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苏三

网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2 07: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笑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1: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9楼笑看落花于2009-12-12 07:06发表的  :
久不来,向三姐和勤快的伊人问好:)
问候落花,惦记你呢,有空的时候记得常来。还有,我将和你的酬唱也打算整理进来,勿怪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1楼娇月于2009-12-12 11:11发表的  :
    精彩!~~~~~~~~~
谢谢娇月MM捧场,开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1: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8楼寒潭望月于2009-12-11 09:22发表的  :
三姐,看了你的文章,好羡慕啊!对于对联,我之前只是不服输而产生的一些喜欢,后来被某个小鬼给评论的气馁了,好久没对了。看见三姐的经历,我好想多学一下呢!我本来讨厌加群,可是我也想加入三姐的群,可以吗?     
欢迎寒潭MM了,有朋友扣门,不亦悦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1: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9楼小眉弯于2009-12-11 10:36发表的  :
字里行间流淌着不尽的真情~~
期待...
小眉,有些日子没见你,惦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传说(一)

我和在联都学堂做兼职版主的唐宋遗老是好朋友, 常一起有事没事的闲聊, 他在QQ上有个自建的叫"一品堂"的聊天群, 为了说话方便, 我成为这个群的成员,也因此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初进"一品堂", 因为生疏, 以我如此洒脱不羁的个性也觉得有几分拘谨,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个群里我居然受到很热情的欢迎,(不知道是不是遗老事先做了工作) 除了仙枫,猫猫等一些熟悉的朋友外, 一个叫“秋风传说”的新朋友的欢迎词最是别致.“三丫头来了啊,欢迎欢迎.”好象和我认识了很久似的,亲切中还透出点老气横秋. 嘿~~~~~~我心里说.不定谁比谁大拉,到时候,我还是要让你称呼我姐姐.

很快我就发现,如果一个群有一个灵魂人物的话,秋风就是这个群的中心。他是唐宋对联雅居的首版,处理版务,协调关系,组织活动很多都是他牵头,加上他温煦谦和,诙谐大度,所以,威望很高,我甚为佩服。秋风有个习惯,喜欢让别人叫他“大叔”,他叫别人也总是丫头丫头的. 于是,我和他开玩笑道:“秋风弟弟啊,你干吗这么喜欢装大, 你这么一来,这里的朋友不是要叫我阿姨了.” 他呸道:“三丫头胡说八道, 我哪里是装,我是真大.” 我激他道:“你有多大,说来听听,我保证你没有我大.”他哼一声,说“我是大学七八极的”,我接口道:“巧了,我是七七极的,刚好早你一年毕业.”,他不信,又说“我是六三年出生.” 我笑道: “那更巧了,我是六一年的.早你两年”  他不服气的说:“我孩子读中学了.” 我再接口说:“ 我女儿读大学了.” 这下他晕了,连连说:“吃亏了,吃亏了,先说的总是上当.”停了一会,他想了个办法,问我:“你属什么?” ,我对生肖不熟,一下子算不出来, 就和他胡混,我说:“我们老师不教生肖,我没学过” 他嗔道;“老师不教你也应该知道,这是家喻户晓的啊.”我答:“ 我迟钝嘛,加上没文化,连古历阳历我都分不清楚呢。”他半信半疑的拿我没辙. 所以,直到现在, 我们俩依然各叫各的,他叫我“三丫头”,我叫他“秋风弟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传说(二)

在QQ上和朋友聊天虽然很有趣,可是参加的群多了,却也顾不过来,尤其象我打字又比较慢,所以,我一般都是隐身上线,做事累了的时候就到群里看看,如果有我感兴趣的话题就加入讨论。那时,我常去的群是“一品堂”,因为群里有一些喜欢探讨问题的朋友,许多话题都很对我的口味。

一天。我如往常一样去群里玩,正好看到秋风和一个叫“举杯邀明月”的朋友的在讨论,话题居然是什么“天鹅可吃论”,他们一个从法律的角度论证天鹅是受保护动物,不能吃,一个从生命平等的角度说明天鹅和猪在向人们提供肉食上实质是一样的。两人言来语去,旗鼓相当,他俩从法律的概念说到社会主流支流,从下岗职工谈到义务教育,从矿难说到腐败,明月要点醒象秋风一样“迂腐的中年人”,秋风要挽救象明月一样“被毒害的年轻人”,两人都无法说服对方,话题有趣之极,我看得兴致盎然,加入到这样的讨论中,见识明月的犀利和秋风的正直,思考一些生活现象,实在是一件很开心和很受益的事。

05年9月我随团去海参威旅游,回来后将经过写成游记发在《联都》,秋风很欣赏我记事的方式,他十分耐心的看完了那篇断断续续写成的文章,一边看还一边挑一些片段来打趣我,比如“三丫头啊,你怎么跑去看裸体舞啊?”“你买的那条项链现在变黑了吧”诸如此类,他鼓励我将这种写东西的习惯坚持下去。朋友的支持让我觉得温暖,我感慨:“秋风,和你这样的朋友聊天真是件很愉快很舒服的事情。我庆幸我交了一些出色的网络朋友。”他笑道:”三丫头好运,交的朋友都是些好人。“ 我回道:“也不尽然呢,我交的朋友是形形色色的。”我将我以前写的关于我的网络朋友的文章选了几段发给他看,热情的‘海盗”,聪慧的“明月”,潇洒的“伴书行”,乐于助人的“人淡如菊”,不负责任的“逆天”,爱说谎的“对联杀手”。。。。。。秋风看的津津有味,末了,他问我,如果现在又有网络朋友找你借钱,你还会慷慨解囊吗?我沉思了一会,答:“我会,如果我把他当朋友的话。”他叹道:“轻信未见得是好习惯呢。”那是我们聊天时间最长的一次,直到大家都困的不行了。下线的时候,我对秋风说:“哪天有空了,我也写写你如何?”他说:“好啊,只是写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将我写成大叔。”我呸道:“切!!!我不把你写成我侄子,就很给你面子了。”呵呵。。。。

静心细品,月色中常留故事
袖手闲吟,秋风里却有情缘(横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1: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苑仙踪(一)

06年,和我走的最近的网络朋友要算梅苑仙踪了。我们的认识源于评联,那时候,我是联都工部版主,工部经常开展临屏对句活动,朋友们应对很踊跃,佳构层出不穷,于是,我开了个“苏三选评临评对句”的帖子,每天挑几个句子欣赏点评,说也巧,一连很多天,我选的句子中都有梅仙的,他的对句轻灵洒脱,理趣兼备,正好是我喜欢的类型,评的多了,就忍不住夸奖几句,不知是谁跟帖道:“苏版慧眼,梅仙是我们的骄傲。” 于是,我和梅仙有了几次互相“吹捧”一样的玩笑帖子,我说他的联棒,他说是我点评给他的联化了妆,所以句子才生色。我们在相互打趣中彼此心仪,加上他也是湖南人,网络中遇到老乡,更觉得亲切。后来,我在水部撰写《我的网络朋友》的系列文章,梅仙天天来捧场,回帖热情洋溢,让人感动,他说,在我的文章中,他认识了我。
   
再后来,梅仙因为做课题,戒网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是大学老师)

一天,我意外的收到梅仙的短信,是一首打油诗,什么“好久不见,十分想念,清茶三盅,美酒两盏,素菜一桌,小曲几弦,,,,,,”。诸如此类的一大串,温馨的一塌糊涂,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抄来的,我笑坏了,赶忙回信道,好朋友久别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说,发短信不方便,加我QQ尽情聊。就这样,我和他开通了QQ聊天专线,有空的时候就天南地北的神侃,梅仙幽默风趣,加上处世成熟稳重,和他聊天很受益。更妙的是。梅仙也是夜游神,熬夜的本事比我还厉害,常常是深夜两三点了他还精神奕奕,让我不佩服都不行。

他告诉我他曾在海边生活过一段时间,我羡慕的要命,也许是因为我生长在山区吧,从小我就对海有种天然的向往,海的辽阔,海的蔚蓝,海的温柔和暴烈,都那么吸引我,于是,我在和梅仙聊天的时候,便总是逼着他讲他和大海的故事,每次我都听的津津有味,作为回报,我也将我的一些故事说给他听,开心的,烦恼的,有趣的,倒霉的,和朋友分享的感觉很棒,以至于后来我问梅仙我在他眼里是个什么样子的时候,他总结了三条,说我第一会赖皮,第二会抬杠,第三会敲竹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1: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苑仙踪(二)

在聊天室和论坛我都是玩对联,久而久之,便有了出联对句的习惯,而且,尤其愿意有人给予点拨和评判,推己及人,我想应该还有很多朋友也希望自己的句子能得到回应,于是,我开始学习评联,一来二去,竟然积累了很多东西,考虑到这也是我学习对联的一种记录,我便将其中稍微好一点的联评集中起来,放在怡然居里.让我意外的是,一个叫樊泽民的老师看到后居然很感兴趣,他通过短信告诉我他颇欣赏我的点评风格,还寄来了三十多副在各类楹联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对联,让我帮忙点评.

我很想把握住这样的学习机会,可心里又七上八下的没底.毕竟,这些获奖对联能得到众多评委青眼相加,自有其独到之处,如果我肤浅的解读让其失了光彩,岂不罪过?我征求梅仙的意见,是接还是推?梅仙倒干脆的很,接!他分析说“樊老师至少看中你两点,一是你的联评细腻精致,有自己的风格,二是你做事有始有终,所以,却之不恭哦.”他又补充说“我也很想见识一下这些获奖对联,很乐意和你一起研究讨论.”我和他一向胡说八道的打趣惯了,对他的抬举自然不以为意,但他的后一条建议,却让我心动.OK,接就接吧,反正我的脸皮够厚,承受能力也够强,还不怕捅漏子.

就这样,我接下了这个任务,在以后的日子里,梅仙只要在线,就会来和我研究讨论这些对联,那些联赛的背景资料,句中的风土人情典故,大都是梅仙帮我查找的,我们很热心的讨论这些对联的得失,为精彩处击节,为不足处叹惋,那是一些温馨的日子,我和梅仙也因此而成了很铁的朋友和哥们,以至于他后来突然学着别人叫我三姐姐,我听起来都觉得怪怪的.(我们一向打招呼都是嗨啊嗨的,或者就是他发明的黄河呼唤长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28 10:24 , Processed in 0.09547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