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湘灵

【湘灵学联】联里联外随感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1 2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孤独:抱抱。偶不是绝世佳人,可不堪细瞧。

回蝶儿:谢谢。

回三姐:谬赞愧领,谢谢。

回旁卸:蟹儿肥处菊花香,一起等。。。

回伊人:谢谢伊人亲制香茶,余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20: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梦里人于2010-07-21 20:29发表的  :

我很纳闷,这个回复是征对哪个贴子的?

自然是回复上面几楼的朋友,很明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2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梦里人:说是梦里人,却十二分的清醒,那个钢丝上跳舞的比喻,非常到位。更高兴的是,偶也姓梦哦。握手了。

回不常疯:这个太过果酱鸟,还你一个瀑布汗。。。好象应该成吉思汗才当得。。。

回旁卸: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精彩,不撞车就好。。。即使撞车,碰出火花来,也好。。。

回布衣:谢谢花花,笑纳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21: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好比声乐中美声和民族唱法,需要很深的功底,对联就算通俗唱法,容易普及。通俗唱法偶还是个业余的,基本不在调上,卡拉永远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3: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素手执剑锐:对联中大量的实用性对联,一般都比较通俗的。而文人墨客的大量抒怀联、写景联等,也能写得很书卷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3: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炼字与炼意

当文学创作达到了一定的基础(即文字清通的基本关已然通过)后,创作者往往就会开始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在炼字成句的过程中,苦苦寻觅着最能体现精神展示风采的那一个神来之字(词)。古往今来,确实也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炼字佳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有评曰: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如“云破月移花弄影”,有评曰:著一弄字,深得风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的炼字过程,一向被举为炼字的典范(举这三个例子,无意贬低,因这三句之胜不仅仅在炼字)。按照人们欣赏的习惯,也往往最先被这些奇字佳句所深深吸引。但人们在奇珍异味的不断刺激下,开始食甘餍肥的时候,蓦然回首,却发现如此一来,“有字无句、有句无篇”的弊端随处可见,人们开始醒悟文学创作的更高境界应该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式的“看似寻常最奇崛”,人们开始追求“余音绕梁”式的炼意之作。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以寻常语取胜的陶渊明诗作,一开始只被钟嵘列入中品(见《诗品》),但越到后来却越倍受诗评家的珍视,真醇之酒历久弥香,质朴的文字穿越百年。细细品读此类作品,人们发现,新奇难,寓新奇于其中的平淡更难,更见真功夫。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一位佳人,浓妆艳抹,自然让人眼前一亮;但如果素面朝天之下,还能让人惊艳,那就是真正的国色天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14: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湘灵于2010-07-22 13:26发表的 :
回素手执剑锐:对联中大量的实用性对联,一般都比较通俗的。而文人墨客的大量抒怀联、写景联等,也能写得很书卷气的。

我们的观点不相悖的,我说的知识通俗而不是庸俗,通俗歌曲也不乏经典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14: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改成 只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15: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搬个板凳来,,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21: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1楼(湘灵) 的帖子

好文章,拈须欲断吟一字,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21 15:44 , Processed in 0.0838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