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引用第21楼若尘于2009-06-16 13:50发表的 : 看伞哥的每一句话都收获多多,娓娓道来,句句在理。 随着年龄的培长,倒喜欢语言风格为平实朴素的文章,不一定要载大道,能会心一笑或若有所思就可。
引用第22楼倚槐卧雪于2009-06-17 16:37发表的 : 不知道黄昏的脑袋瓜里能装多少东西, 古今中外都想往里揣:)
引用第18楼月黄昏于2009-06-12 20:05发表的 : 啊!伞哥不愧是专家呀!你的解释总能把我心中产生的很模糊的东西一层层剥得清楚明白。 建议伞哥把这两个回帖合成一文以主帖发出,让更多的朋友学习。 因为最近黄昏在看古诗,作者风格的各种各样,时人和后人的评价也很有些不同。例如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精工细描,喜用典故,特别是颜的诗,几乎一句好几个典故,难懂死了,却得到当时人的很高的评价;而陶渊明的诗自然淡雅,鲍照的诗峻切直露也不失精致,当时的评价却都很低,直到唐代以后才认识到他们诗歌的美。好像诗的好坏标准也有个时代的问题。 由此,黄昏就想到了散文,觉得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标准也不同,也就茫然了。而前段时间偶尔去阅览室翻翻《读者》觉得好像它选 文的标准也和以前不同了,以前选的文章比较质朴,现在偏于华丽了,所以产生了以上疑问。 .......
引用第20楼打不开的伞于2009-06-16 13:25发表的 : 啊啊?月黄昏怎么又关心起现代诗来了,哈哈。 现在的现代诗,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上自己浮躁,许多所谓的诗人在形式上无法突破前人,在内容上也因为自己的薄识而无法赋予诗真正艺术的美与文化传承的底蕴,所以不得不在语言上进行改革,提倡平白、浅显,当然也包括粗俗。在他们看来,这是艺术的生活化,而在伞哥看来,这其实是将艺术的概括性与凝聚力的升华混同日常的用语,忽视了诗歌特有的意象化与抽象的意蕴美。这也是世人讥之的“一夜之间,人人都成为诗人”的现象。 当然,更有从形式上做惊人突破的,比如“用下半身写作”的诗人们。为避免口舌,伞哥就不多说了。 其实诗歌与绘画与文学,在艺术规律上是相通的,诗歌的主要功能是在叙事中表达情感,音乐性与美感是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如果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上面而抛弃了诗歌的纯艺术性,那么对它的发展显然不利。无论是“先锋”的,还是超现实的,都不应该摒弃这个原则,否则,将流萤视为凤凰,猪豕视为麒麟,则流于粗俗也便正常了。 就即兴说这么多吧。纯属个人观点。
引用第25楼打不开的伞于2009-06-18 13:35发表的 : 先汗一下,上次看见月黄昏说起现代诗,却漏掉了这个“古代诗”。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伞哥的回帖,多是即兴,若要说内容,平心而论,有许多都可以做主帖。不过伞哥一向奉行多而杂不如少而精及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就让这样的内容散在各帖的回复中吧,有心则有缘,无心则无缘。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古诗的创作风格与时代背景,这个问题有点复杂,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伞哥就简之。 首先得纠正月黄昏的一个误会。其实谢灵运与颜延之的诗是很有区别的,并非都一味“据典”。谢是山水诗的鼻祖,其诗的特点是富艳精工、形象鲜明、意境优美。而颜延之虽然当时与谢齐名,但实际上他的的成就远不如谢,他的诗凝炼规整,喜欢搬弄典故,堆砌辞藻,往往缺乏生动的情致。至于陶渊明,大家都清楚,他是田园诗的鼻祖,世人称之“隐逸诗人之宗”。鲍照与谢、颜并称“元嘉三大家”,但实际上他在文学上面的成就比两者都高,诗、词、赋都不乏名篇,且擅长七言歌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6 10:19 , Processed in 0.11567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