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似曾相识

[分享] 《趣味楹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08: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一)
       一次,苏东坡乘船外出,碰上一个船家因船价与旅客口角起来。为东坡撑船的船家,见东坡文质彬彬,就搭讪着对苏东坡说:“先生,我出一上联,请你对下联,好吗?”说着,便出一上联:
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
       苏东坡一时对不上,下船步上岸来,举目一看,面前一座瓦窑,有几个顾客在那里摇头晃脑争议瓦价。东坡触景生情,马上向船家答出下联:
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上联“讲口”与“港口”,按当地方音,当为同音词,“讲”读作“港”;下联“窑头”与“摇头”也是同音词。船家听了,伸出大拇指夸道:“妙对,妙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0-12-6 18:50 编辑

                   (六十二)
        开挽联先河
        著名才子韩降,庆历年间,县乡殿试皆名列前三名。熙宁年间,先后出任枢密副使,参政知事及宰相之职。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得苏东坡敬重。在他去世之时,苏东坡十分悲痛,书联挽之:
三登庆历三人弟;
四入熙宁四辅中。
       后人说,韩降去世,苏东坡开了我国挽联史之先河。此事无人考究,但要承认苏东坡是挽联高手。苏府有两个丫环,名曰朝云、暮雨。苏东坡和她们朝夕相处,情深意挚。后朝云因病去世,苏东坡悲伤万分,亲自为她写了挽联: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亲。
       此后,大文学家王安石逝世,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民众在东钱湖畔建了一座忠应庙纪念他,大殿两边的楹联就是请苏东坡写的:
东钱湖边仰先贤楷模在望;
福泉山下看今人壮志更振。
       当时的文人纷纷仿效,挽联就这么写开了。时有书法家周慧跶在忠应庙内写了一联:
胸展宏图振国祚;
笔底波澜兴文风。
       还有钱茂生也写了一联:
疑在西子惜暂住;
似到太湖喜作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0-12-7 10:46 编辑

                 (六十三)
       三影居士撰联辩解
       北宋天圣年间进士张子野,擅长填词,自认为一生有三句填得最好:一是“云破月来花弄影”;二是“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三是“柳径无人,随飞絮无影”。
       因此,人称之为“三影居士。”张子野晚年隐居乡间,畜养歌妓,每填词之后,必叫歌妓唱之。苏轼十分敬重张子野,但对他畜养歌妓也颇有微词。一次,在歌妓唱完词之后,便撰了一副对联以为讽劝: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张子野当然知道联中意思,便写了一副对联回赠苏轼: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苏轼接过一看,方知误会了这位前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7 13: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有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7 16: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有本《趣味联》集锦,可惜不知道丢哪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09: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0-12-8 09:27 编辑

                 (六十四)
       有一天,宰相王安石来到杭州,苏东坡在西湖设宴款待,苏东坡建议共乘小舟,一边划船赏景,一边喝酒聊天,王安石欣然应允。
       仆从们端来酒菜,  并给两位倒上酒,在给苏东坡倒酒时,仆从不慎把装酒的锡壶脱手,掉入西湖里。苏东坡感到很扫兴,王安石却触景生情,诗情大发,出了一个上联: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失西湖,惜乎锡壶。
       苏东坡一听,这是让我对下联啊。可是冥思苦想半天,搜肠刮肚也对不出来。王安石见他绞尽脑汁却无以为答的窘迫样子,哈哈大笑道:“算了吧,苏兄,此乃千古绝对,只能妙手偶得,不要为难自己了。”苏东坡有些尴尬,只好端起酒杯说:“来来,喝酒吃菜。”
       半年后,苏东坡途经江西南丰镇,看到一种凤凰形状的景泰蓝工艺品,爱不释手买下来,回到家中后,苏东坡拿着景泰蓝凤凰反复把玩,突然脑中灵光一现,想出一个下联,正好可以对上半年前王安石出的难题。于是大笔一挥,写了一封书信,命人给王安石寄去。
       王安石看了苏东坡的下联,写的是:
过南丰,买蓝凤,蓝凤得南丰,难逢蓝凤。
       王安石不由得连连感慨:“对成这样,殊为不易,殊为不易,果然是大学士啊。”
       王安石说这句话表面是夸奖苏东坡,其实言下之意是,苏东坡对得并不好,但是已经算是很难得,因为王安石回去后也想了半年,并没有合适下联,苏东坡能对成这样就算是大学士水平了。
       为什么说对的并不好呢?因为上联中西湖和锡壶是同音的,而南丰与蓝凤既不同音,平仄也有差异,所以这个下联只能算勉强答对,却并不工整。
       自古以来上联好出,下联难对。这个道理,王安石自然明白,苏东坡把下联对成这样,他还要连连夸奖,只能理解为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不知当下喜爱诗词者能否对出更为工整的下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8: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0-12-9 08:45 编辑

                  (六十五)
       王安石联难苏东坡
       有一年,某官请客,王安石与苏东坡同为座上客。苏东坡才华横溢,即兴吟诗填词,无人能匹敌,出尽风头。王安石锋芒不露,饮酒微笑。苏东坡见状,以为他讥笑自己,便道:“相公文才盖世,何不对句助兴?”王安石本无意与他争胜,但见他恃才傲物,需要压他一压,于是便道:“老夫前时曾得一句,未有下句,请苏学士代劳吧。”说罢吟道: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倒吸一口凉气,心想此题好刁钻啊!那年刚好是闰八月,年头年尾都有立春节。苏东坡想了半天都没结果,其它人更加无能为力,此联便被悬起来,成了众所周知的绝对。
      日月如梭,过了不知几多寒暑,有一位富翁长寿过人,在他一百二十岁生日那天,当地名人都来拜寿。其中一位饱学之士的书塾,行宴之间,猛然想起这上一联,不觉狂喜,大笑吟道: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主人不知缘故,以为书塾是念贺寿之词,忙上前敬酒。在场的才子都笑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08: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0-12-10 08:27 编辑

                  (六十六)
       他,被贬到黄州,还会带着家人一起去城东的荒地里种田,自种自食,还给自己取了外号——东坡居士,日子过得美滋滋。
       但东坡居士没耕几年田,就被调离了,虽然是升迁,可他根本无心争权上位,看透了官场黑暗的苏轼,一度只想远离京城,三番五次地恳请外放。
尽管如此,在宿敌上位后,他依然摆脱不了被针对、流放的命运。这次,他被贬到了惠州,已57岁高龄。
       别看岭南地区现在繁荣昌盛,当时可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特别是惠州,穷到菜市场上每天只杀一只羊,除了官府和有钱人能买到之外,普通人几乎吃不上。
       苏轼被剥了官职,日子过得特别拮据,就算向弟弟苏辙要了七千钱,也经常缺米断酒……。
       可他很想吃肉啊!但不敢和权贵们争,就想了个办法,让屠夫把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卖给他,故技重施,再次发挥改造美食的天分。
       他先将羊骨煮熟,然后涂些酒和薄盐,再放到火炉中去烤一烤,羊脊骨竟然酥香无比。苏东坡吃得津津有味,说“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除了烤羊骨,他还看上了广东特产——荔枝,并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看,有了荔枝,他都不在意被贬官的事实,还“不辞长作岭南人”,难道真是吃货都心大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7: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 于 2020-12-11 07:20 编辑

                   (六十七)
       正当他以为可以在惠州吃着烤羊骨、鲜荔枝安度晚年时,一封调令又来了,可怕,是海南!那可是蛮荒之地,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到底有多苦?
       《与侄孙元老书》里说:
海南连岁不熟,
饮食百物艰难。
       《闻子由瘦》里写:
土人顿顿食薯芋,
荐以熏鼠烧蝙蝠。
       说白了,海南就是久旱不雨,粮食不能自给的“鬼地方”,百姓的主食多半是切碎成粒的甘薯,生活艰苦,连年轻人都难以忍受,而苏轼此时已是个60岁的老头。
       换作常人,可能就天天望着大海发愁等死了,可苏轼倒好,直接蹲在海边,咚咚咚地敲起生蚝,研究这新鲜东西该怎么吃。竟然真的又被研究出来了:
        一是将蚝肉与浆加上水、酒一起煮;二是取出蚝肉,在火上烧烤,熟后直接塞进嘴里。
        吃上一口,那叫一个过瘾,便迫不及待告诫儿子,说:这种贼好吃的美味,可千万别让那些朝中大臣知道,不然他们可要抢着被贬,过来和我争着吃了。
        这就是苏轼,他总有能力将“失意人生”变成“诗意人生”,纵然有一千种挫折,他也能有一千种对抗挫折的方式,将它们全都变成美味佳肴。
后来他终于等到了赦免,离开海岛时他还很得意地说: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贯平生。
       这豁达乐观的性格真是绝了!
       熟知惠州历史的人都知道,苏东坡是惠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传播者,他寓居惠州共两年又七个多月——惠州人还算出了苏东坡寓惠时间为940天,留下了587篇(首、幅)佳作。
       晚清惠州诗人江逢辰吟唱到:
一自坡公谪南海,
天下不敢小惠州。
       最后,还是忍不住“吐槽”一句,苏轼呀,你也太爱吃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07: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八)
       东坡肉的故事
       美味东坡肉,为苏东坡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公元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戏作《食猪肉诗》云: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公元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再受排挤,公元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
       好个美味——东坡肉!民间有联:
垂涎欲滴东坡肉;
嗤之以鼻霸王餐。
       又有联:
垂涎欲滴东坡肉,
秀色可餐西子容。
       东坡肉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当下已走向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1-10 04:24 , Processed in 0.08320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