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倚槐卧雪

听雪散文社四期作业??天雨流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天共远

(天雨流芳作业) 我是傻瓜
        我是傻瓜吉姆佩尔。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傻瓜,恰恰相反,可是人家叫我傻瓜。我一共有七个外号:低能儿、蠢驴、亚麻头、呆子、苦人儿、笨蛋和傻瓜。
        当那些恶作剧和捉弄人的人发觉我易于受骗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想在我身上试试他的运气。我像个机器人一样相信每一个人。
        以上文字出自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的著名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辛格一九零四年七月十四日出生于当时被沙皇俄国占领的波兰莱昂辛地区,后随父母迁居到华沙附近。十二岁时辛格阅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深受启发,决心当一名作家。一九三五年他随哥哥移居美国。
        在当代美国文坛,有一大批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辛格、诺曼梅勒、马拉默德、塞林格、金斯伯格、约瑟夫海勒等,其中贝娄和辛格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吉姆佩尔是个孤儿,他到拉比那里去请教,拉比说,圣书上写着,做一生傻瓜也比做恶一小时强,你不是傻瓜,他们是傻瓜,因为使自己的邻人受辱的人,自己要失去天堂。
          大家给吉姆佩尔做媒,一个并不贞洁的孤儿出身的女人,她头发上的臭气几乎熏倒吉姆佩尔,签订婚书时他才知道她是个寡妇又离过婚。
           这个走路一瘸一拐的女人不许吉姆佩尔睡她的床,结婚才四个月,她就生了个不知谁是父亲的男孩。吉姆佩尔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有个晚上吉姆佩尔从失火的面包铺子赶回家,他吃惊地发现一个男人睡在他的床上,睡在他老婆的身边。他又去找拉比,拉比的决定是吉姆佩尔永远不要再进那婊子的门。
           他的老婆临终前对他说了实话??想到所有这些年来,我是怎样欺骗你的,我感到自己是多么丑啊。我要干干净净地去见我的上帝,因此我必须告诉你,这些孩子都不是你的。
           自诩为正常人的人在智力残障者面前,常常会放下社会道德的约束,将嘲弄和残忍都表露出来,因为不必担心会受到惩罚,所以人性的丑恶更加肆无忌惮。从这个意义上,智障者无疑是面灵魂的镜子,映照出人心深处的丑陋。辛格选取这样的视角来展现人间万象无疑更具深刻性,放下道德面具的人的本性得以暴露,一个智障者眼里的世界似乎更真实。
           吉姆佩尔的世界是可悲的,但他以自己的理解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变得易于接受。辛格笔下的人群是盲目和无良的,他用文字给我们指出了出路,在宗教的教诲中获得新生。依托于宗教的救赎多少带着凄凉,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只能寄望于来生,而来生又多么虚无缥缈。本小说的最后一段也因此显得异常凄凉??
        毫无疑问,这世界完全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但是它同真实世界只有一尺之遥。我躺在我的茅屋里,门口有块搬运尸体的门板。掘墓的犹太人已经准备好了铲子。坟墓在等待着我,蛆虫肚子饿了;寿衣已准备好了??我放在讨饭袋里,带在身边。另一个要饭的等着继承我的草垫。时间一到,我就会高高兴兴地动身。这将会变成现实,那儿没有任何纠纷,没有嘲弄,没有欺骗。赞美上帝:在那儿,连吉姆佩尔都不会受欺骗。
        视角独特,叙述语言贴切,辛辣的嘲讽,情节的曲折离奇,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这些都融入了本篇,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一篇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醉红尘

       (作业)品味“诗意
        周末逛书店。开发区的新华书店很小,没找到想要的书,只掏了本〈2005散文年选〉回来。泛泛浏览时,被几个名字吸引,其中一个名字是黄帅。
        这是个我不太熟悉,也不太陌生的名字。我出生于那场运动开始两年之后,等我自己懂事有了记忆时,浩劫已经结束。所有关于那个年代的时,都是听来的,看来的,包括黄帅这个名字。借助网络,我初略了解了黄帅。了解之后,是更深的感慨,对今天的黄帅,也更多了一层敬佩。“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生活,心头就会频频泛起诗意。”这话出自那个从大风大浪中走出来的黄帅之口,淡淡的诗意里,让人体会出并不淡的感动。
      〈淡淡诗意,悠悠中年〉这篇文章,网上的和文选里的略有不同,文选里的文章结构更紧凑,文字更凝炼。网上的文章,看上去有些象未经修改的初稿,但却更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的情感。
        作者的诗意,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里的一些琐事。风把挂在墙上的纱巾吹落,作者写到“我停下手中的活,直直地看着它翩翩地、灿灿地舒卷着,在空中漫舞、飘落……好美啊!诗意来了。亏了诗意,坏心情没有来得及开始”;夜晚突然停电,她没有抱怨停电的不便,而是欣赏着烛光的浪漫月光的美丽。这样的诗意,是要用心才能读出来的,纱巾飘落时翩翩的姿态固然美,但吹落了总要麻烦一下拾起来,如果我们烦躁一点,埋怨风大,或埋怨家小,也是可以理解的。风吹落纱巾,她欣赏纱巾飘落瞬间的美,突然停电,她欣赏于烛光月光的浪漫。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其反应到人心里的好与坏,取决于人们面对事物时的心情和角度。黄帅,用她那颗平和感恩的心,淡漠事物不好的一面,而欣赏其美的一面。
        从反潮流的英雄,到工程硕士,从浮躁的心绪,到平静的感恩、淡淡的诗意,黄帅的经历本身就充满诗意。经历过喧嚣的辉煌,生活使黄帅成熟了,她不回避往事,但她更学会了理性的反思。她在悔恨自己曾重重的伤害了别人的同时,她自己的人格也在那一瞬间得到了升华。她在怀着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生活时,生活也回报给她以微笑。
        黄帅的诗意,我们平日里是感觉不到的,这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有诗意,而是我们缺少欣赏诗意的平和的心情。从文章里看,黄帅的居住条件很有限,在豪宅别墅随处可见的今天,她完全有理由抱怨。但她没有。反之,那些身处豪宅的人们,心头塞满了对名和利的追求,永不满足,使得他们欣赏不到生活中的美和诗意。走过了急风大浪,经历过荣誉的颠峰的黄帅,看懂了名利的实质,也看淡了名利本身,她才能在悠悠的中年里,欣赏着生活赋于她的淡淡的诗意。
        “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生活,心头就会频频泛起诗意。”
        (这篇文字是3个月前开始的,刚敲完前5节,因故不得不放下。等处理完琐事,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感觉了。今天翻出来,打算理顺一下思路,重新续上,续了最后两节,感觉很勉强,心里不由得有些感慨,灵感这东西,就象天上的流星,不珍惜它,它转瞬即逝,非人工所可捕捉得到。200609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汀芷幽兰

        作业[天雨流芳]????论文人
        写在前面的话:有些事情是我们穷尽一生之计也无法阐释的,如同我现在面对的这个论题,不管我站在任何角度,用最圆满的论据和论点证实,都会有错误展开草稿等待真理,而真理不会因此到来或者提出前提,所以,这是一段没有结果和结论的文字。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撰写文字的时候需要灵感,谈论文化的时候需要沉淀与积累,而谈及灵魂的掌控与书写人时则需要嘉奖,且奖励他们不要做文人吗?
       钱钟书老先生(以下简称先生)就是这样说的。我在这里斗胆论文人就是读了他在《论文人》中的所谓文人者也在事实上是一个只应用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之类的作者的一个名词,在此之列的都是站立将军身旁的军师“吴(无)用”,或者说是戏文里的衙役,舞台的幕布外,走个过场的龙套一般,百无一用。而精通实学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家等专家,则被老先生称为“用人”(有用人物的缩写)。读到这里我笑了,自然不会当真接受先生这种带有讽刺意义的立论,何况,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家确实在造就社会,提高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与生活水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提高。我也是一个技术员,按此推理,我也应该属于 “用人”一列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做人民的公仆,如此宣传,应该是深入民心的,并不可争辩与指涉的。当然,不能排除先生所处的历史时期与背景的影响,而在当今读了,不禁要问:先生意欲何为?
        “用人瞧不起文人,自古以然。”原来这般。谁能横刀立马,浴血江山,谁能雪中送炭,暖衣饱餐?这些都是文人不能及的,身无缚鸡之力,不能撑起国家栋梁,做文人的,岂不惭愧?先生确实饱读诗书,且贯穿中西,从汉高祖到小财主,从罗马教皇到法国总统一番例举,语言实在而又鲜明,在不经意间注入自己的学识、风格。尤其是药方论,淡淡的幽默藏不住搜肠刮肚的无奈和那种寓智与散淡无形的笔法。
        于是,文人惭愧着不敢说自己是文人,甚至以此为耻。但我们又深知,文明本是经过文人的智慧宣扬与传播的。不管是古典气息还是民俗滋味皆是由文人或狂放或沉默或冷淡或热烈的抒写来完成的。在我看来,正格的文人应该是含蓄、雅致而从容的。当然这是相对比较极端的一种倾向,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左右着我的审美观。包括我的老师一再的提醒我这个观点的偏颇,我却不为所动。难道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数不胜数,好象无须指例人们就在眼前浮想出许多清高的文人墨客模样。
        先生却不然,他透过现象看本质。文人不过是凡俗中的一份子,逃不脱俗世中的一切成分。此话说来很无奈也饶有兴味,世间但凡正格的东西,总会有一种相反的力量去破坏消解它。正总是要和偏甚至是反的东西对抗拉锯的,而无论什么样的论证都有破绽。当事态理论产生对峙的时候, 后者产生的舆论更偏重一些,因为一般后者更贴近人性本能的那些向下的东西,这一点在号称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高。 ”的文人中自然有体现,且还披着最高境界的外衣,堂而皇之的用文字作工具相互指责,吃不到葡萄的说葡萄是酸的大旗下,文人互轻的怪现象左右着文坛,竟然还被许多人推崇,借为理由辩护妒忌这个词在妒者身上使用的不当。于是,一些文人脆弱着神经却不怕把精神的伤害强压给他人,甚至不承认这是致命的摧毁。
        文人有其可怕可憎恶的一面,但是文人是什么人,官宦?布衣?其实文人什么也不是,文人就是人,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不过所持的职业不同罢了,硬要分类的话,也是按照形式语言上的所谓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来分。
        先生并没有象我一样浪费笔墨来更多指明,他只是绕了一个圈子,留下数点疑问赠与文人罢了,文学必要毁灭,文人必要嘉奖。这样论述的中庸精义,为文人们留下宝贵的可借鉴可醒悟的人性感思。
        哲人说:平凡孕育着伟大。
        自古平凡写春秋,不管是孤傲放达,还是淡泊名利都应是文人该持有的姿态,但文人不必要拘谨在一个不着地的时空,更不必无自信或者为了某一目的无端地指责他人,文人,需要摈弃浮躁。就象人生的境界,本不是什么深奥的课题,人生就是上帝的安排,佛祖的轮回,细小地重复在日日夜夜中,等着文人用灵魂的智慧书写成章。
        于是,现实与思想的摩擦声,在文人的汗水里,更替交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烟霜寒梅

在流淌的音乐中静静感受
    这天白天似乎特别嘈杂,晚上到家时,心满满脑沉沉。
    晚饭后,不开电视,不开电脑,只开了餐厅里一只淡黄的灯。屋里很安静,安静得人心懒懒的,什么也不想做。打开久未听过的收音机(是爸前天送给儿子的),放在音乐频道。悠扬、舒缓的乐曲在屋里流淌。
    随手拿本杂志,翻看。
   《米很调皮》,很独特的题目,短小的文章:听母亲说,父亲最开心的是听水声,淘米是他最喜欢做的,每一粒米在水下跳来跳去,父亲扬起溅有米汁水珠的脸向母亲笑“米很调皮”!父亲最想听电话响,可多半的电话一是打错,二是物业打来的。母亲那天说,要是有闲的时候,给你父亲打个电话吧,他怕寂寞。
    看到这里,心里酸酸的,想,我们是不是还不如那粒水里调皮的米呢?那米每天都会在父母的手上跳来跳去,让年迈的父母能倾听到它与水碰击的声音。而我们呢?
    我的博客建了好多天以后,偶尔去妈家,和爸妈提起,妈立刻感兴趣地问:怎么看?教教我。说着,妈拉我来到电脑前。我打开电脑,教妈。看着我打开写满文字的博客页面,妈急忙忙地找老花镜。我说别找了,我来念一篇吧。坐在电脑前给妈念了一篇,之后看妈意犹未尽,一口气读了三篇。妈说:“好啊,好啊,有这个真好。我以后会天天来看,看着你的博客,就像天天看着你一样。如果你们兄妹三个都有博客,那多好啊,就可以天天看看你们都在忙些什么。”爸也在旁边说:“学会没?一定要学会看哪。我到时也要看。”
    后来和爸妈打电话,他们常常谈论起我博客里的文章,还有里面的留言。爸妈不会打字,不会在上面留言,但是我想,他们一定是看我文章最用心、最认真的人。
    我们整天忙碌,常常忙得忘记给父母一个电话、一声问候;而父母呢,他们心里天天装着的、天天惦记着的,只是我们。我们真的不如那调皮的米!
    喉有些哽咽,眼有些潮湿。起身给爸妈打个电话,听他们的笑声,我也笑了。
    音乐仍在轻轻地流淌,我的心清澈、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霜寒梅:
昨写的一篇小感文,本没想着用它参赛,在情感贴了后,抬眼又看到了作业固顶贴,记起当时无尘回贴时说过的,即使对一话、一段话的感悟也可。想这文正合了一段话,再一看交作业时间,还未到,就充了作业贴上来。可发了之后再看看看前面各位文章,这小文实在不与相配。那就权把它当作是大餐中的一小碟花生米,调剂一下口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卧听苍松画黄土

        [原创]闲来四季读书
        陈继儒说:“买舟载书,作无名钓徒。”墨香泌脾,闲来捧书,愉悦自成。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来读书是生机。这个时节,满眼都是绿茸茸的,像一个婴儿一样,嫩绿色已把沉寂了一冬的心喊醒。找一个樱花缀满枝的角落,白衣上镂空的十字绣蝴蝶在阳光下翩翩欲飞。手在浅绿色中、脚在浅绿色中,呼吸、还有血液的流动都潮湿在浅绿色中,万物的主载??人快快乐乐,把书放在两膝之上,或俯、或仰、把字字馨香默于心,吟出李白之傲、读出嫁秆之清、写出王维之放。世间之音沉于自若,沧海之行融于书趣之中。勾出水木清华之静雅,怡人自乐当这早春之书。
         盛夏即来,从书店淘来插花、丽人之书,裹在细花蓝布中,骑上单车,再约上自己的爱人孩子,找个溪水潺潺的石滩,把细花布平展开去,书摊于其上,在树荫下放入鱼杆,清心小钓,看那鱼儿自在来去,累了,在细碎的阳光下采来野花束束,黄的、紫的、粉的。。。。。。对书插于矿泉水瓶中,对称的、S形的,须臾两三个造型立现于眼中,三人卧于石滩,说的最多的是孩子。暮阳中归家,有道是:青塘雁影小波荡,持书捉阳听涛响,垂钓太翁携妇孺 , 暮归一笑步轻扬。
         秋阳已收起霸道的脸颊,屋中且有大片的阳光,所有的墙面是宁静的白,把嗓杂关于窗外,这时做的最多的是把屋子上上下下拾掇干净,在蓝花布艺沙发上或是席地而坐,陪儿阅读,品词之清雅,赏诗之意美,翻几回三国理,立一番钢铁志。倦了听孩子把那《秋日私语》吹响,这时家如曲调一样温馨,宁静而美丽,谁能不说这是驶向心灵休憩的港湾!
         白雪不失时机的而至,心如雪落无声,清丽、雅致的剪贴线装书放在枕边,拥被自读。时而把那清明早茶奉在紫沙壶中,看罢月光在壶身上着完银色,把桔色灯盏拧开,已有一缕金色撒于壶,水落于壶中,在茶烟中细思,归于无念,细翻书页,高声诵读、静心默记,累了把书放置壶旁,把第一道水凉于凤尾竹边,再来一道水,香气渐染,把珍于书中好友的信札展开,在雪夜独想远方牵挂的人,也不失为一帘美梦。
         闲读四季书,寻的是妙趣,不牵功名,不思利禄,你若是急燥,它是山林,你若是沉闷,它是旷野,你若是烦恼,它是海洋。充实、朴素、自然而生,书是生命愉悦之甘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红峰

       《找个地方看书去》
         要看好书,得找个好地方。就像喝红酒,得找个好的杯子来乘。因为品的不光是酒,更重要的是那份情调!有的人喜欢在家里的书桌前,有的人喜欢在河边的长凳上,有的人喜欢在安静的图书馆.......而我,则喜欢在繁华的书店!
        伴着周围忙碌的人群川流,我独自沉浸与我的一方晴空,这种闹中取静,忙里偷闲的享受,别人无从偷窥!就像小时候在课堂上抓了那只调皮的麻雀,回想着老师带着一帮同学还在角落里大喊:“出来了,出来了!”我就忍不住喷饭。这时,一起吃饭的人就以异样的眼神看我,不知道我撅到了什么宝藏。这是我心中的秘密,谁也偷不走。
        家里买了许多书。奇怪的是一旦买回来了,它们就仿佛成了二手货,贬值了似的,懒得去翻。想想以前总是觉得人家锅里煮的东西好吃,也许是有那么层道理。
        经常去看了,就像去熟了饭店。哪家书店的人气旺,哪家书店的新书多,哪家书店的口碑好,哪家书店的美女多....我都了然于胸。闲下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终于明白:原来自己在看手上这本小书之时,又翻开了眼前社会这本大书!
       .......
       “对不起,我们要关门了。”
        咦,时间什么时候溜走的,都超过22:00了。
        “各位顾客,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我有什么忘了吗?包?手机?
        啊呀!女友叫我21:30去接她的!
        我的天!
        ........
        书店里看书就一点不好,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幸福,下次别忘了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石湾

    《喜读闲书》
    平日里喜欢看一些野史闲文之类的书。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所谓兴替是一种自然规律,大抵会有个定数。而何为得失?说起来恐怕口径不一甚至大相径庭,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小至种豆栽瓜,大到安帮定国,兴替本是寻常事,个中得失寸心知。
    那些功成名就的帝王、君主,或一统天下,万民拥戴,或开辟盛世,百废俱兴,诚然可歌、可颂,不过我在读史时,大都敬而远之。倒是有几位荒于国事而留下诟名的亡国之君,常常让石湾在青灯古卷之夜扼腕长叹,时生恻隐之心。
      
南唐后主李煜:善于作文填词,工书画,精音律。奇艳、衰绝之词,一代大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徽宗赵佶: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是一个典型“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独创“瘦金书”体,风靡一世。
      
南梁武帝萧衍:一生不愿当皇帝,只想做和尚,数次舍身入佛寺,大施钱财,致使国库空虚,南朝从此一蹶不振。
    他们是一群真正的昏君。放着人人争而得之的皇位而不要,将大好河山弃之如敝履,却在另一个王国里如入无人之境地神游。虽然可叹、可泣,想想却也有其可爱之处。
    成王、败寇,那是史学家眼里的历史。石湾是个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人。我情愿将历史当作一座文物,单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在我眼里,昏君并非罪大恶极,昏君介于明君与暴君之间,一个昏君真的要能昏到李煜他们的份上,倒也是一种境界。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能闲世人之所忙者,必能忙世人之所闲。”
    这里由昏君就自然想到了二臣,二臣亦如昏君,也是介于忠臣和奸臣之间的一种中性人物。
    赵孟?:元代书画家、诗人,书画清腴华润开一代之风,能诗文,风格和婉;
    钱谦益:明朝学者、诗人,诗文名震朝野,乃文坛泰斗,奉为“文宗”;
    王铎:也是明朝书法家,好古博学,工诗文,书法集众家之大成,擅长行草,笔法大气,痛快淋漓。
    还有民国时期郑孝胥:孝胥仪表堂堂,诗文古雅飘逸,书法也自成一家。
    他们平生声名显赫,却因晚节不忠为一些史学家所不齿。但石湾很喜欢他们,觉得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因为更真实而让我走近他们时显得倍加亲切。每个人都有走自己路的自由,历史已是过眼云烟,所有后人隔岸观火的品头论足也许都是多余的。
    这又让我想起“幽默”一词的中文译者林语堂先生,和他的老友知堂大人。他们二位都是我平生倾慕的人:这两个“小人物”在国难当头,在另两个“大人物”争天夺地而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一个热衷于编写以幽默为主的《论语》等杂志,成为“文学幽默大师”;另一个却躲在自己的苦雨斋中,静心书写那些有着明清余韵的闲适小品。不管外面风吹浪打,他们笑傲于江湖之外,与世无争。
这也是一种幽默吧:你打你的江山,我爱我的丘山,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来石湾也算是个“性本爱丘山”的人。虽然没有做过皇上,却也常存“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非份之想。觉得为一个女子,有城可倾,为一种艺术有国可亡,亦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
      
当然,那要看是什么样的女子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大汉美女如云,才女、奇女不计其数,而林语堂偏偏说《浮生六记》里那个不起眼的芸娘,才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读林语堂,读钱钟书、梁实秋、沈从文……喜欢读鲁迅的弟弟周作人,而很少,去读鲁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轩辕子

        呼唤“书生意气”??读《帝国的惆怅》
        虽然喜欢易中天的的系列讲座,但从没想过买他的书。促使我买《帝国的惆怅》的,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批易的文章,揭易书的“硬伤”,尤其是文后回复的帖子里说“易中天本人算不了什么,他再能胡说八道,也就是个麻木文人罢了。”“麻木文人”,的确,从他品评韩信,为曹操翻案来看,找不到他不“麻木”的证据,而我想知道这位为大众喜爱的教授,究竟“麻木”在什么地方。
        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本不算厚的书,如果一定要说有硬伤,也不是没有,在“非典型腐败”一篇里,他说“腐败这东西,战场上没有球场上有,商场上没有官场上有”“商场上如果也要搞腐败,则这种商业活动必与权利机构有关,比如和政府做生意,需要政府批文”。其实,正如易教授在其他文中说过的,有权利的地方就有腐败,和政府权利机构无关的商业活动中,照样存在权钱交易的腐败。但是,这点上是不能苛求他的,书房里是不容易看清商场上的内幕。
        除了这一点点不应算硬伤的“硬伤”外,《帝国的惆怅》的确是本好书。其好不在文字的技巧,不在语言的幽默与厚重并存,而在于它真实的反应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对社会的关心,对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呼唤。
        这本书共10篇,其中有3篇涉及人的精神。第5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热情的赞颂被他称之为“蛮霸”或叫“土气和士气”的坚韧的精神,“不要小看精神的力量。……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说的精神,准确点说是信仰,信念,一个有信念的人,才是有活力的真正的人,同样,一个有信念的民族,也才是一个有活力的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他通过抨击文字狱对人的思想的钳固,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没有了独立思考,就只有人云亦云;没有了书生意气,就只有奴颜媚骨。”信念从哪里来呢?从思考来,有独立的思考,才能辨别是非美丑,才能看清前面的路该如何走,才能分清敌友,而不至于被短期的利益所蒙蔽。易教授自己所坚持的,正是立足独立思考,决不人云亦云的原则。
        书中多处提到“书生意气”,“士气”,我看过全书后,感触最深的,就是易教授本人的“书生意气”,那是他对知识分子介入参与社会公共事物、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热情的期待和渴望。“没有了这种‘意气’,读书人也好,士大夫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就不再是‘社会的良知与良心’,而只是‘脑力劳动者’或‘文字操作工’…”。“知识分子的力量不在知识,而在信念/知识分身不是力量,加上信念才是力量。这中‘有知识的信念’就是‘书生意气’,抽调了这点‘意气’,等于抽调了知识分子的灵魂。….”。这一点,历史其实已经做过很好的诠释,五四时期,正是一批有信念有知识的读书人的奋斗,德先生而后赛先生才得以在中国安家落户,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才被摧毁。几天,我们搞建设也好,发展科技也好,仍离不开有信念的知识分子。正如易先生所说,没有了信念,知识行不成力量,知识分子,也只是脑力劳动者而已。
        易先生通过分析王安石失败的教训,呼唤“制度平台和文化环境”,他给“非典型腐败”开药方,提倡‘淡化权利关系和权利意识”,把“全力社会改造为非权力社会”,没有几分“书生意气”是做不到的。诚然,易先生的药方是否是灵丹妙药,尚需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是,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忧患意识,都来为改造国民性,为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出谋划策献力献计,相信我们民族的全民素质彻底改善的日子,就为时不远了。
        作为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易先生也许不是完人,也许还会被找出“硬伤”,但他决不是“麻木文人”,而是一个有血气有良知的读书人!
(20060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01: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晗烟

    爱情,你拥有过吗???也读《简?爱》

    第一次读《简?爱》大约在十年前。我对它可谓是一见钟情。那次读罢,我便将“《简?爱》”端端正正地书写在了我的记事本“个性档案”一页“我最喜欢的书”一栏,与《红楼梦》并列。十年来,我经常地会去翻一翻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悟和遐思。
    喜欢这本书,可能是因为我从中找到了那种被叫做“爱情”的东西。准确地说,应该是我所理解和推崇,以至向往的那种“爱情”。我惊讶甚至嫉妒,夏洛蒂何以能刻画出这样的两个人,两个平常得让我过目难忘的男人和女人;何以能叙述出这样一段朴实得让我百看不厌的故事。
    望着幽远的夜空,我仿佛再次听见了那可以穿透时间和空间的呼唤:“简!简!简!”我想象着简冲出房门,向着空旷的原野回应着:“我来了!等我一下!……”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心对心的召唤。这便是属于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
    这段爱情无关相貌年龄。简,一个长相平庸的瘦小女人。罗切斯特,一个比简大二十岁,并不英俊,庄园失火后又瞎了双眼,截掉胳膊的男人。
     这段爱情无关地位财富。不管是开始时的一贫如洗的家庭女教师与有钱有背景的庄园主,还是后来的有着五千英镑的独立女人与失去很多优势的残废男人。在外人眼里,他们永远不会门当户对。
    这段爱情只关乎心与灵魂。他们是两个平凡却又独一无二的人。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微尘,却又是只属于对方的唯一。他们的爱涌于各自的心底,凝于对方的心头。这种爱情真实得仿佛伸手可以摸到,却又遥远得另人可望而不可及。任运命愚人,纵世事无常,只要心还在,灵魂不灭,爱就永远相随着简与罗切斯特。
    这段爱情共时光长存。
    常想那些沐浴在朝阳、黄昏里的成双男女们。那里有初涉爱河的恋人,有已为父母的中年人,更有鬓已成霜的古稀老人。他们相扶相携,从路的这头走向另一头,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已近终点。只是不知,那双相牵的手里孕育的可是爱情吗?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爱情呢?爱情本该无关相貌年龄,无关地位财富。只是这样的爱情离开了小说,何以会显得如此苍白单薄。
    爱情,你拥有过吗?不要轻易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5 16:20 , Processed in 0.09769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