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笔记:
1、复制诗经:16-30首
16、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注释
①蔽芾(fei):树木茂盛的样子、甘棠:棠梨树;落叶乔木,果实甜美.
②剪:同“剪”,意思是修剪.③召伯:即召公养,西周的开国元勋. 茇(ba);草屋,这里是指在草屋中居住。④败;破坏,毁坏。⑤窟
(ql);休息。③拜:用作“拔”,意思是拔除.③说(Shui):休息, 歇息。
译文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砍伐,
召伯曾经住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臭损毁,
召伯曾经歇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拔掉.
召伯曾经停树下。
赏析
前人栽下的树木,可供后人乘凉;前人创下的基业,可让后人坐享。后人不忘前人,留下树木睹物思人;后人为了感念前人,
把基业代代相传。人类的历史进程,大概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
人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著背叛。还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割断历史,不要割断传统,保持历史发展进程的连续性。
不过,历史总是在既保持连续性,又不断创造更新之中向前发展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浪推浪不断,就有了连续性;后浪推动前浪,是新陈代谢,不断更新,不断补充新的活力。只强调连续性,可能会趋向守旧;只强调创新,可能会趋向背离传统。
在实际当中,保守和革新总是在其它合力的影响下交互作用的。
正如生物的延续和发展一样,遗传和变异构成了两股矛盾著的推动力、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延续;没有变异,就没有新的种的产生。有遗传也有变异,便形成了世界上生物的多样性。
17、行露
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①厌氵邑(yeyi):潮湿的样子。行(hang):道路。行露:道路上有露水。
②夙夜:这里指早夜,即天没亮的时候。③谓:同“畏”,意思是畏 惧。④角:啄,嘴。⑤女:同“汝”,你。无家:没有家室。这里指
尚未婚配。⑥速:招致。狱:诉讼,打官司。⑦不足:意思是说求 为家室的理由不足。⑧塘:墙,墙壁。
译文
路上露水湿漉漉,
难道不想早赶路?
只怕路上露水多。
说鸟雀没有嘴?
怎么啄穿我的屋?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送我进监狱?
虽然送我进监狱,
要想成家理不足。
谁说老鼠没有牙?
怎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让我吃官司?
虽然让我吃官司,
我也决不顺从你。。
赏析
这首诗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子为拒绝与一个已有家室的男子重婚而作。男方显然采用强暴手段,用刑狱相逼,但作者并未屈服,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即使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宁为玉碎的气节,也是可歌可泣,值得大加赞颂。
气节是主体价值的一种体现。它与金钱所代表的价值尺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气节是为了维护某种内在的价值观,比如尊严、人格、理想等,而不顾牺牲现实的实际利益,乃至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它表现出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金钱所代表的是现实的实际利益。当人只盯住眼前的实际利益时,就完全可能为此牺牲精神上的价值追求,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只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当人变成金钱的奴隶之时,他就完
全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丧失了自己。俗话说,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只有挣钱机器(机器没有生命,没有自我意识,因而没有自我,仅仅是一个物)才会为财死。
人生确有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士可杀而不可辱。羞辱是对人格尊严的嘲弄和调戏,是对人的价值的蔑视和抹杀,为此,当然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沦为奴仆,变作他人的玩物,应当算是最为悲惨的人生境况,为了拒绝和摆脱这种境况,当然也值得付出代价和生命。我们从诗中读出的,正是敢于说“不”字的凛然气节。这是需要大无畏的气概的。
但是,现在的我们,已很少敢于说“不”字了。
18、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释
[1]紽: tuó,丝结,丝钮 [2]蛇: yí委蛇:大摇大摆洋洋自得
[3]緎:yù,同紽 [4]总:zǒng,纽结
分析
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译文
羔羊皮袄蓬松松,白色丝带作钮扣。退出公府吃饭去,摇摇摆摆好自得。
羔羊皮袄毛绒绒,白色丝带作钮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羔羊皮袄热烘烘,白色丝带作钮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赏析
这首诗清代以前学者皆以为是赞美在位者的,所赞美的内容,或说是纯正之德,如薛汉《韩诗薛君章句》:“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或说是节俭正直,如朱嘉《诗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其说大多牵强不可信。确如方玉润所批评的“固大可笑”、“附会无理”(《诗经原始》)。纵观以“美”立说者,唯有姚际恒之说稍可通,其说谓“诗人适见其服羔裘而退食,即其服饰步履之间以叹美之。而大夫之贤不益一字,自可于言外想见。此风人之妙致也”(《诗经通论》)。“于言外想见”是本诗的主要表现特点,故录以参考。首倡剌诗说的,我所见之《诗经》著作,以清人牟庭《诗切》最早,他说:“《羔羊》,刺饩廪(膳食待遇)俭薄也。”今人诗说仍是美、刺并存,比较而言,笔者以为“刺”稍近诗意,但与牟氏所言“刺”的内容恰相反,诗人所刺者乃大夫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与《魏风·伐檀》所刺之“素餐”(白吃饭)相似。
对这首诗表现特点的理解,姚际恒之说是可取的,不过要反美为剌,即是说,全诗不用一个讥刺的词,更没有斥责之语,诗人只是冷静而客观地抉取大夫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个小片断,不动声色用粗线条写真。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那官员的服饰——用白丝线镶边的羔裘。毛传说“大夫羔裘以居”,故依其穿戴无疑是位大夫。头两句从视觉来写,暗示其人的身份,第三句是所见也是所想,按常规大夫退朝用公膳,故诗人见其人吃饱喝足由公门出来,便猜想其是“退食自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准相对照,无疑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何等奢侈!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诗人生活在同时代,一见其人“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触动,想得很多,也许路有饿殍的惨象浮现在他眼前。正因为如此,所以厌恶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诗句涌出笔端。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谓点睛之笔,使其人仿佛活动起来:你看他,慢条斯理,摇摇摆摆,多么逍遥惬意。把这幅貌似悠闲的神态,放在“退食自公”这个特定的场合下,便不免显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言外诗人的挖苦嘲弄可以想见:这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实则是个白吃饭的寄生虫!三章诗重复这个意思,回环咏叹,加深了讥刺意味。各章三、四两句,上下前后颠倒往复,清陈继揆《读诗臆补》曾评为:“随意变化,妙绝奇绝。”妙绝奇绝。”
19、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殷:声也。
雷:喻车声 遑:闲暇
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题解:妇人盼望远役丈夫早早归来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赏析
《毛诗序》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虽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嘉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诗缉》)从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叹之后,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稍事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叹。毛传与郑笺均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振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这样“振振”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诗序》称“劝以义”,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批评了《诗序》的这一偏颇:“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崔述的《读风偶识》也称:“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绝不见所谓‘劝义’者何在。”然而“绝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失之偏执。还是朱熹概括得好:“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诗集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诗“既劝以大义,又望其生还,可谓得情理之正者也”,诚为中肯之论。
此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逗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诚如胡承珙所云:“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诗经后笺》)“遑”、“息”、“居”三字则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此诗的每一章虽只寥寥数语,却转折跌宕,展示了女主人公抱怨、理解、赞叹、期望等多种情感交织起伏的复杂心态,活现出一位思妇的心理轨迹,堪称妙笔。初读此诗会不得要领,或以偏概全,产生上文所述的岐见,因而姚际恒会这样批评朱熹:“夫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耶!二义难以合并,诗人语意断不如是。”殊不知诗作为心灵的自白,断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推理,可以说诗人之语正当如是。此诗之妙正在于其上下不一的语意转折,在否定亦复肯定中呈现活的心灵。此外,此诗的语言简洁朴素,齐言中又有长短相错,模拟说话的声口,在一唱三叹中倾吐衷情,颇为传神。
20、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① 摽(biao):落下,坠落。有:助词,没有实义。梅:梅树,果实就是梅子。②七:七成。
③庶:众,多。士:指年轻的未婚男子。
④迨:及时。吉:吉日。⑤今:今日,现在。
⑥顷筐:浅筐,墍 (ji):拾取。⑦谓:以言相告。
译文
梅子纷纷落在地,
树上剩下有七成。
追求我的小伙子,
切莫错过好时辰。
梅子纷纷落在地,
树上剩下有三成。
追求我的小伙子,
今天正是好时机。
梅子纷纷落在地,
提着竹筐来拾取。
追求我的小伙于,
就等你说上一句。
赏析
一位女子苦苦企盼有男子前来向她求婚,等到树上的梅子落下了一大半,没有人前来,最后结果,不得而知。
我们不敢妄加猜测,苦苦等待的原因是风俗、禁忌,还是她本人的害羞。其实,所有这些原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达了女性在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这才是最真实的,天经地
的,无可指责的,合乎自然的。只要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无论 他的身份地位如何,财富学识如何,都会有内在的情感欲求,否 则便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
敢于将自己内心的欲求表达出来,而不顾忌外来的压力,这本身仗需要极大的勇气,本身就值得赞赏。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的女性早已超越了表达自己内心欲求的方式,而以现实的行动去实现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正如时髦话说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样做,同样需要勇气和自信,同样但得赞赏和讴歌,丝毫没有什么可以嘲弄和指责的。(接下一楼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