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子的担忧不幸成为事实。方静涵确实处于困境。他现在被遣送到一个小山村,接受劳动人民的监督改造。
早在他估计到自己会出事前,他已在家里挖地三尺,把颖子的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罐里埋在了地下。他已失去和外界联系的权利,也失去了做一个医生的权利。
没有了人生自由,没有了繁忙的工作,方静涵更加思念颖子。他有时会梦到颖子,梦里的颖子离他是那样的近,醒来却是那样的遥远。
方静涵唯一的自由,就是在母亲病危时,被允许回家见母亲。病床前,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妈一辈子的心愿,就是想看到你成个家。但是,妈看不到了。母亲把奶奶留给方静涵的遗物,又交给了他。说等有一天能去看颖子的时候做路费。
多事之秋,风雨飘摇。送走了母亲,方静涵感到尝尽了生离死别,孤独绝望中的他连死的心都有。只是一想到颖子,他才最终没有自绝于人民。
五年后,方静涵又回到了医院。那年的春天,春风格外的温馨。树木已发芽,透出一片生机。
方静涵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罐子挖出来,晾晒书信。
一天,方静涵在家里出乎意料的见到一个人。这个人是他的同学木村。他和木村都是伊藤先生最优秀的两个学生。
木村告诉方静涵,他此次是作为学者来华访问的。原本,他以为很难找到方静涵,不料在中方提供的专家名单里,很意外的看到了方静涵的名字。
木村给方静涵带来了颖子的书信。看到颖子娟秀的字迹,方静涵激动的眼睛湿润了。那天,很少喝酒的方静涵喝得大醉酩酊。
自从木村离开京都的那一天,颖子就在急切的盼望他归来的那一天。她不知木村是否能够见到方静涵。她更迫切的想知道方静涵是否平安。
颖子得到木村带来的消息,是在一个傍晚。颖子不停地问木村,问了一遍再问一遍。木村走后,颖子打开包裹,里面有十封信,十张相片,还有一些很贵重的首饰。信中方静涵一再叮嘱颖子,说那些首饰是奶奶留给他的。如果生活需要,切记典物以资生活。
颖子一边读信一边流泪。方静涵信上每一页的页面底端都写有四个字:不离不弃。那一夜,颖子彻夜未眠。
山本来看颖子,颖子高兴的告诉他,静涵有消息了。自从颖子的父母去世后,山本经常来看望颖子。两个老朋友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山本对颖子说:木村先生能访华,是一个征兆。你和方先生见面的那一天也不会太远了。
第二年的秋天,天气比较寒冷。京都的枫叶已经开始飘落。
颖子坐在院子里,身上感到一阵发冷。她坐在一个铁桶前,正在烧毁书信和诗稿。那些书信和诗稿是方静涵写给她的,是她亲手抄写下来的。一页一页,燃成灰烬。
火焰中,一会儿闪现出她和方静涵正在樱花树下,一会儿又闪现出她和方静涵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会儿又闪现出她和方静涵在去往京福寺的路上,一会儿这一切又变成了一片黑暗。
颖子烧毁书信的时候,山本正在通往颖子家的路上。等他到了颖子家,颖子已经昏迷。
山本把颖子送到医院,医生抢救了一天,对山本说:高压已无,低压四十,但是居然奇迹般地苏醒了。通知她的家人和亲属,她的时间已所剩无多。
颖子醒来后,坚持要回家。颖子的哥哥姐姐都不同意。
山本说:还是听颖子的,回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