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倚槐卧雪

散文05年贴存放处(暂时过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2: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霜寒梅:
谢疏星、红尘、雪夜、金风、兰心。看着各位的评析,收获颇丰。金风提到两次贡柑的味道,确实略有不同。在构思此文时,前半部分考虑了两种安排,一种是现在的这个,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因作为“我”??一个女子单独出门,一定会千方百计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周详、安全,这就少不了要利用一些小“特权”;另一种是到火车上直接去补票车箱补卧铺,设置一个小遭遇,使一位素不相识的乘务员帮助了“我”,这一个更完美,但却是拨高了生活。如果这篇文章要公开发表在报刊上,我一定会选择第二种安排,展现给大众一个完美;但发在这里我选择了第一种,因为它更真实、更贴近生活。选择第一种虽不算完美,但那两个贡柑同样传递着友善,人与人的交往由相识、到熟悉、再到成为朋友,往往都是在一次次的友善中形成的,当然第二次更显可贵,也反映出友善在一次次的传递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金风真是火眼金睛,提出的建议都与我写文时反复思量的部分相吻合,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这瓜儿甜吗?(作者:疏星淡月)
退休了,我这大老爷们成了陪她上菜场买菜的驴子,雨天要帮她打着伞,睛天要帮着她提那大大小小的菜袋子,她只管买菜掏钱,她说:“让你体验体验我这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一路上说些家务事,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准点而且准时。
  久而久之,我发现她买菜很有趣,认人不认菜。一个到处都有的菜,她偏要认定一个摊子上买,问她为什么?她说:“他的菜好!”。我说:这些人都是菜贩子,批发市场大卡车上批来的货,今天和明天来路不同样,你怎么就知道他的菜比别人好?岂有此理嘛!
  她还有一个毛病是爱问人家:“你这瓜儿熟不熟,甜不甜?”,我说有这么问的吗?谁卖瓜的直嚷嚷:“我这瓜又生又涩,苦里还带点咸呢!”,这样回答你,他还有生意吗?她气得朝我白瞪眼,可说了她多少次她还这么问,就是不改。小贩们都喜欢她,因为她买菜从来不知道还价的,往外掏钱的时候倒是一个钱一个钱的数,少了一毛两毛还问我要,就是不肯把大票子给人。这是她当会计的习惯吧。换我啊,就喜欢让人家找零儿,我悠闲地在旁边等着接钱,让他忙活去。不过我倒是常常忘了收找头,拎起菜抹头就走,只忘了说一声:甭找啦!可惜人家也从没谢过我。

  我们的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我喜欢咸,她喜欢淡;我嫌冷,她怕热,我喜欢热闹,她喜欢清静,我喜欢随随便便,她喜欢一丝不苟。家里有条有理全靠她,我可是连自己裤子有几条都不记得的。只会在被窝里大叫:“我今天穿什么?”,不过,家里的力气活、苦活、脏活全是我,有什么东西坏了,也是我。她是一样也不会修的,我舍不得使钱叫人,她却是出手大方,这管钱的和不管钱的楞是不一样。我这人不吃烟酒,几十年来口袋里可是没一分钱的,全上交,百事不问,这甩手掌柜当得也舒服的哈。
  有时候我们也好笑,这么两种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怎么风雨同舟了几十年的。2005-2-26 21:22: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丛青野:
生活不是文章,所以就这样,让人不好理解,却又实实在在。这种文章不要讲究什么作文技巧,读着能够会心一笑就是收获就是成功。当然,天天读这些是会乏味的,偶尔一读,反而徒曾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
老伴儿趣事 
      一  买菜

  我和老伴儿的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我喜欢咸,她喜欢淡;我嫌冷,她怕热;我喜欢热闹,她喜欢清静;我喜欢随随便便,她喜欢一丝不苟......有时候我们也好笑,这么两种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怎么风雨同舟几十年的。

  退休了,我这大老爷们成了陪她上菜场买菜的驴子。雨天要帮她打着伞,睛天要帮着她提那大大小小的菜袋子,她只管买菜掏钱,她说:“让你体验体验我这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一路上说些家务事,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准点而且准时。

  久而久之,我发现她买菜很有趣,认人不认菜。一个到处都有的菜,她偏要认定一个摊子上买,问她为什么?她说:“他的菜好!”。我说:这些人都是菜贩子,批发市场大卡车上批来的货,今天和明天来路不同样,你怎么就知道他的菜比别人好?岂有此理嘛!

  她还有一个毛病是爱问人家:“你这瓜儿熟不熟,甜不甜?”,我说有这么问的吗?谁卖瓜的直嚷嚷:“我这瓜又生又涩,苦里还带点咸呢!”,这样回答你,他还有生意吗?她气得朝我白瞪眼,可说了她多少次她还这么问,就是不改。小贩们都喜欢她,因为她买菜从来不知道还价的,往外掏钱的时候倒是一个钱一个钱的数,少了一毛两毛还问我要,就是不肯把大票子给人。这是她当会计的习惯吧。换我啊,就喜欢让人家找零儿,我悠闲地在旁边等着接钱,让他忙活去。不过我倒是常常忘了收找头,拎起菜抹头就走,只忘了说一声:甭找啦!可惜人家也从没谢过我。

  日出日落里,餐桌上的菜肴愈发丰盛可口;袅袅的菜香中,老伴儿的两鬓却悄然生了几丝白发。

    (呵呵,这样我们就有的看之二、之三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风细雨楼:
Free(恁好一人儿,非弄英文名字,难打)改得好,呵呵
老爷子再敢叫苦?昨天我不也给您老打工到后半夜吗?这就是"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揍"是不?
散文坊的气氛在这个帖子中可见一斑,真高兴.
话说回老爷子的文章主题,这可是真正的浪漫的事,夕阳红风景哦,老实交代:两个人拉着手手走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如水:
哈哈,老爷子好有趣的文章,通篇没提老伴一字儿,不过地球人都知道是她。女人的思维是感性的,男人的思维是理性的,所以老去一个摊子上买东西也用不着懊恼了,我就老认一个摊子,呵呵。
真实,自然,有余味,返璞归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餐桌上的小山包 (作者:烟霜寒梅)
     妈是标准的职业妇女,她那个时代的人干起工作来,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叫敬业。所以妈退休前,我们家一天三顿都是家常便饭,妈的厨艺也不敢恭维。可是自从退休后,妈妈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厨艺是天天见长。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最有福气的。妈退休的第二年,我儿子出生了,有事没事,常去妈那儿混吃混喝。
    在妈那儿吃饭,妈总是准备一大桌菜,鸡鸭鱼肉蛋,变着样地做。吃饭时,饭菜上齐,大家都落了坐,妈妈才最后一个在餐桌前坐下。儿子小的时候,胃口不好,吃饭是最愁人的事。我吃饭本就慢,再加上儿子的闹腾,儿子不吃完,我就没心思好好吃。那时妈总是吃饭吃得很快,当大家才吃到一半时,她已经吃完,对我说:“来,小宝贝儿给我抱着吧。”就要把儿子从我手中接过去。我说:“您来的最晚,再吃点,吃饭别赶着啊。”妈说:“我吃好了,我吃饭快。你看,”她指着她面前的突起的一堆杂物说,“就我吃得多呢。孩子给我吧。”我一看也是,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前面已经堆起了一个小山包,里面内容还很丰富,大料啊、桂皮啊、骨头啊、鱼刺啊什么都有。于是就心安理得地把儿子交给了妈妈,开始我的正餐。后来儿子大些了,他喜欢吃鱼眼睛和鱼头,鱼眼睛我倒是乐意给儿子挑出来,可鱼头我是最讨厌的,上面硬棒棒滑稀稀的,下面软囊囊白糊糊的,看着就没胃口,碰都不想碰。妈妈总是把鱼头上的杂物去掉,剩下鱼脑之类的给儿子。每次吃过饭一看,妈妈餐桌前的小山包更高了,最上面的不是鱼头就是鱼尾。那时也只是隐隐约约感觉到,噢,原来妈餐桌前的小山包是这么堆起来的呀。
    后来儿子渐渐长大,我回妈家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多数是在自己家。因为儿子吃饭挑,菜里面只要吃出姜、蒜之类的,他就恶心得不愿再吃。?次坐在餐桌前,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菜的表面有没有姜蒜,花椒大料更是不能见,如果有,就先把它们挑出来。边吃还得边随时留意,在儿子下筷之前,即时把出现的那些小东西清理出碟。即使菜不多,我面前也常有一小堆杂物。而到了周日周末改善伙食,做些鸡鸭鱼排骨之类的,那我餐桌前面就更丰富了。如果是鸡鸭,骨头不好剔时,我就下手把骨头剔出来,把肉分给大家;如果是排骨,也是把精排留给儿子,有大骨的自己吃;如果是鱼,总是挑些刺少的给儿子,刺多的自己留着,并且也学会了收拾鱼头。饭后,我面前也常常是鼓起一个小山包,里面鱼头、鱼尾、鱼刺、骨头、花椒、大料,只要是菜里面不能吃的,我这里是应有尽有。
    每每看到自己面前的小山包,我就想起了妈。可真是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哪!2005-3-1 9:24: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风细雨楼:
想起了久前令我感动的一篇文章,写到妈妈爱吃鱼头,自己不理解有什么好吃。直到自己当了妈妈,才知道里面的道理,也开始“爱”吃起鱼头来。
寒梅的主题与选材都好,在行文中简洁些,删除旁支突出主线更好。比如第一段中就有可删之处甚至可以整体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The spoondrift of time??70、80、90 (作者:Leslie
划过一条长长的河,逆流而上,激起的浪花,溅
在隔夜的脸……
                                                 ????前
70
        这是一个革命的年代,花格裙,军装上衣,

披散的头发,性,毒品,摇滚乐,激进的言论,
年轻人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起,整个世界正在燃
烧,战火还未停。仿佛成了一种标志,他们置疑
一切的存在,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来抗议,他们追
求“自由的爱”,他们让怪异变的流行,你可以
说他们是堕落的,“垮掉的一代”,也可以从中
找寻自己的精神领袖;你可以对他们嗤之以鼻,
但这的确是无法跳过的一级,他们的名字叫??

Hippy(嬉皮)

        看过一本叫《从嬉皮到雅皮》的书,记述了

四十年前的一场运动以及其中的参与者和核心。
战后的三十年,人们似乎还没从那阴影里恢复过
来,上一辈继续做着征服和扩张的迷梦,高速发
展的是经济,看起来繁荣,内里隐含着多少中空
的虚伪。困惑潜埋于深刻的矛盾下,政治,资本
主义价值观,乌托邦的幻灭,年轻一代从压抑到
觉醒来的一触即发,他们对既定的规则不再相信
,“要做爱不要作战”,“做一切你想做的事
从思想到行为,他们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追求自
己的新生,那样的勇气是值得敬佩的。这是一次
带有批判色彩的颠覆,两败俱伤的结果,但着实
叫世人有一大震,而余波未平。我不知道Beetles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还有多少印象,每当我听着他
们的歌,我未曾经历过的伤感,高唱着自由和解
放的摇滚精神,也是活在渐渐远去的年代里的传
奇。
        这是一个革命的年代,跨过太平洋和大西洋

的横亘,遥远的东方,年轻的红色国度里,有一
场浩劫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关于文革的是非,是一段被教材刻意模糊的

历史,我们只能在父辈的口中,讳莫如深的文献,
或是子虚乌有的影视作品里,追溯一些些的蛛丝
马迹。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像当时的“盛况”
,他们的信仰被强硬的提升到一个不可置疑的高
度,但我们看来却如此天真的愚忠,有多少人陪
葬在毛主席的“三分过”里,到死他们都不敢怨
,但在我们看来,是那么严重的资源浪费。我想
到了千年前秦皇的“焚书坑儒”,让每个人的思
想都围绕着一个意志,那不是统一,那不是共产
主义,而是一种倒退。用历史唯物的角度来看,
他们错过,但愿我们不会再错。时过境迁,就让
父辈们的伤痛,畸形的“先进文明”,一双双被
染红的眼,永远留在曾经的记忆里。

80

        这是一个彩色的年代,这是一个慢慢走向瓦

解的年代,这是一个复苏的年代,这也是我出生的
年代。
        整个世界正处于“准重组”时期,欧美飞速

崛起,经济文化的侵蚀,当政者的摇摆,意识形态
的犹疑,前苏联在风雨中岌岌可危,终于,在90
年的开头,宣告了一个“先进国家”的瓦解。不
不承认这样的结局是大势所趋,但当我们看这个
自己曾经的“榜样”就这么成了历史的“淘汰品”
,那滋味,是未雨绸缪的警示。而在另一处,随着
一堵墙的倒塌,人们用实际行动修正了过去的错误
,并继续反省着,还人民以团圆,还国家以统一。
或许一道墙坚固的可以隔开两种制度,却始终切不
断骨肉相亲,血脉相连。这是可喜的一幕,也是历
史进步。对峙的天平慢慢倾斜,冷战阴云渐散,而
新一轮的分级,又悄悄开始。
        在东方,有一扇几经开阂的门有再次被打开

,一涌而入的有先进的,当然也有不益的。缺乏
抵抗力的人们刚刚从一场战役中醒来,带着对以往
的彷徨,却迫不及待的把这些新鲜急急吸收。他们
求变,又畏惧人言,担心步伐太快,又不想错过机
会。社会允许人们更多元,穿各式的衣服,从事新
的职业,阅读翻译版书籍,谈合适的恋爱.….但还
未能得到更多的自由。人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还
只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他们需要开放,却
不是全部开放,他们需要富裕,却无法同步富裕。
决策甚是英明,看的到希望的曙光从南方透露,慢
慢延展遍公鸡型的地图。
        1983年的冬天,我出生了。我知道在那刻有

难以计数的孩子和我一样降临人世,但对于我的父
母,我们的大家庭,我是一个新来报到的成员,是
他们未完成希望的寄托。在我记忆里的80年代,
是那个有棒冰,有“巨龙”公共汽车,有外婆的枕
边故事,和与弟弟戏玩的无忧童年,无数次回忆起
来,我还是觉得甜。我想我是幸运的,能生在上海
这个相对开放大都市;我想我是幸运的,能得到如
此完整的宠爱;我想我是幸运的,即使外面的世界
不停在变,而我始终记得小舅舅哼唱的“大约在冬
季”…..

        80年代出生的孩子有着明显的断层,而属于“
前”的我们,刚走完一路求学的坦途,就业,婚姻
,责任,压力….太多东西扑面而来,也许是因为前
面的松懈让我们来不及反应,于是硬着头皮探索,
试图找一条自己能走的路,还可以犯错,却没有更
多余地;还可以选择,却绕不过时间的催逼,各有
各尴尬,而一切又才开始。
90
        这是一个多元的年代,这是一个发展的年代,
这是一个仓皇的年代,这又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年代。
        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让国际格局不可避免
的呈现出多级化趋势。开放多了,对话多了,合作
多了,而变化,更快了。尽管局部的战火持续不断
,军国主义,泡沫经济,通货膨胀,贸易逆差,经
融危机,贬值,赤字,垄断,邪教…..但总的方向
还是稳定,符合着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西方世
界对发展中国家才更宽容平等的态度,港澳回归,
朝韩对话更频繁…..遗憾的是,很多为此做出贡献
的人,没能和我们一起迎接新千年的倒计时,但历
史没有忘记他们,我们努力继承。
        正是我成长的十年,从童稚到半熟,从无知
到试着理解,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从假意到
真言。我用我的文字记录着我的变化,听过的歌
读过的书,相识过的人,尽管事过境迁,惟有在
本本的手稿中,才看的见从前的脸,那些是珍贵的
,也是共有的;是难忘的,也是远去的。青春就这
么匆忙的过,而我又觉得每一天都那么的长,当愤
世嫉俗慢慢冷却,我们都还带着笑颜。很高兴能经
过你们,歌里唱的好: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
感谢那一段段奇妙的旅程,原来人生就是和那些事
那些人,相遇的过程。
        人们带着世纪末的惶惑在观望,却舍不得放
弃希望。从《恋曲1990》到《改变1995》再到《
happy 2000》,地球并没有如预言中的毁灭,该
结束的结束,该延续的延续,在一夜之间跨过了
一个世纪,发展与威胁并存,当我们一边挑战“
千年虫”一边听着2000年的钟声敲响,似乎一切
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阿Q的说这是新的开始,
抓紧未晚,需要谨记,切莫放弃。如今已是2005
,而我称这已经开始了一半的另一个10年为:自
定义。
刚看到这个文题,我一下子觉得有很多话要说,
简单回顾,疏漏的,偏差的,看客还要多多包涵
,笔者则会继续努力。
                                       ????后
2005-2-26 23:26: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0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风细雨楼:
很有深度的思考.
不过80和90年代是作者的经历,70年代一段就显得不好联系了
对文中许多话题,也觉得有许多话要说,慢慢交流下去吧
那位可以告诉我,题目是神马意思?我不学英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9-29 06:05 , Processed in 0.0872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