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了很久,还是说几句吧!
"传统”与“陋习”作者:雨巷里的丁香女
最近从报纸上看到因为每年的春节是按农历计算,日期不固定,所以每年“春运”等工作都要变更日期,给“有关部门”造成了很大“麻烦”,所以有“专家”建议:改变“传统”,把春节的日期固定在每年2月1日。最近还从报纸上看到因为清明节很多人扫墓上坟烧纸钱,这样就给环境带来污染,给资源造成浪费,给森林火灾也酿成隐患,劝戒大家要告别“陋习”。
一个是改变“传统”,一个是告别“陋习”。
我们现代人身上已经少了很多的传统。每天写的字简化了吧!随口飘出了“OK”了吧!早餐也从豆汁油条变成了牛奶鸡蛋了吧!“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还有那“愚人节”也一股脑地全过了吧!
我们农历日历很准的呀,“二十四节气”就象天气预报一样,这是为什么?是传统,是文化,是内涵,是千百年经验凝结的精华。“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它的概念不是“五一”、“十一”??“黄金周”那样的简单直白。我们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仲秋节”、“春节”这每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都有着美丽的传说与不同的风俗。人们在这个日子里可以享受一下历史节日的神韵,是现代人??钢筋水泥聚居物种难得的奢华了。所以我旗帜鲜明地认为:变更日期是农历春节的特有的性质,是这个“传统”特有性质,保持了这个性质,才是春节,否则“春节”就成为另个“黄金周” 的代名词,当然也就丧失它对中国人特殊的含义。
人有生、老、病、死。通过各种形式寄托对故人、亲人的哀思,可以说是地球人人性的超级统一的一面了。据说非洲有个部落如果亲人去世了,就将他的尸体晾干研成粉末,他所有的亲人分着吃掉,然后再庆祝死者的身体在生者的身体上永生。信奉宗教的人们也经常以一些宗教形式来完成他们的情感之路。我们中国人大多是在“清明节”、“鬼节”、“春节” 扫墓、上坟、烧纸钱来寄托哀思。从不同民族的思维特性来看,中国人是最“实惠”的民族。亲人在人世没有享受的豪宅阔院、名车美女、美圆英镑信用卡,我们可以通通地付之一炬,烧给我们的亲朋挚友。远远超过欧美人的鲜花一束来的实在,来的阔气。而实际上,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来讲,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完成他们或我们在有生之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弥补遗憾。上坟烧纸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习惯”了,当然也就是一种传统。但曾几何时,有人称之为“陋习”。对于此,我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大多普通人烧的是“草纸”,顾名思义是用草为基本原料制成的纸,所以烧这样的纸基本上不构成资源浪费。至于污染环境,这样的纸燃烧的时候大概不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至于引起火灾,我想这个问题与烧纸??这种寄托哀思的形式是无关的,它应该只与烧纸人的素质有关。如果我们为思念亲人,找个合格地方,烧点纸钱,回忆回忆往事,灰飞烟灭的时候注意一下有没有火星飞溅,有没有污染环境。有何不可?如果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燃烧x x x x x 的规定》,我们还可以按照《规定》打扫一下现场的卫生,这都是可以做到的。为什么这是“陋习”?这不跟黄头发蓝眼睛墓地献花一个道理吗?形式不同而已!仅仅是形式不同而已!你喜欢这种形式,你就可以使用这种形式,你不喜欢,你就当然可以不用。所以当务之急,不是我们要屏弃“陋习”??烧纸,而是应该行动起来??提高个人的修养、自身的素质。
有个伟大的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国人先屏弃自己民族的,自己传统的,世界上还会有人记得你吗?真的希望现代人能多记得一些传统,知道一些传统,至少也不要轻易地将“陋习”的帽子贯在“传统”上。
200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