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人在江湖

江湖别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7 0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久不入江湖、早已忘记这里还有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 13: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新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 2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发财!
红包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3 0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3 19: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5 21: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过年还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吧,辛苦了
祝江湖新年快乐,幸福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3: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伯叫我和他一同回杨梓喝酒,湖南还有表叔来”,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稚嫩的声音。是吗?老家来人了,很久没有老家亲人的消息了。
爸爸与妈妈六十年代初从湖南来到江西,从事手工业操作,按照如今流行的说法,也就是打工,姊妹四人全部土生土长的江西老表,如今也算是定居啦,幼时记忆中,父母回老家很少,一则家境一般(父母每月工资一起71元,爸爸42元,妈妈29元,每年寄去祖父祖母生活费70元,其余就是一家六口人开销),二则交通不便,79年,与妈妈一同回外婆家过年(郴州,宜章)过年,感觉火车特慢,南昌,株洲,衡阳各住了一晚,到湘潭爷爷家过了元宵,十多天的假期,住店五晚上。85年哥哥当兵探亲回家,爸爸带他回家省亲;87年12月份,我刚参加工作,婆婆去世爸爸和哥哥一同前往;88年雪花姐毕业,妈妈带她去为婆婆扫墓;不久爷爷过世,爸爸带着哥哥一家再次回去,听哥哥讲,虽然免去一些习俗,脚都跪的痛,(长孙,曾孙)。
而老家第一次来人,记忆中是爷爷来玩,74年,一位系着围裙,背着刀架(农村插柴刀的器具)的老头经常在街坊四邻转悠,弄的本地一些人都说妈妈,怎么你家公公来玩,天天下厨房呀?“怎么可能呢?这是他的习惯。”79年回老家,看见许多老人都是这样,也可能他们感觉那样暖和些(没有考证,估计如今不是如此了),84年大姐出嫁,大叔,二叔来了,爸爸兄弟四个,只有小叔没有来过江西,可能他已经留下遗憾(大叔,小叔先后过世,父亲在他们生前及事后都去看望,尽管自己当时年近古稀,不顾旅途劳累只是二姑过世较早,当时家境一般,爸爸没有过去送行)。94年那场大水,把叔叔们阻挡在南昌,本打算过来喝喜酒的,而08年正月,那些外甥侄子相邀来江西为舅舅,大伯过七十大寿,刚要启程,大姑爹的仙逝,尽管爸爸刚从老家回来,为了那份承若,急匆匆赶回湘潭,而办完丧事的第二天,大姑姑宴请亲朋,为爸爸过七十大寿。
“爸爸,老家来人了呀?喝酒来的吗?”还有几天外甥女结婚。
“不,他们来玩的,你大姑,你二叔,还有侄子,外甥、、、、、、开了五部车子,有二十人呢?”爸爸显得非常激动。
“我在饭店订了两桌菜,旅店包了四个房间。”爸爸平时省吃俭用,也有一些积蓄,老家一下来这么多人拜年,多风光的事呀,父母亲非常爱面子。
“雪花姐,老家的人到了吗?”估计雪花姐在家吧。
“我在县城,爸爸让我明天回家。”瞧,多实在的爸爸,担心坐不下,让姐姐晚点回去,甚至让在深圳打工的外甥也不要去作陪,(多封建),如今来的客人不在乎吃喝,别人千里迢迢看看(两个堂弟,叔叔,大姑,来过,大多数人没来过)如今年轻人在外面闯荡,见识一下也好呀。
“凌燕(外甥女)明天回来,我就不等她们了。”婆家在湖南衡阳。
家里的电话无人接听,赶紧打大姐的手机。
“喂,叔叔他们到了吗?”
“估计快了,刚才说到了黄花(某集镇),爸爸买了很多炮仗,烟花去接了,你哥哥和他们一同来。”瞧,爸爸乐的,一个老顽童。
“哥哥吧,到了吗?帮我向叔叔,姑姑问好。”
“刚到,好的好的,叔叔,XX给你拜年啦”声音很嘈杂。
亲人相见的场面一定会很感人,非常遗憾,没能赶上,年前已经回家一次了,我在想象,爸爸陪着他们吃晚饭,走在乡间公路,与熟悉的街坊邻舍一一介绍,这是我姐姐,那是我弟弟,这是侄子,那是外甥,特意从湖南来看我的。
晚上七点多钟,家里没人接电话,估计还在酒店,八点多钟,电话那头传来妈妈的声音,
“我刚在厨房,细伢子都在旅社,你哥嫂陪他们,你大姑,叔叔婶婶和你爸爸打扑克呢?”
“姐姐,我屋细伢子给你们拜年了。”
“喂,姑姑嘛,新年好,拜年了。”久违了的乡音,爸爸姊妹七人,这次姊妹四人在千里之外相聚,多么的不容易,爸爸到江西已经半个世纪了,今年是他的本命年,马上过生日了,这也可能是他老人家最幸福的春节吧。
第二天,(2011-2-7)再次打电话回家,雪花姐讲,老家的人已经去庐山玩了,只住了一晚上,害得姐姐赶紧打车去庐山相见。
“三个侄子,五个外甥,两个侄女|、、、、、、每人给了我五百。”爸爸显得特别激动,给他们钱都不肯收,只接了两个小孩的。如今家乡亲人也不差钱啦,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爸爸的言语充满了自豪,这次集体行动,有的全家总动员,(叔叔,小姑家,有的代表)即是探亲,又当旅游,不亦乐乎。
哥哥自然成了导游,庐山纺织工人疗养院当初单位招待所,而且哥哥也参与建设,门票费爸爸让哥哥代劳,尽地主之谊,记得如今父母亲去老家探亲(湘潭,株洲,长沙,宜章,汝城)晚辈们都会买上返程的车票,外加一个厚厚的红包,弄得父母都不好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7 13: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江湖大哥,新春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0 10: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新年快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3 12: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咸菜瓶
    农历小年,按照惯例“厨房”也在打扫卫生,(公司为带家属职工分配宿舍,卧室,卫生间,厨房,尽管面积只有二十多个平方,电视,空调,热水器,都配备,只不过水电费自理,房租50元每月,对于打工者来说,心满意足了)。
    “碗柜”(自己在工地用模板定制的)里摆了整整15个空菜瓶,大小形状各异,年前带来的还有几瓶咸菜没动。
    出门在外,南北方饮食的差异,一时难以适宜,记得当初,只要有同事回家,无一列外,都带有家乡的咸菜,以辣椒为主,偶尔大家也去超市买些豆乳,辣椒酱之类的,做调味品,后来为了照顾俺们这些人,食堂备有拌腌制辣椒末。虽说饭菜不对口味,大多数人体重增加。
    与咸菜结上不解之缘,应该是八十年代中期,当初与姐姐一起在东升读高中,(离家25公里,住宿)学校食堂只买饭,菜就得靠自己带,有时附近的老表也来卖菜(煮熟的蔬菜,五分,一角钱一份,还有那海带,煮熟后,放点猪油,连盐都少,看起来“油光满面”吃起来真的难以下嘴。
    非毕业班的学生,每周都可以回家一次,来回车费一元四角,如果不带米的话,车费也够一星期的菜钱了,因为家里住在镇政府附近,只要有人回家,都能捎带些菜来(父母亲送上车,我在这边接)。当时班车很少,下午两趟,赶上县城学生放假,经常不停,大家只得步行回家,每小时十华里,五个小时,走得多了,什么地方有里程碑,那里有桥一目了然。
    每次带来的菜都有六瓶,两瓶荤菜,四瓶咸菜,偶尔有些水果,也分好了的,和姐姐二一添作五。荤菜一般当天就会吃掉,一些好的朋友不约而至(热天不吃也会坏,冬天尤其正月荤菜多些,)星期二一般同学打了菜后,有时会去各个寝室找些咸菜调味,
    家里腌制咸菜的缸能够盛五担水(500斤),通常妈妈把菜地里的大白菜,砍回来,晒焉,然后洗干净,用盐腌制,放置水缸里,有时放些辣椒,萝卜,反正读书的时候,那腌菜缸没闲着。
    当时的菜瓶一般都是篱笆罐头瓶,自己家的瓶子有时供应不上,爸妈就去向同事要,没有热水,没有清洗剂,很多瓶子发霉(时间久),我们也懒得洗,随手丢了。
    高中毕业后,直接进了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当时市区效益不错的企业,吃住在单位,离家100多公里,家里的咸菜吃得少了,父母亲以为我们吃厌了,加上没人带菜了,因此咸菜缸变成咸菜罐,偶尔回去还是忘不了家里的咸菜,还有锅巴粥,农村也用了电饭煲,高压锅,为了俺们的那些嗜好,妈妈还是烧大锅饭。
    献出青春年华的工厂改制,年过四十的我离乡背井外出打工,每次回家,无一列外,妈妈,丈母娘及姐姐家,看见“合适”的咸菜都要弄上几瓶,还有家里晒制的干菜,久而久之,菜瓶占满了半壁江山(碗柜),但我还是舍不得丢弃,一则自己有时利用这些瓶子腌制一些咸菜,二则留作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9 20:33 , Processed in 0.09358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