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月上湄梢

漫天雪文学论坛12周年庆同题诗赛公告(一生一世1314层已到,不用再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5 14: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88楼(古木龙眠) 的帖子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14: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81楼(万朗) 的帖子

  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1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溪羽:读阿九诗歌《穿越》有感
    
  由于对诗人阿九缺少一定的了解,我就《穿越》这首诗本身谈谈我的读后感,可能会有些主观或者理解不当的地方,还望多包涵。
  第一眼看到《穿越》这个题目的时候其实有点进入误区,因为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成古今的穿越。后来通篇读下来之后才恍然一悟,那是两本书两种思想之间的穿越,一种渗透或者争斗,一种亲近或者企图。
  
  ——“我把两本印着敌对思想的书/并排放在硬木书架上。一样的文字,有着无可辩驳的亲缘的词语/在不同的立场上互致着怀疑和敌意。”
  
  两本书,两种敌对的思想,在遇见的那一刻就注定有了这一场碰撞。一样的文字组合成不同的词语,追其根源,也就有着不可辩驳的亲缘,可却被编排在两本印着敌对思想的书里,敌对的关系决定了互相之间的怀疑和敌意。一个个文字就是一个个人,或者他们间也有着各自的亲缘关系,但因为种种原因却站在了不同的立场,就像文化革命时一些家人之间因思想上的问题彼此划清界限。显得悲哀而又无奈。
  
  ——“夜里,书架上传来怨恨的噬咬声,不知是词语之间,还是词语和牙齿的遭遇。我用一张塑料纸把二者审慎地分开,它们才渐渐安静,像一场决斗后留下的两块碑文。”
  
  噬咬声很形象地显露了这份怨恨的凶性和残酷,无论是词语之间还是词语和牙齿之间,抑或国与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那张塑料纸或可看作是一个停战的协议或者约定,于是便有了短时间的安静,每一场战争都会有伤亡,短暂的休整是林立的墓碑,碑文上记述着各自的英勇。
  
  ——“三年后,当我再从架上取下其中一本,我发现薄膜的两面嵌着来自双方的文字残迹。就像一块琥珀,封存着它们向彼此穿越的企图、临终的挣扎,直到目光的熄灭,但我无法断定,那是边境线上心照不宣的渗透,一场失败的叛逃,还是一次冒死的亲近。”
  
  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就从最基本的人说起,善与恶,勇敢或怯弱,进步或守旧,坚强或脆弱,率直或多疑……各种对立的特性互相之间的争斗才产生了各色各样的人性,而各色各样的人在各色各样的环境下又会产生各色各样的思想,这些敌对的思想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单独个体的矛盾。他们彼此企图探进对方的领地,即使被某种方式约束,也从不放弃,只要矛盾在,争斗就不会停止。
  最近在看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里面有讲述到各个国家,各个肤色,各个阶层的人被政府关进监狱的时候,反而消除了互相之间的敌意或种族或阶层的矛盾,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次冒死的亲近呢。
  
  
  ◎穿越
  
  我把两本印着敌对思想的书
  并排放在硬木书架上。
  
  一样的文字,有着无可辩驳的亲缘的词语
  在不同的立场上互致着怀疑和敌意。
  
  夜里,书架上传来怨恨的噬咬声,
  不知是词语之间,还是词语和牙齿的遭遇。
  
  我用一张塑料纸把二者审慎地分开,
  它们才渐渐安静,像一场决斗后留下的两块碑文。
  
  三年后,当我再从架上取下其中一本,
  我发现薄膜的两面嵌着来自双方的文字残迹。
  
  就像一块琥珀,封存着它们向彼此穿越的企图、
  临终的挣扎,直到目光的熄灭,
  
  但我无法断定,那是边境线上心照不宣的渗透,
  一场失败的叛逃,还是一次冒死的亲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0: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柏崖:浅谈阿九诗歌《分手》,兼论诗歌张力对文本的重要性
  
  ◎分手
  
  一个小语种的湮灭。
  
  那失传的深喉音,含混的句式,
  两个通电的身体
  幽暗而透明的文法。
  
  那些专有的名词
  不可复制,无法借贷,
  坚拒一切金石家细密爬梳的考证。
  
  “诗的意义,全在于诗歌的张力”。诗歌的张力,就是一首诗的外延和内蕴的有机结合体。诗是现代艺术的上乘美学,张力,是诗歌内敛与发射冲突后的平衡状态,是诗歌生长的“活力素”。如果一首诗只具有形态美而不具备内心充盈,外表美丽灵动,那么,这首诗就不是一首成功的作品。

  阿九的《分手》,一开篇就创造了一种语言的陌生感,“一个小语种的湮灭”。一个非主体语言的消失,与分手似乎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这句诗,不单单勾引读者去思考接下来作者该如何叙述,更是利用一种反常的逻辑,预伏下整首诗语言的铺陈和构架,从而制造出诗歌的张力。

  诗歌的第二段,诗人需要把小语种这个事物与主题分手的联系做出解释,于是抛出了“深喉音”、“含混的句式”、“通电的导体”、“文法”。这种看似陌生实则矛盾的异质意象,它们之间相互排斥、否定、对抗,最终为“文法”而发生次变。这种对峙又相互依存的紧张状态,瞬间就让诗的内核突然爆发。

  诗歌的结尾,诗人由于成功制造出矛盾的节点,那么,是继续扩大这种矛盾还是将所有情感收敛起来,让读者来进行未完成的思考呢?诗人选择了后者,并且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点明了分手的必然性“不可复制,无法借贷”。

  这首诗,让人叹服的是诗人的艺术修为,是布局的巧妙性、完整性和思考性。而这一切,构成了整首诗的诗歌张力和艺术性。无需多说,一切让读者自己品悟吧。诗歌张力所呈现的外延与内蕴,十分精粹、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0: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说分手,这是哪首歌上的歌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86楼(古木龙眠) 的帖子

  呵呵!有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0: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71楼(淡云孤雁) 的帖子

  这个很搞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1: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2: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2: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3 17:04 , Processed in 0.08936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