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赋八首之六•剑阁赋 送友人王炎入蜀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肃飒?飓(“飓”的“具”应为“日”,电脑字库无此字,姑且用“飓”代之。),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笺注】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咸阳,咸阳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有2350余年的建城史。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都之地。它东邻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首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直望,径直望、直接看过去。唐 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诗:“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唐•储光羲《临江亭五咏》其二:“直望清波里,只言别有天。”唐•苏?《闲园即事寄韦侍郎》:“结庐东城下,直望江南山。”唐•徐九皋《关山月》:“遥心万余里,直望三边月。”《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平调曲二》:“高台秋色晚,直望巳凄然。”元•石君宝《诸宫调风月紫云庭•第四折•梅花酒》:“直望着厅堂,将蛾眉涩道登,到绣楼软门外,你却则未得慌张?”
○见云峰之崔嵬:云峰,亦作“云?”。高耸入云的山峰。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崔嵬,高耸貌;高大貌。《楚辞•九章•涉江》:“带长?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秦坑赵众,收头颅,筑?於垒中,因山为?,崔嵬桀起。”
○前有剑阁横断:剑阁,亦称“剑门”、“剑门关”。“剑阁”作为地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姜维)还保剑阁以拒(钟)会”。《华阳国志》、《舆地广记》等书记载,诸葛亮修阁道、立剑门、置尉戍守的栈、阁道,称为“剑阁道”。《水经注》:“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唐•刘仪凤《剑门关记》:“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如门斯辟,如剑斯植”。皆言其山势如剑锋,其隘口如“城门”。《蜀水经》:“飞梁架屋谓之阁”。阁道,就是在“横梁铺板谓之栈”的栈道上加修了屋的栈道,又叫栈阁道。《诸葛亮文集•卷一•与兄诸葛瑾书》:“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古时由秦入蜀,必经小剑至大剑关口这条悬崖夹峙、深涧飞瀑的险道。诸葛武侯依山势地形将原有栈道扩建成“剑阁道”后来古人常把“剑阁道”简称为“剑阁”。不仅后来的“剑阁县”由此得名,即使“剑州”之名也源于此。《元和郡县图志》“剑州”:“唐先天二年改始州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自隋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横断,谓从横里截断。《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南山,拥黑山之众,陆梁 冀州 ,横断 绍 ( 袁绍 )后。”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斤利者越理而横断。”
○倚青天而中开:青天,指天。其色蓝,故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唐•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一子》:“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中开,从中间而断开、打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上则松风肃飒瑟飓:松风,松林之风。 南朝•宋•颜延之《拜陵庙作》:“松风遵路急,山烟冒?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杜甫 《玉华宫》:“溪?松风长,苍鼠窜古瓦。”肃飒,形容风清冷、清寒。宋•楼钥《蕉庵杂言》:“早凉日薄坐其下,爽气肃飒风来徐。”?飓,一作“瑟飒”。象声词, 形容风声。《韵会》:“?飓,风貌。”唐•王勃《圣泉宴》:“俯泉石之清冷,临风飙之瑟飓”。江洪《胡笳曲二首》其二:“?飓夕风高,联翩飞雁下。”(此注释中的“飓”,“具”应为“日”,电脑字库无此字,姑且用“飓”代之。)
○有巴猿兮相哀:巴猿,巴东三峡的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张九龄《巫山高》:“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唐•顾况《悼稚》:“莫言道者无悲事,曾听巴猿向月啼”唐•姚鹄《 送程秀才下第归蜀》:“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宋•杨亿《泪》:“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宋•赵湘《送周洞之蜀》:“峡树参天碧,巴猿向夕号。”宋•无际道人《渔家傲•七坐道场三奉诏》:“明如皓月当空照,飞锡西归云杳渺。巴猿啸,大家唱起还乡调。”相哀,相互哀鸣。
○旁则飞湍走壑:飞湍,急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白水)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林表,望若悬素。”李白《蜀道难》:“飞湍瀑流争喧?,??转石万壑雷。”走壑,山壑间的激流。《《唐文续拾•卷十四•邺下冢墓遗文》:“庄□走壑,孔仞山颓。随会不返,陈焦讵回。”
○洒石喷阁:溅在石壁上,喷涌到剑阁上。形容水势大。
○汹涌而惊雷:汹涌,水势翻腾上涌。汉•刘向《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滂沛兮。”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惊雷,发出惊雷般的声音。
○望夫君兮安极:怎么还能看到丈夫的影子呢。夫君,妻子称丈夫。唐•高骈 《闺怨》:“人世悲欢不可知,夫君初破黑山归。”唐•赵鸾鸾《云鬟》:“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安极:哪里有尽头。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南朝•齐•刘绘《饯谢文学离夜诗》:“悠然在天隅,之子去安极。”辽•王鼎《香艳丛书•焚椒录》:“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
○沉吟深思吟味。魏•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视沧波之东注:沧波,碧波。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乔岳以形培?,酌沧波以喻畎?。” 李白《古风》其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东注,向东流淌。唐•元稹《和乐天秋题牡丹丛》:“善恶徒自分,波流尽东注。”唐•韩溉(一作韩喜)《水》:“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唐•武元衡《长相思》:“殷勤大河水,东注不还流。”宋•秦观《何满子》:“天际江流东注,云中塞雁南翔。”
○悲白日之西匿:白日,太阳;阳光。《楚辞•九辩》:“白日?晚其将入兮,明月销?而减毁。”汉•王粲《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南史•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雾,垄首?霞。”唐•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西匿,西落。唐•沈?期《和杜麟台元志春情》:“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李白《剑阁赋 送友人王炎入蜀》:“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宋•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鸿北去,日西匿。”
○鸿别燕兮秋声:鸿别燕,鸿雁和燕子分别。两者均为候鸟。于长江一带,前者秋来春去,后者秋去春来。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刘禹锡 《登清?楼》:“?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
○云愁秦而暝色:愁秦,因秦地遥远艰难而发愁。暝色,暮色;夜色。南朝•宋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杜甫《光禄坂行》:“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
【译文】
从咸阳径直向南眺望有大约五千里地,看到的都是高大而耸入云霄的山峰。前面有剑门关横着截断去路,它背靠青天而把大山从中间断开。上面松林的寒风发出一阵阵响声,有巴东三峡那样的猿猴啊相互哀鸣。旁边激流澎湃,穿行在群山万壑之中,浪花洒向石壁,急湍喷向剑阁,水势翻腾上涌,爆发出雷鸣般的轰响。送美人啊在这里告别,这一去什么时候啊才能归来?望着自己的丈夫啊一直望到看不见影,我只有沉吟深思啊发出声声叹息。眼见碧水东流,悲叹太阳就要西落。鸿雁告别燕子啊到处传来秋天大自然的声响,天上的云也为秦地遥远艰难发愁而渐渐黑暗下来。假如今晚明月从剑阁上面升起啊,我愿意与君在两地共同举起酒杯而相互怀念。
按:《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9月第一版)上册卷之一《古赋八篇》之六《剑阁赋 送友人王炎入蜀》(P25~P26)于2008年12月7日译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