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云白雪

[原创] 品着新开的新班章,读着古文颇有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18: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        
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        
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        
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      
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东坡志林


诗人,其游必有诗。余亦随之笔墨而一游哉。O(∩_∩)O~这是诗人被人羡慕的地方。心中常有诗,佳矣。孔子曾教育自己的弟子说到:为啥不学诗呢?不会诗,就像是面对着白墙站立着-----呵呵~~~~极其有道理的!看路边道柳,常常看做画,看到白云舒卷,常常看出各种动物、头像的变幻来-------闲时一杯崂山绿茶,清淡醇细,是口福也。

东坡也知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西湖,造苏堤。同林逋一同成为了西湖的传说。

黄州沙湖有王逸少洗笔泉,而且水极甘,又不禁让我想起来冲茶来。O(∩_∩)O~ 可惜,身在城市,无此佳缘。呵呵~~~遗憾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1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楼(淡云孤雁) 的帖子

的确,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3: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艮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也,少而颖特,如老成人。早游乡校,诸先辈皆折        
节与之交。既壮,游吴兴,遇凌公芝岩将赴淮东宪幕,辟公以行。既至,以岁贡        
士补淮东宪史。未几,南人例革,调转运司,授庐州录事判官,屡转为江浙检校、      
朝列大夫、广东市舶提举,未四月拜江西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年六十八,即慨然        
谢事而归,朝廷从其请,以中宪大夫、淮东宣慰副使致仕。公耳目聪明,强健如        
五十许人,每小舟黎杖,自乐于山巅水涯,或遇胜景,数日忘返。至正已丑六月,      
自卜寿藏于暨阳之大岩,既穿穴,即卧疾而卒,年七十二。公慷慨有大志,喜论        
天下士,慕范文正公之为人,其在盐司漕府,皆有惠政。越人立碑以颂德,见于        
国子博士陈旅为之记。其检校中书,自顾而言曰:“王某止检校耶?”会松江民        
徐晋诣丞相府,告民有匿田不占于官者数万顷,丞相命公还,上议曰:“田实无        
有。此奸民欲以利啖官,渔民以市怨,宜勿听事。”遂得寝民,咸德之。其提举        
市舶,宝货山积,至者皆以贿败,公毫无所视。其归于乡,虽尊且贵,则犹服被        
如儒生。予以乡里故,获拜公于床下,因与予言初出乡时得见宋季之遗老,观其        
典型,莫若赵公子昂、邓公善之、杨君仲弘、杜君伯原,皆其相与。则公之成德,      
盖有所自。末岁,见世变之愈下也,叹曰:“吾于斯世不忍见矣,所求速化耳。”      
公没二年而四海变作。故杜君伯原志公之葬,有“才不尽用”之叹,其为世所推        
惜如此。所为诗文,有《王员外集》:二卷,虞公集为之序,藏其家。子仲扬以        
公荫任泰州如皋县主簿,卒于官次。仲庐今为南台掾,皆与子善。                    
     论曰:韩愈氏以为古今人不相及,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以予观公之风节        
凛然,使登于廊庙,岂让古人哉?而用事之臣方汲汲以南人为等第,故公才不尽        
用于世道,不大行于时也。及中原多故,亟擢南士使居宪职,以风厉天下,而罢        
忄Й不胜,为天下笑。然北方大夫士论南人之贤,必以公为巨擘,士犹赖之以盖        
其丑云。                  


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没有铁肩,不要担道义!”每见小善人忽然变成自私的人,不是外表那种一望就看得出来的,而是心里越来越老奸巨猾、越来越小我、越来越对别人狠心。都是因为这个世间是善人有人欺的世间。刚开始觉得自己要做个善人的话,很好的感觉。做出来了,被人笑话、鄙视、欺辱的多了,自己也就动摇了----在这个世间不容易!

但,善心不是了义法。了义法在六祖那里呢---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

而行善,积累的不过也是人天福德,来世做神仙的。但是,不出六道轮回。

像此公,必为神仙。而且品位相当高。

诸恶勿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法。

自净其意,才是最终极的佛法。
吾于斯世不忍见矣,所求速化耳。-----吾亦常有此感,但生而有命,不过迁延岁月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3: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柯九思                                                                  
     柯九思,字敬仲,台州仙居人也。父谦,由文学掾为江浙提举,九思以父荫        
补华亭尉,不就。遇文宗皇帝于潜邸,及即位,擢为典瑞院都事。置奎章阁,特        
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府所藏法书名画,咸命鉴定,赐牙章,得通籍禁署。念        
其父谦善教,锡碑名“训忠”,敕侍读学士虞集为文以旌之,宠顾日隆,由是言        
者见忌。公乘间跪白上曰:“臣以文艺末技遭逢圣明,而踪迹孤危,殒越无地,        
愿乞补外以自效,庶几仰报日月照临之万一。惟陛下哀怜幸甚!”上曰:“朕在,      
汝复何忧?”翌日,御史章入不报故事,谏臣言不行,则纳印请去。上重违谏臣        
意,而虑危公,召公谕之曰:“朕本意留卿,而欲伸言者路。已敕中书除外,卿        
其少避。俟朕至上京宣汝矣。”公拜且泣,辞出,而中书竟格诏不行。未几大行        
上宾,公因流寓中吴,予获从公游,语及先朝,则诵其所为诗,呜咽流涕。夫人        
情群居相聚则欢,相离则思,况以布衣获人主之知,抱乌号而无从者乎?此亦人        
情之所至悲也。至正癸未冬十月壬寅夜,梦有炳义公招之者,且请予筮其吉凶,        
发蓍得履之乾,其谣曰:履虎尾不?入,凶。谓公曰“虎”者,公之生肖也,         
“履虎尾”者,寅之末运也,夫子无用于时,不能?人,而为命所困,殆将有忧        
乎?如应之,则申亥之辰也。公曰:“申寅之冲也,吾畏之;亥寅之合也,无所        
忌。”乙巳,公与临川饶旭及予出游于上方,移舟陆庵,暨临海陈基、吴人钱逵        
皆会丙午过灵岩,遂次天平,拜文正祠,宿留六日始归,盖欲厌其梦也。辛亥丙        
夜,暴得风疾,越六日丁巳卒,年五十四。公善写竹石,始得笔法于文同,尝自        
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撤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古        
漏痕之遗意,虽其妙至不言,然其生意飞动,有龙翔凤翥之状,故四方大夫士争        
宝爱之。又善鉴识金石、鼎彝之器,时吴人陆友号为博物,亦叹以为不及,有           《任斋诗集》四卷,虞集、陈旅为之序。公没后,皆散失不传,独有诗二卷藏于        
家。                                                                          
     论曰:唐郑虔以才艺遇玄宗,号称“三绝”,特置广文馆,命虔为博士。而        
晚节流落,君子惜                                                              
     之。公亦以布衣侍天子左右,特授鉴书博士,其荣宠视虔等矣,而竟流滞以        
死,才之不可恃也如此。予尝读其《城南诗》,有“尺五城南,垦田能减漕海船”      
之句,当时盖尝言之,而不以为信。后二十余年,天子用大臣议,募江南农师,        
开燕蓟田数百万顷,比中原多,故海漕不继,而公之言卒验。虽在上前或有封奏,      
公不宣泄,不能与闻。由此观之,则公之所陈,盖必有可裨益者矣。惜乎吾不得        
而知也。      



        才之不可恃也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2 17: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轮回如何甜苦,
我自然有应对之策。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8: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4楼(素月清影) 的帖子

必须的啊,否则如何过活? 这个问题其实很严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6: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美人”的辨析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管子》

感遇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
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
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诗

我还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古文中的美人二字。现代人都把它直接翻译成了美女,呵呵~~~不妥当也。在古人的眼中,在官府任职身穿华服的人就是美人。在古代,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当上官员,例如孝廉,一看这个词的名称就知道,孝敬老人和清廉者。和现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有个名称叫做举人,就是为政府举荐人才的人。所以,过去的官员都是美人。现代呢?不说也罢。
说起举人还有个故事,颇为有趣。一个举人,好学有礼,对人谦恭。但是家贫如洗,一直也是解决不好生活的问题。于是心里对神灵有所厌憎,经常在腹中埋怨。后有一日,神灵托梦,在梦里就问他:“你有何不满啊?”这个举人说道:“我一生清廉不犯恶事,对人也谦恭有礼,为啥我的命运会是这个样子?”神灵答道:“你是举人,但你何曾举人呐?”【你没有胃朝廷举荐过人才啊!】这个举人一听,哑口无语了,这才知道事情的缘由。
还有诗经里面,经常会出现这类的词语,希望不要会错了意,只是以为是美女,其实不是,是指道德高尚的官员。
按:在唐代,时代已经退化的官员可能就不美了,所以张九龄的诗里的美人,可能有暗暗讽刺之意。更例如,这唐代之前的陶潜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看来官场的气氛在那时就已经是荣辱如刀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19 20:37 , Processed in 0.0865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