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似曾相识

[分享] 《趣味楹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06: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6-14 06:15 编辑

                (二五二)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明太祖朱元璋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
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
       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
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
       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今天是端午节,祝您端午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5 06: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三)
        著名军旅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六安老乡徐贵祥谈当前文艺创作时说:
        有一句俗话叫屁股决定脑袋,就是立场决定方向,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回归。社会转型时期,文艺市场比较乱,不少作品也缺乏文艺精神、缺乏文艺品格。所以这时候需要回归到文艺的本质关怀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把文化艺术跟娱乐混为一谈。在讲体制改革走向市场的时候,忘了娱乐和文化艺术的作用。文化艺术是要触及灵魂的,它不仅仅是吃喝玩乐,不但要给人们愉悦的感受,而且要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人们的思想面貌。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作品很多、精品缺乏,没有精品,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现在是精品很多,次品更多。我们有一批艺术家还是在不断地推精品。只是这个土壤、环境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精品力作得不到认同和认可而已。
       他最后动情地说:在前线的时候,曾有这么一副楹联:
上前线铺满黄金,龟儿才去;
为祖国布满地雷,老子我来。
       这副楹联在我心头萦绕很多年。我经常回忆在前线的战友情,回忆那段日子。我觉得我写作的时候心里面是干净的、纯洁的,我就是要提供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6 06: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四)
       灵山寺,因唐明皇李隆基胞妹玉真公主入道入驻此寺,带发修行,皇上特批此寺可僧尼同寺,“僧尼同诵”,为天下一大奇观。后又因玉真公主缘结一男知已,并在此寺出嫁。为此,后人称此寺为情缘祥瑞之地。
       传说,朱元璋讨饭至此,为地主放牛于灵山寺北四十公里处,今信阳市西北的金牛山,后人传说朱元璋饿急了,把牛杀与伙伴们吃了。为交差,他把牛头埋山头,牛尾插山坡,财主见了,拉牛尾,山头牛头叫的故事,说的就是朱元璋干的。事后牛放不成了,只得到灵山寺出家为僧。所以,灵山寺又是朱元璋的发迹之地。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塑朱元璋立身巨像于灵山寺,并修一亭,以朱元璋乳名重八冠名:重八亭。
       千百年来,人们把寺门向东开的灵山寺称为求财、求情的发祥之地,寺虽处偏僻的山坳之地,香客如云,香火甚旺,据传求财、求情二者只能求其一。求财者,三年翻身;求情者,出山即能寻得知己。
        灵山寺有玉真公主和朱元璋的余荫蔽护下,留得闲暇,不妨持一束香烛拜之,情和财即可得一样!
        朱元璋再次来到灵山寺,陪同的胡惟庸奏请朱元璋为寺庙作一副对联以表祝贺,也能歌颂吾皇的圣明,朱元璋大喜,几乎没有思索就随口说出: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这幅对联看似简单,实则寓义深奥,成为千古绝对,至今仍广为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06: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五)
        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应对: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一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赞叹不已。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道: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8 16: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6-18 16:28 编辑

                   (二五六)
       玉真公主与唐玄宗是一母同胞的兄妹,自幼受玄宗疼爱。她入道后在政治上没有一点威胁,还常为喜欢道教的玄宗出席一些道教活动,因此更得玄宗看重。
       玉真公主刚出生时她的祖母武则天正式称帝,父亲李旦则从皇帝降为皇嗣,李唐一夕变为武周,李氏皇族受尽打压,大明宫里满是李姓人的鲜血。作为武皇后人的他们终日战战兢兢,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就会招来灭顶之灾。
       诗仙李白早年郁郁不得志,正是得到玉真公主的引荐才得以走上仕途,入宫任翰林供奉。这才成就了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的浪漫瑰丽和: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狂放不羁。
       李白写过《玉真仙人词》记录玉真公主的风姿: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欸腾双龙。
弄电不裰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诗的大意说,玉真道人住在太华峰上修道,清晨的时候修炼叩齿之法,也修炼鸣天鼓。此时,狂风怒起,犹如龙在云海里翻腾。玉真公主法术高明,她把玩闪电玉手不停,腾云驾雾来去无踪。过不了多久,玉真仙人一定会得道成仙,修成正果,去少室山的时候,连王母娘娘也会亲自恭迎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9 06: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七)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幅描述端午节的对联,联云:
端午午时人赏午;
立春春日客游春。
       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包粽子、悬菖蒲、赛龙舟等活动,中午时分,户户过节,家家热闹。上联正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立春”以后,春回大地,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下联正描述了民间此时游春的情景。同时,上联中的“三个午”对下联中“三个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兴趣盎然。
       据传从前一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在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应试都顺利通过,于是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
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
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
       乍看此联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此联的内容是: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0 06: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八)
       庄子在《天道》中说: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
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认为快乐分两种,一种是人乐,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乐;一种是天乐,就是那种超脱的乐,与天地相和谐的乐,是那种达到极至的乐,又称至乐。
       庄子在《至乐》中说:
至乐无乐;
至誉无誉。
       意为达到极至的快乐是在内心深处,是没有表现的。真正的荣誉是没有赞扬、没有名辉的荣誉。
       真正的快乐是与自然相融合、与天地相感应的乐;是虚无恬淡、怡然自得的乐;是无忧无虑的乐,是无声无形的乐。
       所以,真正的快乐与地位无关、与财富无关、与事业成功与否无关,这种快乐,并非物质或地位等因素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只与我们的心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06: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九)
      《红楼梦》里太虚幻境石牌坊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
无为有处有还无。
       把假的当作真的,时间久了假的就被认为是真的了,真的就成为假的了;把一无所有当作应有尽有,那么你所有的东西就和没有了一样,都是空的、虚幻不实的。这副对联充满哲理,有禅意,又有辩证法的思想。
       秦可卿卧室里的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 ;
芳气笼人是酒香。
       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的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2 06: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六〇)
       庄子曰:“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一个人若保持平易恬淡的心境,忧患的念头便不能入心,邪恶之气亦不能近身,如此可保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北宋绍圣元年,苏轼被贬至广东惠州,绍圣四年,六十二岁的苏轼又被贬至海南儋州。苏轼门生黄庭坚因受牵连,于徽宗年间被贬至广西宜州。
       期间,黄庭坚与苏轼在赴任途中相遇。师生两人相叙,于路边小摊同食面条。面条粗粝涩口,难以下咽,黄庭坚吃了两口便放下筷子,长吁短叹。苏轼却极快地将面条吃完了,与平日无异。他看着黄庭坚愁容满面的样子,说道:“吃面而已,难道你还要去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吗?”
       说完,便仰天大笑起身离去。静坐原地的黄庭坚,这才明白,面对人生的得失与宠辱,洒脱恬淡才是致胜法宝。
这正如《易经》里说的: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
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06: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六一)
      《红楼梦》里宁国府上房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
       沁芳亭对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 ;
隔岸花分一脉香。
       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的是水质芬芳,好象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
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2 04:36 , Processed in 0.0917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