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引用第9楼??于2009-12-10 21:30发表的 : 郭丰俊的评: 蝈蝈说: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有关“妈妈”的诗,写妈妈的诗很多,“母爱”是一个恒久的主题。我们先看第一段,“夜深深,夜下落/你让我再一次仰望面粉/再一次想到自己是一粒麦子/如何从发干的穗上脱落”很简单,第一句交代作者所处的场景:夜。而且是“夜”深深,两个夜字的叠加增加了夜的深度,而且使得夜有了动感,读时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和作者在夜中对妈妈的思念越来越深。作者在此想起了“面粉”“再一次想到自己是一粒麦子”“如何从发干的穗上脱落”这是一根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时间流动的痕迹,也就是作者成长的轨迹,这是以物人喻,将“妈妈”比作“麦穗”,这一点作者隐去了,没有直接点出来,但我们可以根据“从发干的穗上脱落”这里体会到。这一段说的是“麦子”从“麦穗”上脱落,也就是“我”成长后离开“妈妈”。一个非常生动非常贴切的比喻将“我”与“妈妈”呈现了出来。接下来是第二段,“再一次想到青的绿,锋的芒/伸展光滑的肌肤/把雪当成一次降落或者飞翔/来啊,来吧,不妨是次温暖”作者并不是按照前面铺垫的内容延展“我”和“妈妈”,而是切换到“麦穗”青着时,也是“我”还没离开“妈妈”时,那时的“麦穗”是“青的绿,锋的芒/伸展光滑的肌肤”,也是喻指这时的“妈妈”年轻,“青的绿,锋的芒”很好地传达了“妈妈”年轻时的生命,非常贴切,非常棒。这样也就直接呈现了两层对比,延伸了内容,在构筑上给了人更强的震撼力“夜越来越低垂/我越来越想叫一声妈妈/对于面粉,我应该如何报答/如何在大雪之后叫你返青”这是最后一段,这一段又回到作者所处的场景,“夜越来越低垂”,“麦子”不仅仅是已经脱落,而且已变成了“面粉”,而对于“面粉”作者想到的是“我应该如何报答”“大雪之后”之后的“麦穗”已不再青,“妈妈”已变老,曾经的“麦子”这时想到的是如何能使“麦穗”变青,也就是作者希望“妈妈”再年轻,报答“妈妈”将儿子对母亲浓厚的情烘托了出来,非常感人。全诗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都拿捏得非常棒,比喻生动妥帖,亲情浓厚感人,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笔力,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为这份母爱和儿子对“妈妈”的这份深情鼓掌。非常好,非常温暖。
引用第13楼天涯情天于2009-12-15 07:57发表的 : 用的着这样评么?
引用第12楼天涯情天于2009-12-15 07:55发表的 : 全诗说白了,就是想创新!想从妈妈的怀里挣脱出来!只是现在还没有挣脱出来!只是想要而已
引用第17楼石静海于2009-12-15 11:52发表的 : 鱼啊,跑这里来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19 20:40 , Processed in 0.0975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