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苍梧听风

【原创】《庄子会意》(添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10.誉不劝,非不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淡然天下之事,兴勃而发,杂以小乐,佐以诗酒,便是当今宋荣子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谚语者,发于民间、流于众口之警句智语也。其言也简,其意也赅,往往活泼生动,寓意深刻而又易于记诵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炙。/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医门多疾。/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兽死不择音。/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天刑之,安可解?/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鸟高飞以避?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虎豹之文来田,?狙之便来藉。/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以上见《庄子•内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盗亦有道。/唇竭则齿寒。/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秃而施?,病而求医。/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忘亲易,使亲忘我难。/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忠谏不听,蹲循勿争。/死生为昼夜。/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入其俗,从其令。/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戏黄帝不得友。/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以上见《庄子•外篇》)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鳅为之制;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孽狐为之祥。/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罔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冻者假衣于春,喝者反冬乎冷风。/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以上见《庄子•杂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12.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即自然界之蜩、鸠、斥?与鲲鹏也。大有大待,小有小待,均难得真逍遥也。征一国与知效一官,鲲鹏与蜩、鸠之流,皆相对而出,互见大小,而于“有所待”则无大小也。千百载前,郭、向辈已先我而得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13.蜩、鸠、斥?,飞不过数仞,动不离草木,心狭目窄,自鸣得意,君王官吏是也;鲲鹏绝云气,负青天,视通万里,声势如天,荣子、列子是也。然荣子犹有“未树”,列子犹有“所待”,一如大鹏之倚海运、仗厚风也。唯有摒除自我、放弃功利,丢掉声名,方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获取精神之绝对自由!子休之逍遥,大理想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14.恶乎待哉?余待长者之安、少者之成也。劳之以取食,好者以取乐,不扣门以摇乞,不驰鹜以追逐,如此,岂非寄世之快?子休闻而笑曰:“子之快,众庶之快也。虽有可树者,然终有所待也。形有限,而道无疆。子何不绝其是非之心,屏其好恶之意,统御六气,磅礴万物,以游无穷乎?”忽犬吠声起,余披衣临窗,但见烟淡雾薄,月明星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5.道德者,出于《道德经》也。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自然运行之理,即客观真理也。包括自然之运动规律,社会之发展规律,人类之生存规律也。德,人之品行、秉性也。循自然之道而参与社会生活也。《周礼•地官》注云:“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故道德者,合乎天理之行为规范也。“道”、“德”或分用,或合用,其义亦有不在老庄园囿之内者,今一并录之。
      《内篇》用“道”者:道恶乎隐而有真伪。道恶乎往而不存。道隐于小成。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道行之而成。道通为一。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道之所以亏也。夫道未始有封。夫大道不称。道昭而不道。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不缘道。臣之所好者道也。夫道不欲杂。唯道集虚。则必有人道之患。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道与之貌。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是之谓不以心捐道。夫道,有情有信。吾闻道矣。道可得学邪。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人相忘乎道术。学道不?。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而以道与世亢,必信。
      《外篇》用“道”者: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盗亦有道乎。何适而无有道邪。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上诚好知而无道。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又奚足以语至道。闻吾子达于至道。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得吾道者。失吾道者。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出于道而不谋。不通于道者。不明于道者。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行于万物者,道也。道兼于天。夫道,覆载万物者也。循于道之谓备。夫道,渊乎其居也。故形非道不生。立德明道。天下有道。天下无道。有人治道若相放。道之所不载也。圣人之道。执道者德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则不谓之道。天道运而无所积。帝道运而无所积。圣道运而无所积。玄圣素王之道也。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古之语大道者。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非知治之道。循道而趋。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通乎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是以道不渝。傥然立于四虚之道。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子亦得道乎。使道而可献。使道而可进。使道而可以告人。使道而可以与人。假道于仁。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道之难明邪。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此天地之道。喜怒者,道之过。此养神之道也。纯素之道。古之治道者。道,理也。道无不理。离道以善。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此存身之道也。道固不小行。小行伤道。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道人不闻。以道观之。与道大蹇。与道参差。道无终始。然则何贵于道邪。龙少学先王之道。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由此道也。有道邪。我有道也。蹈水有道乎。吾无道。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吾学先王之道。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道流而不明。执臣之道犹若是。物无道,正容以悟之。已为道者解乎此。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知其道也。无此道而为此服者。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道不可致。失道而后德。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为道者日损。啮缺问道乎被衣。道将为汝居。道可得而有乎。汝何得有夫道。敢问至道。精神生于道。此其道与。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偶而应之,道也。道不可闻。所谓道,恶乎在?至道若是。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今于道,秋豪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又况夫体道者乎!所以论道,而非道也。子知道乎?吾知道。子之知道,亦有数乎?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道不当名。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有道与?
       《杂篇》用“道”者:偏得老聃之道。天道已行矣。?勉闻道达耳矣。而况放道而行者乎。若?之闻大道。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道者,德之钦也。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我得夫子之道矣。非吾所谓道也。吾示子乎吾道。彼之谓不道之道。故德总乎道之一。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道不私,故无名。然则谓之道,足乎。道者为之公。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于是乎有?然而道尽。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道之真以治身。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无道之世,不践其土。似有道者。此非吾所谓道也。今子修文武之道。子之道岂足贵邪。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信道者也。与道徘徊。远哉其分于道也。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知道易,勿言难。而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以道为门。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道术将为天下裂。未败墨子道。其死也薄,其道大觳。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非禹之道也。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慎到之道。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
      《内篇》用“德”者:德合一君。之德也将旁?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且德厚信?。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唯有德者能之。知其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又况支离其德者乎。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临人以德。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知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而况全德之人乎。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何谓德不形。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德友而已矣。德为接。恶用德。与乎止我德也。以德为循。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其德甚真。是欺德也。是殆见吾杜德机也。?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外篇》)用“德”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臧于其德而已矣。是谓同德。故至德之世。夫至德之世。其德不离。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人含其德。皆外立其德而以?乱天下者也。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恐天下之迁其德也。不迁其德。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是乱于德也。大德不同。天降朕以德。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成于德而不累。不纯于德。君原于德而成于天。天德而已。故通于天地者,德也。义兼于德,德兼于道。无为言之之谓德。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夫王德之人。故其德广。生非德不明。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此谓王德之人。非所以养德也。则修德就闲。德自此衰。物得以生,谓之德。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是谓玄德。于帝王之德。欲同乎德而心居矣。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是谓全德之人哉。愿闻德人。德人之义。德人者,居无思。此谓德人之容。至德之世。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帝王天子之德也。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静而与阴同德。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天德而出宁。夫子亦放德而行。形德仁义。合乎德。治成德备。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行之以五德。总德而立矣。圣人之德也。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乃合天德。悲乐者,德之邪。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天德之象也。夫德,和也。德无不容。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逮德下衰。德又下衰。险德以行。其德隐矣。不以知穷德。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至德不得。其无私德。至德者,火弗能热。德在乎天。合其德。开天者德生。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吾告以至人之德。名为建德之国。全德之君子。夫子德配天地。至人之于德也。长官者不成德。德不可至。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德将为汝美。调而应之,德也。
      《杂篇》用“德”者:共其德也。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动以不得已之谓德。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以德分人谓之圣。故德总乎道之一。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无德而有知。非相助以德。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知彻为德。知彻为德。盛德若不足。文武大人不赐,故德备。论以刑德。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临难而不失其德。凡天下有三德。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黄帝尚不能全德。因人之德以为贤良。论以刑德。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凶德有五,中德为首。何谓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为者也。以德为本。弱于德,强于物。
      《外篇》用“道德”者:而非道德之正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余愧乎道德。道德不废。毁道德以为仁义。以道德为主。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其唯道德之乡乎。
      《杂篇》用“道德”者:道德不能持。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贤圣不明,道德不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16.“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逍遥游》)陈氏译“难”曰“很难”,似疏阔。“难”与“劳”可互训,有“徒劳”意。太史公“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或反用“日月”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此意启后人多多。“纵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纵有广厦千间,夜寝不过八尺”、“广厦千间,卧不过一榻;家财万贯,日不过三餐”云云,其意皆从子休此句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18.许由辞国,旨在“三无”,是追述鹏鸟之说而补逍遥之论也。不为名。名者实之宾,实之不取,又况宾乎?不为实。安身不过一室,是鹪鹩一枝之需;养命不过两餐,是偃鼠满腹之饮??故无所用。至于庖人之说,是以常理说常情。一段辞国故事,如声在耳,如形在目,于鲜活生动中渗出主旨也。史有其事乎?子休欲其有则有,是莫须有也。古今故事,诸子百家,皆庄家舞台之木偶、皮影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6: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肩吾,智者也。见《逍遥游》、《大宗师》。或谓泰山之神,或谓修道之士,或以为有,或以为无。《庄子》于人物多自作用途,时取其一点,任意修饰,虽“寓言十九”,然非尽子虚乌有者也,唯时代渺远,一时殊难考知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2 09:40 , Processed in 0.09181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