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知青队长回来了.
四月二十四日,受<<黑土情>杂志翁主编的邀请.与当年插队在黑龙江瑷珲县,瑷珲公社.三好大队,的老知青___杨晓沪进行了一次访谈.
当我上午九点钟到达上海市社科会,社联七楼茶舍, 从湖南归来的翁主编,八点刚下火车,就直接过来了.还有宋爱国战友的也已经到场.只见三人喝着清茶. 正亲切友好地交谈着.
走进入座, 对面坐着的这位清瘦高大的暮年汉子,就是又一位重返原插队点,带领乡亲们再组织起来, 办(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他曾是当年村里的生产队长.年轻时也带领乡亲们改变过队里一穷二白的面貌. 是什么原由.使这位瘦弱的花甲知青.又到插队点.重整旗鼓的呢?
带着这份疑惑.我们进行了深入平和的访谈........
原来他也是六九届上海知青,70年4月下乡插队到东北.73年当上了村生产队正队长, 当时是乡亲们的支持和信任.使他渐渐地胜任这个职务.为了提高农村的粮食种植产量.他买了一大堆各种植物栽培的书籍.硬兹兹地使每天收入四角几分,提高到二元呢.在当时的经济水平.月收入达到六十多元.在全国农村也是数得上的呢.
在76年,被当地乡亲们推荐,到上海同济大学外语系作为工农兵学生.回城读书.毕业后在金山石化做外事工作,后来提前退职下海经商.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这位一帆风顺地回城工作的老知青. 放着好日子不过,怎么会起志愿回乡再搞(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呢.
那杨晓沪久经商场拼搏.身不由己, 食寝无度.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等他感到不适求医时,一经检查:原已患有多嚢肝,多嚢肾,医生告诉,这病治疗需换肝,换肾.如有配对,也只有五年生存期. 他想到自己还没到花甲.就这样等到生命终点.很不甘心.就自驾车环游祖国各地.和美丽的大好河山道别.
杨晓沪还是位知青活动的积极支持者, 这漫长的旅途中.每到各处.都受到当地知青们的热忱接待. 不由使他怀念起下乡插队生活时,那简单纯朴的东北父老乡亲们了. 决定到原插队地去养病.安渡残年.
没料到,到了乡村后.原来富裕的农村.改革分地后那里的大多数乡亲们生活水平反下降了.许多村民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但他们见到当年的知青队长回来了. 都掏心窝子地对他好. 不要任何回报.当大家听到传闻: 逊克县那当年的妇女队长.正领着大家搞农业合作社呢, 也纷纷请求杨晓沪也带领大家做.
杨晓沪在村里养病,感到回农村后.身体感觉比以前好了.乡亲们都这么善待他,信任他也想给些回报. 在去年八月黑河知青文化周时, 参加活动遇上徐桔桔和贾爱春后,又特意到逊克向她们取经,回去也带着大家干了起来.
当我问他:你这么做还有什么想法吗?他很诚恳地告诉我,这几年来,农村土地分地到户后, 基本建设退出.土地越来越瘦, 粮食产量也降低,我国粮食还要靠进口,我能帮乡亲在改善生活的同时,多打些粮食.也是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他还谦虚地说:做这种事,他是位彻底的志愿者,但面临的风险很大, 困难不少,但还愿意做下去。
听了这番话.我很有感触. 是呀,活着.不仅仅是吃饭, 延伸生命.还可以做些提高生命价值的好事. 面对着这位高大,消瘦的汉子.我由衷地敬佩他,我不能效仿再他离家背井,做轰轰烈烈的事。但愿意为这种大义之行讴歌赞扬。
这就是后知青文化的知青精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