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莫左

《漫天雪文丛 》(电子版)随笔(小说)整理专帖(谢绝回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京??一个时代的告别》
文/泓一

        罗京走了!
        虽然知道这一天肯定会到来,但真正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仍然有一种悲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网络与官方媒体的用词也能反映出人们对罗京离开的一种感情,用了一个高规格的词:逝世。还有一个高规格的仪式:追悼会。
        九十年代后,我国在对待去世的国家公职人员在用词上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人是不能用“逝世”一词的,一般人也是只举行告别仪式,追悼会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举行的。罗京生前行政职务是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一个副科级干部可以得到如此高规格的用词与仪式,足以说明罗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罗京能够赢得几乎所有人的钦佩、欣赏与尊重,我想并不是仅仅是因为他的声音魅力,也并不是仅仅因为他的人格魅力,更不仅仅因为他在圈内少有的家庭和美,最重要的是他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时代,代表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举步维艰的初期到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当然经历了这个时期的人很多,但罗京却时刻代表着中央的声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声音,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声音,代表着中国崛起的声音,代表着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一个时代的声音,代表着这个时期所有中国人的声音!
        1985年,罗京成为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栏目??《新闻联播》的播音员,虽然这不过就是一个工作岗位,但从此这个声音却伴随着中国崛起的声音一起成为所有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声音之一。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得并不是十分顺利,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思潮的博弈,但这个声音却始终代表着中国最高决策者的声音,代表着决定中国命运的声音。实践证明了这个声音带给了我们许多命运的改变,这个声音带给了我们许多梦想的实现……回过头来,我们才发现,这个声音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了我们可以信赖的力量,成为了我们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我们已经习惯于每晚七点准时听到这个声音,我们已经习惯于从这个声音里听到我们希望听到的声音。然而这个声音却远离我们而去,此时此刻,我们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不平静与对这个声音的深深地眷恋……
        罗京走了,人们怀念他,怀念这个声音,是代表着怀念着一个时代,一个冲破各种框框条条、迈向顺利发展、快速崛起的时代!
        罗京,你慢走,你将成为中国发展时代的一个符号!我们深深地怀念你,你未竟的事业将会继续,你的无可替代的声音仍然会影响、引导你身后的人们继续着你的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笔记》
文/系马

一:焦大骂谁呢?

        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重读《红楼》,感慨良多,撷一束小思,见教于方家,一笑。
一部《红楼梦》,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讲起,且从焦大的那句骂语开讲吧。
        《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从东府回来,听到焦大乘醉在大门口骂人,这一段骂语,鲁迅先生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说:“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绝〉,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这里,鲁迅先生显然是记错了。东府的两个石狮子干净,这话不是焦大说的,说这话的是柳湘莲。《红楼梦》六十六回,柳湘莲跌足道:“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先生记错了倒也情有可原,世人以讹传讹,将这话错安在焦大身上,是要拨乱反正的。
        焦大那天骂了什么呢?焦大骂了许多,最著名的两句是:“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焦大随后说:“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往袖子里藏’!”显见是证据确凿,意有所指,那么,焦大骂的是谁呢?
        “爬灰”一词,意为公公与儿媳私通。关于这词儿的来历,据说是因为人在灰上爬,膝盖往往会被玷污,“污膝”与“污媳”谐音,便有了这一说。“爬灰”这一语词出处还有不同的说法,但我以为这一说最省事,姑且就这么说吧。
        “爬灰的爬灰”,显然骂的是贾珍,尽管《红楼梦》用了曲笔,将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但贾珍与秦可卿“爬灰”的蛛丝马迹,依旧清晰可循。这一点,已有公论,不再赘述了。
        那么,焦大骂的第二句“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骂的又是谁呢?
        许多人认为骂的是王熙凤,这可是天大的冤枉,理由如下:
        第一,场合不对。焦大是在宁国府门前骂街的,骂的原因是对宁府管家赖二不满,而这句话又是追着贾蓉骂的。骂的应该是宁府的人事,这一点,从王熙凤的反应上也可见端倪。
        第二,辈分不对。认为焦大骂王熙凤者,一般以为,焦大骂的是王熙凤与贾蓉贾蔷的暧昧关系。王熙凤与贾蓉贾蔷有没有暧昧关系呢?显然是有的。《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王熙凤勾引贾瑞时便说:“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一点也不知人心。”凤姐的这话,直接拿贾蓉贾蔷作比,显见她与贾蓉贾蔷的关系,在贾府差不多已是公开的秘密。更何况下文捉贾瑞的“奸”,王熙凤派出的正是贾蓉贾蔷,这就昭然若揭了。
        但贾蓉贾蔷与王熙凤的辈分不对,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是贾府的玉字辈,贾蓉贾蔷是草字辈,他们是王熙凤的侄子,养小叔子一说,断断指的不是他俩。王熙凤的小叔子,是宝玉,而宝玉和凤姐,确是很清白的呢。
        解除了凤姐的嫌疑,问题的答案,还只能在宁府上找。
从女方来说,宁府具备“养小叔子”的条件的,只有两个人,尤氏和秦可卿,一部《红楼梦》,尤氏少有绯闻,而秦可卿却是“情可轻”的,第五回判词说她:“情既相逢必主淫”,她的嫌疑要大得多。
        那么,是不是说秦可卿和宝玉呢?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可在梦中与她缠绵的,这似乎意有所指。但还是那个辈分问题,宝玉是秦可卿的叔叔。更何况,焦大骂的是“养小叔子”,这个小叔子要“养”,一则年纪不大,二则家境应该还比较贫寒,而宝玉,何曾需要秦可卿“养”着呢?
        我以为,符合这养小叔子条件的男方,只能是贾蔷。焦大骂的是秦可卿与贾蔷的暧昧关系。
        关于贾蔷,他的第一次出现,在《红楼梦》第九回茗烟闹学时,且就原文分析一把:
        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评:这可是秦可卿的正派小叔子了。)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评:从年龄和家境上,都符合那个“养”字。)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评:风流俊俏便罢了,为什么要和秦可卿的丈夫贾蓉相比呢?)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评:他二人共处,秦可卿呢?莫非也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啐谣啄之词。(评:焦大为证,与第三回呼应。)贾珍亦风闻的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评:一个“爬灰”的公公,一个被养“小叔子”,而对象是同一个女人,关系微妙了。)如今竟分与房舍,令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注:这是必然的了,只是雪芹在这里用了个“竟”字,足见深意。)
        贾蔷外相俊俏,内性又聪明,从下文讨好龄官的手段来看,对女人也算是很用心的。焦大的两句话,骂的都是秦可卿,这么看来,宁府的贾蓉实在是能“容”,而贾蔷,也让我们不由得赞一声“强”了。


二:红尘中的“玉”与“欲”

        一部《红楼》,起名是相当讲究的,譬如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贾母将自己的丫环鹦哥给了黛玉,改名紫鹃。鹦哥是鹦鹉,在贾母身边,无非是应声的鸟儿;可到了黛玉身边,却成了泣血的杜鹃,从下文来看,她可是真真为黛玉啼血了。
再如贾府当家的文字辈,贾母的老大贾赦,该是谐音“贾色”;老三贾敏早亡,这“敏”,谐的是“悯”吧。至于荣府的贾政和宁府的贾敬,合在一起,便是“假正经”。贾政崇儒,贾敬好道,雪芹先生无非想告诉我们,中国文化儒道两个源流,无非是“假正经”罢了。
至于贾府的玉字辈,情况就简单些,宁府的贾珍和早殁的贾珠,只是“珍珠”拆字使用,而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他的“玉”,又当作何解呢?
        我以为,宝玉的“玉”,便是“欲”。
        第三回宝黛初会,几句话下来,宝玉便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玉就摔。听听宝玉的话:“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这高低不择的劳什子,不分明是“欲”么?当然,我们所说的欲,不仅是物欲、肉欲,更是爱欲、情欲,宝黛初会的摔玉,是很有象征意义的。欲不破,情不灭,痛苦不灭。
        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是宝黛吵得最凶的一回。两人都动了手,宝玉又一次摔玉,而黛玉,拿起剪刀绞玉上自己穿的穗子。吵架的缘由,是“金玉良缘”。
        金玉良缘,始终是笼在宝黛爱情上的阴影,金玉良缘者,金钱与欲望的结合也。宝钗是皇商家庭,有的是“金”;宝玉是贵族裔胄,衔的是“玉”(欲)。这样的结合,从世俗的观点看,还真是完满呢。
        二十九回宝玉闹得很凶,将那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往地上一摔,见没砸碎,回身找东西砸。“偏那玉坚硬非常”,“竟纹风不动”,这欲,岂是轻易能砸碎的?
        宝玉是衔玉(欲)而诞的,“玉”始终被认为是宝玉的“命根子”。但在高鹗手上,宝玉的玉终还是丢了。宝玉丢了玉以后,也就陷入了半痴半傻、浑浑噩噩的状态,面对与黛玉生死诀别,也只会傻笑了。王国维先生说:“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由欲所产生者,则唯有痛苦。”玉(欲)丢了,痛苦没了;但欲没了,生活也便没了。留给宝玉的结局,便只能是彻悟和出家。
        不禁又想起那玉上镌刻的两行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唉,这让人爱不得恨不得的欲呀!
        黛玉一生耿耿于怀的,便是她没有东西和宝玉相配,既没有金锁,也没有麒麟。在物欲上,黛玉是贫乏的。但“黛玉”,待欲,她又何尝不是带着欲、待着欲呢?
        苦绛株临死时,千言万语化成了一句:“宝玉,你好……”她想说什么呢?你好狠?好无情?……加上任何一个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未尽之言百转柔肠,消逝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和一段难以言尽的爱情。她怨的只是宝玉么?她怨的,难道不是那块永远也摔不碎的“欲”?
        《红楼梦》中名字还带着玉的,是妙玉。
        妙玉自称槛外人,但似乎也不脱“欲”的羁绊。第五回判词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欲洁何曾洁”说的是四十一回“拢翠庵茶品梅花雪”,因了刘姥姥用了茶杯,妙玉便要把茶杯扔掉,足见这孤介的少女是很有洁癖的。可是她却“仍将前番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与宝玉”,这淡淡的一笔,勾勒出孤僻的少女对宝玉的深深情意,真是过洁成癖,又怎会用自己的杯子招待一位男客呢?
        我一直想用谐音表述妙玉的“欲”,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姑且就用“猫欲”吧。“猫”,躲藏,妙玉的欲,是掖着藏着的。但总有猫不住的时候。五十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之后,宝玉从拢翠庵带回来一株梅花,“孤俏如笔,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穗。”这雪野里怒放的梅花,这琉璃世界扑鼻的寒香,不正是妙玉的写照么?
        丫环中也有名字带玉的,红玉,因为冲了宝玉的玉,改名叫小红。这是一个俗人了,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勾引宝玉不成,又移情贾芸。《红楼梦》花了整整两回写她和贾芸的情事,足见重要。但在宝钗扑蝶后,她和贾芸便没了踪影。据刘心武先生考证,按脂评本,贾府抄家之后被监禁,已为夫妇的贾芸和小红救了宝玉。只是高鹗续书的时候,忘了这草蛇灰线,这两个人物就没了下文。当然,这只是推测,按下不表。
         男人名字中带玉的,是甄宝玉。这是一个寓言式的人物。贾宝玉最终是“假保欲”,终还是彻悟了。而甄宝玉却真的“保欲”,后来醉心于功名利禄,成了贾宝玉所不齿的“禄蠹”。但既是个寓言式的人物,也不表吧。
        还有个男人也带着玉,琪官蒋玉菡,宝玉心仪的戏子。台湾的白先勇先生认为,黛玉是宝玉的仙缘,妙玉是宝玉的佛缘,而蒋玉菡是宝玉的俗缘。我颇赞同这一说,盖蒋玉菡,玉函也,也就是装“欲”的盒子吧。宝玉在俗世,满足了他的肉欲的,除了宝钗,便是袭人。而袭人,最后是嫁给蒋玉菡的。新婚之夜,两人见到彼此的汗巾,袭人围的是蒋玉菡送给宝玉的那条,而琪官围的是袭人送给宝玉的那条。冥冥之中,宝玉为他俩作了媒,也给宝玉尘世的欲望找到了归宿。
        宝玉的玉(欲),本是无才补天的石头,石者,实也。偏偏这石头要到尘世来走一遭,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走了几年,石入尘世,就成了玉(欲),富贵场中生物欲,温柔乡里生情欲。几世几劫,离尘而去,复归了石,才有了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只是,这经了尘世“金玉(金欲)良缘”的石头,太虚幻境里,可还能觅得到那“木石(慕实)前盟”?


三:一脚踢出的PK

        《红楼梦》第三十回的结尾让人很意外,意外的有些莫名其妙。
那一回写龄官画蔷,热恋贾蔷的少女龄官在地上写了几千个(有的版本作几十个)“蔷”字,看的宝玉痴了,竟连下雨也无知觉,生怕龄官被雨淋着,全忘了自己正站在雨中。
        宝二爷的这种痴态我们见得多了,见怪不怪。但随后,宝玉回到怡红院,丫头们开门开得迟了,及开了门,多情的宝二爷“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便抬腿踢在肋上。”没想到,这一脚踹的是袭人,还踹得不轻,袭人当夜竟吐血了。
        宝玉的这一脚,颇似英文的penalty kick(一对一的踢,点球,亦作PK),只是这一PK实在太蹊跷。宝玉纵不知开门的是袭人,误以为是小丫头子,依他的作派,似乎也不至于诉诸暴力;更何况,宝玉回家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招惹他,不该有气,不仅如此,前文宝玉刚看毕龄官画蔷,更该是满腔柔情才是。我们还记得第四十四回平儿挨了凤姐的打后到怡红院,只因为宝玉四十三回去水仙庵祭过金钏儿,便把对金钏儿的柔情移情于平儿,悉心照顾,弄得平儿喜出望外。那么,此时,满怀对龄官的柔情的宝玉,又如何能下得了脚呢?
        另外,袭人被踢,踢得还如此之重,该是个大事儿了。可是《红楼梦》三十回和三十一回的回目,全不说这事儿。足见这只是一个过渡,如此重大的事体,怎么就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过渡呢?
        尽管笔者钟爱《红楼》,但依旧认为,袭人被踢是全文的一个败笔。袭人不是不能踢,而是不能在这个时候踢,违反了人物的行为逻辑。可接下来问题又来了,曹雪芹为什么要犯这个错误呢?他在这里让袭人被踢,写作的逻辑是什么呢?
        看了三十一回晴雯撕扇,我们就全明白了。曹雪芹三十回让袭人被踢,纯然是为了晴雯,以袭人反衬晴雯,也就是说,宝玉的那一脚,是为了让袭人PK晴雯。
        怡红丫头中,袭人和晴雯,都是深爱宝玉的,但这是多么迥异的两种爱啊。袭人挨了窝心脚吐血,自思“少年吐血,年月不保”,不觉滴下泪来。但即便如此,面对宝玉,袭人依旧强颜欢笑,委曲求全。袭人对宝玉的爱,是失去了人格尊严的爱,是奴婢对主子的爱。
而更是“身为下贱”的晴雯,在因跌了把扇子被宝玉责骂时,却勇敢地站出来,针锋相对,毫不退让。直到宝玉赔礼道歉,鼓励她撕了两把扇子才甘休。晴雯撕扇,本有些任性,有几分无理取闹,但正因为有了袭人被踢的反衬,就立时显得高大起来。我们不会同情袭人,更不会责怪晴雯,因为有了这对比,晴雯撕扇,便闪射出平等和自尊的光辉。
        当然,晴雯形象的最终完成,还有一个自身的PK,那就是晴雯补裘。晴雯是以一颗平等之心去爱宝玉的,晴雯撕扇,宝玉摆出主子的架势,她便寸步不让,野性十足;而晴雯补裘,当宝玉碰上困难时,她则热情似火,用生命去爱护他。五十二回的回目“勇晴雯病补孔雀裘”,这一“勇”字,是对恶的反抗,对善的追求,是大写的爱。
        对比和陪衬是《红楼梦》最重要的写作手法,也是打开《红楼》之门的一把极重要的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许多《红楼》之谜就可迎刃而解,《红楼》之魅也就能更好的洞见了。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回,这一回,袭人PK黛玉。前半回写宝玉去袭人家看袭人,袭人婉转妩媚,一往情深,极尽温柔之能事。我以为,这一回是宝玉和袭人关系史上极重要的一回,第六回“初试云雨情”,袭人在肉体上归附了宝玉,而这一回之后,袭人从精神上也彻底归附宝玉了。
        后半回写宝黛,宝玉上了黛玉的床,两人打趣、胡闹,讲“林子洞”的故事,这几乎让人想起伊甸园了。袭人与宝玉的爱,温柔体贴;黛玉与宝玉的爱,亲密纯洁。如果说,袭人与宝玉的爱是一首柔情的山歌,则黛玉与宝玉的爱是一曲明净的夜曲,皎皎月轮,纤尘不染。曹雪芹的高妙处,正在于他把这两首截然不同的音乐放在一起让我们听,既相映成趣又迥然有别,发人深省。
        《红楼梦》是一部网状结构的小说,看似千头万绪。但若以网为喻的话,我想,这网是有两条纲的,一是爱情之纲,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变奏;二是盛衰之纲,贾府从繁盛而日渐没落。至于这网的目,则是对比和映衬,是PK织成的经纬。纲举目张,纲诚然重要,而目,也需要我们用心领会。
        对比映衬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同样是第十九回,宝玉去宁府看戏,无聊之际,忽然想起小书房画轴上的美人,当此热闹之际,这画上的美人是否寂寞呢?宝玉真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呢,脂粉丛中乃宝玉之逆旅,浮生梦里有姐妹之真情,便连画中的美人都让宝玉牵念。可就在宝玉探访画中美人时,却发现小书房里,茗烟“正按着一个女孩子,也干那警幻所训之事”。宝玉的“淫”,乃至情;而世人的情,却不过是淫。这又是一个鲜明的PK了。
        我以为,《红楼梦》结构上有四重对比特别重要:情与淫的PK,真与假的PK,盛与衰的PK,雅与俗的PK。
        从回目来看,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装”,前半回写贾琏与鲍二家的偷腥,后半写宝玉对平儿的悉心呵护:是淫和情。二十七回“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合写,一个是人际的,随俗的;一个是天然的,灵性的:是假和真。而盛衰对比,往往以三部曲的形式出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贾府的三次丧事,三次元宵,三次中秋,三个诗社……不一而足。
        我还想特别提一下雅与俗的结构安排,海棠诗社之后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拢翠庵品茶之后是母蝗虫误闯怡红院,林黛玉风雨词之后是贾赦逼婚,桃花社之后是抄检大观园……雅有雅趣,俗有谐趣,雅俗相间,雅谑余香继之于杯盘狼藉,腥膻大嚼之后,锦心绣口,一部《红楼梦》,匠心独运,波澜起伏。
        《红楼梦》实实是一部奇书,在四大文学体裁中,公允的说,中国的小说是要落后于西方的。读托尔斯泰、米兰•昆德拉、纳博科夫,每每拍案叫绝,掩卷,不禁莞尔:幸好,我们还有《红楼梦》。


四:红楼的水煮三国(上)

一  从桃园结义到董卓进京

        《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结义,第二回董卓进京。《红楼梦》的第一回也有个结义,便是木石前盟,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践了这前盟。而第四回薛宝钗进京选秀,也来到了贾府。那么,从第三回到第四回,经过了多少年头呢?
        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多大,历来众说纷纭。我以为,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大约是六岁。而此时,宝玉的年龄,也就在七岁左右。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书中说道,贾雨村去林如海家搞家教,“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雨村教得很省力,因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弱,功课不限多寡”。自然,幼教么。而一年之后,贾敏一疾而终。林如海托雨村送黛玉入贾府,此时,黛玉也就是六岁吧。而第三回黛玉说: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可见宝玉此时也不过七岁。
        第三回的另一个细节与此印证。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说:“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一年学,不就是贾雨村西宾任教的那一年么?
        可问题出在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此后宝钗进京。这里,年龄就很成问题了。宝钗进京时年龄多大呢?
        宝钗是为了选秀进京的,自然不会是个孩童。二十二回宝钗在贾府过第一个生日,那时宝钗十五岁,及笄之年,那么,宝钗进京该是十四岁了。而我们又知道,宝钗与袭人同庚,袭人比宝玉大两岁,也就是说,到了第四回,宝玉已经十二岁,而黛玉此时十一岁了。
        这还可以从第四回出现的香菱(英莲)那儿得到佐证,英莲是在第一回被拐的,英莲被拐后,贾雨村应举高中,又做官被罢,此后才到黛玉处任教。第四回通过门子的口,我们知道门子已有七八年没见到英莲,“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如今十二三岁光景”,这么算来,黛玉在宝钗进京时十一岁也是得当的。
        如此说来,从第三回到第四回,堪堪过了五年。而第三回说到贾雨村拜见贾政,贾政替他谋了个“复职候缺”,两个月后,便补了金陵应天府。第四回开篇便道,雨村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至案下”,这样,三四两回时间是相连的。我以为,这是雪芹先生的一个笔误,因为,第三回的年龄和第四回的年龄都有佐证,独有雨村这审案缺少旁证了。
        也就是说,在宝钗未至的五年里,宝黛实实是青梅竹马了,第二十八回宝玉说:“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正是这美好童年的写照。试想,若是黛玉只比宝钗早来几个月,便没有这样深情地回忆了。
        用今天的话说,宝黛是幼儿园大班始一起长大的同学,而宝钗是初二转学来的,感情的亲疏,自不可同日而语。

二  林黛玉的联吴抗曹
   
        话接上文,宝玉在十二岁上性成熟了,出现了第一次遗精,并且和袭人“初试云雨情”。宝玉发育的是早了些,但也并不离谱,贾府的公子营养好,发育早些,也是可以理解的。总之,我们的宝哥哥就此昂首进入青春期。
        我还想说说宝玉在第五回的那个性梦,宝玉的性幻想的对象是秦可卿,但这是怎样的一个秦可卿呢?“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足见,宝哥哥此时受到的诱惑是双重的,这个刚发育的小男孩,在爱情上,很是心猿意马。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正式提出了金玉良缘,但曹雪芹实在是个写三角恋的高手,他从不给金玉良缘以独立发展的空间。宝玉刚闻到宝钗身上的冷香,黛玉就来了。这是黛玉第一次吃醋,先是一句“哎哟,我来的不巧”,继而“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黛玉开始了全面攻势,而宝钗,只能装傻避战。
        黛玉的第一次吃醋,就颇女人味,婆子不让宝玉喝酒,黛玉千方百计的护着宝玉,临走时,又替宝玉戴斗笠结带子。这几招,颇有示威的架势,总之,黛玉算是盯上宝钗了。
        我们说金玉良缘从来没有独立发展的空间,诚然,整部《红楼梦》,林黛玉死之前,宝玉和宝钗几乎没有单独相处过,他们俩一到一起,或是黛玉掺入,或是黛玉在旁边偷看偷听,黛玉的联吴抗曹,情报工作是一流的。甚至有几回黛玉奔父丧回了苏州,宝玉忙着秦可卿姐弟的丧事,宝钗也就无影无踪了。《红楼梦》的这一安排颇有意思,金玉良缘便始终是木石前盟的对立面,爱情,在矛盾斗争中发展。
        从第十九回到第二十九回,是黛玉醋的最凶的十回,我们姑且称之为“醋十回”。黛玉在这十回书里基本上就是猜疑,吃醋,哭,被哄好后,继而挖苦,揪小辫子……我们且统计一下黛玉吃的醋吧。
1.    因误会宝玉把自己的荷包送人而气得剪了香袋。
2.    因宝玉闻了宝钗的冷香而挖苦宝玉有“暖香”。
3.    因宝玉与宝钗玩笑而“偏说死”,“我死,与你何干?”
4.    因湘云将龄官比黛玉,宝玉向湘云使眼色而怪罪宝玉。
5.    因宝玉用《西厢》的戏文“欺负”自己而眼圈儿发红。
6.    因宝玉和紫鹃说起“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而认为是“取笑”自己。
7.    因宝玉与宝钗在怡红院会面,丫头不给黛玉开门而呜咽葬花。
8.    因宝玉不管黛玉生气说“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而念念叨叨。
9.    因元妃赐给宝玉宝钗的东西一样而重提“金玉良缘”。
10. 因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这一次闹得最凶,黛玉吐了,宝玉摔玉,黛玉剪穗子,贾母一个劲儿骂“孽障”。
        哈哈,这十回,可真真是“醋十回”了。黛玉的这十醋,一次比一次酸,闹的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针对“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黛玉为什么要这么闹呢?很显然,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首先,宝玉此时靠不住。
        爱情不仅需要甜言蜜语,它更需要理由。情人之间,说“我爱你”不难,可要说清楚“我为什么爱你”,那就不是件易事了。而宝玉,在这十回里,或是小心呵护,或是温情回忆,始终没有说清楚“为什么爱”。
        宝黛之间第一次说起这个问题,是在第二十回,宝玉提出的理由是“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就是说,宝钗的姨表亲戚关系更疏远些,况且黛玉先到,不会为了宝钗而疏远黛玉。但这解释很牵强,且没回到爱情本体,它充其量只说明了“我更爱你”,而黛玉要的,是“我只爱你”。
        其次,黛玉此时面临着很大的舆论压力。
        王熙凤始终对宝黛的爱情起着推动作用,十四回听说黛玉父亲死了,凤姐就对宝玉说:“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这是凤姐第一次提到宝黛爱情。而在第二十五回,凤姐更是当着大家的面说:“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宝玉哪一点配不上你?(请注意,三十二回以后,这样的玩笑话就基本没有了。)黛玉面临着如此的舆论压力,而宝玉似乎又心神未定,自然不放心了。
        应该说明的是,宝玉对宝钗的感情,基本上是“欲”。宝玉看重宝钗的,是“色”而不是情。二十八回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一段酥臂,竟呆了,心想:“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可见,宝玉看重的,并不是宝钗而只是“膀子”罢了。
在这个阶段,面对黛玉联吴抗曹的咄咄攻势,宝钗基本上是守。但也并非没有斩获,最要紧的,是元妃从宫中赏出来的东西,独她和宝玉一样,这是第一次对金玉良缘的肯定。
        黛玉爱得太累了,她也几次想过放弃,心冷了,想从此再也不理宝玉了。宝黛虽然结成同盟,却龃龉颇多,面对金玉良缘,一个问题越来越尖锐地摆在宝黛面前:我们为什么相爱?不解决这个问题,联盟就岌岌可危了。


五:红楼之水煮三国(中)

三  诉肺腑:宝黛的隆中对
  
        爱情是否需要理由呢?如果需要,那么,爱情是否太精于算计?如果不需要,爱情又是否太无厘头呢?
爱一个人,可以不计较理由;但被爱,则需要理由。宝黛的爱情是青梅竹马,是自然的,但面对人人称赞的宝钗,面对金玉良缘的冲击,林黛玉极需要爱的理由:在爱人心中,我究竟哪一点比宝钗强?木石前盟战胜金玉良缘,感情基础何在?
宝玉曾经给了一个理由:亲不见疏,先不僭后。但这个理由太糟糕,因为若这样,爱情纯然只是凑巧,凑巧你林妹妹更亲些,凑巧你林妹妹先来了几年。是的,爱情是一种机缘,但爱情,怎么能仅仅是一种机缘巧合呢?它更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寻觅和相守!
         三十二回“诉肺腑”是宝黛情史的里程碑。在这一回里,主要写了三件事:
        1.宝黛明确了感情的基础,宝玉的一句“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就和他生分了”让黛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素日认它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红楼梦》的爱情主题在这一回得到了升华。
        2.宝黛解决了他们的爱情症结。宝玉拉着黛玉的手说:“你放心。”“你皆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只等你的病好了,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3. 因为宝玉错把袭人当作黛玉,宝黛的爱情暴露。袭人听完,“可惊可畏”。
        三十二回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第一次提出了知己,提出知己为爱的爱情观,使《红楼梦》远远超越了才子佳人的小说。刘勰说:“患难相共,谓之知己;心腹相照,谓之知心;同气相求,谓之知音。”这知己知心知音,不正是宝黛爱情的写照么?
        其次,黛玉从这一回之后,基本上“放心”了。宝黛的爱情,度过了猜疑和摸索的阶段。譬如接下来的三十六回,宝玉午睡,宝钗到了怡红院,坐在宝玉身边,替他赶蝇子,绣他肚兜上的鸳鸯。林黛玉看到了,“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请注意,黛玉面对此景,不是哭不是闹,而是笑。三十二回结束了黛玉的“醋十回”,黛玉真真是“放心”了。
        第三,三十二回之后,随着黛玉的“放心”,宝黛钗在爱情上的攻守全面改变,宝钗转守为攻,这一点,我们接下来还要详述。
        第四,随着宝黛冲突的弱化,宝黛感情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平台,三十七回海棠诗社的建立提供了这一平台,《红楼梦》进入了“诗化小说”。
        第五,自这一回,大观园里关于宝黛的玩笑基本绝迹,便是王熙凤,这个宝黛爱情的最大支持者,也绝口不拿宝黛玩笑了。小说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揣测,这个局面,和袭人该有很大的关系吧,她可是第一时间汇报了王夫人呢。
        我们还要提及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这一回,宝玉这个大观园里人见人爱的怡红公子受到了女孩的冷遇,其实,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受冷遇了,当年在彩霞那里就碰了一次壁,这一次是龄官。龄官不搭理宝玉,因为她心里只有贾蔷。这让我们的宝二爷顿悟:爱情,是一个人欠一个人的,“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他宝二爷纵是天生情种,也得不到普天下所有好女孩的眼泪。这一“识分定”,使宝玉从泛情走向专情,“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弄明了这一点,此后的宝玉,一心呵护黛玉,诗社里作诗,黛玉写一句,他叫好一句,哈哈,这一点,颇像情人在如今论坛的施为了。
        总之,从三十二回到三十六回,宝黛爱情的青杏成熟了,不再酸涩,日益甜蜜,等待着收获。恋爱的大幕徐徐落下,婚姻的大幕已经开启,可是,谁又能替他们收获呢?

四  薛宝钗安居平五路
  
        随着“醋十回”的结束,林黛玉的光芒收敛了,在三国的爱情逐鹿中,薛宝钗全面转守为攻。
        首先是元妃从宫中赐出来的礼物,独宝钗与宝玉一样,肯定了金玉良缘;然后是宝玉挨打,宝钗去看宝玉,说了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这话泄了天机,“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可别小看了这一句,这可是宝钗和宝玉唯一的一次“诉衷情”了。
        然后,是三十五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薛蟠说了浑话:“你这金要拣这有玉的才可正配。”把个宝钗委屈得哭了(不妨想想,宝钗在《红楼梦》里,哭过几回呢?)。金玉良缘至少在薛家,也已是明确的。再后,是三十六回,宝钗的丫头莺儿给宝玉打梅花络,用来络他的玉,这一情节极有暗示性,莺儿的络子络住了宝玉的玉,不正是金玉良缘的暗示么?
        三十六回,关于那络子的颜色,有一大段的议论,是色彩美学。最后宝钗说,要把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才好看。请注意这里的色彩,金色,暗示着金玉良缘;而黑色为黛,又暗示着木石前盟。宝钗的攻势,终究还是要过黛玉这一关的。
        《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一章,说的是孔明运筹帷幄,退了五路兵。既要安居,又要平五路,靠的是心机,靠的是善用关系,而这一点,我们的宝钗也不乏。黛玉追求爱情,是孤军深入,径直与宝玉灵魂鏖兵,而宝钗,用的是“围点打援”,肃清外围。性格不同,战术也便迥异了。
        那么,薛宝钗平了哪五路呢?
        第一路,王夫人,巩固己方力量。
        金玉良缘,王夫人是天然的支持者,因为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儿,娶进宝钗,有助于加强王夫人的实力。但即便是盟军,也不可怠慢的。在《红楼梦》中,王夫人是个很令人生厌的角色,假正经且心肠狠毒,我们且看三十二回得知金钏儿之死后宝钗与王夫人的精彩表现。         
        王夫人说:“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王夫人的这段话,颠倒黑白,假惺惺的承认“我的罪过”,人品之低劣,可见一斑。更妙的是宝钗的回答了:“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他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如果说王夫人的话虚假的令人作呕,则宝钗的话,其逢迎,其冷漠,更让人不寒而栗。
        第二路是贾府的领导层,主要是贾母。宝钗行事,时时都揣摸着贾母,早在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就揣摸着老年人的心态,点热闹戏文,吃甜烂之食,把贾母哄得开心得不得了。但贾母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对宝玉的婚姻,她有着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完全倒向宝钗,这一点,我们下文还要详述。
        第三路是大观园的姐妹,宝钗基本收服了大观园的人心,以史湘云为代表的姐妹们对宝钗服的五体投地。甚至赵姨娘,这个贾府里极惹人厌的恶女人,宝钗都没有放过。六十七回赵姨娘感慨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接着,“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态度是很鲜明的了。
        第四路是怡红院以袭人为代表的丫头,这可是釜底抽薪。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袭人正柔情蜜意的给宝玉的肚兜绣鸳鸯,看到宝钗来了,连忙借故走开,让宝钗接着给宝玉绣鸳鸯。袭人的用意,也是很明显的。
        宝钗的第五路,是收伏了黛玉,这真是神来之笔。四十回黛玉在行酒令时无意中说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曲文,这可是那个时代女子们不该接触的淫书,宝钗没有揭穿黛玉,而是在四十二回以知心美言,指导黛玉要多读正经书。这一下把黛玉打动了,情敌一下子变成了挚友。唉,黛玉的心地太单纯,她若是知道宝钗扑蝶嫁祸于她,又会作何感想呢?
薛宝钗化敌为友,在感情上孤立了宝玉,四十五回宝玉发现钗黛和解,竟“闷闷不乐”,抱怨自己“反落了单”,宝黛的同盟松动了。
        我们说过,在爱情上,黛玉的战术是“突击”,宝钗的战术是“围剿”,薛宝钗安居平五路,使得大观园的舆论向着金玉良缘转变,大观园上上下下,哪怕是开玩笑,也没人再提宝黛的婚姻了。
        宝钗是个冷美人,《红楼》评他“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也许倒过来理解更贴切些:“任是动人也无情。”现在,在宝黛钗的爱情角逐中,宝钗已经占得了先机,无怪乎七十回填柳絮词,众人都悲戚,独有宝钗写下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句,有了好风,有了借力,宝钗该独上青云了。
        但曹雪芹显然并不喜欢宝钗,宝钗的诗句刚出口,窗外,一个大风筝就呼啦啦的掉下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毫不客气的给了薛宝钗一个耳光。


六:红楼之水煮三国(下)

五  紫鹃试玉:一个人的空城计

        96回袭人听说了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大喜之后又替三人担忧起来,转喜为悲,“老太太、太太哪里知道他们心里的事”,“初见林姑娘便要摔玉砸玉;况且那年夏天在园里把我当作林姑娘,说了好些私心话;后来因为紫鹃说了句顽话儿,便哭得死去活来”。这里,高鹗借袭人之口说出了宝黛爱情的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宝黛初会、诉衷情、紫鹃试玉。这样的把握,是很准确的。
        紫鹃试玉在《红楼梦》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紫鹃为了试探宝玉,谎称南方来人要接黛玉回去,这一下惹出大祸,差点要了宝玉的命。这一回写得很精彩,但首要的问题是:宝黛的爱情好好的,紫鹃为什么要试玉呢?
        紫鹃自己对事情的原委是这么说的,“年里我听见老太太说,要定下琴姑娘呢。”从表面看,紫鹃担心的是宝玉和宝琴定亲。但这么个说法很令人起疑,贾母中意宝琴是在50回芦雪庵联诗的当儿,是在年前了,而且当贾母流露出这个意思的时候,薛姨妈就说明了宝琴已经许给梅家,名花有主。紫鹃不可能在过了这么久之后,得到的还是片面的消息。紫鹃的说法,明显的只是个托词。
        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看紫鹃试玉的前一回“探春理家”,答案就显明了。王熙凤病了,由探春打理贾府,但探春并不是一个人理家的,名义上是个“三人领导小组”:李纨挂帅,探春执政,宝钗协理。这个安排颇有意思,李纨作为珠大奶奶,琏二奶奶生病期间,她来主持日常工作该是义不容辞;但李纨有“活菩萨”之称,由三小姐“敏探春”扶助也在情理之中。独有这宝钗,她在贾府可是个外人呢,是寄居的亲戚,她以什么身份,有什么资格也来管贾府的家事呢?
        我们再看看这安排究竟出于何人,王夫人,是王夫人“特请了宝钗”,“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宝钗竟成了王夫人的钦差,替王夫人管理荣国府大观园。透过王夫人的安排,金玉良缘,已经昭然若揭了。
        可我们的两大主人公宝黛还沉醉在爱情中,浑然不觉,紫鹃之“慧”,正慧在这敏感上。紫鹃担心的绝不是宝琴,而是宝钗。这一点,薛姨妈也隐隐觉察了,在紫鹃试玉之后,她老人家竟专程来看黛玉,“爱语慰痴颦”,在整部《红楼梦》中,这可是薛姨妈唯一看黛玉的一次。
        紫鹃大唱空城计试玉,试出了个什么结果呢?试出了宝玉的真心,宝玉对紫鹃说出了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
        宝玉在那儿死去活来,黛玉竟一次也没去看,显然是避嫌,只派了丫头去探视。黛玉似乎对测试结果也不感动,从32回诉肺腑,她早就“放心”了,这个测试,对黛玉来说,完全是多此一举。
        但到了那天晚上,待紫鹃回来后,主仆俩正式谈到了婚姻,紫鹃说:“一动不如一静”,“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这是黛玉第一次说及自己的婚姻。
        第二天,薛姨妈来了,这一回,紫鹃之“慧”不过是小慧,薛姨妈才真是个大“慧”,她敏感的察觉了紫鹃黛玉的心事,也隐隐感觉到这里针对的是他家的宝钗。于是,她带着宝钗来看望黛玉,“慰痴颦”来了。
        薛姨妈来了之后,先说起“千里姻缘一线牵”,婚姻是一种缘分,强求不得;而后,又说了一句:“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她”,“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于他,岂不四角俱全”?
        这一下,连紫鹃也上当了,当场托薛姨妈和太太说去,婆子们也附和,要姨太太“保媒做成这门亲事”,薛姨妈满口答应:“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现在,在紫鹃的心中,黛玉的婚姻总算有了着落。婚姻对象:贾宝玉;婚姻依靠:贾母;婚姻媒人:薛姨妈。似乎所有的要件都齐全了。但这婚姻也就在这里,注定了“一场心事终虚化”。
        紫鹃黛玉把婚事寄托在贾母身上就是一大错,诚然,贾母爱宝玉,爱黛玉,疼她的“两个玉儿”,但贾母在“情”上,是颇不以为然的。在54回元宵夜宴上,贾母就批评了才子佳人的小说:“……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贾母对爱情的断然否定,让我们早就为宝黛的婚姻捏一把汗,更何况,贾母还曾经托张道士给宝玉说亲,还属意宝琴,这样的靠山,怎么靠得住呢?
        此外,是薛姨妈这个媒人,57回她一口答应替黛玉做媒,但到80回整整23回,这事再也没有了下文,个中原因,不说自明。
        《红楼梦》回目中的形容词是颇精警的,譬如俏平儿,勇晴雯,呆香菱,憨湘云,敏探春,时宝钗,这一回说“忙(莽)玉”、“痴颦”、“慧紫鹃”,也很形象。但也有反说的,如几次提到“贤袭人”,袭人告密妒人,害死了晴雯,逼走了芳官,“贤”得让人齿冷,至于这一回目中的“慈姨妈”,薛姨妈之“慈”,该是正说,还是反说呢?

六  林黛玉秋风五丈原

        论才情,论思想,高鹗与曹雪芹皆不可同日而语,《红楼梦》后四十回质量也远不如前八十回,高鹗的后四十回,“调包计”和黛玉之死成为最大的亮点,但在曹雪芹原先的构思中,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一点,聚讼纷纷。
        周汝昌先生认为,黛玉是投水而死的;蔡义江先生则坚持还泪说,认为贾府被抄后,宝玉遭祸离家一年,音讯隔绝,黛玉悲啼而死;梁归智先生也同意还泪之说,只是认为宝玉从军,贾母死后,黛玉受到赵姨娘之流的“污蔑诽谤”,还泪而死。
        这三说,都认为黛玉之死和贾家择媳并无关系,笔者学疏,不敢对大家之言有什么微词。只是认为,即便高鹗的续文违背了雪芹先生的原意,依旧不失为妙笔。
        高鹗的黛玉之死,最妙处是黛玉死在宝玉和宝钗联姻的那一时辰,一喜一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么,金玉良缘是否会战胜木石前盟呢?我认为,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逻辑发展的必然。
        32回之后,宝黛的爱情走向成熟,宝玉倒向黛玉,但贾府却倒向了宝钗,55回探春理家王夫人让宝钗协理就是明证。40回之后,曹雪芹花了不少篇幅写贾府的矛盾,政治的岌岌可危、经济的入不敷出、人事的勾心斗角,贾府的败落已是难以避免,而能够挽回贾府颓势的,便只有宝钗,这些描写,正是为金玉良缘进一步蓄势。
        77回和79回,是雪芹《红楼梦》的最后几回,对这一结局有着明确的暗示。79回写黛玉与宝玉讨论《芙蓉女儿诔》,宝玉竟把其中的四句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因为这“无缘”,这“薄命”,说的已不是黛玉的影子晴雯,而分明就是黛玉了。
        77回更有一明确暗示,那一回写贾府的顶梁柱王熙凤病得厉害,要参。王夫人找了许久,最后从贾母那里要到了一批“手指头粗细”的参,拿到药店里一看,大夫却说不能用。“人参固然是上好的”,但年代太陈,人参,过上个一百年,便自己成了灰,“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这“朽糟烂木”,说的正是贾府。
        可这时,宝钗来了,薛家还有上好的参,宝钗以好参维系着贾府实际当权派王熙凤的命,这里的寓意,该是很明显的吧。
        接下来我们看“调包计”,调包计也一向被人质疑,怀疑的重点有三:贾母会舍黛保钗么?王熙凤为什么舍弃了黛玉,出谋划策?宝钗会受这委屈么?
        我以为,这三点,都是极可能的。贾母并不重情,对宝黛的感情,从来不以为然,在关键时候,倒向宝钗一边,是完全可能的。只是高鹗的笔下,贾母未免太过绝情了一些,与前八十回似有不符。贾母应该能够支持金玉良缘,但表现得会更具人情一些,对黛玉,我想,该不会不闻不问吧。
        王熙凤始终是支持宝黛爱情的,因为凤姐也解些风月,对“情”还是敏感的。甚至在探春理家的时候,王熙凤和平儿谈起钗黛,说林妹妹和宝姑娘都有理家的才能,可是各有不足,在这里,凤姐还是把黛玉置于宝钗之前,她心中宝二奶奶的第一人选,还是黛玉。但王熙凤的支持,也是很不牢靠的,这人一向见风使舵。不能因为凤姐在前八十回中支持宝黛,就认为她不会想出“调包计”拆散宝黛,凤姐的为人,本就没有原则。
        至于宝钗,一向自尊自重,“调包计”这样的委屈,她会接受么?
        《红楼梦》中的爱,有三种,一是以秦可卿为代表的性爱,二是以薛宝钗为代表的婚爱,三是以林黛玉为代表的情爱。薛宝钗的爱,婚姻是唯一目的。宝钗本自“无情”,尤三姐自杀柳湘莲出家后,连浑虫薛蟠都哭了,宝钗却毫不动情,关心的是哥哥带来的财物是否打点清楚。更何况,宝钗自有“时宝钗”之说,“时”者,顺势而为,见机而动,不惜委曲求全,宝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伤害宝黛,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调包计和黛玉之死,纵然不是曹雪芹的安排,但也没有性格逻辑上的硬伤。
        高鹗的黛玉之死,有两处写得特别动人。
        一是宝黛的最后一面,黛玉听说宝玉要娶宝钗,顿时心迷,只说了一句“我问问宝玉去”,便到了宝玉那里。看到宝玉,宝玉冲着她“嘻嘻的傻笑”,黛玉“却也瞅着宝玉笑”。宝玉笑,是因为他中了调包计,以为要娶了自己的心爱,遂了一段情。而黛玉,她又笑什么呢?
        黛玉随后问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是啊,宝玉,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你怎么能病了呢?我黛玉纵然有千种委屈,找谁说去呢?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够了,够了,有这句话就够了!黛玉,这个为了爱情哭了一辈子的女人,现在,泪尽了,债偿了,可以笑着离开了。没法得到一段婚姻,却得到了一份情,一颗心,怎么能不笑呢?苦绛珠,笑吧,笑吧,在你的笑声中,那个即将成为宝二奶奶的女人贤得多么渺小,多么可怜!
        黛玉告别尘缘之前,烧掉了自己的诗帕、诗稿,烧掉了爱情的见证。知音自古婚姻薄,黛玉无法违拗命运;“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焚稿焚帕,焚断了痴情和人生,诗是黛玉的生命,她用诗稿为自己的生命送行。此时,贾府里,宝钗的婚礼还在进行着,大喜庆反衬着大悲凉,我们的两位女主人公,黛玉形同槁木,无力动弹;宝钗呆若木鸡,动如玩偶。生命的喜剧和悲剧,又有谁能够区分呢?
        黛玉走了,带着她干净的身子,带着她干净的心灵,带着她的诗稿诗帕,完成了她那诗性的人生。黛玉焚诗,却把自己焚成了我们心中的一首诗,在我们心灵深处,永生。

[尾声]

        以上,我们分析了宝黛的爱情,忽然想起第二十二回宝玉写的那个偈子: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这偈子说的是禅,也是情。爱情,正是这样,心要证,情要证,这是爱情的初始阶段;到了一切都不需要证明,爱情才走向成熟。到了无可证明了,才是爱情的立足之境。
        可这偈子被黛玉见了,她便又在下面加了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宝玉黛玉,终于,他们没有了立足之境,他们干净了。

        《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万事都经历了,便只有大怜悯、大淡漠、大欢喜,大虚空,便只有无。阅尽了那么多的情,你怎么可能不悲凉?
        但《红楼梦》又是一部让人执著的书,世上还有一些人,还有一些情,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疯。阅尽了那么一份挚爱,你怎么可能不动情?
        在执著中解脱,在解脱中执著,《红楼梦》,真真是一部妖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9: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梦千寻》
文/袅娜


  你说,你会来的。于是,我就一直站在这里,守望着你。我很想把长发盘起来,但是,我怕你看不到,那一头飘逸的青丝;我要让她在风中扬起来,亦如扬起我,爱你的情怀…… 

  【壹】   
  五月,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升起,她弹出第一支《高山流水》的时候,森林还没醒,蛐蛐窝在洞里。  
  五月,第一滴晶莹的露珠摇摇欲坠,她弹出第二首《知音》的时候,鸟儿振动翅羽飞出来了,不再是?无形迹。   
  她等的人儿, 在远方酣睡,续着前缘的梦。   
  夕阳坠落,青山用薄纱将自己轻拢;彩云漫追皎洁的月儿,鸟儿归巢去了;薄凉沁透冰肌。   
  她继续弹奏曲子,并伴以柔声的歌唱,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琴玉萧葬花吟.当回廊弦断,爱音会传递到他的梦中。
  
  【贰】   
  江南朦胧的雨丝里,谁在唱着那支忧郁的歌?   
  雨巷,青花石板,临楼而立的侧影,一扇花香满楼的窗景,如梦靥刻在他心里,缠绵……  
  不过是邂逅了一个美丽的背影,却陷入一帘幽梦。     
  她翩然而至,透散出袭人的沁香,手挪梅蕊,背立盈盈,似那花开的声音倏地唤醒了沉寂多年的心。   
  那一刻,漂泊半世的目光不再流转;那一夜,苍白的雪被涂成了相思的梅红。  
  从此,爱的囹圄困住了一个虔诚的囚徒。  
  从此仄仄平平。
  
  【叁】   
  一叶轻舟,一支长篙,那西湖之水,涓流不息……   
  他涉水而过,去彼岸追寻她临水照花衣的妩媚。从“唐诗之路”走到”丝绸之路”, 叩动远方的心弦,手中线装竖版的唐诗宋词就长出了千年的相思。   
  他把灵魂晾晒在用文字做成的骨架上,把幸福和渴望,把春水和激情都捶打进与她有关的诗歌里。   
  那卷诗笺里长着桃红柳绿,长着大漠孤烟,长着一见钟情,长着春花秋月,长着沧海桑田,长着生离死别,每一个温润的字眼都写着地老天荒,寻寻觅觅。   
  这缠绵的音符化成一支一支蘸着露水的格桑花,掉落一地明媚而又鲜嫩的花瓣,一直朝着她的心房铺去。   
  从此,他为她画眉,她为他唱歌。
  
  【肆】   
  夜未央,长相忆, 共天荒。  
  她是一只歌不尽心曲的夜莺,敲打着他的灵魂和骨头,发出幸福的响声, 平平仄仄。   
  他热的唇将她拥抱,他失神的眼顾不上将她抚摸,暗夜的星子在偷笑,一眨一眨;月亮醉了,倒向幽幽的重檐攒顶;急促的呼吸匆匆掠过,惊醒了脚下的相拥而眠的青草。  
  她的发丝轻轻掠过他的脖颈,牢牢地系住了他的魂魄;那前世被强拆的肋骨终于在渴望三生之后,再一次找到了爱情的根;炽烈的目光,滚烫的唇,他的身影与她的影子丝环相扣,任暴雨疾风……  
  风在穿行,在文字中穿行,在心与心之间穿行,在梦与现实间穿行,在天光里穿行。  
  有些记忆值得一辈子去回忆;有些承诺值得用一生去遵循;有些人值得一心一意去守侯;有些梦需要用千年去追寻。   
  梦中梦,情中情,一梦千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9: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走在路上》
文/袅娜


        【壹】
        五月,暮夏风起,穿越长发,微微的凉,微微的香。
        晨起,携书走在校园里,闻见泥土的干净清新,淡淡的花香若有若无的传过来,宛若岁月深深里隽永而又清凉的一抹香。
        安静的思绪里,看着忙碌的人群穿梭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欣然的、快乐的、忧郁的、失落的。
        一页页的时光翻过,关于相遇、关于相识,相知。静默中,把这些情节一一串起。
        走过的路上,深深浅浅的足印里,蓄满了往事的馨香。

        【贰】
        五月,又到棕叶飘香时。
        收到母亲托人带来的粽子。母亲包的粽子是用最好的江米,有红枣的、豆沙的、八宝的。
        已经五年没有回家和父母过节, 母亲温暖的声音传过来,忽然之间,眼眶就湿润了。
        时光如手中流泻的沙,一点点随风飘散。五年前,我踌躇满志、带着年轻的自信和些许轻狂,从奢华的上海来到这座西北内陆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北城市,承载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开始度过年轻生涯中最值得珍视的五年时光。
        我在书的背面这样写:所有的付出,终究都会有回报,只是早晚而已。
        那段时间,听得见内心节节拔高的声音。听得见自己在一寸寸的成长,骨骼舒展,渐日坚定。自信,在一日日的磨砺里,渐渐堆积。是的。都会有回报的。在这几年忙碌的生活学习中里,逛街很少。游玩很少。病了,不告诉父母,咬牙硬撑着。假期,没有时间回家。就这样,熬着,苦着。累着。
        在有些时候,夜深时坐在电脑屏幕前,忽然的,就会哭出声来。有时是莫名的,有时则是遇见一首歌,想起一些心情。哭的很无助,落寞。但转瞬又会擦干眼泪。告诉自己没事。我很坚强。
        还好。一切都过来了。回想起一切,都已开始模糊。我都开始忘记了那些努力的细节。甚至对这几年,充满了深深的感激。虽然很苦,但是苦着有希望,苦的有结果,苦的充实与紧张,快乐与幸福。

        【叁】
        六月, 撷取夏的光芒,点起此生浸染的墨香。风儿轻轻的吹,心事轻轻的弹.
        六月,用一指温柔,铺展一抹缱绻,于六月里启程。
        六月,又是高考。 学校的莘莘学子,奔赴战场。
        而我,也如学子般一样,开始另一段人生的奔赴。
        年轻只有一次,青春永不回来。无论在蓝天下哪条路上,被风缓缓翻动的,都是逝去的日子。曾经几何时,仰望着天空,幻想能在这片湛蓝下,演绎什么样的人生?
        每一次总是若有所思,弄弦夜色云中月,沧桑是种沉默的微笑,当岁月斑驳成零碎的影子,我看见沉甸甸的心,如覆薄冰。生命中,心的绝唱背道而驰在时间的隧道里沉沦,如一帆风景,只能用七彩笔抒写永恒的景致,然后定格。
        日月总是向前,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片刻。山一程水也一程,迎着朝阳送走晚霞,如浮云轻轻掠过通行无阻。每一次明亮只属于当时的天空,光阴从不停歇轮转,昼夜交错是年华不变的方向。虽然也曾美好,但经过的风景只适合偶尔伫足回眸,在前面,还有那么多不可预期的未知等着我们去全新迎接。
        那么,我就把一路的喜乐哀愁装进行囊,充盈起希望, 于六月里,上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9: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一路有你》
文/竹笛清韵


        江南四月,垂柳如烟,春花漫漫,恰是明媚温暖的烂漫时节。
        找一处幽静,写一缕春花淡月。品一壶古茶,吟一首唐诗宋词。任窗外幽香袭来,任细细的风舞动发丝,任记忆的脚步踩着温润的韵律,流连在这一路相知相守的感动中....
        曾记否,海边草屋初相遇的简单和纯粹?许是那幽幽的文字,触及了心灵隐逸的忧伤?许是一种声音,打动了暗夜的心房?仿若一个身影,独自伫立在静夜的海边,聆听那无涯的海水起落有致的呼吸,那流动的气息漫过心灵的潮湿,一些看不见的思愁就在空气里蔓延开去.....
        曾记否,东方朗诵的简单与闲适?那里曾情谊如水,欢乐如歌....
        曾记否,真爱房间的嬉闹和疯狂?那里曾歌声阵阵,笑声不绝......
        曾记否,蓝色海岸的静谧和空远?那一片辽阔的蓝,幽幽的流淌着,那一片细柔纤细的蓝,凝结着淡淡的忧郁,凝结着心灵细致如丝的歌....
        就这样坐在时光的岸边,捡拾往事的缕缕痕迹。是昨天,还是更早,一些走过的风景,就被我们尘封在了记忆深处?一些无处安放的思绪,走走停停。而心却从没有停止追逐,你婉转深情的关注,是我心灵贪恋的温暖和幸福。
        一些场景,一些封锁,一些消失,一些遗落,不由人心掌控。那些见证着情谊的地方,心有时再也靠不近。许是主人早已更换了密码,让每一个漂泊的灵魂关在心门之外。几许徘徊,几许不甘心,几许执着,然而那些被封闭了又封闭的地方,任谁也敲不开。轻轻转身,保存着记忆中的暖。那些曾经欢声漫漫不绝的地方,日渐冷清,日渐荒芜....
        有时,想起,有时,怀念。一缕幽幽的感伤划过心头。 热闹?安静?荒凉?所有的所有,似乎都是宿命,都逃不过结局的冷寂。
        然而心依旧期待,依旧欣喜。一些关注的目光,始终在,不曾远离。任尘世如何变迁,任红尘憔悴了容颜,至少还有一起走的你。这一路,隔着山隔着水,却隔不开这么多年的我和你。
        此岸彼岸,很远很远。然而有桥就可以穿越岁月之河,友情之江。一座心灵的桥,早已架构在彼此的心灵。烟水相望,陌上花开,沿着心之桥,请你仔细聆听,芬芳也能浸润你彼岸的心房...
        一路走着,总有些叹息,然而也总有些盼望,在心中生长。谢谢这一路,你一直静静地陪着我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9: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一笑,无语也从容》
文/竹笛清韵 制图/采旎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放下的,正如有些回忆,不用刻意用遗忘的姿势去尘封,岁月如风,一切到最后都是如云烟散去。很多时候,怎么做,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心的感觉。有些是不用说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无处不在的关心,不是靠虚浮的言语来演绎的,需要的是一种心的感动。
        一粒尘埃落进水里不会起涟漪,很难引起关注,只有心思细腻的人,才会发现看似一湖净水,其实早已尘埃落进,不是原来的湖,亦不是原来的水;
        很多话需要说么,用心看吧。躲躲闪闪的,游游离离的,不是看不懂,只是疏于表述,抑或表述的欲望都没有。淡淡一笑,无语淡漠,人心也疏懒。
        炎炎夏日,空气浮躁。浮躁中沉淀下来的,是静默的心。虽然做不到那样的淡定与从容,多少该有些平和与安静。一切的繁华,一切如烟花盛放的故事,就如流火的季节,按照自己的步伐在岁月里穿行。一份静心,才能透彻其中的玄妙的。
        我想我还是喜欢安静的,可是却时常融入纷扰中。太多的看不懂,太多的怅然。其实糊涂也是好,太明白了,未必就是快乐。能守住的是自己内心的一抹清凉,无法跨越的是一些无形的距离。那距离抑或是自己刻意制定的,只是为了让自己站远些,看得清澈些,让心不要无端陷入一些怪异的影像中。
        人生就如列车,上上下下的人,构成别离的场景,这是宿命,也是现实。一路走,一路让心干净。忧伤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可以多一些微笑。微笑是自己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6: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恰好》(小说)
文/蓝雨


        中午两点到两点半,是初三孩子的午读时间。她走进教室,看到他的座位还是空着,他的手机还是关着,打他家里电话,听到的还是他母亲的抽噎声。
        从早晨到她现在,她的心揪得紧。
        他是她的班长,一个懂事乖巧、品学兼优的16岁男孩。他自己出色着,还帮她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让她省了不少心。
        可就在这报志愿的节骨眼上,他却出状况了。
        网上志愿填报只剩今天,下午五点就要关闭网上报志愿的通道了,一旦关闭谁也无法再报志愿。昨天放学前,她上网检查学生的志愿填报情况时,竟然发现他的志愿表是空着的,全班唯一一个空着的。这积极、热情的孩子,竟然糊涂到忘记报志愿了?
        她急忙奔向教室,把正上着物理课的他叫出来。
        “老师,我今晚回家就报好,您放心!”
        她当然放心,他本来就不要她操心。正因为放心,她忽略了他的一些客观现实,也忽略了他说要她放心时脸上的落寞,不,可以说得上难过。
        直到今天早晨看到他空着的座位,未等他母亲的电话来说原因,她就明白了他的落寞、他的难过。
        他的老家在湖南,2岁跟随打工的父母到沿海读书。辛勤的父母起早贪黑,在拿到五年暂住证后把他送到他们工厂旁最好的公立小学,然后考进了她所在的这所省级中学。虽然不能像本地的孩子一样免学杂费,但他能受到好的教育,父母乐意着。他也没有感觉到自己与本地孩子有什么不同。
        三年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完全可以上重点高中。中考要报志愿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他面前:他即使上了重点,他也必须回原籍参加高考。这个城市他呆了14年,他深深地喜欢上它。他更不愿意离开他的父母、他的老师和同学。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墙上时钟钟摆的声响一下一下地敲在她的心上。她祈祷,时间慢些,再慢些。
        “我已经请示学校,在你的指导下请她父母帮他填报志愿。我已经打电话给他母亲了,她十分钟赶到!”年级组长走进办公室急急地对她说。
        他母亲赶来了,全身湿透,就像水里提出来的,说话上气不接下气,好一会才缓过气来。
        她赶快打开电脑,用她的管理密码查到他三月底报考时他所设的密码、进入他的志愿填报网页。
        她和他的母亲,嘴里几乎同时说出给他选择的三个重点高中志愿。
        “老师,妈妈……”一声胆怯的声音传入她和他母亲的耳朵,她们抬头一看,是他。
        “老师、妈妈,我不赌气了,我错了……我要考出最好的成绩,拿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回家乡读一流的高中、考重点大学!”
        “好!我相信!快,看看我们给你填报的志愿是否符合你的意愿?”她赶快把他按到自己的座位上。
        “嘿嘿,和我的愿望一模一样,真是‘知生莫若师,知子莫若母’。”他傻傻地憨笑着,又补了一句:“妈,后面那两句不是我说的,是我们老师说的,不过,‘知生莫若师’她说“知师莫若生”比较多,嘿嘿!”
        “你这孩子!”他母亲爱怜地轻点下他的脑门。
        她也轻点一下他的脑门,“你这孩子!快输入认证码,点确认!”
        他迅速地输入认证码的四个数字,把鼠标移到写着“确认“的方格,坚定地按下鼠标左键。
        她下意识地往墙上看去,时针、分针分别指向四点、五十九分!
        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6: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有多远》
文/蓝雨


        “妈妈,永远有多远?”女儿突然从房间跑出来问我,手中拿着她写着“永远在一起”的毕业纪念册,稚嫩、纯真的眼睛里透露出一丝她平时没有的、且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惆怅。
        即将初中毕业,她要与相处三年的同学分别了,我了解她的惆怅。可“永远有多远?”我看着女儿,第一次在她面前无言以对。只是觉察到有无数的期盼、落寞、伤感一并朝心里袭来。
        永远有多远,我真是不知道。儿时人小不谙事,几载春秋大相同。花般年纪,总以为一些人会永远陪在自己的身边,一些事会永远开心在自己的左右。何况,词典里对“永远”一词的解释不也是时间长久,没有终止吗?所以,永远,是要多远就有多远,没法丈量,神仙也奈何不得。
        譬如,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光阴就能永远,没有什么能分开。
        妈妈的歌声很美,小时,喜欢听妈妈唱歌,跟妈妈学唱歌亦是我们姐妹最开心的时光。傍晚放学,和姐姐跟着妈妈走在夕阳中,妈妈就教我们唱歌。《北风吹》、《映山红》、《渔家姑娘在海边》等经典的歌曲我几岁就学会哼了。
        那时,爸妈还经常带着我们姐妹下乡演出。漂亮、聪慧的妈妈是文艺队的主角。着一件红底碎花衣,粗黑长辫子往短发上一绑,妈妈就把喜儿演得活灵活现!我坐在台前痴痴地看着妈妈表演,傻傻地认为,妈妈永远会年轻漂亮,妈妈的歌声永远会清丽、动听。好多年后,当妈妈用有点苍老的声音唱着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喜悦地给她的外甥、我的女儿扎着各色的橡皮筋时,我不知为什么眼中竟然盈满了泪---是留恋过去的美好,还是看着漂亮的妈妈在一点点老去?
        那时,假期,爸妈也常带我们姐弟回老家乡下。我们姐弟喜欢去家乡的水库边抓小鱼小虾,我们可以一个上午泡在水里。11岁那年暑假,我们又回了老家。一天,爸妈带我和二姐去水库边的菜地摘辣椒。因连夜暴雨,水库的水冲进菜地,菜沟涨满了水。
        “快,二伢、三伢,水沟里好多鲫鱼,赶快去堵缺口!”妈妈惊喜地大叫起来。
        我和二姐赶快抓泥巴石头把水沟堵上。我们欢快地在水沟跑着,追着鲫鱼。不一会,十几条鲫鱼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二姐脚下一滑,摔倒在水沟中。姐姐哈哈地笑着,一骨碌地爬起来,又抱着我笑。我帮姐姐理着额前湿湿的头发,然后把手伸进姐姐的胳肢窝挠着痒痒,姐姐笑得滚到地上,妈妈跑过来挠我,我们母女三个滚在一起,衣服上、裙子上粘满了泥水和草渍。爸爸在旁边鼓着掌“哈哈”大笑。我看着抱着我们姐妹的妈妈,慈爱、温情,柔得如水,完全没有课堂上的严厉。我小小的心立刻就祈愿起来,我要与爸爸妈妈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嘴里没出声,那句子就像钉钉子牢实,几乎是发誓般的。
        誓言终敌不过岁月的无情,我长大了。我要上大学,我要忙工作,我要嫁人,我要为我的孩子我的小家,于是,我留给父母大多只是远去的背影,誓言孤独地丢在风里。永远,这曾经让人心怡与幸福的字眼就让它在词典里绝望吧。
        想到爱情,爱情是能永远的!当它渗入了相濡以沫的亲情时,更能永远,我坚信!
        小时,特喜欢傻傻地盯着墙上镜框里的黑白结婚照。一个英俊的男子拥着一个美丽的女子,璧人一对,是爸爸妈妈。也爱看爸爸忙碌地在厨房为妈妈分担家务、妈妈在灯下为爸爸织着毛衣的样子。当然,最爱那从集市回来走在街巷的时光。妈妈提着篮子、爸爸挽着妈妈,我们几个孩子跟在后面乐颠颠地吃着糖果,然后,调皮地从爸爸妈妈中间冲过。爸爸妈妈佯装来打我们,我们蹦跳着前跑。我偷偷地回头,看见爸爸又挽住了妈妈。
        大了些,读到《汉乐府》这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就固执地认为这诗是专门为爸爸妈妈写的,就固执地认为没有什么能让爸爸妈妈分开,他们永远会在一起---冬不打雷,夏也没飞雪,天地更不会合呀。
        可是,我又错了。妈妈走了,那么热爱生命、健康阳光的妈妈,一眨眼的工夫就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连最后见一面的机会也不给我,永生永世也不让我见着她。母女缘,不得永远,留给我是无尽的想念;爱情不得永远,留给爸爸只有孤枕泪天明、孤坟话凄凉。“永远”终成绝望,我真是恨不得把“永远”从词典里剔除!为什么想念和痛有永远,而美好、相守却没有永远?这让人心力交瘁的词汇,不要也罢。
        人和事都如此般渐行渐远,没有一丝生动的气息,触摸不到半点温度。怎么着,怎么看,怎么想,也是窗外冰冷如银的月光,深深缱绻的只有落寞和伤悲。
        一辈子的亲情、爱情都如此,何况三年同学情!所以,我没法回答女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6: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拣拾散落的花朵》
文/红袖添香


一、关于行走

        我喜欢行走,喜欢行走在路上的感觉,随性随意,自由自在,洒脱飘逸。
  我也喜欢摄影,当某些东西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时候,我会选择用摄像机来记录。
        行走的路上,尽管会有不舍,会有遗憾,会有艰辛与困苦,但我仍然会一路前行。
        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在路上的。
  因为幸福躲藏的太深,往往只有行走时才能够体验到。   
        一位朋友说:“行走,是为了进行灵魂的深呼吸。”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行走,行走,关于爱”。
        那么,为了让灵魂得到深呼吸,为了爱,五月的第一天,我又开始行走。


二、关于梦想

        也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曾经有过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吧。
        别人所追求的梦想是怎样的,我不得而知。而我曾经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踏进大学的门坎。

        然而,年少之时,因为家庭条件所限,也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与大学之门,终是失之交臂。
        结婚以后,生下了女儿,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的身上。
        我给了她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氛围,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的是她日后能够考入一所重点大学。
        去年,女儿终不负我们所望,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昌大学,她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
        转眼,女儿在南昌大学就读将近一年了,这期间,我因为这样那样的琐事缠身,而无法前去探望她。
        这个五一,刚好有三天假期,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个假期去南昌大学看望女儿,同时,也寻找当年丢失的梦想。

三、关于女儿的寝室

        到达南昌,当女儿把我带到她所住的寝室时,我真的好吃惊。
        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方寸之地,竟然被她们收拾得井然有序,清爽雅致。
        错落有致的摆设,折叠整齐的床铺,干净整洁的书桌,装饰别致的空间,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耳目一新。
        在她的寝室里,我亲眼目睹了一幅幅用巧手和智慧描绘的美丽图画。
        那里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那里有清风明月,日月星辰。
        白天,那里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夜晚,那里风清云淡,月色如水。
        感叹于她们巧妙的心思,惊异于她们生花的手笔。
        看,墙角的一根水管,被她们赋予了生命的绿意,引来鸟儿安家筑巢。
        就连那些废旧的可乐瓶,也能被她们制作成一个个漂亮的风铃和笔筒。
        女儿和她的室友们用一双双巧手和一颗颗聪慧的心,精心而别致地装扮着这个属于她们的世界。
        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和谐与温馨,这个世界变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当我看到这一切时,终于明白,为什么女儿远离家乡和亲人,依然生会生活得如此的安心与踏实。


四、关于南昌大学

        去年,由于志愿填报失误,女儿以比一本线高出30分的成绩进入了南昌大学。当时女儿是有些郁闷的,不过当她进入南昌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很不错,如今,她也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个学校。
        因为女儿在那里就读的缘故,对于南昌大学,便有了更多的关注与了解。
        南昌大学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和江西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办学始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现有前湖主校区、青山湖校区、东湖校区、鄱阳湖校区、抚州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8062亩。
        女儿就读的学校就在前湖主校区,那里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已经形成了信息畅通、设施先进、资源共享,并基于网络化的电视、电话、一卡通、安防、广播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东南地区江西主节点,是教育部在江西设立的唯一一所驻地网建设高校。
        知道这些并经过这次实地考察后,我对女儿在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南昌大学就读就很放心了。


五、关于爱与拥抱

        爱的定义有很多种,有亲人之间的爱,有朋友之间的爱,有恋人之间的爱。
        爱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爱有博爱,大爱,仁爱,小爱。大爱无声,小爱无言。
        爱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人的表达方式,所谓千人千面。
        当我爱一个人的时候,总喜欢用拥抱来表达。因为拥抱能传递温暖,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拥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那是爱的习惯。
        每天,当夫君出门或者回家时,我都要以拥抱来送别和相迎。
        对夫君如此,对于女儿,也是如此。
        在南昌见到女儿的那刻,我对她同样投以一个热烈的拥抱。
        一个拥抱,表达了心中多少的爱意。一个拥抱,给予我多少贴心的温暖。
        我喜欢拥抱,喜欢被人拥抱的感觉。今后的日子,我会一直用拥抱去爱我所爱的人。

六、关于亲情

        亲情在我的生活当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不知是谁说的,你可以没有爱情与友情,但你绝不可以没有亲情。
        是的,亲情在任何时候都是多彩生活中的主色调。与爱情相比亲情更不容忽视,没有亲情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的。
        这次南昌之行,我不仅见到了我的宝贝女儿,还见到了久别的二姐和外甥女,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五一假期。
        那几天,我们一起逛商场,一起购物,一起动手包饺子,一起开怀大笑,直到笑出眼泪。
        那几天,我们围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般聊着,其乐融融。
        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一种读之即在的光荣了。
        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友情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想堤岸; 而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
        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 ,活而如亡! ”。
        体验了亲情的深度,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拥有了爱情的纯度,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

七、关于幸福

        屠格涅夫说:“人生的最美,就是一边走,一边拣拾散落在路旁的花朵,那么一生将美丽而芬芳。”
        这个五月,我就是这样一边行走,一边拣拾散落在路旁的那些花朵。
        幸福,其实就是这样的自然与简单,幸福,是快乐的行走,是心中有梦,是创造美丽,是拥抱,是与相爱的人牵手百年,是和亲人在一起的感觉。幸福,不苛求完美,没有太多的欲望,它随时随刻都在你的身边,淡淡的,却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体会去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6: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叶斜落我心寂寞时》
文/雪格格


         飘落的红叶从空中缓缓下坠,被着带凉意的秋风卷起,更多了一份凄清,一点落寞。
        一道令人回味的景色,必然与一个擦不掉的背景有关。一片红叶必定在落下的瞬间,留恋着曾经的葱葱郁郁,回味着那些与枝叶间亲密无间的喁喁私语,叹息着美丽的短暂、人生的无常,空留一帘幽梦、一生寂寥。
        秋风轻叩小窗,透进一室清凉,月光被窗外的树影摇曳得斑驳陆离,投影在墙上的是深锁的心痕。放不下无尽的思念,逃不出无奈的郁闷,意欲找寻初初相遇时叠印的眷顾,只可惜美丽的错过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圆,即使望得到脸却牵不到手,于是,只能无奈地咀嚼伤感与寂寞,把思念读给清风明月。
        踏着季节的足迹,丝丝缕缕剪不断的,依然是栅栏之外错落有致的跫音。每天在窗前无言地看着朝朝暮暮碾过岁月的年轮,看那条曾经一起漫步的小路上,轻轻而美丽的季节摇曳而过的覆痕,心依然盛满了柔情。
        默默相对,于默默中早已明了彼此的情怀。相聚,很短也怕长。相别,无情,情又太深。默默的,只用眼中溢出的光华,已足够交流长若一个世纪的深情。
        生活是现实和未来的交替,未来属于一颗流星,她光耀照人撩人心扉,可又缥缈虚无令人迷茫;现实是一轮明月,她高雅纯洁情致殷殷,可又阴晴圆缺使人惆怅。未来与现实就是这样令人痛苦地矛盾着,许多悲剧应运而生,留下无数令人扼腕长叹的遗憾。
        在情感驿站,曾经一起虔诚地守着一个美丽的梦,一起看月出、一起数星星,一起唱那些感动得让人掉泪的歌,一起牵手憧憬未来。只是,梦终会醒来,现实总是残酷无情地击碎所有的幻想,好比清晨从一个美梦中醒来,所有的故事却已悄然躲在记忆温馨的羽翼下。
        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有圆满的结局,不是所有的初相遇都可以同行。即使如此,也该以一颗怡然的心庆幸,因为毕竟曾经相遇、曾经走过人生最美好的一段路,在以后的落雪之夜,心底的那份真淳,会在回首的时刻幽幽地浮上来,会在爱的世界里重温那首暖暖的歌。
        红叶飘落了,带着一丝遗憾,也带着一丝满足,缓缓地投入大地的怀抱。人生本就如此,爱过就是永恒,谁能说那不是一种美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9 17:02 , Processed in 0.10401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