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横琴望北

《戏说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4 19: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孙弘是个聪明人,但自从跟汲黯结下梁子后,汲黯就总找他麻烦,他看不顺眼。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汲黯听说公孙弘虽然位列三公,却一直盖着破布被子,生活也很简朴,就在上朝的时候跟皇上说:报告,皇上,臣有一事禀奏!皇帝知道汲黯是个多事的主儿,说话也不好听,但汉武帝在用人方面还是很开明的,不然不会出现汲黯这样的诤臣。皇帝说:有事就说吧。汲黯道:臣听说公孙弘虽位列三公,却一直盖破被子,吃穿也都很简单,臣以为这老东西是在沽名钓誉,很虚伪。皇帝转头象公孙弘求证此事,公孙弘道:皇上啊,汲黯没说错,臣就是这样的人,很羞愧。这话说完,汲黯愣住了,本来准备唇枪舌战一番,没想到公孙弘没理他,准备好的话没说出去,脸都憋青了。而皇上却以为公孙弘很大度,不为自己辩解,宰相肚里能撑船。显然,这次公孙弘又赢了。
后来淮南王、衡山王造反,朝廷严办两王党徒。公孙弘认识到自己在相位,未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现在有王扯大旗造反,自己怕是难脱干系。恰好当时公孙弘正染病在身,于是就上书皇帝,请求辞掉丞相,将侯印还给朝廷,避位让贤,因为汉武帝很喜欢公孙弘,所以没有答应他。
过了一段日子,公孙弘病渐好转,便再入朝堂办理政务,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公孙丞相以八十高龄卒于相位。死后,青铜铸棺,葬于麓台,至今,墓址尚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四??短命奇才贾谊》
古今离奇命案很多,晋朝的人民喜欢帅哥,就出现个卫?死法,卫?是咋死的呢?据说是被美女围观致死,说来说去还是自己体格不行,现在的男明星都有很多女粉丝,但只听说过粉丝自杀,没听说过明星被看着看着……就死了。本章的主人公贾谊是个才子,死法也很特别:憋屈死的。
贾谊服务的皇帝是汉文帝,文帝的经历比较特殊,属于命特好的类型,生命中遇到过几次转机,导致了文帝的性格貌似无能,手段却比较高明。贾谊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精通诗书,18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但人有一强,从另一个侧面就有一弱,强项越强,弱项就越弱,就像经济理论里的那个短板效应。贾谊的弱项是不懂人情世故,21岁就当了博士,心高气盛,难免被小人陷害。国外有言论说:如果谎言不能被原谅,那么总统将是最不可原谅的人,看来政治家得会编瞎话是全世界的共识。
贾谊的一生是个怪圈,年轻气盛,总给文帝出主意,想法很多。按说他这个举动也是为了朝廷好,但每次提建议的时候他都慷慨激昂,觉得自己的想法都很好,但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他的这个举动让皇帝感觉心浮气躁,华而不实。加之他伺候的主子本身就是个城府很深的人,政治见解上分歧必然会很大。
这还不算完,贾谊是个效忠皇帝的人,为了强化皇权,他还建议皇帝让列侯都离开京城,回自己的地盘居住,这样一来他把诸侯王也得罪了。
历史的教训都是血淋淋的,贾谊在朝廷上如此上蹿下跳,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上,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皇帝经常听到有人说贾谊的不好,就觉得他人缘有问题,最后决定下放了他,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进行2次改造吧,贾谊就这样被拿下了。
少年得志的人心劲都很强,一旦不得意,很容易丧失信心,贾谊也不例外,下放后开始自暴自弃了,一蹶不振,悲天悯人。屋漏偏逢连夜雨,做了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坠马身亡,文帝又降罪于他,可怜的孩子,上坡路与下坡路走的一样快。
我们来画一个贾谊生平路线图:
少年得志??慷慨激昂??疏于人情??锋芒毕露??遭遇谗言??下放农村??自暴自弃??抑郁而终。
贾谊很有才华,留下的文字都很经典,其中《治安策》、《过秦论》是其代表作品。贾谊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五??牛人吕雉》
西汉在武帝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是女人当家,这个局面是吕后创造的。在那个男人完全当家作主的时代,女人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是很难的事情,但吕后做到了。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能,吕后具备了其他女人不具备的两个大能力:
1、心狠手辣;
2、顾全大局。
韩信当时是个名人,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比如:胯下受辱,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但韩信是怎么死的呢?有史书记载:韩信是遭到朝廷猜忌而亡,其实没这么简单。韩信是让吕后拿下的,这个不假,但自古名士多桀骜,也是韩信必死的原因之一。吕后是个有办法的人,在高祖出去打仗的时候,假称皇帝得胜还朝了,邀韩信来喝酒,韩信去了,回来的时候脑袋就没了,据说这个主意是萧何出的,因此历史上有:成败亦萧何的说法。
吕后是个著名政治家,能忍常人不能忍受之侮辱。吕后当权的时候汉家的统治思想是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因此国家的兵力并不是很强大,而这时的匈奴却很强大。吕后曾收到匈奴大单于的求爱信,大单于冒顿在信里说:你也是个单身女人,寂寞的时候总是难捱的,不如再嫁强壮的我,共享床第之欢。吕后的妹夫樊哙听到这个消息就不乐意了,非要带10万精兵去扫荡匈奴,被吕后制止了。
吕后给单于回了个信,大概意思是:我老了,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你们都是吃牛羊肉长大的,我伺候不起啊。这还不算完,吕后为了能稳住匈奴,还送了女人去和亲,充分满足了匈奴的兽欲。
其实吕后在刘邦没做大之前还是很贤惠的,经常下地干活,种种菜,收收麦子什么的,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贤惠媳妇。后来的性格变化跟刘邦也有直接的关系,吕后被项羽囚禁过,在跟随刘邦的征途中吃了很多苦。确实不怪她,自己的老公是个遇到大事就开溜的著名土匪,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努力混呗,活着就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后是女人里的顶尖高手,古代三位政治女强人的先驱。这个女人做事有办法,有手段,放在男人堆里也是大人才。
话说刘邦这个好色之徒想立爱妃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废了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但在中国传统制度来看,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里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因此刘邦此举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强烈反对。但刘邦这个人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以前就是个小混混,在市井中长期生活的经验告诉他:人不能说实话,要学会狡兔三窟。
吕后深知刘邦的为人,觉得不做些努力,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是很难保住的。吕后就拉了个刘邦下属名单,从里面筛选能跟刘邦说的上话的人,选来选去,选中了口齿不清的周昌。还搞了“跪谢周昌”的感人一幕。周昌是刘邦手下的老臣了,从刘邦闹革命开始,哥俩就在一起厮混了。周昌找到刘邦说:陛下……想……想废……废太子,臣不……不能奉召……臣虽然……那什么……口齿不清……但……觉得这事……不……不行。刘邦大笑……(这个周昌说话跟范伟差……差不多),此事方得以缓解。
话说吕后帮高祖平定完诸侯以后,高祖的人生使命就完成了,高高兴兴的去那边报道了。新主刘盈年幼,吕后开始掌权。吕后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干掉赵王如意,这小子跟自己儿子抢过太子位,接下来是灭掉戚夫人,断其手足,玩法比较残忍。刘盈觉得自己母亲太狠了,从此弃理朝政,这天下就成了吕后的了。前188年,惠帝刘盈忧郁而死,吕后成了古往今来女性专权第一人。
吕后为了强化统治,知道自己是女人,在男人当家的社会可能会被欺负,采用了“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把男人的荷尔蒙冲动压制在起点上了。
吕后在政治上的作为,用现代的历史观点来看还是很积极的。在她当政的15年里,曾经大赦天下,减轻税负,休养生息。这给社会的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吕后还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神话,请道士看天象,道士说是:五星连珠,大概意思是吕后掌权是顺应天意的,这个观点跟后来董仲舒杜撰的君权神授如出一辙。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甚至文化领域对中华民族都是有一定贡献的。虽然做事手段比较惨然,但跟以前的诸位掌权者相比,她算善良的,毕竟女人……是水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六??汉军王牌霍去病》
汉武帝的时候,有两员著名将领,一个是卫青,一个是霍去病,这两名将领是亲戚关系,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两个人都是依仗卫子夫起势的。汉武帝很喜欢看卫子夫跳舞,第一次在自己姐姐那里看卫子夫跳舞,就在上厕所的节骨眼上把人家拿下了,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也是很时尚,很风流的。
霍去病这个名字起的很提神,据说是有来历的。话说霍去病出生以后,还没起名字,就被母亲抱进皇宫去见卫子夫。正赶上汉武帝生病,寝宫里很肃静。霍去病可能是天生就比较闹腾,受不了太安静的环境,进去就开始大哭,惊动了皇帝,把卫子夫吓坏了。皇帝起来要看看孩子,这孩子很怪,一到皇帝手里就开始笑了,龙颜大悦,遂赐名为:去病。
霍去病的性格符合了武帝的尚武个性,从小就爱折腾,一直想上战场去杀匈奴,终于等到了19岁那年。“初生牛犊不怕虎”霍去病去杀匈奴,仅带了800骑兵,卫青不让去,怕外甥身首异处。去病哪里听的进去啊,带兵连夜深入大漠。这哥们比李陵强多了,此战不仅消灭敌人二千余人,还干掉单于一个叔父,并且活捉了一个叔父,这哥俩点够背的。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西大战。这次战役是霍去病树立威名的一战。六天时间里霍去病带兵转战了匈奴的五个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霍去病凭此一战成了汉军的楷模、战神的象征。把匈奴直接送到大漠深处,胆战心惊的躲着。
按说跟匈奴打仗汉军是没有优势的,深入对方腹地打仗,长途奔袭,车马劳顿,地形又不熟悉,肯定要吃亏的。但霍去病采用了,轻装上阵,破釜沉舟的打法,以游击对抗游击,提示了汉武帝,为后来的汉家战争确立的战术样本,功劳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虽然卫青、霍去病是凭借歌女卫子夫而走上历史舞台的,但这二人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举贤不避亲,有能力的人不管放在哪个历史阶段上,只要机会合适,都会有一定的做为。
公元前 121年的夏天,霍去病继续延续他对匈奴作战的神话。汉武帝想打通进入西域之门,但中间隔着匈奴这根硬钉子,必须得拔除,因此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这次战役兵分两路,霍去病与公孙敖率领几万骑兵为主力部队,从北地郡(今天的甘肃环县)出发,深入大漠寻找匈奴。另一直部队是李广、张骞率领的一万多人,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侧翼左贤王。
话说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战役变成了带兵旅游……霍去病联系不上公孙敖,只要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了祁连山。到了匈奴的地盘,霍去病用匈奴的打法,一下就跑到了祁连山,将匈奴搞的晕头转向,莫名其妙。
霍去病在祁连山麓布下了攻势,匈奴虽然顽强抵抗了,但还是被霍去病拿下了。此一役,霍去病歼灭匈奴30200人,并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 120多人。单于的亲戚几乎都被消灭光了。这一仗结束后,去病的威望几乎与卫青一样了,地位显赫。
匈奴在霍去病这里总吃败仗,士气低落,还特意为年轻的霍去病写了首歌,放羊的时候经常哼哼,就跟苏武思念汉家所做的《苏武牧羊》差不多。歌词大概的意思是:汉家啊,灭了我祁连山,致使我们的牛羊不得安息,汉家啊,拿下了我们的焉支山,使我们的妇女颜面无光。
大单于对于浑邪王、体屠王的屡次战败,非常恼火,派使者征召他们,准备治罪。浑邪王新失爱子,本来就够心烦的了,又闻单于将要加罪,于是与休屠王商量,决定向汉朝投降,并派使者来与汉朝接洽归降事宜。汉武帝听说这个消息后很高兴,认为匈奴内部分化了,是件好事情,就派霍去病收复,但又担心有诈,让霍去病率领1万精兵随行。霍去病还没有到达河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体屠王听信部下的谗言,不想投降了。霍去病听到这个消息,微微一笑,率兵继续前进,一直前进到休屠王的大帐,杀了休屠王,并收编了他的部队。霍去病渡过黄河,与浑邪王遥遥相望。浑邪王的部下很多。本来意志就不坚定,现在看到汉军阵容严整,心存疑惧,纷纷逃走。霍去病望见浑邪王阵营人群骚动,当机立断,亲率几名精骑飞马驰人浑邪王营帐,与浑邪王谈判,下令将私自逃跑的匈奴将士8000人全部杀死。这样才把匈奴军队稳住了。然后,霍去病派轻车快马先把浑邪王送往长安拜见汉武帝。接着,他把四万多匈奴降兵编队列阵,带回长安。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汉朝西部的威胁彻底解除,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人无完人,少年得志的霍去病也一样。在塞外时,士兵常常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他却修建球室踢球。朝廷送来的食物,也是紧他先吃,吃完剩下的又不分给士兵,这些作为也是比较残忍的。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了,年仅24岁。汉武帝赐名去病,但还是没能留住这个青年才俊。汉武帝听说霍去病去世,失声道:我失去一条左膀呀~~~命人在茂陵边上为霍去病修了个类似祁连山形状的坟墓,并派人将霍去病的棺椁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
汉武帝命人在霍去病坟前树立了马踏匈奴的石像,几年他对匈奴作战的丰功伟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七??淮阴侯韩信》
韩信是个苦命的孩子,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在那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没有什么复杂的社会分工,韩信主要的工作就是钓鱼,然后卖鱼得钱来维持生计。有时候钓不到鱼,河边洗衣服的阿姨们会给他点吃的。就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韩信依然长的挺茁壮。
韩信虽然身世卑微,却很喜欢配剑。在古代,能配得起剑的也都是有钱人。而因为韩信一则很穷,二则还有把剑天天挂在腰间,使他成为村里的一道另类风景。有个“胯下之辱”的故事是关于他的。话说有次韩信在街上上晃悠,遇到一群小混混,看他腰上挂着一把剑,穿的破破烂烂,就调戏他说:你虽然长的高高大大,还带了把剑,但你不敢刺我。韩信是个志向远大的人,哪里会跟这些市井混混一般见识呢,就没回答对方,想绕着走开。对方一见韩信退缩,更来劲了,言曰:想过去是不?那就从我两腿之间钻过去吧。韩信真钻了,而且钻的还很认真,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这实在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韩信做到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能看到他远大的志向。
韩信是个熟读兵法的有志青年,经常在村口等待路过的军队,希望能参军打仗,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抛洒在战场上。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率军队渡过淮河北上了,韩信就带着自己的那把破剑去投奔了项梁。项梁不识人才,把韩信留在部队里,也没什么作为。项梁战败后,韩信又归项羽管理了,做了项目的郎中。韩信曾经多次给霸王献过妙计,都被项羽拒绝使用了,比较郁闷。刘邦入蜀后,韩信再归了汉军,经过多次倒手后,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现在叫库管,仍然不被重用。后来韩信犯了法,还是死罪,临刑前抬眼睛看着夏侯婴说:大王不是要拿下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我这样的壮士呢?夏侯婴看他相貌威武,出语不凡,就没杀他,还推荐给了刘邦,刘邦一看韩信的简历是个管仓库的小官,也没放在心上,还是不重用。
韩信加入刘邦团伙的时候,刘邦的势力还不算大,但刘邦看不上韩信。韩信在刘邦的多次折磨下终于呆不住了,这就有了历史上那个“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把韩信追回来后,向刘邦极力推荐韩信,让韩信做大将军。刘邦就给韩信一块五寸见方的布帛,然后跟韩信说:给你一天的时间,你在布上给我画人儿吧,能画多少就画多少,我看看你能带多少兵。韩信接过布,悠悠然然的就回去了。第二天韩信交作业的时候,那块布上一个人都没有,但刘邦还是拜他为帅了。因为韩信在布上画了一座城楼,一匹马在城门口刚露头,画上还隐约能看到一面帅旗,大概意思是大元帅带兵打仗,领了很多人,但城墙很高,士兵都被挡住了。可见韩信多么聪明,学会留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楚汉战争开始后,前205年,刘邦在彭城遭遇惨败。刘邦是个倒霉蛋,自己带兵打仗,几乎很少有完胜的时候,他也很清楚自己的情况,因此练就了一身逃跑的好本领,看到势头不对,他先撤,跑的比谁都快。
刘邦打不过项羽,手下的魏王魏豹在汉军兵败彭城后,就跟刘邦请假,说是回乡探母。到了自己的封地后马上占领了黄河渡口,宣布起义,投降了项羽。刘邦听说魏王附楚反汉了,当下就派韩信去剿灭。韩信带兵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
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有个至于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案例。韩信用2000人打败了赵王的20万大军。话说韩信去攻打赵国,就带了2000人,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不是专业的战士,没有受过特殊的训练。韩信过河后,让大家把锅碗瓢盆都扔了,当时下属的将领就蒙了,这不是找死么?2000人,除了武器啥都没有了,若是持久战,不得都饿死啊!韩信不急,稳稳当当的布置好了战局。赵王一看汉军就2000人,还是散兵游勇,也没放在心上,打开城门应战了。他哪里知道2000人韩信也采用了战术,正面部队只负责勾引,赵兵出来后,侧翼部队直接就杀进城了,士兵们想啊:反正都是死,城里还有吃的,死前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吧。没想到,这样一冲,把赵王打蒙了,2000人顺利的拿下了对方的20万人。
就这样的打来打去,楚汉的实力慢慢的就能对抗了。项羽也吃了几次刘邦的迎头痛击,后来就以现在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两伙流氓势力到了相峙的发展阶段。
刘邦回到西面后一直不死心,大家合计之后,搞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目的是伺机反扑,拿下天下。公元前202年,刘邦组织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韩信献了条“十面埋伏”的计策,让汉兵唱歌给楚兵听,唱的都是楚人的歌,楚兵听到就有思乡的念头,好多人就不想再打仗了,希望能放下武器回家跟老婆孩子团聚。在十面埋伏的精准打击下,项羽兵败却咽不下这口气,先是老婆自刎殉情,然后是他自刎乌江,与江东父老彻底告别了,至此以后刘氏的红旗就插满天下了。
垓下战役后的韩信威望已经很高了,刘邦是个多疑的人,感觉韩信势力已经很大,很危险。恰好项羽兵败后的一个将领钟离昧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投奔了韩信。这下刘邦就更睡不着觉了,借口去韩信那里巡游一下,其实是准备打击韩信。韩信手下的人建议杀了钟离昧然后提着他的人头去见刘邦,韩信找到钟离昧商量此事,钟离昧说:看来我是看错你了,你也不是个干大事的人,今天我先死,用不了多久你也会去那边跟我相会了,说完就拔剑自刎了。韩信带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命手下的人把韩信绑了起来,然后说:听说你要造反?韩信说: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天下已经拿下了,我也应该享受一点了。回到洛阳后,刘邦看韩信没有反义,就赦免了他,封为: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陈?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处联络,要陈?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 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是个心眼很多的人,知道直接叫韩信来,他肯定不会来,就派人去韩信那里说:高祖得胜还朝了,叫你去喝庆功酒。韩信去了,也没想太多,到那儿就被绑起来了,斩杀在长乐宫的钟室里。临死前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并被灭了三族。
韩信是个旷世大将军,为汉朝的统一做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一生很精彩,留下了很多故事待后人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八??飞将军李广》
李广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的职业生涯一直都不太顺当,有个历史典故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里的李广说的就是他。李广是甘肃静宁县人,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大败过燕太子丹。李广的弓法是世传的,射的一手好箭,出身于典型的武将世家。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人大举侵犯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箭法很好,杀死并俘虏了众多敌人,回来就升为郎中,当了皇帝的贴身侍卫。并且多次跟随文帝狩猎,杀过猛兽,文帝曾感慨到:“可惜了,你要是生在高祖年代,地位何止是万户侯啊!”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人大举侵犯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箭法很好,杀死并俘虏了众多敌人,回来就升为郎中,当了皇帝的贴身侍卫。并且多次跟随文帝狩猎,杀过猛兽,文帝曾感慨到:“可惜了,你要是生在高祖年代,地位何止是万户侯啊!”
    汉景帝即位以后,李广的官职是陇西都尉,不久又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大旗,由此在昌邑城立下功名。但虽然有功,由于李广不太懂政治,私下接受了梁王给他的印信,没有得到封赏,这是李广第一次错过机遇。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当了上谷太守,这时的匈奴就比较猖狂了。为了抵抗匈奴,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李广又被任命为上郡太守。后李广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匈奴人当时都比较恐惧李广。
    话说景帝派一个亲信的宦官随同李广一起训练士兵,这个宦官业余时间没事干,带着几个人出去狩猎。狩猎途中遭遇了匈奴,宦官的随从被射死了几个,本人屁滚尿流的就回来了。李广看到这个情况后,怒从心头起,认定宦官遭遇的是匈奴的射雕手,不听手下人的劝告,带领100骑兵追了出去。匈奴的射雕手没有骑马,追了几十里就被李广追上了。李广拔箭就射,射死2个,活捉了一个,正准备要回来的时候,匈奴的数千大军赶到了,排开了阵势,这时天已经快黑了。
    这时有士兵提议转头快跑,李广看了下情况说:不能跑,都下马,老实的站着。匈奴那边一看,汉军就100多人,不但没跑,还下马歇着了,心里就没底了,又是黑天,担心有诈,不敢妄动。匈奴那边先出来个骑着白马的将领,李广先声夺人,一箭就把对方从马上射下来了,这样一来匈奴就更不敢动了。僵持了到半夜,后半夜匈奴受不了折磨,悄悄的撤兵了。
从这一战,我们能看出李广不仅仅是个有勇的人,也很有谋略,虽然比较冲动,但遇到大事还是不慌,这是成大事人的基本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了,李广光荣的成了三朝元老,按说李广也挺走运的,侍奉的三个皇帝都很开明。同僚们对李广的评价也不错,一直认为李广是名勇将,在众臣的举荐下,武帝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这时的程不识将军也任长乐宫卫尉,他俩从前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统帅军队,却有截然不同的带兵方法。程不识说:“李广啊,带兵比较随便,不要求队形,不安排哨兵,行军就跟逛马路一样的随便,就因为这样,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死,匈奴也不敢轻易冒犯。”可见李广一则是大才,治军与众不同,二则有点浪漫主义思想,带兵象写诗一样的行云流水。
程不识则以严格治军而闻名的,为人比较刻板,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晚上必须安排巡逻兵,将风险管控的很好,就是大半夜也不怕匈奴来骚扰。可是士兵却苦于程不识的严格管理,都喜欢跟随李广打仗,程不识经常批评老战友李广,可能有嫉妒的成分。程不识在景帝的时候因数次直言犯上,而被任为太中大夫,为人很清廉,谨于文法。
  汉武帝三年(前133年),策划了著名的“马邑之谋”,马邑城(今山西朔县)诱匈奴单于入塞进行歼灭。武帝派大军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这次战役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管理。话说匈奴很了解放羊这个职业的特点,匈奴大军快到汉军埋伏点的时候,单于感觉情况不太对头,因为只看到一群群的羊,却没见到放羊的人,于是就停下来不走了。派人去抓了个舌头,抓的这个人恰好是知道内情的,在单于的利诱下,把汉军的部署告诉了单于,单于撤并,轰轰猎猎的马邑之谋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这事过去四年后,李广再次率军出雁门关,被相当于自己二倍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一定要生擒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象打渔一样的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了,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来他用钱赎罪,成为了平民。但这正是这次的逃跑,匈奴送他一个称号叫:飞将军。李广点够背的,刚出雁门关就遇到了2倍于自己的敌人,可见他的职业生涯多么的悲惨。
李广在家闲居期间,常与灌婴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中射猎。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过了不久,匈奴攻人辽西,击败了韩安国的军队。于是皇帝再次召见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皇帝回信说:“将军,你是国家的栋梁。《司马法》讲:上车以不碰车前的横木为尊重别人,遇到丧事不根据亲疏关系穿规定的丧服,带兵兴师去征伐不顺服的人,出征时,要统率三军之心,协同战士之力,这样才能做到一怒而千里悲风,扬威则万物归顺。报仇除害这是我期望于将军的,你若叩头请罪,这不是我希望的!”看来皇帝并没有因此而责备李广,倒欣赏他的这种做法。但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广心胸的狭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9-28 08:23 , Processed in 0.1294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