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月上湄梢

漫天雪文学论坛12周年庆同题诗赛公告(一生一世1314层已到,不用再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5 0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0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07: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908楼(古木龙眠) 的帖子

咦,这木小帅,是哪旮旯地儿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07: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49楼(沉鱼) 的帖子

你这破鱼,谁让你半夜,把村里的图图拿到这儿晒月亮的
看鱼嫂不拿你火烤以后再水煮
踢一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09: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049楼(沉鱼) 的帖子

引用第1063楼山药于2015-05-05 07:08发表的 回 1049楼(沉鱼) 的帖子 :
你这破鱼,谁让你半夜,把村里的图图拿到这儿晒月亮的
看鱼嫂不拿你火烤以后再水煮
踢一脚   
最早我跟他叫红烧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09: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52楼沉鱼于2015-05-05 00:05发表的  :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09: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回 1049楼(沉鱼) 的帖子

引用第1064楼逆流而上于2015-05-05 09:32发表的 Re:回 1049楼(沉鱼) 的帖子 :

最早我跟他叫红烧鱼
这个名字好,有味觉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09: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板凳排队,等红烧鱼上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评论1号作品:
            文/阿。黎亚

·简评阿九先生的一首·


◎ 分手

一个小语种的湮灭。

那失传的深喉音,含混的句式,
两个通电的身体
幽暗而透明的文法。


那些专有的名词
不可复制,无法借贷,
坚拒一切金石家细密爬梳的考证。


        诗歌从来不是寻常的文本,这首以寻常到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词语“分手”为题目,诗人自然有其对词语更深层和别致的释义。
       开篇以小语种的湮灭为切入,以一种略带金属质感的惋惜结果紧紧抓住受众。也许作为闲人会更多去猜测那个灭失的小语种和分手之间的隐性联系,而诗人却似乎对此并不着急。他慢慢的开始叙述那个小语种的特色——深喉音,含混的句式等。这些具体特征的勾勒虽是简单到几个词组,却极其生动而具象,不尽让人猜测那个小语种是什么。诗人却在这里笔锋一转含蓄的点出小语种和分手之间的内在联系。“两个通电的身体”“幽暗而透明”这种直观物化的描写尽管落脚在一个词语——“文法”上却足以让人感受那种强烈的情感——来自精神深处的吸引和对峙。
       诗歌在第三段推进,深入到所谓分手必要的条件——曾经在一起——这一细节被诗人很巧妙的用一个句子勾勒出来“那些专有的名词”。的确只有曾经多么重叠过的生命才会拥有只属于他们的专有名词呢!继而深入“不可复制,无法借贷”这有将是怎样对峙的不调和啊。所以,分手似乎也只能是唯一的结果。
       如果一首诗歌仅仅这样逐字逐句的读出字面的意思和技巧,我以为就真的看小是诗歌,读窄了诗歌了。所谓为诗一定是最贴近心灵的文字,也是诗人给灵魂留下的那条生路。因此诗歌的容量是最具弹性的,一首优秀的诗歌也是一场作者与读者的博弈——作者既要抒发和阐述也要给读者留下必要的发散空间,让阅读不仅仅是接纳的过程,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再创作。所以,适度的“模棱感”和陌生感才是诗歌必备的要素,它们能更好的激发读者对文本的发散能力和欲望。就这首诗歌来看,这一点做的很值得称道,通过似是而非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题目里更抽象更深层次的情感。同事也通过高度概括却不失细节的描写,给读者创作出一片“看山似山又非山,看水似水亦非水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id=read_tpc mb10?>
转眼便是一生
                                                        ——骆宾王读阿九诗歌《在兰园》有感


       在我的印象中,阿九先生应是一位略带忧郁气质的儒雅的诗人。喜爱读书、写作,在现实生活中安静地思考,在虚构的世界里尽情欢愉,用自我感观去解读和体验生命的存在。
       阿九除了是诗人,还是被称为“语音、语义传达最好的翻译家”。对于这一点,很好理解。优秀的诗歌翻译者,必然是一位优秀的诗歌写作者。
       我同阿九本人并没有过任何形式的交流,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因此,我的看法或评论,难免主观一些。其实,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同他的作品有关。了解一位诗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读他的作品。阿九新诗集《兰园诗报》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了解他的最佳途径。
      《在兰园》是这部诗集中的第一首诗,可见这首诗在作者心中的分量。要想完全站在作者当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下(包括环境、情绪、意图等),去精准地解读,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一首诗都有一个特定的创作环境,一旦离开了那个创作环境,就会变成另外一首诗。诗人赋诗以生命,读者还诗以新容。我们读到的这首《在兰园》,同作者心中的那首《在兰园》,或许并非同一首。
       “你将你在弥留之际紧紧抓住的那道目光/叫作爱。”
        如果不知道兰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不知道兰园同作者有什么联系,那么,就把“兰园”当作某个人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地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里出现过重要的人,发生过重要的事。比如,这首诗第一句出现的重要人物——“你”和重要的事——“弥留之际”。
       这里的“你”,可以是一个真实的人,也可以是其它任何事物。不过,在“弥留之际”,这些都不重要了。“你”在意的,是一道叫作“爱”的目光。这目光来自另一个人,一个在诗中隐形的人。“弥留之际”,别的都可以不在意,唯独这道目光,要紧紧抓住。因为这“爱”的目光,是一个人在人世间收到的最后的礼物。
       “你让它的热力温暖你最边远荒凉的领土:你的额,/你的眉心和鼻梁。”
        这道目光在缓缓移动,带着令人温暖的体温,落在“你”的额头、眉心和鼻梁。这里,有两个词:边远和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莫非是因为“你”的感觉正在渐渐消散?
       “你跟随它,从无助和恋世的不舍里/私奔,让你的唇/得逞最后的湿润和柔软。”
       这一句是上一句的延续和发展。爱的目光落下,“你”被这目光所吸引,暂时忘掉了对人世的留恋,陷入了对美好记忆的唤醒之中。就像干渴的花朵得到了水滴,干裂的唇得到了“最后的湿润和柔软”。
       关于生命的意义,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从生命诞生的一刻起,就有太多的未知等在人生的途中。未知事物的出现,使生命充满了新奇和危险,也使生命激情洋溢。生命珍贵,生命最后获得的“爱”、“湿润和柔软”更加珍贵。
       “在此之前,你的离去/不过是对自己凶狠的报复。”
       最凶狠的报复,就是报复自己。“离去”,意味着对自己的不原谅和放弃。对自己“凶狠”,是对他人仁慈的一种极端的表现。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报复自己?答案只有“你”才知道。如果这里的“离去”所代表的含义,并没有说清楚的话,那么下一节的就有了更加直白的表达。
       “你死在那张清晰的面容终于软化/和熔融的一刻。”
       到目前为止,在作者平静地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哀伤的过程:弥留——荒凉——无助——离去——死。死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不可避开的终点。
       你见,或者不见,它就在那里,不偏不移。对于“死”,没有人能够躲过。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不死或是迟一些死,在死之前,在生命结束之前,能够得到“爱的目光”,得到“爱的温暖”,得到唇的“湿润和柔软”,能够对自己狠狠地“报复”一次,也不枉此生了。
       全诗共六节,前五节是对一个白色场景的描写。在这个白色的场景里,一个处于“弥留之际”的人,用一道爱的目光和从目光里获得的温暖构筑了他一生中最后的记忆。这一节,作者用“软化”和“熔融”两个词来形容视线的模糊和思维的涣散。用词很轻、很雅,却有令人难以承受之重、之痛。
     “当世界从你的手心散开,像白色的纸屑,/爱是你长睡的执照。”
       一个生命的诞生,需要很多执照;一个生命的离去,只需要一个执照。这个执照可能是爱,也可能是恨。当世界在一个人的手心碎了,化作白色纸屑般的碎片,生命便开始了另一次新的轮回。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对死者的行为作了一个人性上的解释:爱,是生命的需要,更是灵魂的安慰。
       人生何其长?漫漫之路,悠悠百年;人生何其短?寥寥数语,转眼之间。

◎ 在兰园

作者:阿九

你将你在弥留之际紧紧抓住的那道目光
叫作爱。

你让它的热力温暖你最边远荒凉的领土:你的额,
你的眉心和鼻梁。

你跟随它,从无助和恋世的不舍里
私奔,让你的唇
得逞最后的湿润和柔软。

在此之前,你的离去
不过是对自己凶狠的报复。

你死在那张清晰的面容终于软化
和熔融的一刻。

当世界从你的手心散开,像白色的纸屑,
爱是你长睡的执照。
[tr][td]<DIV id=mark_tpc mb10? cc> [/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3 20:26 , Processed in 0.0898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