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莫左

【同题作业二十九】过年??袅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2: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二十九]过年 作者:白雪公主
题记:小时候妈妈在外地工作,把我寄在外婆家里直到上小学才与妈妈团聚,于是体会到了在乡村过年与思念妈妈的滋味。


童年的梦,落在我快乐的脚丫上
柔软的月光沾满冬日的冷洌
我怀揽一湖水波和月光
与一群失眠的小虫窃窃私语

无所事事的晚风在轻轻呢喃
青石板上松软的落叶
发出一声声低沉的叹息
随之淹没在游子归来的脚步声中

乡村的年夜静谧却充满生机
灯光,勾勒出外婆开心的笑靥
外公抽烟的叭嗒声此起彼伏
染霜的胡茬儿和头发快乐地抖动

丰盛的年夜饭在爸爸的祝酒声中开场
我的笑脸获得了所有人的青睐
外公微醺的笑声打破了寂静的夜色
夜雾中沾满湿漉漉的醉意

我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
手上的一支笔在不停地画着
画下爸爸妈妈的笑脸
画下365天的思念

我让蟾蜍披着娇艳鲜花织成的衣裳
我为大灰狼戴上了和善的面具
米老鼠是我最忠心的伙伴
再把冬日涂抹成春意盎然
我对小白鸽轻轻地说,别怕
春天来了你就可以飞去找妈妈了

妈妈,妈妈,妈妈
你是盛开在篱笆上的太阳
下个年夜你会早点来看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2: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过年

沉鱼



我把手伸入冬天的深处
就开始考虑一个结果
几个日子开始飞,象雪花
一路向北,在冰封的河流上来来回回

来来回回就累了
就想想花鼓戏,雪孩子
想想噼哩啪啦的响
想想一对老人把冬天的封条
贴在每一个门口,把话说到天明



我不要电话声声  不要鸿雁传书
必须坐上满世界飞跑的铁盒子
把那颗被放逐又被招唤的心打包
以温暖新鲜的方式呈现



亲人,我看见
我所有的树木都是冰孩子
它们曾经是桃花,成妖
我所有的河流都被收容
它们曾经是绷带,绕家

亲人,前方的路立起来
我不识得寒烟四起
只想着小燕,窝里抱着温暖的枯草
只想着一个容易迷路的孩子
揣上夜里还在疼痛的骨头
等你,站在门槛上一声一声招唤


我想说,冬天是白色
冬天不会说话的河流是白色的
可我植下的腊梅树,都老了吗
是不是象我一路白白的心事
今年开的,是去年的花骨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2: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二十九]梦里过年 作者:山娃子
梦里,我无法拒绝来自家乡的问候
一些遥远的记忆正在被捡起
那条流泪的河流把镜头伸得很长

清瘦的麦桔,孤零的麦堆
几只不畏寒冷在刨食的母鸡
宽大的翅膀下是一群稚鸡
母鸡的嘴巴发出咯咯的叫声
那群孩子是它眼中的唯一

木门上的春联已换上新的对子
鲜红对联上的内容令我动容
我多希望象小时候一样
搬张板凳让自已踮起脚尖
贴上父辈对来年满满的期盼

东南角闲置了一年的老磨
又开始夜以继日的吟唱
让我再抱抱你的胳膊
摸摸你的脸,好吗?

一群孩子怯生生地打量着我
我能从他们脸上发现他们的爸爸
我却怕他们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能清楚地辨认出
小路上当年我的一行行小脚印
因为那一步步都踩在我心上

爷爷的旱烟袋蒙上了一层灰尘
不知天堂的他是否改抽纸烟
奶奶的捻线柁孤零零地躺着
不想让天堂的她还在劳作

屋檐上的燕窝还是老样子
不知躺在这窝里的燕子
是不是我儿时认识的那对
它们是否在这巢里一同老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2: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二十九]过年--蒸年糕(作者:竹影扫阶)

记不清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明天除夕了!
    小时候,刚进入农历12月,父母就开始忙过年了。12月初时会把家里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杀掉。农村人杀猪,就像过节一样,请了亲朋好友还有家族的长辈来吃饭,妈妈还会给村里的一些老人送一碗做好的肉过去。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也就杀猪那天可以放开肚皮吃肉。那时候的肉总是做的很大块,四四方方的最少5厘米见方,堪比东坡肉,大家一年到头难得吃荤,在这秋收后年前的一个月里,这家请了那家请,热热闹闹,吃他个嘴上流油。
    杀完猪后,开始打扫屋前院后,农村的房子很大,平时妈妈太忙也不太打扫,这时候要过年了,妈妈戴着斗笠,披着破衣服,拿着掸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忙上一天,叫做“扫尘”。
    到12月20日后,家里开始蒸年糕,每年都蒸好多。那时候年后亲戚来拜年,都会让人带些年糕回去。
    头一天先做千层糕。千层糕是用大米做的,而且要用第二季的晚米做。先把米泡上一两天,加入一两颗黄芝(有种植物的果子,好像可以做药,具体学名叫什么我不清楚,老家话叫“黄芝”。)然后连米带水一起磨碎,黄芝起的作用就是使年糕的颜色漂亮一些。然后爸爸会到山上挑一种木柴,烧成灰带回来。竹篮子里垫一块棉布,把灰放进去,然后把那些年糕米水从篮子里的灰上沥下去,反复沥几遍后,把年糕米水倒锅里煮上,一边煮一边不停地搅拌,等米水熟了结团了,放到蒸笼上蒸,要蒸10来个小时。千层糕蒸好后呈浅黄色,口感润滑,有着那种木柴的清香味。手感特好,摇一摇颤悠悠的,按一按软软的有弹性。可以凉着蘸酱油吃,又可炒可烹,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味道老好了。
    第二天做糖糕,把糯米泡开了,连着水一起磨碎,放布袋里沥干了水,拌上糖,可以放一些干果,花生,果仁都可以。那时候家里没钱,一般是不放的。然后上蒸笼蒸,也要蒸10来个小时。这种糖糕一般只能蒸热了吃,也可以用油煎。这种米粉也是南方汤圆的原料。
   第三天蒸发糕,和赤豆糕,发糕的做法我还真不大清楚。赤豆糕和糖糕的做法差不多,就是不放糖,放赤豆和肉,味道是咸的。
   年糕蒸完了,开始做豆腐。豆腐做完了,开始炸油豆腐。炸豆腐时会带着炸些别的东西,开始前,爷爷会先祭拜一下灶神爷,说是拜过了,炸东西时会比较省油一些。(那时候我家过年用来炸东西油是纯正的山茶油,还是野生无污染的。现在市面上卖的山茶油都不是野生的,价格还在60元每公斤呢。那时候不象现在什么大豆油,花生油遍地开花。有些人家就用菜子油。)小时候一年到头也没有零嘴,就过年了才会有。妈妈会在炸完油豆腐后炸些土豆片、红薯片、红薯粉片、还有些面粉丸子。那时候的东西都是纯天然的,现在的薯片虾条是没法子比的。

   现在回想起的情景,就是灶头上一盏油灯晃悠晃悠的摇曳着火苗,锅里冒着油烟,爷爷在灶前烧火,妈妈在灶上忙碌着,我们小孩们围着灶台着转来转去。
   忙完这些,也就快除夕了,然后大家洗澡洗头洗衣服洗床单,老老少少全洗干净了,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如今虽然生活小康了,想吃什么就去买,可是那种温馨的气氛却再也找不着了。我们总是一年到头在外忙碌,就连这个举家团聚的节日也没时间回去。
   朋友你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二十九]大雪小雪又一年(作者:青蓝彼岸)

★ 恬淡皈依

倒倾的酒瓶说,我想要的世界太完美
仅凭痴狂怎么能够将大海淹没
我终生的喟叹,都会有一道暗影
这是日子与日子之间平凡的打量
司空见惯之后,才能横渡苍茫

枝柯间荒谬不远,尚未被发现的幻境
轻轻摇晃。思想、扶梯和森林
搭配在一起显得多么不恰当
这其实是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每一天都在试图圆满,又不得要领

配合语言和肢体,亦步亦趋应该是
一种大状态,在演绎别人的同时
演绎自己。年关到了,我们都变成
一尺长的鲜鱼,清流和岸都被遗落
在转身的风景里,恬淡皈依

★ 晶莹篝火

不是要冷酷的退去,梅花盛开在
故事的框架中。它们逆水上山时
恰好经过虚掩的柴门,里面有炉火
春联和炮竹,正吞吐出泡沫样的甜蜜

屋檐下的风铃还是风情万种的
那些喜庆的细节融汇尘土的芬芳
继续吆喝,并在破土而出的新春里
反复被推向极致。霓虹、鼓乐
成为暮色里闪烁的晶莹篝火

灯盏开启,把烟花的百褶裙卸下
一片沙地,像小海龟一样爬呀爬
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雪蝶
还没亮翅之前,我们必须先飞出去
去发现密林,还有别无长物的天空
是怎样将光芒一瓣一瓣还给生活

★ 笑逐颜开

逼仄的老街,竖的、斜的、弯曲的
笔直的,都变得新鲜。原地踏步的风
也旋转起来了,而年轮滚动并非自愿
它多像一位打火的银匠,在火光中
收获泪光。季节需要眼睛,梵音仍然

彩釉下的咒符溺于温暖的雪线上
寻找通道,我们在折断几枝桃花后
又悄悄趴在树下。不要让好日子
迷失在卜骨里,更多的岩石等待沉潜

将枝条上的蓓蕾据为己有,我们跃过
而没有任何痕迹,也不是为了取悦
我们十指仍旧干瘪。小皱纹,大皱纹
都散落在庭院里,拉近除夕夜的月光
洋瓷盆里的火星,一直笑逐颜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2: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期作业二十九]最爱母亲酿的甜酒  作者:猫点
    年前,侄女休假返城时,特地捎来一瓶母亲酿的甜酒。母亲知道,我最爱吃她亲手酿的酒。

  母亲一年只酿一次甜酒,只在过年的时候。母亲酿的酒从来都没酿坏过,从来都是那么甜蜜,那么深红,那么柔滑爽口。

  母亲说,过年酒酿的好,预示着来年好。所以母亲酿过年酒时,总是那么细心,那么讲究,她生怕酒没酿好,坏了来年儿女们的吉祥。

  母亲酿酒很是考究。糯米一定是自家田里种的,没有喷过农药的优质米;蒸米用的必是桃木制成的蒸桶。每到酿酒时,母亲就会把搁楼上的蒸桶取下来放在水里浸泡几天,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把糯米淘洗干净,架在一口没有入过油盐的铁锅上,锅里放上半锅的水,把糯米蒸的香喷喷的,然后出锅,冷却,再在另一口木桶里一层米饭一层发酵粉,一层层的拌匀,然后再在饭中间开一个圆孔,洒上一点儿发酵粉,淋上一杯冷开水,用塑料封严实桶口,然后,把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较温暖的地方,再用旧棉絮包好,遇到天太冷,母亲还会在边上放上两个热水袋,为的是保温,并不时更换,以防甜酒冻坏。这样三天后,大概甜酒发酵了,用手在棉絮上轻轻一拂,就能闻到香香的酒味儿,那时还不能打开棉絮包,至少要等七个小时后,才能完全揭开棉絮,打开塑料,去品尝甜酒了。那时呈现在你面前的便是一桶香香的,水嫩的,正冒着温热水泡的甜甜的糯米酒了。

  母亲说,酒要酿的好,必须在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不乱马糊,选料要好,制品要净,绝不能有半点儿油盐沾进去。温度要适宜。否则,一个细节没好,酿出的酒不是酸的,就是夹生的,或是霉了的。

  因为考究,母亲从来酿的都是好酒,更很多的时候酿出了一桶桶深红的甜酒,那是母亲最得意的酒,最幸福的酒,好酒好兆头,酿出了红酒,那便是更吉祥了。

  母亲今年酿的过年酒又是红红的,甜甜的,我知道母亲定是最开心不过了。过年回家,一进门,母亲便给儿女们吃了她做的甜酒。

  我知道,吃了母亲亲手酿的酒,今年,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如这红酒般,甜甜蜜蜜,红红火火因为这红红的酒里,有着母亲的心愿,有着儿女们的期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3: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二十九]瑞雪祥年   作者:慈悲


幽柔

吻心窗

朦胧情愫

触及心之魂

枕我冉冉柔情

拨动曼妙的弦音

泼洒笔韵歌荡心曲

阳光下身披五彩鳞花

与往昔的美丽一起飘逸

串起闪亮的音符轻舞流年

   下雪了,树头上挂满了雪花,似朵朵白云落居枝头,在眼前绽放一条美丽的风景线。走在雪中做着深呼吸,吸吮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美丽的北国风光。仰起头,任由那雪花肆无忌惮地落在脸上,化为雨滴滋润心田,滋养大地。

   空中的雪花,尽展那优美的舞姿,脚踏白雪发出吱吱嘎嘎的响乐,如一曲歌赞,洋溢着心底流淌出的喜悦。

  雪兆丰年,云依着它云漂泊,风依着它云游说。人们依着它悄然传诉,孕育着心地的炽热,执着于人生的希望。把雪舞的世界圆成美丽的诗篇,期待美好的明天。 

  牛年一定是一个图腾的中国年,快马加鞭的呼喊,风中的刚键。翻开中华新的一页,风雪中的凯旋,中华民族一个统一的大我昂首奋起,万千华夏高高矗立在天地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3: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二十九]过年(一)(作者:淡云孤雁)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七天的春节总算是过去了,现已正式上班了,中国人总习惯把春节当作新年的开始,而不把元旦作为新的一年的到来。
  面对已经过去的七天,总的感觉就是“累”。从节前开始,就算计着这个年怎么过,春节期间得拜访这个,拜访那个,接待这个,有接待那个,累啊!惟独感到快活的是孩子,先是盘算今年应该有多少“财政收入”,自言:爷爷该给多少、外公该给多少、两个舅舅该给多少、伯父、叔叔该给多少、姨娘该给多少等等,孩子也不想想,他的“财政收入”实际就是我们的“财政支出”。然后是查看购买的花炮品种是否齐全了,再就是对我们说,鞋子该换新的了等等,那个高兴的劲头就和我小时候一样。
     小时的我,每逢过年也是开心的,那时离过年还有几十天就开始扮手指头数距过年还剩下的天数了。年前父亲也会给我及弟弟压岁钱,那是家里穷,因此给的很少,记得每年也就是1~2元吧,可那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年前母亲会取出为我们新做的衣裳、新鞋穿上,穿新衣裳是我小时候最兴奋的,新衣服穿在身真的好神气,尤其是新鞋子穿在脚上很舒服、很暖和。
     腊月二十九晚上,按照我们当地农村的习惯,家家都在做圆子,圆子的品种主要有糯米圆子、挂面圆子和山芋圆子。糯米圆子是用煮熟的糯米、肉馅及姜沫做成的。挂面圆子是用挂面、暴米花、肉馅、姜沫在一起做的成的。山芋圆子是用煮熟的山芋、糯米粉在一起做成的。油炸出来的圆子是金黄金黄的,那是农家春节期间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吃起来很香,真的很好吃的啊!现在我自己成了一家之主,已经做不出父辈们那种味道的圆子了,感觉现在的圆子不如从前的好吃了。
     在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家家都不用做晚饭的,只煮点稀饭,然后在炸完圆子后,开始炸油香(就是很薄的油饼),油香炸好后,喝着稀饭,吃着油香。那时候的人平时很少见油荤,都显得很馋,觉得这油香很好吃。记得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九晚上,到很晚了,家里的圆子还没有炸完,我的肚子已经饿了,母亲顺手给了我一个刚蒸熟的山芋,这个山芋很大,足有3~4斤重,长的很周正,是个双胞胎山芋,自从地里起回家,我就瞄上了,那个山芋是我的。抱着这个熟山芋我舍不得吃,也更想留着肚子等着吃油香。可是斜躺在床上的我,不知不觉地我睡着了,等母亲喊醒我时,那个山芋竟被我压在脊背底下成山芋饼了。
     除夕那天的上午,家家都在忙年饭,我们那里的习惯是,年饭在中午吃。吃年饭前,要贴门联。父亲念过私塾,一手毛笔字写的很好,每年这个时候,父亲都要写许多门联,除自己家用外,还为村里的一些人家写。看父亲写对联是种享受,要笔锋有笔锋,要间架有间架,字写得很有力,父亲写好后,我就把它一张一张贴到门上,等帖好了,就开始放爆竹,那时家家都喜欢放二踢脚,我也最喜欢听二踢脚(双响炮)的爆炸声,那??“砰”的沉闷声之后,紧接着就听到在空中爆炸的“叭”的清脆声。我们农村都有这个习惯,要不放4个二踢脚,叫“四季来财”你可以听到八个声响,要不就是5个二踢脚,叫“五福临门”,你可以听到十声响,要不就是6个二踢脚,叫“六六大顺”,你可以听到十二声响,也有8个的,叫“发财”,能听到十六声响。那家放爆竹了,我们都在数他家的响声,若是听到其中只有一响,我们开始嘀咕:这家来年不吉利了。这些当然都是迷信的了,年一过都把这所谓的不吉利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年初一早上,当第一声的爆竹声响时,躺在被窝里的我睡意就没有了,起床放鞭炮,然后再与同伴们去各家门前拣没有爆炸的小爆竹,这些还没有炸的小爆竹,白天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乐趣。我们用小爆竹插到牛粪里,再引来比我们小的孩子来看,点燃引信我们拔腿就跑,那些小的孩子跑的慢,爆竹一炸自然溅了一身的牛粪。哈哈!每每看到这种情景,那个高兴劲甭提了。然而却又免不了招致人家大人的责骂或者自己父母的耳光。
  和大人们挨家挨户拜年也是我小时候的一大乐趣,那是文化生活不丰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连扑克牌都被禁止销售,更别说麻将、牌九了。拜年成了春节期间唯一的娱乐方式。我们跟在大人后面,可以把村子里每户都拜遍,然后是满载而归,回到家翻开口袋:糖果、花生、爆米花果等,应有尽有。这些虽然都算不上什么,但那时的农村生活不富裕,能有这些东西吃已经很不错了。
  春节期间令我最高兴的是,可以吃到很多平时难吃到的东西,如:鸡、鸭、鱼、肉等等,而且吃这些东西不受限制,只要你的肚子能装的下。那时农村虽然很穷,但过年了,家家户户还是准备很多包括肉类在内的吃的东西。
  春节期间,最讨厌的是家里来客人,因为客人来了,我和弟弟不可以坐桌子吃饭,自感好吃的没吃到多少,有些很受委屈的样子,最受宠的莫过于走亲戚了,因为,可以上桌子吃饭,可以吃到许多好吃的,都说隔锅饭香,隔锅菜更香啊。
  现在过年,吃已经不是主要的了,有时吃对孩子来说还是难题。我儿子不爱吃肉,真伤透了我的脑筋。对现在人来说,过年时兴旅游,时兴短信问候。春节期间,我共收到一百多条祝福短信,里面不乏精彩的问候短信,当然这里面有内容相同的。
  对孩子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是压岁钱,给少了他不高兴啊。
  真感叹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3: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二十九]过年(二)作者:淡云孤雁
 过年讲究的是气氛,而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中国传统的春节气氛在逐渐淡化,而且这种淡化的程度,东部及东南部地区要快于西部及西北部地区。

 记得小时候,我们在腊月十八就已经感受到节日的气息了,因为,在这一天,农家人开始节前的卫生清扫,俗话说,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在距春节尚有时日的时候,就开始扳着手指头,数天数了。越近年关,春节的气氛越浓。

 从腊月二十一开始就开始忙着过年了,这天一般人家开始做豆腐,我记得父亲做过两次豆腐,我家里有石磨,是由磨架和磨杆组成,一般需两人手扶磨杆,来回运动,推动石磨转动。制豆腐先将黄豆用水泡好,再入磨碾成豆浆后入锅蒸煮、点卤,等到第二天就成豆腐了。

 腊月二十二宰猪,每到这一天村子里总有人家杀猪,那时我们周围好几个生产队,只有前队的徐姓老弟兄两是干这行当的,每到这个季节他俩就吃香起来。两人一个揪住猪的耳朵,一个逮住猪的后退,很快就将猪抬到了案板上,手起刀落,猪血喷薄而出,开始还嗷嗷叫的猪,一会猪就不动弹了,有些人家散养在外面的猪看见同伴被杀,怀着惊恐的眼神,为自己的同伴流泪,原来猪也是有情感的。杀过的猪,放到大木桶里用开水烫,拔毛,再用钢棍顺着猪后退往身上通几下,吹入气体使猪膨胀起来,好便于刮毛。那时的屠夫帮人家杀猪是没有报酬的,但猪的杂碎如心、肝、肺、大小肠,甚至连猪头、猪血得给屠夫,我家曾经杀过猪,猪的杂碎及肠子都给了那老弟兄俩。杀过的猪,肉至少有200多斤,除留自家用外,多余的就卖给左邻右舍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依稀记得母亲将稻草剪成一小段一小段,晚上立在后门口,将稻草撒向半空,一半撒一边说:“。。。。。。送灶王爷上西天。。。好话多说一点。。。。。。”。还有的话是怎么说的,我都不记得了。

 腊月二十五炒花生和瓜子,那时的花生是队里种的,再按劳动力分给每家每户,葵花子是自家种的,葵花很容易种,房前屋后、田埂都能种,每年我家都要种几十株向日葵。

 腊月二十六割肉、杀鸡宰鱼。有的人家没有杀猪或没买猪肉的,都在这天去集市割肉去了。而鸡是家里养的,都是在每年的春天老鸡孵小鸡,若是母的留着下蛋,若是公的等长两斤来重时,就把它卖掉,家里顶多留两只公鸡,其中一只是留做春节宰杀的。这一天家里照列要杀一只大公鸡和两只老母鸡。小时候我帮妈妈杀过公鸡,因为我惦记着那个又红又绿的鸡毛,可以用它做毽子来踢。鱼是生产队的,这一天队里用抽水泵将当家塘里的水抽干捉鱼,都是真正的野生鱼,什么鱼都有,有鲫鱼、鲤鱼、鲢鱼、草鱼(俗称混子)、黑鱼等。还别说,那时的鸡鱼味道绝对鲜美。哪象现在的鸡鱼让人都不敢买,担心鸡鱼是合成饲料喂养的,有激素,吃了对人体有害,特别是鱼,还担心水污染而殃及鱼身。

 腊月二十八炸圆子,圆子的品种主要有糯米圆子、挂面圆子和山芋圆子。糯米圆子是用煮熟的糯米饭、肉馅及姜沫做成的。挂面圆子是用挂面、暴米花、肉馅、姜沫在一起做的成的。山芋圆子是用煮熟的山芋、糯米粉在一起做成的。油炸出来的圆子是金黄金黄的,那是农家春节期间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吃起来很香,真的很好吃的啊!现在我自己成了一家之主,已经做不出父辈们那种味道的圆子了,感觉现在的圆子不如从前的好吃了。

 除夕这天上午要祭祖,以前父亲都是要我去爷爷奶奶的坟头前去烧纸钱,以后我弟弟大了,这事就由我弟弟去办了。记得弟弟第一次去烧纸钱时还摸错了坟,把钱烧在了人家的坟头上了,弄的伯父、两个叔叔对我父亲一肚子意见。现在城市扩展了,原先的坟地都被牵到了小蜀山公墓去了,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周边的坟场都陪平整了,就很少看到有烧纸钱的了。

 那时的农村,整个正月都没有农活,正月里在乡下还是很热闹的。除了走亲访友外,村里还有文化活动,如草台班子唱戏,演员都是村里人,小时候看过村里的人演出,记得有黄梅戏《天仙配》,那个演七仙女的是村里的一个很活跃的男子,人称刘老一,他那走路的姿势、唱腔都非常象女性。还有庐剧《过年》,以及小导(是不是这个字?)戏等。也请过戏班子来村里唱过戏,实际上也是其他地方的草台班子,只不过专业水平高一些罢了,唱的大都是地方戏等。还请过马戏团,印象很深的一次,是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爬到高高的木杆上做倒挂金钩表演,地上一中年人敲着锣吆喝,谁知这个小女孩失手,摔了下来,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看戏的人群立刻象炸开了锅,叫着、哭着、喊着交织成一片。有时也有部队下乡慰问演出的,那主要是表演唱。记得有一次来村里演出的是当地驻军,我因为小看不到,那天表姐也来了,她让我骑到她的肩膀上,我才看得到,正好看到的是表演唱《洗衣歌》,这首歌很好听,到现在我都记得曲调。那天接下来听到的歌曲是男女对唱《摘石榴》,这首歌是怀远民歌很好听(怀远是石榴之乡),可惜现在网上已搜索不到,我只记得部分歌词:一不吃石榴,二也不上楼,砸你一砖头是约你遛遛。。。。。。

 当然最吸引孩子们的文化活动还是听《说鼓书》,也不知道说书的人哪来的,反正生产队长同他们(一般是两个人)说妥后,就在村里的文化室开起了场,每说一晚报酬5元,夜晚还得给他们每人下碗面加两个鸡蛋。说的尽是惊险的离奇的、破案的故事,听起来津津有味,但是这些故事现在我一个也记不得了。

 最不喜欢的是过什么革命化的春节,弄得人一点兴趣都没有。没有大人为我们烧好吃的,也没有亲戚来玩,一点都不热闹。那是“革命激情年代”,极左思潮泛滥的时代,每到春节,平时干活不象个样子的人,春节都去参加农田基本建设,村村如此,有时还把我们这些尚在读初中的孩子也拉上去劳动,当然也是学校要求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寒假作文没法写,因为作文的题目就是“过个革命化的春节”。那时我们的逆反心理很重,特别痛恨“革命化的春节”,但嘴里不敢说出来,这种“革命化的春节”好象连续过了二、三年,以后生产队长也开始抵制了,那种“革命化的春节”过不下去了,上面才不再布置。

 还有哪个“忆苦思甜”的春节,我们也不喜欢,明明活得好好的,看着那些好吃的不给吃,非要让每个人去吃“用麦麸糊着的死菜叶做的饼”,难吃死了,这些在我们家是用来喂猪的,可不吃不行,上面要听汇报,村里还要组织检查。那时候的人也真老实,竟然没有不吃的。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边吃边教导我们:旧社会我们连这个都吃不上,这话鬼才信呢。

 那种“革命化的”、“忆苦思甜”的春节将一去不复返了。有时我也在想,假如现在的人再让他回到那个年代,将会有怎样的表现?有时我也给儿子讲这些,但他是听不进去的,有时还反驳你:“社会不进步了吗?”,现在这代“小皇帝”们是吃不了我们那时的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3: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题作业二十九]正月里的水仙花(作者:烟霜寒梅)
正月里的水仙花
在外地的婆家过年回来后,就直奔了娘家。
进门,换鞋,脱下外套。我还在门厅,爸、妈就乐呵呵地迎来。伴着爸妈一声声嘘寒问暖的话语,还有一缕缕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
客厅的长几上,两碟绿盈盈的水仙开得正盛。
说它们是两碟,是因那盛器,像花盆,却比普通的花盆浅、阔了许多,扁扁平平的,外面淡蓝色的彩釉,里面月白釉,檐儿高不过四五公分。碟中一汪清水,水中是各色各样精致的雨花石、小鹅卵石等。这些小石头,并不是一次得来的,而是爸妈或我们兄妹外出时,从不同地方买来或捡来的。有南京的雨花石,有三峡的鹅卵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河旁的小石头。因为我们一家人都知道,如每年三十儿必有的春晚,正月里的水仙花,是娘家多年来的保留节目。也如父母需要儿女们的陪伴,水仙也需要小石头陪伴。水仙碟中的小石头,随着我们一家人足迹的远阔,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精致。
正月里的水仙,是娘家多年来的保留节目,它从哪一年开始上演,已经记不太清楚。只是在每年腊月前后,多是由爸或妈买一些水仙球茎。而我们兄妹几个,在腊月初的某个日子,当看到街头有挑着担子卖水仙球茎的人时,就会不约而同地给爸妈打电话:“买过水仙了吗?”得到的答案多是“买过了”。从腊月到正月,小小的水仙,牵着我们一家人的心。
爸平素就喜欢养花,家里的水仙自然由爸主管。什么时候开始浸泡,什么时候叶子应该长到哪种程度,什么时候出葶,什么时候开花,爸都心中有数。水仙长得快了,爸就把它们放到外阳台比较阴凉的地方;长得慢了,就放在能晒到太阳有暖气的窗台上。每年,水仙花总会在大年三十儿那天开放。一株水仙的花期一般有十多天,为了让正月十五水仙花还在盛开,爸每年要分两批浸泡水仙球茎。第一批大年三十儿开放,第二批正月十三四号开放。
整个正月,家里总是弥漫着水仙的清香。水仙叶片青翠挺秀,花朵黄蕊白瓣,亭亭玉立。看着它们,一家人有说不出的喜欢,也总有说不完的话。
爸说:水仙特好养活,仅需一汪清水和少许阳光。我说:水仙花清丽典雅,仿若纤尘不染的仙子。妈说:水仙平凡却又高洁,是飞落平常人家的花仙子。哥说:水仙总是无声地播洒着芬芳与美丽,就像爸妈,默默地用他们的爱温暖着我们,用他们的品行熏陶着我们,用他们的学识浸润着我们……
    正月里的水仙,是娘家多年来的保留节目,是全家人的最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15 08:45 , Processed in 0.08750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