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李敏

[原创] 萍踪传书(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18: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无绝人之路,佩服楼主的生存本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5: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首席版主,问候诸位


中国客人找到唯一的旅店,整个小镇不见游客,看来他们是绝无仅有的外乡人。八十年代,尽管国家友好,中巴之间除了边民的往来以外,内地来的客人少之甚少。对于涉世不深的年青人,头一次出国门,来到当年昭君下嫁的西域,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忧愁,不过觉得什么都好奇。
古代青田出石雕,也能营生牟利,历史上出过不少青田籍皇室名匠,近代时期迫于生计,才有了出洋的记录,以欧美为目的地,没有涉足巴基斯坦的记载,这几位青田子孙倒是做了先行者,填补了空白。国际间迁移有着漫长的历史,它最原始的动机是人类对财富或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定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迁徙,但是先进入更加贫困的国家作为跳板和过渡,曲折迂回以达到目的,是这代人聪明才智和一大发明。
中国客人的行李是由一个大胡子的中年人帮着提进旅店,刚在旅店大厅的长凳坐稳,还来不及问房间和价格,大胡子请大家喝奶茶,十分友善,大有“客从远方来,不亦悦乎”的意思。这里很久没有客人,老板带着参观了房间,说实在的非常简陋,和青田县城最末流的招待所,还相差一大截。床上被褥发黄,很难鉴别是年代久远还是没有洗涤。这里没有自来水,用一个硕大的木桶储存水,这桶水肯定放了很久,大胡子表示马上让下人更换新鲜的山水,为他们洗尘。
天色渐晚,又是当地仅有客栈,无论如何对付一夜再说,他们要了二间房,林和肖二个小伙住北间,甑姑娘住南间,价钱还很公道,也就安顿下来,开始了异国他乡的第一宿。客栈后面是一条羊肠小道,沿着这蜿蜒崎岖的草径,可抵达远处的古堡,长年失修显得破败不堪,在清澈湛蓝的天穹背景下,和周围的农舍构成一幅自然人文的素描。罕萨的卡里玛巴德(Karimabad)依山傍水,四周险峻喀喇昆仑雪山拔地而起,风光壮丽,令人震撼。
夜幕降临,气温骤降,房间没有暖气,大胡子老板的客栈大厅有个烧柴的火炉,大伙儿就在那里取暖,一边嚼着从喀什带来的干粮,一边喝着奶茶聊天。老板说,于乾隆二十六年罕萨归附清而成为外藩,后来英国殖民者入侵,沦为臣属克什米尔的山帮,印巴分治成为巴属克什米尔的一个地区。世间哪来的世外桃源,即使是与世无争的穷山僻壤,也无法免于劫难。
和老板聊天之中,知道旅店生意萧条,勉强维持。客人们吃完饭在客厅坐了一会就回房休息,老板烧了点水让大家洗脸烫脚。可能是山上雪水的缘故,矿物质含量高,水的色泽发黑,老板告诉他们,大胆用这些水洗澡洗脸对皮肤有滋润光滑的功效。
北间的小伙子们很快进入梦乡,南间的小姑娘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被子又脏又破,问题是其中的棉絮结成硬块,根本没有御寒的保暖功能。小甑天生丽质,虽然外表柔弱,性格却像男孩一般,从小跟着祖父在村里听说书的,讲水浒的故事。她告诉我们,到了外国的第一个晚上,梦见自己是当年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差人押解到遮天蔽日的野猪林,绑在一棵大树上动弹不得,醒来时一身的冷汗,东方翻起鱼肚白,已是当年丝绸之路的黎明,推开窗户,外面一派山川雪域景色,既雄伟又苍凉。她有了写家信的冲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16: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又有新篇,拜读,学习,开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伙起床坐在走廊上吃饼干权当早餐,友善的老板端来新煮的奶茶,这是他的心意,也是他唯一能做到的。临别时大家有点依依不舍。天地之大,事,境,人由缘一线牵,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因为是几乎都在山谷中穿行,随着高原海拔下降,气温转暖,春天的信息越来越多。起伏山脉依然那般高耸云天,永冻层的冰川照旧烁烁生辉,不过多了点缀山间的丛林花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使人联想到中国民族和海外华侨。
经过一路颠簸,到达吉尔吉特车站。再换乘权当公交车的载人货车进城。很快找到了一家Hotel,比起罕萨那家旅馆条件好不少,有个挺大的花园,价格也是不贵。在旅店大堂布置了一些游客的黑白照片,看来此地有了些人气,虽然吉尔吉特还是一个不大的市镇,徒步可以走遍每个角落。
吉尔吉特是克什米尔西北部重镇,印巴克什米尔战争后保留为巴基斯坦控制区,历史上是中国西藏属地,有“喀喇昆仑公路上的明珠”之称。吉尔吉特位于一条河的南岸,是北部克什米尔交通枢纽。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中巴两国贸易集散地,有了商贸的气象。
吉尔吉特是巴基斯坦当代佛教中心,和伊斯兰教和平相处。佛教曾在吉尔吉特的兴起和隆盛,可以追溯到作为古印度贵霜帝国。过去的时代巴基斯坦和印度本为一家。沿着丝绸之路,和那些穿流不息的商队一道,僧侣们长途跋涉于古印度和中国千山万水之间,传播博大精深的佛教,在他们之中,玄奘大师和法显和尚是最为声名显赫的。如果说罕萨人有亚力山大大帝欧洲人的血统,那么在吉尔吉特的居民有着与中国藏族人十分相似的容貌,虽然其中不少人迄今皈依伊斯兰教。他们讲的巴尔蒂斯坦语,接近中国的藏语。吉尔吉特山间小路,可见悬崖石刻巨大的立佛,古朴沧桑,慈悲依然。当年丝路古道却早已湮没在荒野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随着气候的变化,女孩衣着开始多姿多彩,但是伊斯兰文化严禁妇女暴露身体,巴基斯坦还不是最极端的原教旨主义国家,妇女还可以穿短袖和七分裤,不过在小城市最好包得严严实实的。当地女性穿的是SHALWAR KAMEEZ一类印巴妇女服装,下面是宽松的长裤,身穿长上衣,一定把臀部遮上,直到脚面踝部,头戴方巾,最保守的是还要蒙上面罩,光露出眼睛。平时穿的SHALWAR KAMEEZ布料的价格贵贱,决定于人们的身价与等级。
中午时分,主管粮草的小林宣布带来的中国干粮告罄,看来必须就地解决伙食问题。巴基斯坦的食品主食是馕,一种烤制的面饼,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是新疆各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分油馕,肉馕和芝麻馕等等,不一而足;又有点像意大利的比萨饼。古代的西域,在浩瀚的草原,沙漠和荒无人烟的山川,寒来暑往常年累月游牧为生的人们,一出去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半载,必须带着干粮上路,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就为其所喜爱,作为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
传说当年唐三藏穿越高山峻岭草原戈壁时,一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根本无法托钵化缘,活命的食品便是馕,否则师徒绝难走完漫长艰苦的旅途。馕已有二千年历史,中国考古学者曾在新疆古墓发掘到馕。巴基斯坦叫做DALL,用黄豆和蔬菜加上馕,有点像伊斯兰的汉堡,非常便宜。汉族的青田小组来自中国江南,虽然“面香油脆出新炉”,还是不惯这种食品,出门在外,不能挑剔,没有法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8 1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做过知青,一生的阅历很丰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2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管理员关注



芙庐饭店是奥斯陆为数不多的台湾饭店,于老板着装一身名牌,虽然附庸风雅,与水手出生的航老板不同,没有那种沧桑之感。他注意保养,打扮入时,鼻梁架着镀金眼镜,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精明油滑,却猜不透的是,开饭店前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来到了奥斯陆,在袖珍的华人社会,成了一大新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老板让人找到我们,一见面,即开门见山让我们给他打工,我们十分吃惊。
原来是因为劳资纠纷,芙庐饭店四个香港师傅,突然一夜之间失踪,临走还破坏了于老板的冰库,令他手忙脚乱,狼狈不堪。在移民管制极其严厉的挪威,找到一份黑工,是天上掉下的运气。于老板说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月薪五千挪威克朗,对于穷途末路的我们而言,这无疑是一笔不菲的财富。而于老板,确实是拣到二个便宜货,和挪威人相比,这样的薪酬是二十多年前的水准,即使按照充满潜规则的华人社会标准,也只是华侨正常工资的三分之一。从此,我们进入远离主流社会的边缘角色。
和金陵饭店不同,芙庐饭店的服务生是清一色的外国人,其中除了挪威人以外,有南斯拉夫人,摩洛哥人,老领班是来自西班牙。在厨房里,自然以中国厨师为主角,勤杂工由东欧,南欧,非洲和印度次大陆的各种移民充当。厨师长姜舒伦和厨师蔡,王三人均来自台湾。台湾师傅的人品和素质不错,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厨师长姜舒伦是个典型的职业厨师,长期和炉头油锅打交道,性情火爆,那些进厨房端茶的外国侍者,噤若寒蝉,经常被他劈头盖脸骂出去,相比之下,对我们要和颜悦色许多,令人感到同胞体恤之情。
作为不辞而别的香港师傅的顶替,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大量的切配,外加搬运(仓库和冷库均设在地下室)。一上班我们简直成了牛,每天连续工作十三个小时以上,才能刚好抵上原先四个人的工作量,并且于老板还不断给我们增加额外的工作。
首先我们开始整顿乱糟糟的大仓库,将所有的大米,食品和饮料,重新排列囤放,用重碱刷洗厨房和库房的陈年污垢,把几百件工作服洗涤一净,总之,于老板可以让人没有一秒钟的喘息。饭店的生意极其兴隆,我们的工作也就越发繁重。
常规的工作是,把大块的冻肉从冰库提出,剔骨去皮,干的是当年庖丁解牛的行当。一开始生割硬砍,不知顺着肌理筋骨,久而久之,游刃有余。粗加工后,进入细加工的程序,即先在切肉机上刨成条状,然后在砧板切成肉片或肉丝,最后放入塑料桶上浆挂糊,此刻必须卷起袖子,将大半个胳膊插入,在加了水,菱粉和调味品的肉片肉丝中不断搅拌。
咸渍对皮肤刺激倒是其次,但是冰彻的痛感渗入骨髓,难以支持,要两条胳膊轮流交换。另一个日常工作是将整桶的冻大虾去壳剔肠,这不是太糟糕的工作,可以坐在权当板凳的酱油桶上,暂且解解腿乏。每天有一大半时间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度过,咱们俩常常自我戏谑“白区的地下工作者”(一九四九年前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资本主义的挪威王国白雪茫茫,自然是白区无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3 18: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惨啊。同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3: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首席版主



罕萨因为四周雪山环绕,高原气候,即使在盛夏也是非常凉快,晚上的气温往往下降到接近零度,昼夜温差十分悬殊,但是在吉尔吉特就不同了,这里是亚热带地区,即使孟春之际,白天也开始觉得闷热。
经过一路颠簸,到达吉尔吉特车站,看上去乏善可陈,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步行不远的中国陵园,说是到此一游的的中国游客都会去祭奠一番。陵园里长眠了八十多名中国援巴工程人员,是为了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捐躯,三人小组在墓碑前逗留了好长时间,想到逝者留在陌生国土上,该是多么寂寞时,年轻人们不禁心中惆怅。
再换乘权当公交车的载人货车进城。看来此地有了些人气,虽然吉尔吉特还是一个不大的市镇,徒步可以走遍每个角落。街上的一个男孩非常热心,在他的帮助下,小组很快找到了一家Hotel,比起罕萨那家旅馆条件好不少,有个挺大的花园,价格也是不贵。在旅店大堂布置了一些游客的黑白照片,普通标准间,有风扇。洗澡房的也有了热水供应,时间是am和pm各三个小时。花园中有一棵参天的果树,树下设了餐桌和餐座,铺着很有气派的地毯,旅行者可以坐下用餐聊天。看来这是该国能够接待外国游客为数不多的HOTEIL之一。
和罕萨原生态相比,吉尔吉特有了商业的繁荣,可以看到数着念珠的毛拉和啜着苏格兰威土忌的将军,中世纪文化和现代摩登资本主义的奇特结合, 原始积累的浮躁和悬殊的贫富差距比比皆是。八十年代东西二大阵营,向世界展示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泾渭分明。其实这二大阵营(不包括中国)的人口也只不过是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也就是意味着,第三世界人口却要占到其余的十分之九。
随着后来冷战结束,西方学者以此证明,资本主义和西方价值体系具有普世意义,一时喧嚣尘上。殊不知第三世界国家的体制大多属于资本主义范畴,其中很多是近代史的前殖民地,二战结束后的殖民地解放运动浪潮中,相继宣布独立,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外交方面虽然摆脱了他国的控制,然而几乎清一色拷贝前宗主国的社会制度。但是多少年来,其中不少国家还是那样无序无望,穷尽潦倒,人们饱受贫困,愚昧,疾病,腐败甚至于战乱。
政治经济学术语的香蕉共和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特指那些复制了西方**政治经济体系,却又有不**和动荡不安的现状,甚至于广泛的贪污,和外国势力介入以及其经济命脉被国际财团控制的国家。西方国家经常干涉这些国家内政,当年美国国务卿的霍尔谈论多米尼加总统时说:“他也许是个龟儿子,但他是我们的龟儿子”。在印度次大陆,同样可以处处看到类似现象和痕迹。看来资本主义,自由的市场经济和西方政客标榜的先进社会形态,远非放之四海皆准,第三世界国家鲜有成功先例。而且同类并非不相残,西方也没有因为后来俄国社会巨变,而因此仁慈地放它一马。
八十年代的巴基斯坦物价非常便宜,这里用餐老板会送上一种奶酪的馕,伴有香料葱蒜,浓油赤酱,甚是开胃。吃好饭,三个人在街上闲逛,每人手持一支巴基斯坦特色的冰棍,虽然前途未卜,豆蔻青春的年华充满了无畏,好奇和憧憬。回到了旅店,已过了洗澡热水供应的时段,天气闷热难捱,各自回到房间,关起门洗个凉水澡。一看吓了一跳,自来水却浑浊发黑,好像是从煤矿流淌出来。入乡随俗,更何况在农村住过的人都知道,只有人脏了水,没有水脏了人,当年丝绸路行走的商贾高僧,也就用它,想到这里,步其后尘者也就欣然将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5 18: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2 23:30 , Processed in 0.09369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