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趋向散文百篇集---37】
从回乡起,我就想爬上那座最高的山峰,因为太远,只有等待。
离村子远一些的群山,每年都要封山育林,秋末开放两天,让村民打下全年的烧材。
开山前夜,村民们为了得到最好的效益,都是进山守夜。
我在队里干了一年,开山时也去了最高山峰的脚下。但,我有自己的想法;登上山顶看日出,这里离海近,有可能看到大海。那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山里的夜,四处奇型怪状的黑色里,充满着神密,小溪里还有鸣叫,不知是那些奇怪的红蛙还是其它昆虫?远处不断传来一股股山风抽打薄刃的声音。一只怪鸟也高声叫喊了两三下后,又是一阵沉寂。弯月好象跟人们捉迷藏,一次次钻进乌云。起初,人们聚在一块,不敢乱跑,因为这里的深山,白天也是林深草密,遮天闭日,上山时,总有些孤独感;要是赶上阴风怒嗥,也是心头紧搐,幻想幻觉的恐惧。好在,封山开禁,来的人多一些,共同壮胆罢了!
过了半夜,就有人开始打草了。我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我边打草,边上山。东方的微明更激起加快登山的**。然而,眼前出现一座悬崖,陡如刀削,通天拔地,象一个巨人,挺胸昂头默默的永远注目远方。我心里明白,已经没有看日出的可能了。望着那座悬崖我大声向它发问:“从那里上去!”回音被它推向遥远的天外。只留下山风在变换高底音的嘶叫。我忽然,感到人的渺小,也感到人的无奈。一夜的辛苦,不能如愿以尝,显的有些失望。我想着悔着;收拾着打下的材草。阳光已经射了过来;先是照见崖头,又照见半壁上的那棵青松。我忽然悟到;站的高,离辉煌就近了。
老人们常劝道:“人往高处走......”指的就是提高思想境界,有超脱庸俗之举!待人站的“高”了,就象那青松,虽然经历了暴风骤雨,经历了酷暑寒冬;但,沧海桑田,挺立在高处,在无限风光里,很早的就拥抱太阳,拥抱辉煌。
春季,我登上家乡那座最高的山峰,看到的是,山连山,雾连雾,一片山的海洋。坐在山顶领会人生;悟出了;生活中思想境界提高了,就“一览众山小”对一些不利自己的小事,不会太计较,只当看一些小丑表演的活报剧,一笑了之。文化水平高了,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是导致失败的原因。道德水平高了,就能换位思考,说话行事就有号召力、说服力......
归根结底:“人往高处走”,人生才有意义。
2005.6.26
望海【趋向散文百篇集---38】
虽然故乡在烟台境内,但,我20岁前没有见过大海。随着时光的流失,想看大海的念头越发强烈起来,更感到看海的神圣。
故乡东面是延绵不绝的群山,最高的山峰归我村所有。因离海很近,我产生一个愿望:登上山顶,日出时有可能看到大海。
封山育林,每年秋末开放两天,让村民打下全年的烧材。村民们为了得到最好的效益,都在开放前夜提前进山。
我在队里干了一年,开山那天,也来到最高山峰脚下。但,我另有打算:登峰顶,看大海浴太阳。半夜,我边打草,边上山。东方的微明时,才发现一道悬崖横在我的眼前。看海的愿望泡汤了。
春季,我登上家乡那座最高的山峰,放眼一望,山连山,雾连雾,道是一望无际山的海洋。
后来,省制糖技术员学习班是在胶东境内,结束后我们一行人到了海滨城市青岛。
来到海边坐下,把激动的心情投入大海,回报的是一阵清凉的海风。
天,是蓝的,水,是蓝的,穷目无极。那蓝色,掠人情感之雄志,惊人爱恋之魂魄。远处有一个白点,不知是月还是帆;不知在海,还是在天?一会,蓝中滚动起一条洁白的“哈达”,那样柔异,那样圣洁。在这广阔无垠的空间里,在这浩瀚悠远的天地里,被大海情感包融着,有什么样的悲愤不被淹没,有什么样的痛苦不会烟消云散呢?是啊!人生不是为别人活,一定要有大海的心胸,人生才会潇洒。有些人愿意绑上手脚活着,那不正是庸人自扰吗!
收音机里忽然传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在海边听这首歌很有感触,这歌不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扬帆起程的号角吗,多少艰难,多远的征程,已走过来了,今天我已完成了一个人生心愿。也正是人生路程的一段总结。
第二天上午,我又来到海边。无边的大海,变了脸色,狂风猎猎,巨浪淘天,水里聚起了一座座山峰,海又成了水的群山。一块块硕大的“翡翠”撞击着焦石,又溅起一把把,一颗颗珍珠。一只海鸟,如天边的闪,如云中的电,穿过那淘天的巨浪,贴着那蓝色的涌谷;冲上那白色的浪尖,在风浪里搏击。那份胆识,那份翔技,那样亲密,象似要融进大海里。
海风很凉,我有些寒颤。但右面海滩上却聚集了几十个军人,一阵热身后,冲进汹涌澎湃的浪涛中去了!
是啊!人生搏击就要到大风大浪中去,把所有困难处境都当做体验风浪,才会产生大智大勇,从容面对一切困境,才会体现到人生乐趣啊!
只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庸俗的人,才能于大海共舞,你做的到吗!?
杏红日边入梦来【趋向散文百篇集---39】
晨曦挟带着东方的鱼肚白,一阵阵,一**的涌来。
夜雨刚过,小河涨满,清新的爽气尽染了空旷的蓝天。路边人家,果树环抱,炊烟袅袅,周围蜂蝶的嘈杂似乎被夜雨洗去,四面更加宁静。上一年级的我,脚下沙沙作响(那时沙公路)。路边深沟上的几棵大杏树,打落了许多圆杏,几颗已经发黄了。看到就流口水,加上早读不吃饭,肚子也来劲,眼里一定是充满乞怜的目光吧!现在的人很难理解那时的孩子,腰里如果有五分钱,在同伴面前走路也骄傲的挺胸昂头。我们家虽然条件稍好,但是,吃零嘴是不能管够的。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到杏子掉在地下,以为是没有人要的,哪能不馋呢!后面几个学生已冲下大沟拾了几个回来;我也就好不客气的跑了下去,捡了几个,高兴的上学去了。
放学时,心里还老惦着那几棵大杏树,可刚走到附近,就听到有人在喊:“干什么的!”几个孩子急急忙忙飞快的跑掉了。原来那杏不让随便拾啊!
岁月伴着季节,绿了、黄了,那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杏树,深深印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
转眼,我步入了少年,读过《林中小猎人》《五彩路》的思想里充满了莫明岂妙的探险打算。看着远处的云山,总想去看个究竟。听说山上有仙;神奇的“妈妈泉”,盲人喝了可复明;罴子喝了会变成美丽的姑娘。也不知漂亮成什么样?哪次,我等三人延西沙河上行,约走七八里时,遇雷暴雨而逃回,第一次去云山宣告了失败。
又一个星期天,我们在饭店每人买了一个馒头,向着云山进发。原来,是沙河西面的一条路。出城六七里路时,路边的麦田里有很多很多杏树,上面挂满了小杏,有羊屎蛋子杏,麦黄杏。我们可解馋了。到了山边庙前,几十棵杏树都是大个的白水杏;我们终于来了一顿杏子大餐......
后又听说在几十里外,有一条大河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由东向西流的大河,河上有一座大桥好几里长呢。大家又商意去看看。怎么去呢?只有骑车才能当天打来回。那时有洋车的人家极少。我们家原有的一辆58年“永久”已卖掉。只有一辆妈妈上班用公车“国防”。赶巧已坏了两天。哥哥偷着扛出来,撬开锁,又不知那儿弄来的胶,补好内胎。有意不打气。隔日待妈妈上班走了。我们如出笼的小鸟出城而去。
开始,很有兴至。听着沙沙的响声走了一段,感到口渴,有人说讲个故事就不渴了。说着就讲起了《望梅止渴》。正讲着,田里出现个轳辘井;大家锁了车,越过下了公路,那路沟很深,层面是细细的白沙,踩上去就下滑一大片,大家嬉闹着爬了过去。正要去打水,哈哈!井台下,是一片杏园!黄黄的杏儿,好象含情脉脉的露出了笑脸;弯弯的枝头象似频频点头。我们好不客气的,走近它们。酸酸的,甜甜的,加之那股新鲜的清香使大家陶醉。吃了一会,开始意论说:“不知这里是野杏吧?”“好象没人管!”但是,大家马上有点象贼一样,东看西望一阵。汗毛都竖起来了。“有人来了!”大家一轰冲向公路。大沟就成为屏障了。爬了几次才爬了上来。讲《望梅止渴》的伙伴说钥匙丢了;哭殇着脸,在大沟里来回找了半天。那沙子的滑动,就是车子下去也给埋上了。想撬锁又没工具。这回他刚才恶作剧喊“有人来了!”的兴奋劲一点也没了。道是想着真来人帮他才好呢!
太阳已到头顶上了,那小小的人影来回跟着他晃悠;他难过的都要哭了;有人说:在你身上吗?
那时,衣服多是自家手工缝的,没有做口袋;孩子们都把要装的东西放进扎在腰里的汗衫里了。一提醒才发现真的在那里呢!
中午的烈日好象特别无情,走了不一会就汗流浃背,口干舌燥, 快到大河时,见有人在浇地,大家又上去喝水。摇轳辘的人问:“从城里来的吗?”“是的!”大家喝着那爽凉而甘甜的净水,感到特幸福。
“带上这个,路上渴了吃上点就行!”抬头一看,老农摘来许多麦黄杏。大家眼里都充满了感激。接过的好象不是麦黄杏,而是厚重朴实的乡风、可亲可爱的人性情感。吃了这些杏,让我们永远回味人间真情;回味那古色古香的轳辘杏园,那里有一份真诚。
后来,在梦里总有一只雪白的鸽子飞来,告诉让我再去那轳辘杏园,去找到那份真诚。
就这样,在我们少年的回思中,有许多许多杏儿的梦。
提前的祭奠【趋向散文百篇集---40】
文/趋向
保姆奶奶娘家住在云山店,她虽然不识字,但,知道许多山的传说,还有些是赶山会听来的故事。
“过去啊!云山上,有很多美女,这都是罴子喝了‘妈妈泉’水变的。山里有个神泉,善良的人才能找到。有一个丫环,被财主害瞎了眼,赶出门去,跑到山上,神泉就出现了,她喝了神水,眼就复明了。”这是过去的保姆奶奶念叨的。那时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要做善良的人”的观念。保姆奶奶很有气节,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十七岁冲喜嫁人,三天男人就死了,她守着那份承诺寡活到八十九。认识她时,她就是独身孤影;但、她很乐观,不但讲山上神秘传说;还跟我们讲起过圣人的故事:
“颜回家贫,在孔子门下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钱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告到孔子面前,孔子就拿出一锭金子写了几个字,让他们放在学堂门前试试他。
颜回读书用功,总是第一个来到学堂。他忽见路边纸上压了闪闪发亮的一锭金子。纸上有字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取出笔也在上面对了:“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一脚把金踢到一边去了。
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们都低下了头。
颜回后来得到了大学问,成了孔圣人的大弟子。”
这故事让人永生不忘。
听了保姆奶奶讲的这许多故事和传说。我们更感到山的神秘。还设想那山会的热闹场面。少年时费尽千辛万苦徒步赶往山里探索,我们没有找到神泉和传说的踪影,但,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
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云山,山上的植被已少的可怜,西面山体已削掉一半,看样子不久这山就会消失,象故去的保姆奶奶,在人们目光里永远消失。
我长叹一声,无奈中,看着那干枯的秋草,在强大的山风里挣扎,抵抗,不愿弯下那高昂的头。远处还有几棵古柏,被人撕扯掉了半边枝体,也还在风中嘶叫,象似呐喊,象似哀鸣,也象在诉说那古老的历史。破庙的戏台在打石的山炮里晃动着、颤抖着,却默默忍耐着,一言不发。我站起来,看看奶奶的村庄,回想保姆奶奶讲的故事,意义深远:叫我们善良,不要贪不义之财,好好学习做人。
不知削掉半边山体的人,善良吗?吃的是子孙饭吗?贪的是不义之财吗?
好好的云山文化,将从此随风而散,消失的无影无踪。那时,不知谁为它祭奠。
为此:给它赋上一首小诗:
东岳相邀试比高,天罚夜长镇神刀。
乳泉明目传佳话,残庙戏台风泣嗥。
以这诗记念,也做为提前的祭奠。
百味斋与“鹿”【趋向散文百篇集---41】
秦失其鹿悔,千载骂无德。
踏破仙山界,寻来补汉河。
秦朝统治者失其鹿而失国,后人开始寻找这鹿的愿望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我失去“百味斋”后也产生了寻找这鹿的想法。
那是推倒“百味斋”后的一个晚上,听说外迁的地方根本还没有着落,我便拿出协议来,一看惊了一跳;上面写的是按九四年套改;款项上计算确差了很多。翌日,赶着去问。说是按九八年给套改价。
是啊!在协商时,对方提出给新房按退回早年套改优惠政策价;我讲了因住了很多年的老房是父亲九四年套改的,后来我又以高价过户过来,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印章的房产证书(实质上没享受套改优惠)。
协议那天,代表顶头上司的来人都是熟人,个个挺身打保票:保正公正价。我要回去拿眼镜回来细看协议,几个人都说不用看:我还是想细看:因协议,打印、测量、计算等都是单方搞的,本也不该签约,因是上下级关系,怎能不签呢。又因没带眼镜,又不让回去拿,模糊的看看协议条款,一幅霸王面孔。计算上是又一时搞不清,看到“九四”年,就觉的有了半丝相信;在打保票的劝说中签了字。出门就感觉有杨百老卖女儿的感觉----百味斋,我对不起你啊!
然而,签九四年,算九八年,这不是协议欺诈吗!
百忙中,又该怎么办呢?去找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想法在脑中涌现,能为一点利益浪费时间吗?
“民耐清贫勿容辱,仕怕雾浑无惧搏。”是非是要搞清楚啊!
去领导那里去问了一下;答复说:按我们定的,就该按九八年算。
一下让人糊涂了。捋出个思路想想:墨香百味斋,处在黄金带;开发要占用,斋主也无奈。买方出价时,自定多痛快......难道,他们要占我的房屋,还要他方随意给我出个价格吗?这回我可真要去找那条失踪的“鹿”了。
......
200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