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之行??小桥流水 |
|
一踏上朱家角的土地,满眼都是错落有致的白墙青瓦,虽还没到真正的古镇景区,却已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气息。 |
|
沿着宽宽的石板路,向里走去。迎面有导游举着小旗,带着几位外国游客走来。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是许多游客返程的时候了。 |
|
过了景区大门,路骤然变窄,不自觉,慢下了脚步。与踩在宽阔的大路不同,窄窄的石板路,似乎透着一股水气,润润的、潮潮的,踏在上面如轻拍着水声,“嗒,嗒,嗒”。常有一队队游客,擦肩而过,却也扰不乱这轻拍的清音。 |
|
远远望见一座石拱桥,那一定是人们所说的、这里最有名的放生桥了。到了近前,才知它是五孔石拱,宽有五六米,是由大块的石板、大块的石块建成。台阶宽而低,大概只有三四厘米高,走在上面,竟不觉是在上台阶。据说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桥两侧的护栏也是很宽很矮的大石板,矮到只及膝处,宽到你坐在上面,似离边沿还好远,感觉稳稳妥妥的。这宽宽的桥栏,正可当游人的凳,在上面休息或拍照。 |
|
凭栏远眺,夕阳西下,暮色渐起。太阳,收拾起它耀目的光芒,扯了一袭朱色薄纱,欲遮欲掩,含羞谢幕。漕港河上,波光粼粼,洒满碎金;乌蓬小船荡漾其间,不时传来水工的歌声和游人的笑声。两岸,垂柳轻摇枝蔓,倒影醉入水中;房屋白墙青瓦小吊角,古朴典雅。 |
|
下了放生桥,被曲曲弯弯的石板小径引领着,来到了东井巷??好诗意的名字。巷很窄,好像两臂伸开,就可以触到巷两边的墙。天色已稍暗,这里有的店铺门开着,有的已经关上。巷中的游人也已很少,只远远地看到有三两个人,在走着、说着、看着。我悠悠地走在这恬静的巷中,深深地呼吸着水乡甜润的空气,耳畔若有叮叮咚咚的水声流过,眼睛游移在青石小路、狭巷古铺之间,悠闲、安逸。 |
|
沿巷迂回曲折而行,一拐弯,眼前一亮,已在河畔。这里路稍宽了些,右侧仍是民宅,左侧则是清清河水了。河道不宽,水面离岸很近,站在岸边,弯腰触手可及。走在水岸,轻风带着水气,抚过脸庞,温润如玉。绿树被如烟的水雾罩着,把人的眼睛都洇得柔媚了。 |
|
我被这水、这岸、这树吸引着,向前走着,竟没发现这里几乎没有了游人,直到走到了路的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