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对月悲歌

[原创] 霜凋千树叶(提请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9 18: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改一字,因为雪以为“叶”太具体,“绿”更抽象、宽大、贴切。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

出句:霜凋千树绿[对月悲歌]
对句:风送一溪红[千 堆 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18: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千树叶过于质实,还是改绿字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18: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霜凋千树绿[对月悲歌]
对句:   霞染满江红[竹笛牧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18: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绿与叶,着眼点不同而已。叶着眼于秋,秋叶秋叶,与霜连一起,季节感更实一点。而绿着则眼于颜色,更宽泛,更含蓄抽象。绿或者叶皆可,关键是出句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当然更要看对句,如何更能彰显出句。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18: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梅心于2010-05-09 18:32发表的 :
      感觉绿与叶,着眼点不同而已。叶着眼于秋,秋叶秋叶,与霜连一起,季节感更实一点。而绿着则眼于颜色,更宽泛,更含蓄。绿或者叶皆可,关键是出句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当然更要看对句,如何更能彰显出句。浅见!


恩,喜欢这样的讨论。谢谢梅心的参与。

窃以为,“叶”与“绿”的差异不仅仅在于着眼点不同哦。为什么呢?因为“霜凋千树”肯定是“百叶凋零”,这个属于大家共识的合理联想,没必要再浪费笔墨。而“绿”却不同,它不仅仅是颜色的变化,而且是真正意义上季节的变化的宽泛指代,是通指。谁都知道“一叶知秋”,而怎么知道一“叶”就知秋的呢?当然是从“纷落”的状态和“枯萎”色变来判断的,因此“绿”还有过程的内涵;同时“绿”色彩的变化就让全联有了因果关系。这样全联不仅有色彩上的视觉体验,而且有关联性,给读者传递的信息量更多一些。

不知这么解读,是否合理?欢迎大家继续讨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2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以为还是原句贴切。深秋之时千树叶凋落,令人不觉伤之。用“绿”字,固然转折多一些,然不如用叶直接明了。绿之凋是一个过程,如千总所言是季节的变化的宽泛指代,因此就本句用“叶”字这份感概更为强烈。此外就词之搭配,“叶”字似也更为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2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千堆雪于2010-05-09 18:03发表的  :
试改一字,因为雪以为“叶”太具体,“绿”更抽象、宽大、贴切。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

出句:霜凋千树绿[对月悲歌]
对句:风送一溪红[千 堆 雪]  
赞同千总的意思,但我以为,改为绿不如改为色,因为树木千种,色泽不一,这样比较能照顾周全,管见。欢迎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20: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霜凋千树色【对月】
对句:月讶五湖秋【楚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20: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叶”直接,用“绿”用“色”何尝不直接。但改了“叶”字,用“绿”尚可些用“色”则恐有违出句者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0 13: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回复得匆忙了,回头细想一下感觉“千树叶”和“千树绿”似乎各有倚重,并没高下之分,用“叶”字确实直观感更强,视觉冲击力更强,“无边落木潇潇下”中的那种肃杀凋零的气象体现的是落寞悲壮的情怀,“千树绿”呢,诚如雪总所说,有个渐进的过程,这种悲秋情绪的积累则要苍凉和沉郁得多,有种上升到生命高度的意味。。。

再和雪总探讨下,好似不能因为是“合理联想”就认为“霜凋千树叶”是浪费笔墨吧?我感觉这句可视作即景联,(当然也可以视作描述一种自然现象,不过这样理解对句就没什么意思了)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前句差不多,只要对句烘托得好,一样可以成为佳联

表达能力实在有限,也不知有没有人能看懂我的意思,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14 08:33 , Processed in 0.0910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