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汀芷幽兰

媚娘絮语系列??精华整理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7: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媚娘唠嗑(14)-----多一点幽默有什么不好?[pre]










      我非常喜欢看央视播放的国外电影颁奖晚会,因为可以在这个节目里一睹众多国际明星的风采。所有来参加活动的演员和电影人都会在发型、化妆、服装、首饰等方面下很大的工夫去打造自己,全方位地让自己显得光彩照人,以压倒其他的美女俊男。尤其是某些获奖演员的即兴谢答演说独出一格,智睿风趣,引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品味演员的才智和演技,真是美的享受,每每让我回味无穷。







      前两天,央视播放电影金球奖的颁奖晚会,我津津有味地看着,边看边笑,对这些黄毛蓝眼的俊男美女不经意抖落的幽默以及台下听众对幽默的领悟性不佩服都不行。












      一位男演员获奖上台发言。他表现地很随意、很镇静。他说他预料到会得到这个奖项,所以昨晚就把此刻想感谢的人的名单整理了一下,一共是172人。这时全场大笑。我的笑声总是落后,因为我没有反应过来这就是幽默的开始。这位演员没有笑,他接着说:我知道组委会不会让我把这些人的名字都念完,所以我把他们的名字都分别写在小纸头上,放在口袋里。现在我随机抽出三个人来感谢。又是一阵笑声。












      他真的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小小的纸条,念道:剧本保管人某某某。台下哄堂大笑。因为常规下获奖演员要感谢导演、制作人、影片搭档演员、剧组成员、父母、配偶、孩子、朋友等等。他竟然把这种小人物的名字也列入需要感谢的人的名单里,违反常规了。我认为他想表示的是对每一个为电影事业做贡献的人的真诚谢意,并不是拿小人物来取笑。这是我笑过后的领悟。












      第三个他要感谢的人的名字是影片制作人。他又开了玩笑,说这个纸条上的字迹不是他的亲笔。他在台上几分钟的致辞,实际上也是一种表演,表演得相当出色。你笑,我不笑,就逗你笑!而没有我们相声小品演员那种故弄滑稽的表情和不土不洋的语言来逗笑的举动。












      一位因扮演女总统出色而获奖的女演员登台致谢了。她穿着一袭白色的拖地长裙,裸着美肩,羞答答地挪着六寸金莲走到主席台。她抑制住自己得奖的兴奋,一只手捂住心跳,抛了一阵媚眼后讲了一个故事:“刚才我来到会场,在上台阶的时候,有一个身穿粉红色衣裙的、约莫八九岁的小姑娘拉住了我的裙摆。她对我说:因为你的缘故,我想到了我以后要当女总统。”台下的人领会地笑过以后,安静地等待着她故事的发展。结果她害羞地说:It didn’t happen. (这事没有发生。)原来,她编造了这个故事来幽默了一把。同样,笑过之后,我领悟到目前美国已经有了女国务卿,可以预料不远的将来会有一个女总统。可以说这位演员用这个玩笑寄托了一个希望。这没有什么不好啊。












      有一句话说: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确实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空间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大,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每个人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接受不等的教育,做着不同的工作,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很多年轻人发出感叹:生活难、生存难。是啊,难,你也得活着;既然想活着,为什么不让自己尽量活得开心,活得愉快些呢?比如,这两天北方下雪,铁路受阻,把要回家过年的浪子们堵在了半道上。在这哭天天不理,怨地地不睬的情况下,你去卧轨,那火车都不压你。怎么办?换一个角度思维:没有对象的大男大女,这会儿有时间坐在候车室里,找个邻座的帅哥靓妹聊聊天,拉拉家常,开开玩笑,套套近乎,说不定,一门亲事就成了。












      那天在风情聊天室,看见猫点在逗我大哥疏星淡月,一口一个抛“前妈”找“后妈”地诱惑老爷子。别看我大哥年纪一大把,人不老,心更年轻,就爱和猫点这样年纪的靓妹挤眉弄眼。他电脑里收藏着一大册美眉的照片,等我大嫂上街买菜去了,他就偷偷打开来看。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思一个,就是一个真的也见不着,急死他了。媚娘看见猫点又使坏,替我大嫂着急啊,我得帮帮我嫂子。可猫点快嘴利舌,爪子下得狠啊,媚娘不是她的对手。于是,媚娘换了一种方式来阻止猫点犯错误。媚娘到猫猫的私宅里悄悄地嘀咕了几句,于是,网名为“白色的领带”的衰哥出现在聊天室里。正在大厅寻找目标的雪格格一见新来了一个衰哥,高兴啊,把正在聊着话的小树儿凉到了一边。那格格二十好几、奔三的姑娘了,至今未婚。 “猫哆哩”(傣族语:男人)找了一打又一打,就没有一个顺眼的。听说漫天雪的衰哥很多,于是自告奋勇地到风情来当斑斑,指望在雪坛里钓一只金龟。一见“白色的领带”在飘扬,连忙也换了一件马甲“红色的围裙” 向“领带”冲去。。。。。。












      “领带”和“围裙”在密室里做了什么,媚娘就不知道了。












      很抱歉,It didn’t happen.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7: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媚娘唠嗑(17)-----给京剧一点掌声[pre]






       春节休长假,有人旅游,有人读书,有人搓麻。媚娘的兴趣之一就是看央视戏曲频道播放的京剧名家的拿手好戏。正好,京剧程派传人、沈阳京剧院的著名京剧演员迟小秋领衔主演《锁麟囊》,媚娘兴趣盈然,端坐于电视机前,带着崇拜的心情欣赏国粹,看得有滋有味。












       京剧《锁麟囊》,讲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发生在山东的登州。登州城里,有一姓薛的有钱人家,这家有位独生女儿叫薛湘灵。薛小姐聪明美丽,备受母亲宠爱,养成了娇纵、任性的脾气。女大不中留,薛小姐要出嫁了。按照民间的风俗,农历六月十八日是个吉利的日子。在父母和媒人的安排下,薛湘灵就在这一天出嫁。上轿前,母亲递给她一只绣有麒麟的锦袋,里面装满了珠宝首饰,希望女儿婚后早得贵子。这只锦袋也因此叫做“锁麟囊”。












       薛湘灵拜别母亲,坐着富丽堂皇的花轿,在众人的簇拥下去往婆家。不巧途中下起雨来,送亲的人们只好把花轿停在路边的春秋亭内避雨。无巧不成书。没过多久,又有一乘送亲的花轿来到春秋亭避雨。花轿的破旧、送亲者的衣着寒伧,显得格外刺眼。轿中坐着登州城一位姓赵的小姐,赵小姐与薛小姐形成鲜明对比,她家境贫寒,没有任何陪嫁,甚至担心到了婆家遭人耻笑。与富家小姐的相形见绌,不由一阵阵心酸,抽抽噎噎哭泣起来。哭声引得薛湘灵掀起轿帘,左看右看,心中十分同情。






薛小姐拿出锁麟囊,叫仆人薛良送给赵小姐,并且不留姓名。雨过天晴,薛湘灵一行人继续上路。赵女手捧锁麟囊感动不已,心想世间竟有如此富有而又好心的人,连个姓名都不肯留下,将来如何报答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六年之后,一场洪水将薛湘灵婆家的财产化为乌有。逃难中她来到莱州大户卢员外家当了女仆,无意中发现了当年的锁麟囊。卢夫人将锁麟囊供奉在一间密室之中。经过交谈,薛湘灵得知卢夫人就是昔日的赵女,卢夫人也认出了恩人。两个女人面对命运的如此起伏,感慨万端。卢夫人为报答薛湘灵,将薛家二十余口接到家中供养。(剧情说明摘自网络)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京剧,主要是觉得京剧的节奏太慢,唱腔悠长,武打的场面过于吵闹,独唱的情节过于单调,所以不感兴趣。我很能理解。我记得很多年前,为了在年轻人中间普及京剧,很多的京剧名家到大学去和同学们讲解、示范和交流,可谓用心良苦。但很遗憾,现在到戏院里看戏的大多仍旧是中老年观众。












      如果你把很多时间花在打麻将上,输了钱心情不畅,我建议你坐下来看看京剧。你不看京剧的做打,可以知道一下故事内容;你不听京剧的唱腔,可以看看唱词。京剧的戏文绝对是精彩的。一段长长的唱段,可以概括古今,包含整个情节,唱词精炼,那都是浓缩了中华文字的精品啊!没有一个字是废话。比如这出戏的最后一段唱词: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莫在痴嗔休啼笑,教导器儿多勤劳。
今日相逢得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细细品味一下《锁麟囊》这出戏,你至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如天象,人生难预料。一个人富贵荣华可以在出生时就拥有,但也可以在一场天灾人祸中失去;一个人贫穷并不表示他一辈子就落魄,只要努力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人在富贵的时候不要欺贫,要有爱心。爱他人也是爱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得到别人的帮助不要忘恩负义,要知恩相报。这是做人的本分,“做人要厚道”。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陪着爹妈,看看京剧。看戏,会学到很多东西。就冲着它教导我们怎么做人的份上,给京剧一点儿掌声吧!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7: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关系,先整理这些,排版还要完善,也请风情的斑竹继续整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09: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兰有心了,这样整理后,便于阅读,也便于更多地为媚娘的开朗乐观所打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1: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姐辛苦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1: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媚娘唠嗑(18)---幸运52,元宵走狗运


      那天晚上在桂林,由聊聊陪着逛街,在一起的还有我的一个女伴。
      由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都免不了购物这个环节。众所周知,旅游点卖的物品的价格都比市场上卖给当地人的贵,至少要贵上两三倍,宰你没商量,还拿假货当真货卖,就欺负你外地人。好在现在游客投诉多了,国内有些旅游城市为了维护文明旅游城市的形象,在强买强卖方面有了很大改变,真货假货你自己看明白,爱买不买,绝不强求。桂林是个有历史的旅游城市,这一点做得相当不错。
      晚上逛街主要是看桂林市区的夜景,也借此机会和聊聊妹妹聊聊天,加深友谊,并不想买什么东西。走过一条街,看见一个服装店,挂着大红碎花的中式棉袄很是养眼。于是走了进去。一问价格,120元一件。一点都不贵啊。我便有了想买的念头。于是向店家还了一个价,100元卖给我。
     聊聊在一边看着我试穿,一气不吭。我知道她心里在说:这个媚娘啊,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年纪了,七老八十的人了,还敢穿这么大红大花的衣服?!
      我一边试衣服,一边自我解嘲:每年元宵节,我都要主持一个晚会,这衣服颜色很喜气,款式也不错,买一件在晚会上用。此话一出,聊聊即刻转变态度,一边帮着挑选,紧了,宽了,看我试衣,一边绞尽脑汁想挤出一两句桂林方言再帮我和店家还个价。100元已经很便宜了,再还价怎么对得起桂林人民啊。我挑了一件买下了。

      昨晚,一年一度的“元宵乐”晚会举办了。这次活动,同大楼的两个外单位慕名加盟。人员增加了,资金也充足,于是抽奖活动的中奖面拓宽到60%以上。这年头谁家缺东西啊?新年中奖只是讨个好彩头高兴高兴,谁也不在乎奖品的价值。
      提前下班回家煮饭,手机来了短信,心想准又是1290 让我发短信参加元宵或情人节抽签之类黑我钱的事。没有理睬。吃饭、化妆、更衣,赶到会场。拿出手机一看,乐了,是漫天雪的金牌帅哥问媚娘好。桂林红装穿在身上,帅哥的问候揣在心里,媚娘别提有多酸了。用猫点的话说:臭美。
      抽奖活动已经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局长上台抽取一等奖。在抽取奖票的过程中,我在台上和大家开玩笑:前三轮的抽奖,好多人把台上的奖品转移到自己的位子上了。我的幸运号码还没有跃出水面。看在刚才我替局长声嘶力竭地伴唱的份上,局长大人帮个忙,把一等奖抽给我吧。
      我话音未落,局长在高声念中奖号码:五十二号!!!
      是52号么?我不敢相信真是52号。我拿过奖票副券一看,果真是52号,我的号码,幸运52!我中奖了!一等奖!!!我象范进中举一样,把我手中奖票正券使劲地摇啊摇,故意制造喜庆气氛。局长也为我高兴,她对大家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心想事成,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晚会结束后,我给聊聊和帅哥分别发了一个短信:托你的福,晚会中了一等奖。
      幸运52,元宵走狗运。奖品是次要的,中奖给我带来一个好心情。给我的狗年带来一个好彩头。再一次祝愿漫天雪的朋友们元宵节快乐,狗年多多走狗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1: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媚娘唠嗑(19)----网络带着我进步


引言:昨天上午刚刚完成了两万多字的英语翻译任务,下午外出开会,晚饭席间,我的朋友们问我:最近怎么不见“媚娘唠嗑”了。我说明天就写。在琢磨这篇唠嗑的时候,我想用“儿子带着我进步”做题目。当看见千总那双狡诈的小眼睛在啤酒瓶底厚的散光近视眼镜片后面贼闪贼闪地说:“又想‘横身上镜’了不是?”于是连忙把“儿子”俩字换成“网络”。
  我们单位是最早具备了电脑和网络工作条件的。十几年前单位就有了电脑,七八年前,单位的网站就上了互联网,每个办公室一台电脑,可以打印文件,可以上网查资料读信息看新闻。年轻人接受新东西非常快,在我怎么也学不会五笔字型输入法时,他们已经学会在电脑上玩游戏聊天做图片了。年轻人沉迷于电脑,上班不好好干活,戳在电脑前面一天都不起身,工作任务不及时完成,老同志们心里都不高兴,对电脑有气,谁让我们单位是财政养着的,不能扣工资,不能下岗,还不能公开批评。有时媚娘看不过去,就回到家里发牢骚。儿子插嘴了:“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你也可以去玩啊。象你这样不会使用电脑工作的人有一天要被淘汰的。”儿子的话提醒了我。
   我将办公室那台上了灰尘的电脑罩布掀开,在儿子的“教导”下学习用拼音打字。这可比五笔好学多了。写材料、做翻译的时候也不用麻烦打字员了,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确实是方便了。
   儿子上五年级时,我拿出了好几年的积蓄,花了一万多元钱买了一台品牌电脑,陆续配了打印机、音响、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这在当时的家庭是时尚和超前的,故此也被长辈指责:孩子玩电脑能好好读书么?
   儿子有了电脑后,不久就把个人网页做好放在了互联网上。小学毕业的时候,老师在他的评语上美言了他在电脑方面的优势。他的这个优势在上了初中后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现在儿子已经离开中学两年了,四年前他带着“数字校园”的同学为学校做的网站仍旧在使用,他做的主页和logo 还眩在那里,主页下仍旧保留着他的名字。据说,后面年级的学生替换不了这个主页,两个新来的电脑科的老师也无法对网站做更新。这不,今年寒假,儿子用他卖软件的钱申请了一个互联网的域名,开始做自己的网站了。
   有这么个对电脑制作痴迷的儿子,做母亲的自然会受到一些影响。儿子说:懂外语不懂电脑是个半文盲。儿子开始教我用电脑上网读新闻,教我怎么在网站上注册和使用电子信箱,教我怎么到聊天室去和人聊天。为了避免和冒充大人的孩子或冒充女性的无聊男人聊天而浪费时间,我拒绝用汉语聊天而学用外语聊天,一来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外语,二来呢,外语水平提高后可以指导孩子的外语学习,与孩子一起进步。就这样,通过网络聊天,我认识了一些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华人,认识了平头百姓、金色鱼塘这些国内优秀人才,也和我的多年在国外定居的中学、大学同学建立和保持了网络联系。
   网友多多,欢乐多多。我的精神生活也愈加丰富了。通过平头的推荐,我在263 网络论坛里认识了碧野、聊聊、草儿、猫点等才郎秀女,在漫天雪又认识了千堆雪、幽兰等才华出众的朋友。在论坛灌了一阵子水后也能学着涂抹几个字,居然还出了“文集”。
   我进步最大的应该是英语学习。
   刚开始用英语聊天时,我的英语水平是很臭的,我只敢找一些学生试聊。电脑的左边放一本英汉词典,右边放一本汉英字典。我是一边查字典一边聊天的。本着学习的态度,在聊天时,我很认真诚实,尽量做到有问有答,不想回答的问题就幽默一下。后来,语言表达有了进步,就找高手过招了。在和网友的聊天和通信中,我尽量寻找有趣的话题来取悦对方,尽量把一件事物用最好的语言描绘出来。聊天、通信对别人是休闲,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从网友那里学到很多很正宗的外语表达方法,我还将他们使用的一些好词好句,摘出了一本英语学习笔记。我的学习态度绝对是认真的。
   以前,我不会做汉英翻译。在单位,这活儿我是不接的。后来,我试着翻译一些资料,网友平头百姓为我在线做指导和校对,我的英语翻译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的科技外语翻译水平不亚于持有八级证书的大学毕业生。草儿说,他的外语中国人不懂,老外明白。我的英语呢,蒙老外不行,蒙香港人还绰绰有余。
   前几天到市里开会,我到一家品牌服装店买衣服。老板娘见了我说:“你的儿子好优秀啊。”我纳闷着:“你怎么认识我儿子?”她说:“上回你带儿子来我店里看衣服,你们母子用英语对话,很流利啊。我虽然听不懂,但可以看出你儿子的英语说的很好啊。” 说实话,我的英语口语现在已经被儿子嘲笑了。我还要更加努力才行啊!
   是啊,网络给了我学习交友的条件,给了我友谊,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时尚,给了我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儿子带我进入网络,网络带着我进步。真的应该感谢网络,感谢发明了网络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1: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没事,再聊一聊
原来预计7月初来福建旅游的聊聊提前在6月30 日晚到达厦门,几件事的耽误,使我不能前去厦门与她见面。她准备的两箱桂林腐乳媚娘吃不到了,很遗憾。聊聊不敢明的骂我,猫儿在替她出气,说媚娘说话不算数。

说来也有趣,聊聊从广西到福建,一个小时十分钟就到了(飞机,桂林?厦门)。媚娘从三明到厦门得7个小时(火车,没有飞机)。所以,现在出门越远的地方越快到达。我曾经在一天里呆四个城市,飞越好几个省:早上在威海吃早饭,到烟台乘飞机到北京,在北京吃午饭后飞福州,在福州吃晚饭。第二天回到三明迷糊地不知自己身处何方。有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旅游不是一件麻烦的事了,只要你有时间和钞票。

每天都给聊聊发短信,问问行程及游玩情况。昨天下午,我以为她这个时候应该是在爬武夷山的几个小山峰了,结果得知她在旅馆休息,我心一紧:两天劳累,我耽心她心脏负荷太重。于是打了电话过去,哈哈。。。如我所料,从美丽桂林山水来的人,武夷山的风景实在谈不上优美。聊聊一伙人正躲在旅馆里避暑,聊天打牌看电视呢。你瞧瞧,来福建旅游的竟然来住旅馆儿玩了,糟蹋钱不是?

媚娘告诉聊聊,她的犬兄在风情发酸了。她说,不发酸就不是犬兄了。看来这兄妹俩相知相明得很。刚才又告诉她,她的犬兄又做醋了。哈哈。。。媚娘做菜不用买醋,聊妹回桂林后不愁没有醋吃了。

这会儿,聊聊和同伙正在武夷山的九曲溪乘竹排漂流。这个项目还有一点儿好玩,但不如在泰宁大金湖的上清溪漂流刺激。我又泼冷水了。

晚上,聊聊又得在火车上睡觉了,半夜两点钟途经三明。火车叫的时候,媚娘会醒,因为聊聊在睡梦中隔着沙溪河从媚娘的窗前经过。如果媚娘是碧野牧羊的话,她一准下车,管它半夜还是天明。可惜,媚娘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1: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媚娘絮叨????写在儿子生日来临之际
   
   
   
     再过两天是八一建军节,也是我儿小军的十八周岁生日。
   此时,儿子正在上海,将度过他上海之行的最后一天。在组委会的组织安排下,同学们将参观浦东机场,乘坐磁悬浮列车,夜游南京路,登世界第三高楼金茂大厦等活动。儿子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昨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颁奖晚会上,儿子获得高中组电脑程序设计奖项第五名、二等奖,并代表福建省代表队登台领奖。他在报喜的同时对没能够再进一名得个一等奖表示遗憾。我称赞孩子:获奖就是成功。能够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同学们同台竞技,你就很棒了。

儿子在十八岁生日到来之际获得他梦寐以求的全国奖项,给自己的生日带来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这也是给爱他的母亲和家人一个很好的回报,给支持他参赛的学校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作品面试、电脑机器人竞赛夏令营”上周在上海举办。来自全国32个省市的663名中小学生、96名领队和上百名由指导老师、家长组成的观摩团云集位于浦东的东方世纪学校,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电教化馆主办的大型活动。儿子代表福建省参赛,第一次从偏远的小山区来到上海大都市,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妈妈,这个学校好大啊,有我们学校的十倍大。”“这个学校好漂亮啊,我多拍些照片让您看哦。”“这个学校学费好贵啊,一年三万啊。”

面试分为机测和答辩,机测不合格便淘汰。各组抽签,考试进行三天,竞争很激烈。孩子既兴奋又紧张:“学校花了这么多钱让我来比赛,如果我考砸了,我怎么对得起学校,怎么对得起妈妈为我付出的辛苦。”我用从电视里学来的话鼓励儿子:“参与就是成功。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是的,任何一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其实,儿子获奖与否我都不会在意,只要他健康成长,尽他的智力所能,我就很安慰了。这不是虚话。

我在《媚娘唠嗑》的“一段回忆”里谈到儿子的一段经历。一个脑部接受过两次CT扫描,身体接受过多次X光照射,服用了很多伤害脑神经的镇静剂等药物的婴儿能从最初被医生宣布为“脑瘫”的诊断里逐渐恢复健康,长大成人,且智力无碍,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有所专长,这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儿子长得高大英俊,性格温和,诚实谦逊,尊老爱幼,与老师同学相处和睦,人见人夸。有这么个儿子,做母亲的还有什么苛求?

知道妈妈又要“横身上镜”写儿子了,军儿一再强调:“妈妈,低调一点。别人的孩子更优秀。”再低调也应该给雪坛的千总和朋友们报个信,感谢千总和风情的朋友们在军儿赴沪之行给予的热情帮助。

十八岁, 儿子成人了。我完成了法律赋予母亲的责任,剩下的是义务。
十八岁, 儿子成人了。孩子的路要让他自己走,我该放手了。祝愿儿子能一路走好。
十八岁, 儿子成人了。不求成大业,但求做好人。这就是我??? 一个普通母亲的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1: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媚娘絮叨------我的出生地--尤溪

离开我的出生地----尤溪县已有36年。这期间因公务私事回去过两三趟。由于通往尤溪县城的盘山公路崎岖难行,七拐八弯,颠簸跳跃,我有晕车的毛病,每次回尤溪,车还未开出十里,我就翻肠倒胃,脸白气短,直到把苦胆水吐光,难受地象一只瘟鸡。后来只要说到尤溪公差,我就连忙找岔子逃避,一句“我晕车呕吐,怕给你们路上添麻烦”就把差事推脱了。去年,京福高速公路通车。由于当地政府对交通的重视,以尤溪县作为朱熹的出生地,为了传承朱子文化,拓展县域旅游,发展地方经济为理由,说服了国务院的有关部门,让京福高速公路在尤溪的地段拐了个弯,这样,把三明到尤溪的路程缩短了一半。有了高速,我也不再“行路难”了。不久前,有关单位要我跟着调研组到尤溪搞调研,我二话不说,同意。
  
离最后一次去尤溪又过去了十三年。尽管时过事迁,县城的变化很大,但在我的记忆里仍旧是36年前的儿时留下的画面:一条黄沙铺成的马路、一条小溪流、母校一中附近的一座古塔、一个文革期间叫做“红卫场”的中心广场。除此之外,就是文革期间带给我家庭的遭遇,这些事印象很深,但从来不愿去回忆。
  
两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县城。
  
在进城的三叉路口中间,立着一座高大的塑像:白色花岗岩垒就的四方底座,座上挺立着一个高大的古代文人,一袭长衫,气宇轩昂,这是中国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的座像。

小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朱熹这个名字。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县里有人到我家找我父亲索取有关旧照片,这才知道尤溪是朱熹的诞生地。(很高兴能和朱公大人在同一个地点、不同时间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父亲当年一路剿匪到了尤溪。后来留在尤溪搞公安工作,打土匪缴获的照相机等物品成了父亲必需的办公用品。50年代有照相机是很稀奇的事,父亲闲时喜文好古,他在工作之余用照相机拍摄了很多尤溪县城的古建筑等人文景观。因此,20多年后县文化部门在收集有关朱子文化的资料时希望我父亲能提供一些照片。比如,朱子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半亩方塘”被认为是位于尤溪城南、小时候我父亲经常带我去采莲花的那口水塘。当年的水塘已不复存在,而我的记忆犹存。可惜的是,照片等物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四旧”抄家时被搜走,我父亲翻遍了家中所遗留下的影集和毛选等书籍,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后来县里有关部门也不知是以什么为蓝本,重新建立了“半亩方塘”。我一直没有去看过,不知和我儿时的记忆是否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19 00:17 , Processed in 0.09362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