民间艺技、武术健身、收藏集古等彰显中华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纳并发展着随欧风而来的交际礼仪、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异域风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1. 是开放性,海派文化姓海,海纳百川,熔铸中西,为我所用,化腐朽为神奇,创风气之先.还表现在不闭关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绝先进,不排斥时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4: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2. 是创造性,吸纳不等于照搬照抄,也不是重复和模仿人家,而是富有创新精神,洋溢着创造的活力.当年的海派京剧开创了连台本戏,机关布景是创新,如今的《曹操与杨修》也是创新,金茂大厦是在建筑文化方面的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7 05:33 , Processed in 0.09556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