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4|回复: 7

[原创] 平生不敢失俗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5 1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平生不敢失俗质[心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2: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平生不敢失俗质 [心舟]
对句:立世当然靠信诚 [苏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2: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平生不敢失俗质 [心舟]
对句:立世岂能忘姓名 [心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2: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平生不敢失俗质 [心舟]
对句:归隐只求埋姓名 [苏三]

和心舟唱唱反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2: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平生不敢失俗质[心舟]
对句:瘦骨犹能作栋梁【磨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3: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苏三于2010-07-05 12:55发表的  :
出句:平生不敢失俗质 [心舟]
对句:归隐只求埋姓名 [苏三]

和心舟唱唱反调
       转=文化就是对于俗的文饰和掩盖。对于本来的显然的自明的不言而喻。文化在最早是穿衣,吃饭,性。这些被文化的东西,就是在服装的本来意义上,加入美,加入习惯,加入习俗,加入禁忌等等元素。在食物充饥中加入礼仪,加入次序,加入文明,加入养生,加入地方习惯。在性的传承中加入爱情,加入习俗,加入传统,加入艺术。
所以,俗就是被文化掩盖的原有的基本实体。没有此实体,文化就没有附着的地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文化的历史悠久,人们对于俗质渐渐忘记,只在关注文化本身。所以俗就被文化异化为可鄙的东西。俗气!俗人!俗事!俗不可耐!俗!就是如此卑贱。俗就无处存在。实际上,生命就是在俗中,并因为俗而能够存在。《易经》《贲》卦说“白贲,无咎。”即是文化的底线在不掩盖俗质。孔子说“文质彬彬”,就是文化的底线在保留俗质。略加文饰。但是文化的浮沫却在俗质中无限发展,以形形色色掩盖俗质,遂使人不知俗质是什么?生命的飘渺就开始了。《易经。复》卦言“无远复,无诋悔。”即是在文化中不要极度文饰,性情的迷失就是在文化的深度和高度中。不要以为文化已经丢失了俗质是什么好事。人性的真善美的迷失反而在文化迷失中---即在文化的极度文饰中不知道俗质是什么。
    丧失俗质就是不真,就是假,虽然是美,但是会使人迷失性情。许多无知的人在文化的道路中迷途不返。笼统地说艺术,文化在其发展中对于人性的浮沫化---虚伪的提升是悄然不知的,文人多伪。肚子饿还要装作不饿,贫寒装作无所谓,有性需求装作一本正经。充饥以延命,衣服以保命,生养以续命,这是真实。但是文化的基本点是,饮食以道,衣服以礼,性以人伦。如果饮食步入文化的深层,就是“品”了,品之尝之,抑之扬之,首举杯酒以祭天,次举酒以祭地,三举酒以敬人。。。。繁杂三复,一顿饭吃五个小时,但是还是饥肠辘辘。这样文化就已经丧失俗质而追求遥远,是艺术化,诗化,音乐化了。其余的服装和性都准此理解。
文化就是在俗质上的稍加文饰,如同美人淡粉,不掩其父母所生之面,肌肉可见,血色可睹。如果层层叠叠,粉上加粉,油上加油(加油),香中裹香,则不敢正视,俨然是鬼。文不掩质,质需文掩,此中妙趣,是恍惚之道。完全的俗质令人可惊,无限的文饰令人作呕。在文化的路途,文化人的俗质不失,就是“文质彬彬”,君子文质彬彬,文不过头,质不暴漏。小人质暴俗露,无礼无状。所以文化还要哲学的把握,即哲学规定文化的量的程度。过犹不及。古代文化人俗质总在,在文章中透漏,如果文章中满是虚伪文人的油气,则如丑女浓妆。古代文化中都是以俗质为基本点的,孔子学而不厌,乐在其中,老子抱朴见素,质在其中,易经无虚无骄,实受其福。文化的流行则去此甚远。衣服求妖艳动人,浮夸过街,言辞求激辩诡诈,无理取胜,文章求言辞富丽,无趣无味。性取滥交,色道迷迷。饮食取休闲,坚吃不息,损害肠胃。总此,文化中的俗质不在,则文化之文化。。令人眩惑。不知基本所求,则“迷复,凶”(易经,复卦)
    文化越是走向与俗质甚远的边际,则凶险就会发生。罪就是俗质的丢弃,恶也是俗质的丢弃,人们追求不断出现的新奇的刺激,就会丢弃自身的俗质,就会十分疲倦和无目的。罪,恶,病,险都是在此发生的。《易经》不断地提出“不自失”,这是历代研究易经的人不注意的,为什么“自失”如此可怕?不自失,就是吉利。现代汉语的“失败”,人们不知道失去什么而败,是“失俗则败”。原始性始终在现代化中,这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以为现代化就是对于俗质的丢弃,以为学习是对于俗质的丢弃,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迷乎?人们在“迷惑”时即是俗质即将丢弃的内在感觉,为什么此时十分恐惧?因为俗质是人的基本的元素,人在最初丢弃时感到“嗒然若失”,又不知失去的是什么?就是---俗质!
本来一般人是保守其俗质的,但是遭到文化人的打击---俗气啊,俗气!这些人就不得不进一步文饰过头,迷失本来。邯郸学步,不知所终。现代化就是不断的反本的发展,就是不断把俗质作为出发点,所以现代化就是俗质的贯穿,人类历史几千年还是“吃饭问题”,衣食住行。现代化似乎在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目的性中飘渺无定,但是还是衣食住行问题。名利不断在文化中推动,名利就是不断蛊惑人心的东西,许多原始性目的丧失在名利之中。
    看到文化中的俗质,原始性贯穿,就不会失俗而败。在古代文化中的修养,就是俗质拾起。而不是俗质丢弃。学习什么也不是俗质丢弃。俗质就是“厚德”人们以此“载物”。俗质变为浮沫如何承载重物?“鼎折足,覆公酥”,力不胜任也。雅不忘俗,进不忘退,贵不忘贱,有功不忘谦。恒以俗,贱,谦,退持身,则不自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3: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脱离生活的文字便少了血肉,自会空洞无为。问好心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3: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磨刀霍霍于2010-07-05 13:04发表的  :
脱离生活的文字便少了血肉,自会空洞无为。问好心舟
问好磨刀郎 虚拟的网络 真实的人性 网络立身 诚以交天下 心舟向来不喜虚说夸口 主持过几个上百人的对对房间 成功在于实事求事 礼不轻加 责不过人 常叹 为什么他人数年不能做出一间象样的交流空间 原来是不能放下斯文面具所至 他们忘了 我们都是成年人 人情世故的理解能力总不会相差过远 往日一呼百应 快意江湖的豪情 一去不返 惟以淡泊以对 人云:仁者居人上 智者居人侧 能者居人间 愚者居人下
舞文弄墨 赋曲对联 竟如武汉拳脚过招  人生如拟 学问仿佛 能达到进退自如 收放从容 舍得之间观自在的世间能有几呢? 须知 掘笔已然成大朽 行文到处是先知 废话多多 还望刀郎笑以谅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18 15:04 , Processed in 0.1153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