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家

对联批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9)

  

常  江        

  

  编辑部寄来了让我批改的对联,琢磨一番,还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是河北陈景章先生题邀月亭的对联:

  秀色可餐,宋韵唐风皆雅士;
  佳亭稍憩,骚人拈韵对风吟。

  读者看到这副对联,肯定能看出问题:“风”字不规则重了;“宋韵唐风”,是并列关系,“骚人拈韵”,是主谓关系;“皆(都是)雅韵”,是动宾关系,“对风吟”,是偏正关系,“吟”是动词。对联的词语对仗,就是要讲求这些关系,须加注意。

  有时,词语对仗不成问题,但词语的使用与环境不协调,效果也不好。仔细看这一联,是“题邀月亭”,此亭应在山之高处,适于观赏夜景。“秀色可餐”,显然不是夜景,晚上赏景,很难看到“秀色”;而“佳亭稍憩”,又有些坐在“半山亭”的感觉,想的是歇息片刻再去赶路,不像“邀月”那样闲适,再说“稍憩”的时候,哪还有拈韵吟诗的兴致?不知道这是何处的邀月亭,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掌故,无法切题,那就只能“批”,不去“改”了。

         (原载《对联》杂志下办月刊第6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10)


常 江


  雨雪施淫威,罕暴终于何奈我?

  军民除冻害,大灾过后是丰年。


  这是北京蓝庆贵先生的《题战冰雪》。说句题外的话,我一看庆贵先生把自己的姓写作“蓝”,而不是“兰”,我就很高兴。滥用、自造简化字,现在几乎成风。后世子孙为了少写几道笔画,不惜改了老祖宗的姓氏:本来姓蓝、傅、阎、戴的,竟然都改姓兰、付、闫、代了。

  回到本题。




  上、下联的第一个分句,虽然直白了些,用词还比较准确;况且,时政联太含蓄了也不成。两个七言分句的用词,有三处可以商榷:其一,“罕暴”是自造的词,可以猜出是“罕见的暴雨(或暴雪,或暴虐)”;其二,“何奈我”与“是丰年”,对仗是不工的;其三,“是”字下得太重、太死。大灾过后,人们重建家园,可以盼望丰收,要说大灾过后一定是丰年,没有这种规律。

            (原载《对联》杂志下办月刊第6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11)


  常 江


  汶川地震后,我也写了几副对联,其中一副是自己又“批”又“改”了的。这副联先有出句:“大难当头,九州挺起脊梁铁”,对句必须突破重点,先解决对“脊梁铁”。出句有了两个形体名词:头和脊梁。对句最好也有两个形体类的词,因为时政内容的作品,很难生动,比较严格的词性对仗,可以起到巧补生色的作用。在“手足”、“手臂”、“眼目”、“肝胆”几个词中,选中了现场救助和天安门哀悼时最常见、最有力的、漫天挥舞的“手臂天”,于是,形成了初稿:


  大难临头,九州挺起脊梁铁;

  废墟放眼,四海擎来手臂天。


  这里的“四海”表示全世界的关注与支援,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四海”。放了一天,再看原稿,找到了修改的要义:在几个动词上下手。“临头”,有些软弱,缺少力量,不若“当头”;“放眼”,更多的时候表现豪放,感情不对,应该“举目”;“挺起”,“擎来”,用作补充动作的“起”和“来”,实际上没有起多大作用。最后,定稿为:

  大难当头,九州挺直脊梁铁;

  废墟举目,四海擎高手臂天。


  直、高两字,既扶住了挺和擎两个动作,又使铁和天两个倒置的名词定语有了着落。可见,修改作品时动词是要首先考察的,这算是一条经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苏三于2010-07-06 11:32发表的  :
好文章,先收起来慢慢品。大家辛苦了。花花

谢谢。虽曰对联批改,本帖未必就一定没有可商榷之处了,推荐过来,只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些联作修改的方式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12)


邹宗德


  君自南来,两手东西心向北;

  雁于北往,双翼西东尾朝南。

(杨波)


  这是湖南城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杨波先生于1999年为城南公路牌楼拟题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均嵌“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除上联“心向北”含有心朝北斗,心向北京之意外,其他词语只是对方位的表述,缺乏更深的内涵,且“两手东西”与“双翼西东”平仄失对,语意有些合掌。


  我认为,联语的上联可保留“东西南北”,但下联不宜重复嵌字,并且其中有三个平声字,平仄难以协调,立意也不佳,所以拟换之以“前后左右”四字。在此基础上,我初步提出了“我于后上,双腿左右志朝前”的创意思路。然后再逐词推敲、修改。

  “后上”有意沿用“后来居上”之意,可觉简化得比较别扭,便又改成“我自后边赶”,上联相应处改为“君从南域来”。另外,“腿”是仄声字,恰好在第二字的位置上,只能改为平声字,然“脚”、“足”之类的同义词皆为仄声字。于是转换思路,将“双腿”改为“群山”,“山”为平声字,“群”可与数词相对,平仄协调,且“群山”又点明了此处地形,给旅行者以进入风景区的愉快之感。

  接下来,将思路转到对上联后一个分句的推敲上。“两手东西”欠雅,仅说明了一个方位。我以为不如改成“爽气东西”,以说明此地爽气宜人,环境幽雅。易哲知先生提出“群山”之“群”应换一个字,以增加文采或内涵。因为“群山”仅说明很多山,意犹未尽。杨波先生立即提出用“青山”。

  下联“我于后上”一句似乎还不妥。坐在车上望去,蜿蜒曲折的公路在青山间盘旋,真正让人感受到了“青山左右”、“爽气东西”的佳境。我无意中向后边一看,脑海里跃出了“不要后顾”的意境,马上有了“君休后顾”一语。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应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而应一往直前,立意更深了一层。为了避免重字,把上联的“君”字改成“客”字,对进入城步县者以客称之,令旅行者倍感温馨,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易先生说不如改成“朋”字,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意,我拍手称妙。

  最后,我们请余德泉教授对尚有异议的“志”字和“步”字予以定夺。余教授说:“步”字形象、委婉一些,还是用“步”字为妥。

  于是,这副对联最终修改为:


  朋自南来,爽气东西心向北;

  君休后顾,青山左右步朝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13)


李文郑



     非凡2008
    众志成城,共化寒冰、共批藏独、共赈震灾、共克时艰,改地换天新日月;
    群心向党,同燃圣火、同建家园、同迎奥运、同圆梦想,光前裕后美山川。
    (上海 石本钧)


    这应该是一副有关时政的对联,“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表现了作者的时代责任感,十分难得。

    但是,原联问题也比较突出。首先,总体构思和布局显得混乱。上联的“共化寒冰、共批藏独、共赈震灾”说的是三件事,以“共克时艰”来概括;而下联的“同燃圣火、同建家园、同迎奥运”说的是两件事,并且其中一件事在上联已经说过了(“同建家园”就是说的“共赈震灾”),后面的“同圆梦想”也应该专门是说奥运的。

    其次,上、下联前面各有五个四言短句,整体上显得既死板,又拖沓,而不够精练、活泼。和格律诗词相比,对联的句式不拘长短,我们在创作时,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就此联说,如果能精简几个分句,再于适当的分句前加个领字,会大有改观的。

    其三,“共赈震灾”一句中,“赈”和“震”读音相同,读起来也显得不够顺畅。所以,也应该改动。

    我试着改为:

    众志成城,喜同燃圣火、同圆梦想,虎步龙骧新日月;
    群心向党,看共御震灾,共建家园,光前裕后美山川。
          (原载《对联》杂志下半月刊2008年第8期)

    网友钟本狂的修改稿,似乎更胜老夫一筹:


   众志成城,看共御震灾,共建家园,光前裕后山川美;
   激情似焰,喜同燃圣火、同圆梦想,虎步龙骧日月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14)



  李文郑



  题广州市花??木棉

  粤秀山间,五层楼下,萼放蕾开,燃霞染雾,际卓尔三月春风,溢彩流丹,无愧英雄本色;
  海珠桥畔,八角亭前,枝刚干挺,拔地参天,更凛然一身正气,披坚执锐,分明勇士原型。

    (广东 朱烈基)


  应该肯定的是,这副写木棉的对联十分切题,一切其地:“越秀山”、“五层楼”、“海珠桥”、“八角亭”;一切其形象:“萼放蕾开,燃霞染雾”,“枝刚干挺,拔地参天”;又点出了其含义:“英雄本色”、“勇士原型”。

  问题似乎在于对联的用词和句式两个方面。用词上,“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语出《论语?子罕》:“如有所立,卓尔。”是孔子的弟子颜回赞扬孔子的话。这里,用来形容春风,显然不大合适,风怎么“高高直立”?“枝刚”,显然属于生造词,不妥当。成语“披坚执锐”,出自《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是战国时楚国大夫棼冒勃苏的话。意思是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用来描述木棉,似乎也不够恰当。

  句式上,上、下联开头各有四个四言分句,分别组成两个排比句式,显得急促有余而舒缓不足,与前面一副对联有相似之处。这是其一。其二,一副对联的字数有限(这也正是对联的优势,即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没有必要将描述对象的方方面面都一无遗漏地写出来,实际上也不易办到。从这个角度说,此联又显得有点累赘。

  所以,还是以上素材,建议重新组合为以下的样子:

  燃霞粤秀山间,捧日海珠桥畔,仰溢彩流丹,无愧英雄本色;
  卓尔五层楼下,凛然八角亭前,更顶天立地,分明勇士原型。


            (原载《对联》杂志下半月刊2008年第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15)



常  江


  几天前,中国楹联学会转来江西彭文扬先生的来信,他从《对联杂志》上看到我给别处祠堂改的联,希望也看看他作的几副“彭氏宗祠”对联,最好也能“改一改”。原来,他是吉安市青原区河东镇彭家村人,族人请他为“彭本怀堂”(祠堂名号)作联,要求每联都要以“本怀”冠顶。


  彭先生作了四副联,其中正门两副??


  其一:


  本正源清,赤胆忠心,学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名扬四海

  怀仁倡孝,修身养性,效中华魁寿彭祖公,盛德泽九州


  其二:

  本正源清,天时地利,风调雨顺,千祥集户,丰功伟业传后世

  怀宽志壮,人旺财兴,国泰民安,百福临门,厚德高凤效先贤


  先看第一副。提到文天祥,是因为此处离文丞相故里吉安富田镇婺湖村,只有20里地。像建筑有“借景”一样,诗联也常“借人”,以示荣光。我以为,对于文天祥,文氏祠堂对联,可以大书特书,别姓祠堂则以“虚写”为宜;而彭姓祠堂,理所当然要正面着力歌颂彭祖了。从词语方面看,四海、九州,都是地域概念,有重复感;赤胆忠心,也似乎缺少变化和层次。综合以上考虑,于是,试改成这样:


  本正源清,尽忠报国,地近婺湖村,英名同扬四海

  怀仁倡孝,养性修身,人期彭祖寿,盛德普被千秋


  上联写“忠”,并非只是颂扬文丞相,彭氏祖先也不乏忠心报国之人,其英名与文氏一样传遍四海,立意就有所变化了。下联则写“寿”,活了八百年的彭祖,是中国人的骄傲,总结彭祖长寿的秘诀,本身就是造福人类,德被千秋。


  至于第二副,我想提出几点意见再说。从内容上,要与前一副有个大的区别,不能再“本正源清”了。可从“本固根深”起笔,写出彭氏这一支的宗族源流,如何迁徙、如何创业、如何繁衍、如何兴隆的。这些,是要叙述得具体,引用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不宜用一些较为空洞的、抽象的、常用的语汇。正因为在内容上有这些考虑,我不了解彭氏族史,实在无法动笔修改,请彭先生一路改下去吧。改时,像天时地利,风调雨顺,丰功伟业,人旺财兴,国泰民安,厚德高凤这些词语,恐怕都得换一换;至于千祥集户、百福临门,更是相同的意思,不能都用的。词语的问题,在另外两副联里也都存在,不再列出,请彭先生斟酌就是了。



(原载《对联》杂志下半月刊2008年第9期“教授批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16)


星 芒




  曹中庆、蔡振湘两位先生先后在《对联》2002年第2期、2003年第1期上,发表《古猗园联评议》和《古猗园联评议刍议》二文,对上海古猗园联进行评议、修改。我读后,首先觉得:曹先生率先把那些不合联律的古猗园联放在刊物上进行评改,对于提高联坛后学的联知水平、增强联家撰写名胜楹联的责任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其次觉得:曹、蔡二位的评改意见,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失当的地方。因此,也在这里就评改方面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关于“梅花厅”联

  原联是:池馆清幽多逸趣;
         梅花冷处得香遍。

  曹联是:梅馆清幽多逸趣;
          花丛冷冽更馨香。

  蔡联是:梅厅格局成天趣;
          花朵馨香沁贵宾。

  我的看法是:(1)原联中的“池馆”,义为“池畔之馆”(如同《辞源》所载:“池阁”义为“池畔之阁”),属偏正结构,曹把它当作联合结构予以改动,是不对的。(2)据曹先生介绍,梅花是生长在梅花厅外的梅园中,而从其所改之联中,是看不出梅花是放置在室内还是室外的。(3)曹联以副词“更”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多”,以联合结构的“馨香”对偏正结构的“逸趣”,也是不大合适的。(4)蔡不尽量采用原联可用之处,把它改得面目全非,是不合改联要求的。

  建议将原联改为:

  池馆清幽多逸趣;
  园梅馥郁展丰仪。


  二 关于“鸢飞鱼跃轩”联

  原联是:石径漫步鸟传语
          松下小憩花送香。

  曹联是:林间漫步鸟传语;
         湖上荡舟鱼跃波。

  蔡联是:云里鸢飞传鸟语;
          湖中鱼跃现鳞光。

  我的看法是:(1)曹联纠正了原联平仄上的差错,形式上有了改进。但曹先生没有注意到:原联中的“鸟传语”、“花送香”,是采用拟人修辞方式写成的对仗语,现在以非拟人修辞的“鱼跃波”,取代“花送香”,是有损其艺术质量的。(2)曹联以偏正结构的“漫步”对动宾结构的“荡舟”,也是违律的。(3)蔡联改动原联过多,且又排除了游人的活动,难于让人接受。

  建议以原联为蓝本改为:

  石径漫游,鸟为东道频传语;
  松林小憩,花表友情暗送香。




  此联应按其互文修辞的特点理解为:无论是漫游于石径,还是小憩于松林,花鸟作为东道,表示友情,分别传语和送香。
  
         (原载《临湘联苑》第五期,2003年10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4: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批改(16)

星 芒



  
  三 关于“浮筠阁”联
  原联是:竹山映春色;
          鹅池寄情意。

  曹联是:竹节生春色;
         鹅池浮墨香。

  蔡联是:竹叶浮春色;
         鹅池泛墨香。

  我的看法是:(1)三副对联的上句,见竹不见阁,均有文不切题之失。应当改为“竹阁专春色”(按:“专”,义为独占)。(2)“浮墨香”或“泛墨香”,肯定要比“寄情意”好,但若改为“结墨缘”,则似乎更好一些。

  改后之联为:

  竹阁专春色;
  鹅池结墨缘。


  四 关于“缺角亭”联
  原联是:奋扬民族气;
         朗开神州天。

  曹联是:奋扬民族气;
         大壮神州天。

  蔡联是:大壮神州气;
         勇扬民族魂。

  我的看法是:据曹先生介绍,“缺角亭”的寓意是:“象征当时东北三省沦陷,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抗战到底的决心。”严格地说,上述三联均不能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这一寓意。建议改为:

  扬乾坤正气;
  复华夏金瓯。

  五 关于“逸野堂”联
  原联是:古木葱茏飞鸟止;
          涟漪荡漾任鱼游。

  曹联是:古木葱茏凭鸟落;
         银波赫濯任鱼游。

  蔡联是:古木葱茏凭鸟落;
         银波潋滟任鱼游。

  我的看法是:经曹、蔡二先生先后修改而成的第三联,显然胜过原作,可以取而代之;但我有一个别具特色的修改方案,似也可以作为备选之用:

  古木葱茏闻鸟唱;
  平湖澄澈睹鱼嬉。

                  (原载《临湘联苑》第五期,2003年10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9 04:15 , Processed in 0.09162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