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似曾相识

[分享] 人文杂谈话皖西【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8: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增广》会说话】
     《增广》即《增广贤文》。读精华十句,揭穿人性。
      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译文】与他人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别把心里想的全部说出来。
      二、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译文】能宽恕别人的不是傻瓜,真正的傻瓜总是斤斤计较,从来不会宽恕别人。
      三、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译文】有谁背后不被他人议论,又有谁在他人面前不议论过别人?
      四、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译文】贫穷时,住在闹市也无人理睬,人富贵了,住在深山也有人登门认亲。
      五、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译文】平日如果不做亏心的事情,深夜听到敲门声就不会害怕。
      六、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译文】前来对你议论别人是非的人,其实他就是一个制造是非的人。
     七、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译文】长期寄住在别人家里,会遭受别人的嫌弃;亲戚间过分频繁的往来反而会导致关系的疏远。
     八、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译文】身体单薄无力就不要去背负重物,说话没有分量就不要去规劝别人。承担不起,就不要去做;人微言轻,就不要做说客。
     九、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译文】宁肯做正直的人而生活贫困,不要做奸邪的人而生活富足。
     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译文】一心去做好事,不要问前途怎样。
                    2020年6月22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皖西节日话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个版本,纪念屈原的说法,被皖西民众所认可。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而遭到他人强烈反对,使得屈原被罢职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自投汨罗江身亡。
      后来,端午节除吃粽子和划龙舟寄托对屈原的哀思外,还有很多其它民俗。皖西为楚地,楚文化底蕴深厚,有独特的端午节民俗。端午节,皖西城乡都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炸点心(其中炸油条又叫炸鬼腿)、吃咸鸭蛋、插艾草、挂香蛤蟆等。
      在皖西,除了吃粽子、绿豆糕等外,还有———吃五黄(即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咸蛋黄)、挂香袋、赛龙舟等习俗。其中悬挂“粽子香袋”、“五彩香包”的习俗显得很特别,有的香袋做成各种图腾,有的香包中放有中草药,有着祝福祝寿、防疫祛病、避瘟驱毒、企盼吉祥美好的内涵。
      皖西古人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人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六安市这些年来,每年端午节这一天,都在老淠河月亮岛举办赛龙舟,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今天又端午,祝各位美女帅哥们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2020年6月25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前期皖西经济发展较快】
       平定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之后,汉武帝随即巡狩南岳,以后大别山皖西地区比较平静。
       刘邦把大哥的儿子刘信封在今舒城县,叫羮颉侯,公元前200年开始封,到公元前187年吕后就把他降为关内侯,前后仅13年。刘信在舒城修建了七门堰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自流灌溉!目前七门堰是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家族可能有留在舒城境内的,当下刘姓舒城人,估计是羮颉侯刘信的后裔(舒城县人大前副主任、教育局局长刘自潮等)。
      公元前154年,以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失败后,一些门客进入衡山王刘赐儿子刘孝门下。西汉末年,大司空何武因反对王莽被迫自杀,他当过刺史,庐江郡是他督察的范围,当地有些社会关系,他的家族害怕株连,进入大别山避难。西汉儒生与一些失意官员,不满当时社会,喜欢进入大别山修道,希望长生不老。
      西汉与东汉之交,皖西地区出现了40年左右的动乱。王莽的庐江连率(郡太守)李宪,由于镇压“江贼”有功,成为地头蛇,公元23年,自称淮南王,公元27年又称天子,攻占了以舒城为中心的9座城池,分封百官,建立小朝廷。
      汉光武帝派兵镇压,亲自到寿春坐镇,李宪被部下杀死,余党啸聚潜县(今霍山)山区,后攻占安风(今霍邱金寨交界),杀掉县令,刘秀派妹夫李通率重兵镇压,迫使这些人放下武器。公元41年,李广又以宗教迷信煽惑民众,攻占皖城(今潜山市),杀掉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太师”,刘秀派名将马援镇压了叛乱。
      东汉王朝动作果断,这些叛乱都没有扩散。刘秀随即派族兄刘顺担任暂设的六安太守,以后继任的九江、庐江两郡太守如宋均、王景,都十分重视安定民生,发展经济,使皖西经济在东汉前期发展较快。
                       2020年6月26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翼翼六安王】
       当刘庆坐在六安王宝座上时,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刘庆等王爷已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王,而是“食封而不治国”,被优厚地养起来的龙子龙孙,只因生在帝王家,他们可以坐享其成。
      班固说,这些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忧,什么是恐惧,绝大多数骄奢淫逸。
      六安王刘庆的伯父刘越,景帝时封为广川王,儿子刘齐继位后,与姐妹通奸乱淫,王国被废除。武帝念及姨娘和兄弟之情,又封他的孙子刘去为广川王。刘去性情粗劣残暴,听信王后谗言,割人肉剥人皮,烧烤烹煮活人。他的老师教他读《易》,劝他不要作恶,他暗地派几个奴才,杀了他的老师和儿子。前后滥杀无辜16人,有一家母子3人被灭门。中山王刘胜妻妾如云,生了120多个儿子。
      汉朝皇帝有一个原则,只要不反叛皇帝,罪恶再大,至多削去王爵,流放边疆,还给予种种优待。那个竭力劝武帝严办淮南王刘安的胶西王刘端,算是六安王刘庆的父辈,多次杀人犯法,武帝只削去他大半个领地。刘端反到赌气,把领地租税家产一概不管,把卫队解散赶走,改变姓名,穿上破麻布衣,跑到别的王国,当起流浪汉来。这些王爷形形色色,干啥的都有,其中不少人做了不少肮脏透顶,写出来都玷污笔墨的丑事、坏事!
      刘庆,小心翼翼地当了38年六安王,公元前83年死后,皇帝赐给他的谥号为“共”(即恭),认为他还能恭敬地顺从皇帝,并准许他死后享受“黄肠题凑”。他的儿孙个个如此守规矩,做了五代共138年六安王,直到王莽叛乱(亦说改制),第五代六安王被废为庶民。
                     2020年6月24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脉相承中国(六安)红】
       少昊的“昊”字,在大汶口文化中发现,它的象形是凤鸟向着太阳飞去。
太阳有两个本色,其一是白色,皋陶之“皋”,上白下本,以白为本,故曰皋陶。其精为赤,故皋陶部落尚红。整个少昊部落都尚红,甲骨文中的“赤”字,象形就是人下跪向头顶的太阳下拜。楚王,世世代代都尚红。1933年在寿县出土的楚幽王墓棺椁“朱红色,色泽鲜艳如新”。
      至迟在春秋时,在皋陶的家乡(包括皖西),朱红色已是民族和国家正统的象征。汉高祖刘邦自称“赤帝子”,汉武帝认为汉朝正当“土”运行到主位,土色黄,下诏以“黄色”为皇家专用的“上色”,但他也并没有动摇红色在汉民族各阶层中喜爱、崇尚的地位。2006年在六安出土的首任六安王刘庆墓,其棺椁也都漆成红色。
       数千年来,朱红渗入到生活各领域,象征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对和谐、吉祥、幸福的追求,心灵手巧的中华儿女将它凝结为“百吉”(百结),形象简练地表达了朱红从皋陶文化到全民族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而鲜艳的黄色,早已跳出皇家的规范,成为朱红不可或缺的伴侣,显示中华民族大团结!
进入近现代,对朱红的崇尚又充实了新的元素!
       1911年,辛亥革命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作为国旗,倡导以“汉、满、蒙、回、藏”五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和。孙中山先生以“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旗,体现祖国统一、实现民主共和。
       20世纪20年代,红色,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旗就是鲜艳的红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叫“红军”,建立根据地叫“红色根据地”,各地群众武装叫“赤卫队”,根据地文化叫“红色文化”,都是继承了民族传统,并升华为对真理、和谐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1949年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象征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各族人民大团结,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百吉”开始被称为“中国结”,朱红被称为“中国红”,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在皖西,六安•红街,正是传承了中国红、六安红!
       “一脉相承六安红”,到六安,逛红街!六安•红街,已经成为六安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2020年6月17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0-7-10 09:26 编辑

      【古代皖西  四季护自然】
       翻开《淮南子》及古代有关文献、《六安州志》,记载不少大别山区及淠河流域的天象、气候、物候变化。尤其关注天地与人的依存关系。
       古代皖西,在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如下做法:
       正月:禁止伐木,不要掏鸟窝,禁止猎杀幼鹿和怀胎孵卵的鸟兽。
       二月:不要让川泽之水枯竭,注意蓄水,不要放火烧山。
       三月:停止狩猎,不准下毒药杀野兽,不准下网滥捕野物。
       四月到六月:不准砍伐大树,要让树木旺盛生长,不准烧野火。
       春夏两季,正是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期,严禁破坏动植物的生育,为一年的繁茂打基础,并保证持续发展的条件。秋冬两季,动植物成熟,停止生长,我们的祖先顺应天时,在收获之后,调整人事,以备来年发展。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天子乃傩”:驱鬼除瘟疫叫“傩”,战国时期秦国,在冬季才举行“大傩”,从楚辞的描述看,楚地人迷信更深,与鬼神打交道不分季节。汉代继承楚风,八月份“天子乃傩”,就开始祭祀鬼神,驱鬼除瘟疫的有关活动了。
       二是处理刑狱,整顿官职俸禄的不恰当举措。
       三是检查度量衡,整顿市场秩序,在寿县出土的楚幽王墓里,有一支铜尺,长22.5厘米,还出土一只铜量,在凤台县和寿县都出土了当年的铜砝码。
       四是入冬以后,砍伐树木,生产箭杆。整修农具,要让农民休息好。
       淮南王府,掌握了当时酿酒的最高技术。每年11月,王府的酒官(大酋)准备好优质的秫稻,及时培育酒曲,发酵烧煮必须清洁,用最香的泉水,最优质的陶坛,火候还要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能有差池。淮南王府还有工匠精于酒的勾兑。
      每年11月,气温湿度最适宜酵母的发酵,生长在皖西地区的蒲苇,在调酒过程中,其作用是独特的。
      以上,都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皖西先人们对天时地利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古人的这些做法,是值得当下的我们好好学习的,青山绿水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2020年6月19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黑帝”话皖西】
      古代皖西,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可以窥见皋陶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
      东汉后期,用当时人的话说,朝中是“豺狼当道,地方是狐狸掌权”,政治黑暗,社会极为不公平。江淮之间农民起义高涨起来,从公元132年到公元147年,15年间全国农民起义17起,其中扬州境内10起,这10起中又有8起发生在江淮之间。
      它们几乎都以原始道教为号召,组织群众,以寿春人马勉、徐凤为首的一支活跃在淮南地区,马勉自称“黄帝”,分封官吏,并派细作到洛阳串联;华孟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响应,自称“黑帝”。
      他们加入“正一盟威之道”要交五斗米,所以又称五斗米道。张道陵后来到四川即今大邑县鹤鸣山修行,他的孙子张鲁割据汉中,想建立一个“极大公平”的社会,后被曹操降服。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太平道在皖西发展很快,并组织黄巾起义,因为两汉始祖高祖刘邦自称是“赤帝子”,是“苍天”的代表,太平道自称是“黄天”,应该代替苍天来统治天下,把寿春人马勉的“黄帝”主张具体化了。
       太平道在皖西发展很快,安风(今霍邱县南)人 戴风,是皖西黄巾军的首领,也是太平道“三十六方士”的首领之一,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皖西黄巾军围攻舒城,被庐江太守羊续镇压。其中有一个洪姓道人逃进大别山(今金寨县面冲乡),以道术为人治病,这座山后来被称为“洪道人尖”。
      著名学者南怀瑾认为,“天人合一”观念是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道”就是“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宗教哲学混合……”。唐朝皇帝先把老子尊为“玄元皇帝”,再把皋陶尊为“德明皇帝”,不仅仅是抬高李姓的地位,实在是皖西六安皋陶文化在汉文化体系中地位根深!
                       2020年6月16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皖西民众的吆喝】
       皋陶时期,国家和社会活动常以巫觋的方式运作,于是产生了以娱神(鬼)为目的的乐舞。民间劳动中产生的乐舞也带有娱神的成分,尧、舜、禹、皋陶都把乐舞当做德治(推行教化)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乐舞的功能越来越从娱神倾向于侧重“娱人”。大别山区是古代乐舞的宝库,为黄梅戏、庐剧乃至京剧(某些唱腔、乐调)的萌生准备了丰富的营养,它以各种形式蕴藏在皖西民间。
       皋陶家乡鲁西南的父老,每年都要举行“傩”的仪式。傩,意为驱逐瘟疫,春秋战国时期,春季第三个月举行一次,送走春天的疫气;秋季第二个月举行一次,迎接丰收;冬季最后一个月,举行“大傩”,送走阴气,迎接阳气的到来。一年到头,凶恶的疫鬼有12个,掌管逐疫的傩神也有12位,大致到了汉代,一年就集中到冬季最后一个月举行,趁阴气最重之时,一举将疫鬼赶走。
      这种信仰,随着皋陶部落的迁移进入到皖西。
      古代皖西,人民大众生活很苦,为填饱肚子终年劳作,还要为朝廷服劳役。劳苦大众抡着大锄头汗流浃背,干了又淌,淌了又干,浑身积起一层汗霜,气都喘不过来,就这监工们还要不停地吆喝。
       劳工们好不容易到树荫下休息片刻,就高兴起来,不由自主地哼几句山歌、小调。遇到抬大树、大石头,更要大伙齐心协力,一点也不能懈怠,一个人的疏忽就会牵累大伙,大伙就喊号子,带头的一声“邪~许”,大伙跟上:“yao hu  hu……”、“嘿吆~哬……嘿吆~哬……”,所有人用力一致,步伐整齐。
这种号子,战国时期流行于少昊后裔秦国,也流行于皋陶后裔古代皖西,直到20世纪,皖西地区抬棺材还如此吆喝。
                    2020年6月13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悲唱《大风歌》】
       公元前195年10月,六安城北人首任淮南王英布叛乱被平定。
       至此,除长沙王吴臣及南方诸越外,中原及附近的异姓王都被削除了。此时,刘邦与一些大臣们认为,西周由于分封子弟为屏藩,所以绵延几百年国运。而秦始皇废除分封,建郡县制,皇帝高高在上,而子弟为“匹夫”,孤立无援,所以传到二世而亡。到此时为止,刘邦册封的同姓子弟已有7人为王,消灭英布后,他又封幼子刘长继任(第二任)淮南王,侄儿刘濞为吴王。
       刘长这年4岁,刘濞已是20岁青年。册封完毕,刘濞行拜谢礼,刘邦忽然发现他有“反相”,便走下宝座,轻拍刘濞的后背:“过后50年东南方有反叛,会不会是你呢?天下刘姓都是一家人,你千万不要造反哦!”
       异姓王的存在让他不放心,同姓子弟王,刘邦又怕自己死了之后,会发生变故,真是愁肠千千结。
       打败英布后,刘邦回到故乡沛县,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共庆他的衣锦荣归,几杯老酒下肚,想到揪心处,不由悲从中来。于是刘邦唱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土兮守四方!”
       唱着唱着,刘邦潸然泪下!
       刘邦在与英布的交战中,被流矢射中,归途中箭伤发作,回到长安后,吕后请了几位高超的医生,都说难治了。
       这年4月,刘邦带着为刘家天下的惴惴不安和满满的无可奈何死去,时年53岁。
       淮南王国,扼中原通向东南的咽喉,刘邦将此地封给年仅4岁的幼子刘长,自有他的深思熟虑。同时,他任命倚重的大臣张苍为淮南国丞相,张苍在这个职务上干了14年,到刘长18岁,他才调回京师。
      这14年中,张苍确保了东南方及皖西大地平安无事!
                      2020年6月21日早
                       皋城    清欢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3: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有空来细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8 04:42 , Processed in 0.10124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