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似曾相识

[分享] 《趣味楹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06: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4-26 06:49 编辑

                   (203)
       邱浚九岁时在潮州府府试既毕,列名榜首,顿时满城传为美谈。主考官雪宗师亲自召见邱浚。邱浚对答如流,全无一失,神色自若,雪宗师虽奇其才,但见其年幼,因有怠慢之态,邱浚心中不悦,临别忽启口道:“雪大人,学生思得一上联,教请大人赐教下联。”雪宗师心想,量你黄口小子,有何能耐,随漫不经心应道:“愿闻。”邱浚即咏道:
岭南地暖难容雪;
       雪宗师听罢,沉吟良久,难得佳对。也只好无可奈何地佯装头痛道:“老夫日来偶感风寒,身有不适,改日相会再对吧!”此后,因邱淩秉性刚直,不愿折腰事权贵,故仕途坎坷,曾一度放浪形骸,浪迹江湖,遨游名山大川,后隔廿余载,在北地与雪宗师邂逅相逢。坐谈时雪宗师提及:贤契犹记昔年诗难老夫之事么?老夫不才,今将其下联回对:
江北田多不数邱。
       以为何如?邱淩心想,此老总算有学问之人。那时不该逞强,辱没于他。遂备席谢道:“雪宗师齿高德劭,博学多才,非晚生所敢比肩也。当年童稚无知,不知天高地厚,遂出那狂言,望祈恕罪,勿怪为幸!”
       雪宗师也释怀谦逊畅语。师生遂握手言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6: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4)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邱浚,小时候家道贫穷。有一次,在邻居家菜园边上玩耍,眼盯着菜园里红通通的长熟的番茄,馋得直流口水,便想摘几个尝尝。可是,看菜园的老伯伯正在菜园里挥舞着锄头挖树根,他只得另想办法。 聪明调皮的邱浚想了半天,便找来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枝,悄悄地伸到篱笆缝里去钩番茄。
       这情景,早就被看园的老伯伯看见了,他想故意逗逗这个小调皮。于是,一把抓住了树枝,隔着篱笆说:“你这个孩子,想吃番茄了,干吗要这样,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如果能对上,管你进园吃个够,要不嘛,可别怪我不客气!”小邱浚听了,急忙叫老伯伯快出对联。老伯伯笑着说出上联:
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
       乍一听,这出句很简单,但真正对起来,也不大容易,这13个字,把小邱浚的行动全概括了,而且每个名词都以“子”字作尾,别具一格。邱浚听了,瞧瞧老伯伯,眼睛一眨,对句便脱口而出:
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
       “好!”老伯伯听了以后,连声夸赞,马上打开菜园的门,让邱浚吃了个饱,并且告诉他,以后馋了就来吃,不必再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8 06: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5)
       邱浚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靠给别人干点活儿来养活小邱浚。母亲认识不少字,就教邱浚读书识字。可家里这么穷,那儿有多少书可读呀?邱浚就跑到几十里外去找人借书读。
       有一天,邱浚听说附近庙里有个叫释珊的和尚有点儿学问,就去庙里见他。进到庙里,释珊看邱浚是个穷小子,就待搭不理的。邱浚窝了一肚子火,刚想走,一个小和尚进来说,有个将军的儿子来见。释珊一听,连忙跑出门外,下台阶去迎接这位公子,还点头哈腰的一个劲儿地赔笑脸儿。公子走了以后,邱浚走过来问释珊:“刚才您对这位公子连跑带颠地迎接,可对我连站起来都不肯,这是什么理儿。”释珊和尚一听“哼”了一声,就用经书上的说法回答了一句:
接是不接,不接是接;
       意思是说,去迎接公子,就跟没迎接一样,没迎接你,也跟迎接了一个样。邱浚一听,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眨了眨眼,有了主意,一手抓起释珊和尚面前敲木鱼的小槌儿,朝释珊的光脑袋上就是几下子,一边敲一边还说:
敲还没敲,没敲还敲。
       这句话跟和尚说的正好成了一副对子,邱浚敲打了和尚几下,把小木槌儿一扔,哈哈大笑着跑了。释珊干瞪着眼,坐在那儿揉着脑袋上的青包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06: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6)
       邱浚19岁那年,只身赴京赶考,因身染重疾,耽误了考期。病愈后路过羊城,看见大财主潘员外家门口贴着一张告示,欲请一位私塾先生为儿子教书。告示上写明,只要能对上下联者即可应聘。只见告示下写了一行醒目大字:
谁有生花妙笔,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应聘者众多,个个跃跃欲试,可是都败下阵来。这是,邱浚灵机一动,心想,我反正已误了考期,不如先找个糊口饭 碗。于是,他彬彬有礼地走上前去拱手道:“员外大人堂前,高才济济,小生冒昧前来一对,只求抛砖引玉。”随后,邱淩出口应对:
子怀治世雄才,詩裁七步应声哦成。
       潘员外听后一惊,眼光大变,当即聘邱浚为西席。
       丘浚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卒于任上,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文庄。墓位于海南岛海口市秀英区水头村北。该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6年重修墓丘、墓碑、石牌坊。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07: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1-5-1 07:51 编辑

                  (二〇八)
       明代文学家蒋焘,小时候就很聪明。
       有一天,他父亲的一个做武官的朋友带他去佛寺游玩。武官指着殿上的佛像出对说:
三尊佛像,坐狮,坐象,坐莲花;
       蒋焘马上对出: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联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很有几分豪气。
出寺后,武官的一个随从部卒拉住蒋焘的衣服问:“你刚才对的什么句?”蒋不喜欢别人拉住自己,一边挣脱,一边回答:我对的是:
一个小军,偷鸡,偷猫,偷芥菜。
       好家伙!顺便也将这个军士戏弄了一番,以抒发心中的不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09: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九)
       鲁迅小的时候在三味书屋上学,某日,老夫子寿竟吾出了一个三字对联:
独角兽;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对起来:双头蛇、三脚蟾、六耳猴、八脚虫、九头鸟、百足虫,真是五花八门,但寿先生都不满意。鲁迅一直不做声,在认真地动脑筋。他想起了《尔雅》一书中的句子,于是,他回答老师:
比目鱼。
       寿先生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说:“好,对得好!‘独’不是数词,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词,却有‘双’的意思。”
又一次,寿先生出了上句:
陷兽入井中;
       鲁迅又根据《尚书》里“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了个受寿先生赞赏的下句:
放牛归林野。
       鲁迅先生,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对句基础,所以,在他以后所写的文章中,往往穿插了许多精采的对句。如《自嘲》中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中的:
坟坛冷落将军岳;
梅鹤凄凉处士林。
       《无题》中的: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中华。
       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10: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一〇)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么大年龄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了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06: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一一)
       小时候,鲁迅先生便善于联对,曾经以“比目鱼”巧对寿镜吾老先生的“独角兽”,成为文坛佳话。
       他所创作的数十首古体律诗中,便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作,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等等。 鲁迅先生创作的对联大多是挽联。 丁耀卿是鲁迅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的同班同学,1902年1月因患肺病,客死南京。
       鲁迅先生根据古代小说中辽东人丁令威死后化鹤归来栖息在故乡城门华表柱上的故事,为之撰联一副,表达耀卿君壮志未酬的遗恨:
男儿死耳,恨壮志未酬,何日令威来华表;
魂兮归去,知夜台难瞑,深更幽魄绕萱帏。
       下联是说,其人逝世后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母亲,幽魂耿耿,环绕着母亲的住处不肯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11: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一二)
       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
       《泰晤士报》称这次事件是“兽性”的“惊人惨案”,鲁迅则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悲愤难抑,稍一沉吟,一副挽“三•一八”惨案遇难者的对联一挥而就:
死了就算罢了,何须萦怀留恋慈母依闾,幼儿在抱;
活着将怎样着,无非多经几次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联中有深意,字字皆是血,既表达了对反动政府毫无人性的做法的极端愤慨,又寄托了对牺牲的革命志士的无尽哀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06: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一三)
       1935年,鲁迅先生书写清末史学家夏曾佑诗中一联赠友人:
帝杀黑龙才士隐;
书飞赤鸟太平迟。
       并在联上题字:“此夏穗卿先生诗句也,故用僻典,令人难解,可恶之至,鲁迅。”此联是夏曾佑在戊戌变法前写给梁启超的诗中的两句,鲁迅先生藉此表达对时局的看法。也曾抄录清代“怪才”郑板桥所撰的一副对联,赠与一日本学者。联云:
隔靴搔痒何所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大意说,在对敌斗争中,在对反动文化进行扫荡时,需要的不是隔靴搔痒、温文尔雅的批评,而是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4 21:03 , Processed in 0.10121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