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横琴望北

《戏说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4 19: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广在出任右北平太守期间,匈奴很怕他,以至于数年都不敢再入侵右北平。 话说有次李广出去打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误以为是老虎,搭弓就射,一射箭过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可见其臂力之大。李广是个爱逞能的人,每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在右北平时有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他,李广带伤也终竟射死了这只虎。可见其武艺之高,非常人可及。
  李广为官还是很廉洁的,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却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长的比较高大,臂长如猿,还有家传的射箭本事,他的后人也都学射箭,但不及李广。李广不太爱说话,喜欢喝喝酒,射射箭。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但李广从不畏惧。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广被任命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再为后将军,跟从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大多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广军无功而还。这次出征,卫青没给李广安排什么重要的任务,李广点一直都比较背,能力很强,但一直不被重用。
 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人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回来后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李广的军士听了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四外抗敌。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不要发射,他手持强弩射杀匈奴裨(副)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意气自如。军中官兵从此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气。第二天, 他又和敌兵奋战,这时博望侯张骞的救兵才赶到,解了匈奴之围。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赏赐。博望侯张骞延误行程,当斩,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封侯,当年同他一起为郎中的堂弟李蔡,人品才能不及中等,名声也远在李广之下,却连连得封,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后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李广的许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广却未得爵邑,官职也没有超过九卿。一次李广与望气算命的王朔交谈,说:“每次跟匈奴打仗啊,我都参加了,跟我一起打仗的,能力不及我的,现在好多都封侯了,我为什么未能封侯,是不是命不好啊?”王朔说:“将军想想难道做过什么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广想想说:“我为陇西太守时,羌族人造反,我诱降了他们之后却又杀死了他们。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事。王朔说:“罪过没有比杀已降的人更大了。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武帝认为他已经老了,就没用他。直到元狩六年才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出塞,卫青得知单于的驻扎地后决定自率精锐部队与刚失去了侯位的好友公孙敖一同袭击单于,希望能够立功。而命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出击。东路绕远且难行,水草也很少,不利于行军。李广请求做先锋,说:“我为前将军,请让我与匈奴先战,斩杀匈奴单于。”可是卫青曾暗中受到武帝的嘱咐,认为李广年老来了,命又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对阵。李广坚决拒绝调动。卫青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道文书,让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李广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动身了,内心极其恼怒地回到营中,领兵与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发。部队因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漠北之战,李广赵食其战时不曾赶到,“见单于兵陈而待”,卫青当机立断,创造性地运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命令部队以武刚车“自环为营”,以防止匈奴骑兵的突然袭击,而令5000骑兵出击匈奴。伊稚斜单于乃以万骑迎战。此战汉军追击200余里,俘斩敌军1.9万余名。
  回师后,卫青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不予回答,卫青又派长史紧催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李广说:“下属们都没罪,是我一个人的错,跟他们没关系。”
   李广回到军部,对他的部下说:“我跟匈奴大大小小打过70多仗,今天好不容易能跟大将军出去打仗了,可惜又迷路了,这是天意啊!而且我已经60多岁啦,不能被刀笔小吏欺负啊。”说完就拔刀自尽了。李广全军皆哭。百姓听说了,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他的,无论老者或青年,也都为他流泪。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九----成败亦萧何》
萧何是秦末沛县人,刘邦的老乡,年轻的时候是县里的小官吏。萧何是个爱学习的人,反应也挺快,对各个朝代的法律都有些研究,而且擅长交际,结交了不少好朋友。朋友当中有泗水亭长刘邦(这个人后来当皇帝了,建立的汉朝),捕头樊哙(这个人后来也很牛,吕后的近亲),刽子手夏侯婴(这个后来是大将军),还有鼓吹手周勃等人(这个是细柳营周亚夫将军的父亲)。
话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开始流氓暴动后,萧何,樊哙,夏侯婴这些人就坐不住了。同样人流氓,人家搞的那么大,自己还在小县城里工作,总有点不甘心。因此经常搞非法聚会,研究如何才能做点大事,并暗中与当时的小流氓头子刘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个时候的刘邦是个小山贼,犯了错误,落草为寇,朝廷正四处抓他呢。刘邦犯了什么错误呢?原来,刘邦做亭长的时候,沛县选了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墓,刘邦负责押送,还没到地方,这些人就被刘邦放的放,跑的跑,没剩下几个了。刘邦心想,即使到了骊山自己也会没命的,不如就地起义吧,整了点白酒喝下去后,仗着酒勇,把农民们都放了,其中有10几个愿意跟他混的,刘邦就当上了山大王。
没过多久,陈胜、吴广的革命浪潮冲击到了沛县,沛县的县令很恐惧,感觉管理不了百姓了,就去找萧何商量。萧何说:是啊,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必须得有个能人来主持大局啊,我推荐个人吧,一定能搞好县里的建设工作,然后就推举了刘邦。县长听萧何说完后,觉得这事能干,就让萧何去找刘邦,并赦免了刘邦的罪行。
刘邦听说自己被赦免了,而且还可能被重用,很高兴,带上兄弟们浩浩荡荡的就回来了。到城下的时候,县令居高临下一看,刘邦带了很多人,感觉让他进城后,局面将很难控制。思前想后,决定变卦了,把刘邦拒绝在城外,并且将萧何等人抓了起来。
刘邦到城下,看城门紧闭就知道完蛋了,对方变卦了,命令手下将沛县县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正犹豫不决的时候,萧何跑出来了,刘邦见萧何来了,大喜,拉着萧何等人开始商量如何攻打县城。萧何是个办法很多的人,建议说: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必要硬攻,不如用箭往城里射《告父老乡亲书》,先搞个内部瓦解。书信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如今这个时代,群雄并起,我们马上就要攻克沛县城池了,如果百姓们能主动起义,杀了县令,打开城门,那么你们的家室将会得以保全。百姓看到这个告示后,感觉刘邦进城是大势所趋了,就集合起来杀了县令,开了城门迎接刘邦。
就这样,萧何帮助刘邦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拿下沛县后,召集父老乡亲们开会商量日后发展大计。乡亲们推举刘邦为县令,刘邦不干,推辞说:现在天下大乱,我们应该选全县最有声望的人来做县令,我做县令怕是要耽误父老乡亲们前程的,还是另选贤能吧。这样一说,乡亲们觉得他很谦虚,更佩服他了。其实刘邦也不是欲擒故纵,实在是没有太长远的打算,脑袋里一团糨糊,不敢接任而已。
萧何看到这个情况很着急,就出了个主意:大家选出10个最有能力的人,然后抓阄,抓到谁谁就是县令。大家选完后,萧何在纸上写了这10个人的名字,然后转身对众人说:刘邦是乡亲们最爱戴的人,我们让他来抓阄好不好啊!!大家都说好,刘邦无奈就去抓了个阄,打开一看是自己的名字,萧何借机走过去,拿起剩下的9个纸团,一口气就吃了,然后带领乡亲们鼓掌,欢迎刘邦这个蒙头蒙脑的家伙上岗。事后刘邦知道萧何写的10个名字都是自己,也很感激他,从此俩个流氓开始了惺惺相惜,一起打天下的革命生涯。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也举起了义旗,几个流氓团伙开始了互相起哄的戎马生涯。项梁他们拥立的是楚王第12皇孙13岁的熊心为王,这也是挖空心思找到的革命理由,凭借这个理由,他们迅速的纠结了20万军队,并与刘邦所部会合于薛城。项羽跟刘邦约定:项羽北向救赵,解巨鹿之围后,从北路向西攻秦,刘邦从南路西进向关中进发。两路人马在击败秦军后,谁先入秦都咸阳,谁当关中王。
刘邦的军队比较勇敢,凭借张良等人的计谋,避实就虚,一路过关斩将,很快就到了关中。萧何做了丞督,坐镇地方,负责军队的后勤供应。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军队到了咸阳,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于是,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咸阳城。
农民兄弟进城后,看到宫殿金碧辉煌,一个个都疯了,开始疯狂的掠夺财物。刘邦也看傻眼了,心里的想法跟士兵们没啥区别,也打算抢点钱,抢几个美。刘邦象梦游一样的走进了秦宫,看到胡亥的宫殿很豪华,而且还有很多美女,抓了2个就进房间玩去了,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温柔的梦乡。正睡着呢,樊哙冲进来了,大声道:你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翁,给哥们一个交待!这些腐败的生活正是秦亡的原因,你也想这样么!同时,萧何,张良他们也劝说刘邦,刘邦这才有所收敛。
进咸阳的人,只有萧何一不贪恋财物,二不贪恋美女,跑到国家图书馆去登记书目了,把秦朝的输统统的收藏了起来。萧何对这些书籍的收集对后来西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刘邦进咸阳后不久,项羽也到了,并在同年2月份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刘邦欺负到西蜀之地,刘邦实力太弱,不敢反抗,只能接受项羽的分配,忍气休兵养士,广招人才,寻觅恰当的时机报仇。韩信原来是项羽的手下,在项羽那里没有得到重用,投靠刘邦后,依然没有得到重用,只当了个库管。萧何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韩信,发现他是个有胆识,有谋略,不可多得的人才,并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在刘邦那里呆了2个月,韩信呆不住了,趁黑天准备跑。萧何听说韩信跑了,亲自骑马去追,追到天黑也没追上韩信,心想,看来这个韩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一路策马狂奔啊。正准备休息的时候,远远的看到了韩信,追了过去,竭力劝说下,韩信方答应回去。萧何的慧眼发现了韩信这个英雄,韩信在军事上的才能使刘邦如虎添翼,连战连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到了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的时候,刘邦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开始蠢蠢欲动,准备跟项羽硬碰硬的对抗一下。于是就率领军队悄悄的离开南郑,暗中采纳了张良、韩信等人所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大本营留下萧何负责征税,供给军粮。由于汉军将士自入蜀以后,很难有回家的机会,因此经常思念家乡,东归的心情很急迫。刘邦带着大家东进,士兵们个个如猛虎下山,奋勇争先,很顺利的干掉了章邯的兵马,一路下来,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三秦之地。刘邦让萧何坐镇关中,负责做百姓的政治工作,同时要为大军征兵,提供粮草,自己则率大队人马潇潇洒洒的向彭城进发了。
  这时的关中地区,由于连年战事频仍,已经是残破不堪,秦朝的旧都咸阳也被项羽放火烧了3个月,也早已成为一片瓦砾。萧何留守关中后,马上组织群众打扫卫生,恢复生产。他一方面重新建立了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实施仁政,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他还颁布了新的法令,重修了宫廷、县城等等。此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还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50岁以上、没有犯罪倾向的、老实巴交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选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官,教育民众,同时免去他们的税赋,并在每年的年末赐些酒肉给他们。这样一来,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汉二年,刘邦乘项羽大军东征的机会,见缝插针,拿下了项羽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汉军进城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被项羽杀了个回马枪,将刘邦瓮中捉鳖一样的围困在彭城灵壁(今安徽濉溪市南)。幸亏陈平灵机一动献了个“金蝉脱壳” 的计策,才得以让刘邦带着数十骑残兵逃回荥阳。这时,关中的强壮男丁多数都当兵了,萧何没办法,便调一些老弱病残及少年赶到荥阳增援,韩信这时也收兵来增援刘邦,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当时,萧何坐镇关中,负责征兵,押运粮草,供应前线的大部队;而且还负责照顾太子,制定必要的法令规章,还建立了宗庙秩序。这些事情每次向刘邦汇报,刘邦总是同意,因为都是为他好,全部应允照办了。即使有时候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执行,等刘邦回来再作汇报。刘邦有几次战役,打不过人家,扔下部队先跑了,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可轻易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发兵给刘邦,补足汉军士兵,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消灭了项羽,平定了楚地以后,诸侯们联名给刘邦上了份《劝进表》,一致推举他为皇帝。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这天,众诸侯及重要官员共300多人,洗耳恭听了刘邦当皇帝的诏书。刘邦也是个酒肉之徒,当皇帝后,在洛阳南宫请群臣吃饭。宴会期间,觥筹交错,歌舞升平。刘邦看上去特别的高兴,说道:“问你们个事,你们说说我怎们得到的天下呢?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大家七嘴八舌。刘邦最后总结发言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其实,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提供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重用他们,所以才能得到天下。项羽那边呢,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被重用,因此最后败在我的手中。”不难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  
后来,刘邦论功行赏。萧何被定为首功,封他为?侯,分给他的东西也最多。好多人见萧何富裕了,心里不服,暗中议论纷纷。大家都感觉自己跟刘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而萧何只是在家管理家务,动动笔杆子而已,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的封赏。刘邦听说这事后,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打猎吧,追猎物的是狗,但指挥狗的是人!你们都相当于狗,只有萧何是人。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就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封赏完诸侯以后,开始研究定都事宜。起先打算定在洛阳,后来有个守卫边疆的老兵娄敬,面见了刘邦,知道刘邦胆子小,因此建议选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咸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为新都。刘邦觉得他的想法不错,简单征求了一下张良的意见后,就同意定都在咸阳了。
定下都城,刘邦命丞相萧何开始建造咸阳宫殿。公元前199年,宫殿建好了,萧何请刘邦去视察,检验一下他的工作成果。萧何建造的最大一座宫殿叫做未央宫,宫殿绵延二三十里,建筑非常的豪华、大气,一看就知道没少花钱。刘邦看完后,假惺惺的说:“我们打天下就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今天你建造这么大的宫殿,劳命伤财,怎么对得起百姓啊!”萧何跟刘邦混了好多年了,知道刘邦的心思,不慌不忙地说:“正是因为天下安定了,才必须得一次性把宫殿修建好,不然陛下的子孙还要继续修建,那样花费更大啊!”刘邦见萧何回答的很完美,高兴的说:“恩,看来是我错怪你了,还是爱卿想的周到。”萧何也赶紧给皇帝台阶下,忙说:“这事陛下虽然原谅臣了,但以后臣还会有很多的事办不好,还得请您多原谅。”刘邦微笑着说:“你做事有远见啊,我记得当年打下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在泡妞,唯有你很冷静,收集了很多书目,以至于我们现在做事情都很方便。”萧何说:“臣没啥能耐,平日里就爱研究个法律及制度典籍什么的,今天被您一语道破臣的爱好,可见您有多聪明。”皇帝听了萧何的马屁后很高兴,指着未央宫的四周,对萧何道:“这里再加点城池,以后就叫长安吧。”从此,咸阳便更名为长安了。至此,西汉建都长安,历时200余年,萧何是这坐城市最早的规划师与设计师。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决定削弱重臣的实力。第一个要拿下的目标就是韩信,韩信功高,且握有兵权,留下他会比较危险。先是给韩信一个虚名淮阴侯,后来又在萧何的斡旋及帮助下,吕后将韩信杀死,并灭其三族,这期间有个很有名的历史故事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设套杀了韩信以后,刘邦更喜欢他了,给了萧何很多封赏。萧何开了个庆功会,召集很多同僚来家里喝酒。正喝的高兴的时候,来了个叫召平的人,穿着丧服,昂然的走了进来。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家中种瓜,味极甘美,当时的人叫东陵瓜。萧何爱才,入关后听说此人很有能力,便收在身边,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找他商量。召平说:“你啊,也别太高兴,不是什么好事!”萧何不明白,问道: “现在皇上很喜欢我,况且我为人及做事都是谨小慎微的,会出什么事呢?”召平说道:“皇帝出去打仗,你在家里享福,还得到了封赏,我觉得皇帝在试探你呢,你这样高兴下去,韩信的下场也许就是你的下场。”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推辞了封赏,并且还拿出自己家的财物来支持军队的发展。汉帝刘邦果然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202年秋天,从项羽那里叛变过来的,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领兵造反了,刘邦亲自挂帅平乱。刘邦生性多疑,在前线打仗的日子,每次军粮到的时候,他都要问押军粮的使者:“萧相国在首都每天都做点什么事啊?”报信的人一般会说:“萧相国与人民打成一片,终日操劳,一方面置办军粮,一方面还要安抚百姓,挺忙活的。”刘邦听完,总是默默无语。刘邦心里想:“他奶奶的,我在前线绞杀,你在后方跟老百姓套关系,到底谁是皇帝啊!”
使者回来跟萧何说:“皇帝总打听您,问完就不说话了,八杠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样子。”萧何也揣测不出刘邦的心思。萧何把这事跟门客们说了,其中一个门客说:“您可能要被灭九族了。”萧何大惊失色,忙问原因。那个门客接着说:“您的官已经做到最大了,没办法再封了,再当就得当皇帝了。皇上在前线打仗,你在家里跟百姓鱼水情深,眉来眼去,皇上是担心你关了城门,让他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啊。你不如强买些百姓的田产,或者抢几个良家妇女,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帝就放心了。”萧何听完一声长叹,说道:“我怎么能做对不起百姓的事呢!”门客说:“你啊,能看的清楚别人,却看不清楚自己啊!”
  萧何心里明白啊,一般小官贪污,一定会得到严惩的,因为不担心他们谋反,保证他们廉洁就行了。身为相国,刘邦却担心他谋反,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抢吧,开始做起了坏事。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国家重臣,竟然抢百姓的东西!这就是你的“利民”政策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觉得萧何只是个贪小利的人,不会危机到他的江山,因此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了。
  话说萧何干了对不起百姓的事,总想弥补一下。有一天他看到天子的上林苑一直闲置,只是用来放养野兽,觉得太浪费了,便上奏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杆照样可以供养禽兽。当时皇帝正生病,一看萧何又来取悦于民了,怒从心头起,直接把萧何扔进了监狱。幸亏有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跟皇上说:“萧相国这么做不是为了取悦于民,这是在为您赚好名声呢。您想啊,百姓感谢萧相国的同时,一定会说您是个开明的君主,任用了一个好丞相。”刘邦觉得这人说的有理,就把萧何放了。
萧何当时已经60多岁了,见皇帝放了他,感恩戴德,蓬头垢面,脸都没洗,行动迟缓的(毕竟老头子一个了)上朝来叩谢天恩。刘邦见萧何很狼狈,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道:“快起来吧,你是为百姓做好事,我是暴君,这次关押你就是为了让百姓知道你是善良的,而我才是禽兽!”刘邦这话说的很违心,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从这以后,萧何变得更老实了,并且不再参与国事,心里也很怕刘邦。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享年62岁。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惠帝。萧何继续做丞相。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长辞人世。
    萧何死后,汉朝依旧采用萧何制定好的法规,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萧何对汉朝的建立及稳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前行的车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十??大道无形东方朔》
东方朔生于公元前154年,死于公元前93年,字曼倩,是西汉时期的辞赋家。话说汉武帝当上皇帝以后,广招天下人才,东方朔属于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于是乎上书自荐。东方朔的个人简历写了三千片竹简,雇了俩个人给汉武帝扛去的,皇帝用了二个月才读完。东方朔的自荐信是这样写的:我从小无父无母,是哥哥、嫂子把我养大的。
    我比较晚熟,十三岁才开始读书,但很刻苦,用了三个冬天读到的文史集子已经够用了。俺十五岁开始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精通各种兵器的用法,可以说是个武林高手。兵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如今我都二十二岁了,身高九尺三寸,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牙齿洁白的象贝壳,勇敢能跟孟责比,敏捷跟庆忌差不多,廉俭与鲍叔有一拼,信义颇像尾生。我就是这样的大人才,做个天子的大臣应该没问题吧!我今天冒死,向皇上自荐,请皇上定夺。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自荐信以后,很欣赏他的勇气,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禄不多,也没什么机会跟皇帝见面。
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没什么事可做,又不满意目前的处境,东方朔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起来。话说,有天陪皇帝出去郊游,遇到一个侏儒,因为闲的无聊,就开始恐吓人家,张口就对侏儒说:“你的死期要到了!”侏儒听完吓了一跳,马上问他为什么,东方朔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没什么用处,既不能耕地,也不能做官,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打仗了。像你这样的人,对国家没意义,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现在皇上要统统的杀掉你们。”侏儒听后大哭了起来。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先别哭,留点眼泪,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再哭。”过了一会儿,武帝坐车经过,看到侏儒一边磕头,一边哭。武帝问:“你哭啥!”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这些矮小的人都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要这样说。东方朔回答道:“我活着要这样说,死了也要这样说。因为那矮子只有三尺多高,却享受一袋米和二百四十钱的俸禄。我身高九尺多(1.94米),却跟他的俸禄一样。侏儒每餐撑的要死,我却饿得发慌。陛下广求人才,您要是觉得我说的对,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就让我回家好了,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皇上听完哈哈大笑,当即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样见到皇帝的机会就多了些。
东方朔是个幽默的人,反应比较快,经常讲笑话逗皇帝开心。皇帝被他逗高兴后,东方朔也能很好的把握时机,不显山不露水的直谏利弊。东方朔经常给皇帝出些好的建议,但皇帝一直觉得他就是个可以逗自己开心的人,因此一直不重用他。东方不亮西方亮,东方朔把自己的郁闷都宣泄到文字里了,成就了一代辞赋大家。
  《史记》对东方朔的评价很高,称之为“滑稽之雄”,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 备加称颂,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元三年(前138年), 汉武帝为了满足自己好斗的性格,准备在关中地区圈出百亩良田来做狩猎场。众大臣知道汉武帝脾气不太好,都纷纷的迎合皇帝的意见,只有东方朔不同意,他说:“我听说谦虚的人,老天会给他福气, 而骄傲的人,老天会降灾难给他。现在皇上感觉宫殿不够高啦,林苑不够大了。试想一下,关中一带,土地肥美, 物产丰饶,是国家的太平之本, 黎民的富足之源, 划地为苑, 对上将使国家实力削弱, 对下则会亏待人民;为建造虎鹿游乐园而毁人坟墓, 恶性拆迁, 令人民无家可归, 伤心流泪, 他们会怨恨朝庭的。以前的商纣王建九市而诸侯叛乱, 楚灵王造章华台而民心涣散, 秦始皇修阿房宫而天下大乱。这都是前辙, 不可重蹈啊。”汉武帝虽不愿停修上林苑, 但对东方朔表现出的胆识和忠诚十分欣赏, 下诏赐给黄金百斤, 并授予太中大夫给事中的官衔。
    话说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老来得子,封为昭平君,深得武帝宠爱,但这个人却横行霸道。昭平君在母亲死后,更加骄横,竟然在喝多了以后杀了夷安公主的傅母(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按汉代法律,杀人是要偿命的,但法官不敢轻易问斩,因为隆虑公主曾预赎过死罪,而且皇上又同意了的。于是法官将此事奏请武帝,由他亲自定夺。武帝碍于法律的尊严,不好意思直接赦免。于是就假哭, 打算暗示法官免罪。左右站着的大臣都看出皇帝的真实意愿,顺水推舟为昭平君求情。东方朔却发挥了他的特长??装疯卖傻, 向汉武帝祝贺道:“我知道,圣明的君主执政, 虽心肠仁厚, 但执法却不会分亲疏远近的。皇上如此圣明,这是天下人的福气啊!”这样一说,武帝没办法徇私情了。喃喃的说:“我妹妹已故,只有这么个儿子,托付给我。”讲到这里,他泪流满面,叹息良久。但又无奈,只得说:“但法令是先帝制定的,我不能因妹妹而违反先帝的法令,否则,我有什么面孔进高庙见祖先?何况还要辜负天下万民。”于是下令廷尉斩了昭平君,大家都表现的很伤心。
    这个时候,只有东方朔没表现出悲哀,可能是他长的太喜剧了,反而拿了一杯酒,为武帝祝寿。而且还说:“皇上‘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这五帝所推重的,也是三皇所难以办到的。现在陛下却做到了,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我手捧酒杯,冒死再拜,祝皇上万岁。”武帝没说什么,憋了一肚子委屈,起身就进入宫内。
到了傍晚,武帝召见东方朔说:“古人说:讲话要会看眼色,这样别人才能喜欢你。你小子今天给我祝寿,你觉得自己说话的时机对么?”东方朔听完,立刻脱下帽子,磕头请罪道:“我听说快乐过头了会折阳寿,悲伤过度呢,就会阴损。阴阳变化就会心神不宁,而且会导致精神分散。精神一散,邪气就会趁虚而入,我觉得消除愁闷最好的办法是喝酒。因此我举樽给您祝寿,是想表明陛下刚正不阿,用它来替皇上止哀的。我哪里知道是忌讳啊,臣罪该万死。”武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曾经有一次,东方朔喝多了,擅入宫殿,而且在宫殿中小便,象孙悟空在如来佛掌心一样,被宫中值班的发现了,弹劾他大不敬。武帝就下了道诏书,免去了他的官职。现在,通过这件事,又恢复了他的中郎官职,并且还赏给他一百匹帛。
汉武帝好大喜功, 也喜欢臣下歌功颂德。一次,武帝问东方朔:“你说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东方朔回答说:“您的功德啊, 超过三皇五帝, 不然不会有这么多有才能的人辅佐您啊, 譬如周公旦、邵公?都来做丞相, 孔子来做御史大夫, 姜子牙来做大将军…… ”东方朔一口气把古代32个治世能臣都说成了汉武帝的大臣。言语中带着讽刺, 但又装出一幅滑稽相, 使汉武帝欲恨不能,破泣为笑, 笑恨之余又确实感到自己不如圣王。
东方朔性格诙谐滑稽,爱好喝酒。古代隐士,多避世于深山之中,而他却自称是避世于朝廷的隐士。关于东方朔有个“君山不死酒”的故事。据说,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如能喝到,可以不死为神仙。武帝得知后,就斋居七天,派了栾巴带童男童女数十人到山上求之,果然得到了仙酒,就带回来给武帝喝。没等汉武帝喝呢,东方朔先偷偷地把酒喝光了。武帝知道后大怒,命令左右把东方朔推出去斩喽。东方朔说:“如果酒是真的,你杀我,我也死不了;要是酒是假的,这酒有什么用呢?”武帝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笑着把他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朔是个有故事的人,话说有一天汉武帝高兴,组织群臣在宫里做游戏,他把一只壁虎放在盆子里,然后让大家猜这是什么东西。大臣们都有点蒙,纷纷说猜不出来。东方朔走过来斜着眼睛瞄了一下,然后说“要说它是龙吧,它还没长角;要说它是蛇吧,还画蛇添足了,看它扭扭捏捏的能在墙上爬,臣以为这个神物不是壁虎,就是四脚蛇!”皇上听完他绘声绘色的描述后大笑,赏了他十匹缎子。然后又叫他猜其他的,他也都猜中了,得到很多的赏赐。
这时皇帝身旁的一个宠臣叫郭舍人的看不下去了,感觉很不服气,把一根发了霉的枯树枝放在盆里,然后问东方朔这是啥,而且扬言,如果东方朔猜中了,他愿意挨100下打。东方朔过来看了一眼说:“生肉叫脍,晾干的肉叫脯;在树上寄生的东西叫芝菌,盆里大概就是这个东西吧。”东方朔又成功的抢答了,愿赌服输,汉武帝叫身边的人打了郭舍人100下,打的这小子满地乱爬,嗷嗷大叫。东方朔看这小子针扎火燎的很烦人,就走过去说:“喂!你口上没有毛,声音??,屁股撅到半天高,这是干什么呢!”郭舍人听完大怒说:“东方朔你小子竟敢讥笑皇帝身旁的近臣,这可是犯了游街的罪!”皇帝立刻问东方朔:“你为什么要嘲笑他?”东方朔回答说:“我并没有嘲笑他,只是跟他猜谜玩罢了!”武帝再问:“那这又是什么谜语呢?”东方朔回答:“启禀万岁,臣所说的口上无毛指的是狗洞,声音??说的是乌鸦在哺他的幼子,屁股翘得很高呢,是仙鹤在低头吃东西。”群臣听完大笑,把皇帝也逗笑了。
这个郭舍人吃了亏仍不服气,又说道:“我再给你出个谜语,要是猜不出也要挨打。”东方朔同意了。接着这个人用谐音出了个谜语,估计也是口齿不太清楚的东西,谜语是这样的:“令壶龃,老柏涂,伊优亚,??牙。这是什么?”东方朔想了一会儿,摇头摆尾的跟他说:“令嘛,就是命令。壶呢,是盛东西的器皿;龃,是牙齿长得参差不齐;老,是人们对他的敬重;柏,就是鬼廷;涂,是慢慢浸湿的道路;伊优亚,是说话不定;??牙,是两只狗在争斗。”郭舍人出的谜语,没有能难倒他的,大臣们对东方朔的思路敏捷,幽默风趣都很惊讶,汉武帝也非常喜欢他,任他为常侍郎,负责没事的时候逗皇帝开心。  
话说有一天,天很热,三伏天气,武帝让官员们来宫里领肉。可是等了好久,负责分肉的官员还没来,东方朔召集了,拔出自己的剑,先切了一大块肉,并对同僚们说:“三伏天,肉容易腐烂,大家赶紧分肉吧!”第二天,武帝问东方朔:“昨天赏肉给你们,你为什么不等我的口谕而擅自割肉归家,你来解释一下吧,态度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东方朔诗情大发,当场来了首汉赋:“我来!我来!受赐不等诏书下来,为何这样的无礼!拔剑割肉,为何这样勇敢!割得不多,为何如此廉俭!带回家给老婆,又为何表现得如此的仁爱!”汉武帝听后无奈的说:“要你自作批评,你倒把自己的表扬了一番!”一高兴,又赏赐给他酒一石,肉一百斤。他都拿回家去好好孝敬老婆了。
汉武帝有个姑妈叫馆陶公主,也叫窦太主。她在老公堂邑侯陈平去世后,未再嫁人,已经五十多岁了。曾经有一个卖珠宝的女子经常到她家去推销珠宝,还带了个漂亮的儿子董偃。窦太主很喜欢这个孩子,就把他留在了身边,还教他射箭。这孩子到了十八岁他已是个仪表堂堂的英俊少年。经常与窦太主双出双入,关系非同一般,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姐弟恋“,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个事。 一天武帝到窦太主家做客,公主很激动,亲自下厨做菜。武帝坐下来对姑妈说:“让我见见你的主人翁。”窦太主就把董偃引了出来。只见这小子头戴绿帽子,手套皮筒子,跟在公主的后面,对武帝说:“臣董偃,公主家的厨子,冒死叩拜皇上万岁!”武帝见他长得很美貌,也很喜欢,赏赐他很多东西,并喊他为“主人翁”,跟现在的主人翁概念不同。
从此,董偃经常与武帝斗鸡走狗,游猎踢球。由于他与武帝关系日趋亲热,董雇名声大噪,京城王公贵戚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一天,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他们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手里拎根枪,上前阻拦,对皇帝说:“董偃有三个罪名可杀:他以您臣子的名义,私侍公主,这是第一条死 罪。乱搞男女关系,玷污婚姻制度,对先王制定的法律是个侮辱,这是罪二;陛下正当壮盛之年,应该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学习古圣先贤留下的好的东西,而董偃不但不懂这些,反而很喜欢奢侈的生活,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做了很多歪门邪道的事,这是国家的大贼,社会之的害,这是他第三条死罪。”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东方朔说:“不行啊。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武帝听罢说:”是的。“便下令将宴席摆在了北宫。并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了皇帝的宠爱,三十岁就去世了。过了几年,偃太主也去世了,与董偃一起合葬在霸陵,结束了一段美好的“姐弟恋”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皇帝很感慨的对东方朔说:“怎样才能让我喜欢的人长生不老呢?”东方朔毫不犹豫的说:“这事臣能办啊。”汉武帝忙问:“是不是要吃什么药啊?”东方朔说:“是啊,东北的灵芝草,西南地区春天的鱼,这些东西都能让人长生不老。”武帝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东方朔说:“我听说长了三只脚的太阳神鸟,曾下凡想吃灵芝草,羲和氏用手捂住了它的眼睛,不让它飞下来,怕它偷吃灵芝草。鸟兽如果吃了灵芝草,就会变得麻木而且不会动了。”武帝问:“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东方朔说:“我小时挖井不小心摔到了井底下,几十年都上不来,上来后有个人领着我去拿灵芝草,但隔着一条红水河渡不过去,那人脱下一只鞋给了我,我就把鞋当作船,乘着它过了河摘到灵芝草吃了。这个东方朔编瞎话非常专业。
有一次汉武帝在灵光殿休息,把东方朔叫到寝宫绮窗的丝绸帐前,用请教的口吻问道:“汉朝啊,是以阴阳五行中的‘火德’ 为命运主宰的,爱卿,依你看皇室要供奉什么神灵来保佑呢?皇室的符信又应该采用?、璧、琮、璋、瑾这五种吉祥物中的哪一种呢?”   
东方朔又开始编故事说:“我曾去西方天界的峡谷旅游过,这个地方在长安的东面,离扶桑国(古代日本)还有七万多里滴,那里有个山,叫云山。云山顶上啊,有一口井,云彩都是从井里升起来的,云的颜色和主宰世上帝王的‘五行’的德运完全符合。如果帝王是土德,井中就升起黄色云;是金德,就升起白云;是火德,就升起红云;是水德,就升起黑云。”武帝听了以后很相信,关键是东方朔编故事的时候态度很认真。
太初二年,东方朔从西方的那邪国回来,带来十枝“声风木”献给了武帝。这种树枝有九尺长,手指那么粗,这种‘声风木’产自西方‘因霄国’的河边,由于因霄国的人善于长啸,所以树木也能发出声音。这就是《尚书》中《禹贡》一章中所记的‘因桓’的来历。因霄国的河水的源头是很甜的水,水边树上面聚集飞翔着紫燕和黄鹄等鸟类。这种‘声风木’结的果实像小珍珠,风一吹就发出珠玉碰撞的声音,所以叫‘声风木’。“武帝把风声木的树枝赏给大臣们,只有年过百岁的大臣才赏给。如果这位大臣得了病,树枝自己就会渗出水珠,如果这位大臣快死了,树枝自己就会折断。古时老子在周朝活了二千七百岁,那树枝从来没有渗出过水珠。还有仙人洪崖先生在尧帝时已经三千岁了,树枝也没折断过。武帝就赏给东方朔一枝“声风木”,东方朔说:“我已经看见这树枝枯死了三次,但又死而复活了,岂止是渗水出汗和折断呢?一个人的寿数不到一半,那树枝就不会渗水出汗。这种树五千年渗一次汗珠,一万年才枯一次。”武帝还是很相信东方朔的解释。      
天汉二年,武帝移居在苍龙馆,非常想成仙,召集了不少神神叨叨的道士,每天听他们编远方未知国家的奇闻异事。这时东方朔站起来递了一道奏章给武帝说:“臣曾去过北极的镜火山,那个地方太阳月亮都照不到,只有龙口叼着的灯烛照亮山的四极。山上也有园林池塘,种植了很多奇花异树。有一种明茎草,长得像金灯,把这种草折下来点燃,能照见鬼魂。那里有个神仙叫宁封,曾在夜晚点燃了一根这种草,竟然看到了肚子里的五脏,所以又叫它‘洞腹草’。如果皇帝把这种草割下来剁碎作成染料,涂在明云观的墙上,夜里坐在观内就不用点灯了,所以这种草也叫‘照魅草’。如果把这种草垫在脚下,就能在水上行走。”东方朔还说自己曾经游历过五色祥云升起的地方,得到一匹神马,有九尺高。武帝问这是个什么神兽,东方朔说:“当初西王母乘坐着云光宝车去看望东王父,把驾车的马解开,它就跑到东王父的灵芝田里,东王父因此大怒,把马赶到了天河岸边。正好我那时也去朝拜东王父,就骑着那匹马往回返。这马绕着太阳转了三圈后,奔向汉关时,关门还没闭。我在马上睡了一觉,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家。”     
武帝问马叫什么名字,东方朔回答:“按它的情况起名,叫‘步影驹’,并说,“这马来到人世间后,我再骑它时,却和劣马笨驴一样的又慢又迟钝了。我在五色祥云升起的地方种了一千顷的草,草地在九景山的东边,两千年开一次花,明年就到开花的时候了,到时候我去把那草割来喂马,马就不会再饿了。”东方朔又说:“我曾到过东方的极地,经过了吉云之泽。”武帝问,“什么叫吉云?”东方朔说:“吉云国常用云的颜色来预卜吉凶。如果将要有吉庆的事,满屋就会升起五色祥云,光彩照人。这五色吉云如果落在花草树木上,就会变成五色露珠,露的味道十分甘甜。”武帝问:“这吉云和五色露你能弄些来吗?”东方朔说:“我割来吉云草把马喂饱后,骑上马去就可以弄来,一天可以来回两三趟呢。”
有一次汉武帝看见天空出现了彗星,东方朔就折了一根“指星木”给了武帝,武帝拿它向天上一指,彗星立刻就消失了(遇到很巧合的事了),当时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东方朔还擅长高声长啸,每当他长啸时,会震得尘土漫天飞。东方朔没死时曾对和他一起作官的朋友说:“天下人谁也不了解我东方朔,只有太王公知道我。”东方朔死后,武帝就召来太王公问他,“你了解东方朔吗?”太王公说:“我不了解。”武帝问:“那你的特长是什么呢?”太王公说,“我是专业研究星宿历法的。”武帝问他:“那天上的星星都在吗?”太王公回答说:“大部分星星都在,只有木星丢失十八年后,现在又出现了。”武帝仰天叹息说:“东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道他就是木星啊!”心里很难过,因为自己没有善待神仙。
东方朔是一个文学家,他的散文赋《答客难》,假设了一个客人向作者提问,嘲笑他虽“博闻辩智”,却难与苏秦、张仪的地位相比。然后便辩解道:“彼一时啊,此一时啊,哪能一样呢!”战国之时,诸侯并争,“得到人才的国家会强大,失去人才的国家会灭亡”,谈说之士,身处尊位,而如今天下一统,由朝廷掌握用人大权,贤与不肖没有区别。文章表达了知识分子在汉代大一统局面下才智无所施展的压抑感,暴露了统治者随意抑扬人才,致使贤愚不分的现实。作品采用说反话的形式,充满了牢骚不平之气。他的另一篇《非有先生论》,假托非有先生之口,发表“谈何容易”的感慨,也是抒写怀才不遇之情的作品。   东方朔的散文赋以上述两篇最著名。现存作品十八篇,以《七谏》、《答客难》最受好评。《七谏》借屈原的身世写自己的不遇,表白对国君的诚贞。《答客难》用滑稽口吻说明了专制君主愚弄臣下的把戏,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混乱。两篇虽不以赋标题。实际上却是赋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16:00 , Processed in 0.11701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