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7|回复: 23

[其他]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16: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   诗》

   风潮唱片-心灵音乐馆-闲情听茶系列之一

本专辑评论:

山月、佳人、飞雨、仙客……

在茶诗浪漫的唯妙想象中,品味最纯净超然的心灵美学,国际级大陆笛箫名家张维良倾力创作,再创“茶乐”新风格。

    品茶,自古以来,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在文人雅士间,更能触发灵感,创作出绝妙的作品,引人入胜。

不同于饮酒的繁嚣与旷放,品茶总是反映出一种悠闲与高雅的超然情致,可以摆脱人间各种烦恼,忘却一切,远离尘世,最终使人的精神得以净化、升华,回归生命的自然本质。

    在创作过充满传统人文之美的《茶雨》,以及揉合东、西美学的《茶禅一味》之后,张维良再次跳脱传统,以更自由的旋律与多元化的表演方式,将笛、箫、二胡、琵琶、古筝……结合苏州评弹与西方乐器,游戏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挥洒出《茶诗》中无限遐想空间。


《茶诗》所传递的是一种超脱自在、纯净自然的心灵美学。

因此,音乐上,张维良便以自由的旋律与多元的表演方式,来表现诗人在茶中所品味到人间闲情与飘然脱俗的心灵妙境。

除了惯常熟悉的笛、箫、二胡之外,在创作上,专辑中两首乐曲《佳茗?佳人》、《古今》,张维良特别采用了充满传统古韵的苏州评弹曲调创作,使得音乐在女声吟唱中勾勒出诗般的景致,并且在中国传统古老的声音与西洋乐器、现代音效的交织间,更呈现出一种置身时空交融中却极富遐想的自在意境。

该专辑采用苏州评弹曲调创作,将诗词化作浪漫音符,在诗意般的旋律中再创“茶乐”新风格。

让身心浸润于茶诗甘醇余香中,品味最纯净超然的心灵美学。茶香余韵中营造闲情优雅的意境,使得人心远离尘世喧嚣,同时回归生命自然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特地精选“茶”主题的诗词,依其意境化作浪漫音符,在诗意般的旋律中再创“茶乐”新风格、心灵新空间。


《茶诗》这张专辑,处处藏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奇转折,宛如诗人在茶中所品味到的千回百转、如仙似幻的空灵妙境,丰富而迷人。

清肌骨、通仙灵,茶以其多变的风貌,挑动了诗人的无限想象;远离凡尘、享受自在,张维良的《茶诗》,以现代化的东方创意风格,引领听者走入茶诗中浪漫唯妙的心灵空间,自然、清心,超然、洒脱。


http://tg.6621.cn/201005/ynhmpx/e21c7652c10eac65.wm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6: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曲目一 水味香

西陵道士茶歌

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淡淡的流水,高远的山月,在这样宁静的夜,连井水都透着一股幽然的香气,于是整个人就这样沾满了灵气了。

幽柔的二胡缓缓的把人引进无比宁静的月夜里。伴随着淡淡的如水般的背景音色,一点一滴的让人走入诗中萦绕茶香、充满灵气的宁静之夜。


曲目二 佳茗 佳人

               曹辅寄壑源茶

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台湾有东方美人“白毫乌龙”,苏轼则戏将佳茗当佳人。

茶的香、甜、醇美,总是使人充满美丽的想象。茶如美人,如何能不一亲芳泽呢?

  音乐以苏州评弹音乐素材创作。

一开始,轻柔的女声吟唱,有如美人款步轻移,有如茶香轻扬。

随着箫声的流动,音乐的节奏转为明亮而欢快,既回应诗中“戏作小诗”的游戏心情,又加深了茶如佳人的愉悦想象。


曲目三 茶香满色

山斋小集曲

张可久
玉笛吹老碧桃花,石鼎烹来紫笋茶。
山斋看了黄荃画,茶縻香满笆,自然不尚奢华。
醉李白名千载,富陶朱能几家?
贫不了诗酒生涯。

    玉笛、石鼎、山斋、茶香,自然的田野生活,总是给人一种自由、洒脱的感觉。仿佛只要一个深呼吸,天地就全在心间。

    悠扬的笛音,在弦乐队清新而充满阳光般的音色陪衬下,满溢着一种自在无暇的风情,让人也随着音乐走入诗中的山斋,享受茶香满色的自然生活。


曲目四 忘言
  
               与赵莒茶燕

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竹下共饮,相对忘言,只听得蝉声响满林间,此情此景,真的是无声胜有声。

古朴、典雅的古琴声引入一种无言的寂静之中,幽远的女声吟唱唱,如天边流逝的霞影。

霞影易逝,唯有那份相知相惜的真情永留心底


曲目五 飞雨

                饮茶歌调崔石使君

释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可以比过仙琼蕊浆;茶,可以三饮便得道;茶,真是神妙之物。

音乐在厚重的低音声中展开,古筝随之进入。在古筝与箫的交替间,乐曲慢慢转入轻柔、飘飞的旋律,最后与弦乐队和谐融出一片自由的氛围,将诗中一饮涤昏寐、再饮清神、三饮得道的快意之感一层层推演而出,令人烦恼尽消。


曲目六 肌骨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肌骨清,通仙灵,如此奇妙的感受,想来只有诗人才能形容得如此动人而令人神往吧。
    在透亮如大海般清澈的水滴声中,琵琶温柔的音色引入茶的非凡仙境,随着箫声飘然远离尘俗。音乐在瞬间跃入一种无拘无束、如随风飞扬的畅快之中,宛如走入诗中的蓬莱仙境。

最后,音乐又在温柔的音色间,与诗人一同回望凡间。


曲目七 梦中事

美人尝茶行

崔珏

云鬓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
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
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思。

    朱唇、绿云,香喉、红玉,美人、茶、梦中事,成就了一幅柔媚的闺中情怀,令人不由得想跨过时空,去探寻那分长存千古的心中事。
    音乐采用琴曲《平沙落雁》的动机创作而成。

一开始即以箫声独白,幽雅而静谧,古筝欲语还休的与箫一来一往,引人走入“美人思量梦中事”的怀想之中。

曲目八 古今

     茶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首“一字至七字诗”,在看似游戏的文字中,功力非凡的说出了茶的独特性。
    音乐以苏州评弹音调创作而成。以中国古老的音乐与西方的乐器,由简至繁,交织出一种穿梭古今、游戏东西的自在意象。

  茶,以清心之质,洗出世人尘劳,不分古今,无论中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6: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茶  雨》

风潮唱片-心灵音乐馆-闲情听茶系列之二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寒色幕,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当您随着如波光闪动的琵琶、悠扬远飘的笛音、飞雨般的扬琴……

走入西湖龙井的世界时,相信,无论是月下品茗,看月落西子湖,湖面银光闪闪,那种疑是天上人间的惊叹;或是在烟雨空蒙中,看着茶烟轻轻融入湖山烟雨间,那种清心淡雅的闲情,都将为您的心灵生活带来美的悸动,是一种生活的美学。

  在诗里,茶化作为心中清神的飞雨,在音乐里,茶飘进了山水间,化作为天地里最自由自在的飞雨。音乐里,欢快的情绪、流畅的音调,富有动感的节奏,渲染出在烟雨空素的诗境中品茶,茶香融入山水烟雨中,无处不在迷人景致!
      

      茶,可以入乐,尤以西湖龙井最称极品,因为它有景、有乐,又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人文品格。
  龙井是中国绿茶的极品,千百年来它以色泽翠绿、味道清淳名满天下。如此灵秀之物,正是出自天上人间的西湖群山之中。

人说,人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的茶是极品,景是仙境,音乐也是源远流长、悦耳动听。吴歌、浙昆、越剧、婺剧、弹词、筝乐、笛乐……,让西湖的美更加“有声有色”。
  
这张由张维良制作、作曲,以“西湖龙井”为灵感创作的专辑,巧妙地整合了物(茶)、景(湖光山色)、乐(吴地音调)、情(吴人情怀)。茶的清香,湖色的波光漪涟,诗人的生命感怀,交织在茶、景、乐、情中;那是一幅幅江南的生活音画,也是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在中国新世纪的江南音画中,重温文人品茗的雅性与诗风。

就让这充满灵秀之气的音符,慢慢地沉淀心灵杂质,为您带来诗一般的生活美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6: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曲目一  月落西子湖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出自李煜《望江南》)


音乐由琵琶散起,淡淡的,让人联想到月色轻丽的西湖上,波光粼粼;接着是笛子的散奏,舒缓悠长,把人的视野远远地拉到西湖的海天一线处。
在弦乐的背景下,笛子一直在歌唱,每到一句的尾处,琵琶就跟进来,像是对笛子的呼应,也像人与茶的对话;竖琴用流动的分解和弦音型与笛子对话。
于是,笛、琵琶、弦乐、竖琴形成了多重旋律线,宛如主客的对话,也像人与茶的对话;最后音乐在中段琵琶跳跃的乐句之后,更显得清淡,呈现出月落西湖,茶香轻飘,互相照映的浪漫的诗境


曲目二  茶 雨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出自释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音乐一开始,由16音符组成的乐句,宛如一阵飞雨洒落;在诗里,茶化作心中清神的飞雨;在音乐里,茶飘进了山水间,化作天地里最自在的飞雨。
音乐里,欢快的情绪、流畅的音调,富有动感的节奏,渲染出在烟雨空蒙的诗境中品茶,茶香融入山水烟雨中,无处不在的迷人景致。


曲目三 听 泉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雨山之茶,以龙井为佳。

(出自[明]高濂《四时幽赏录》


虎跑泉、龙井茶,向来是西湖的双绝,水清、茶也更淳了。
音乐中流泻而出的是山泉的剔透、明澈。
弦乐器的弱奏与马林巴琴的琶音,营造出一种带有泉水律动的虚幻感,为虎跑泉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然后主奏二胡高吟低唱,旋律是味道极浓的吴歌。
飘逸的二胡音色,与弦乐队相互对歌,宛如茶与水之间对应与交融。


曲目四 戏 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出自苏轼《曹辅寄壑源茶》)

苏轼的一句“戏作小诗”,却把茶的美说得令人心中一动。
因此张维良在这首音乐中,借用了周大风在1960年代,以浙江民间歌舞《顺采茶》、《倒采茶》、《花采茶》、《贩茶》、《揉茶》为基础创作的《采茶舞》第一主题,重新创编,加深了歌舞的气息,让人联想采茶女在茶山里穿梭游戏的曼妙身影,也映影了《佳茗似佳人》的诗意。
全曲以琵琶、古筝、扬琴等弹拨乐器为主,然后有二胡加入对答,充满了活泼自在的气氛。


曲目五 古刹幽境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出自宋之问《灵隐寺》)

弹拨乐模仿的三声钟鸣,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缓慢幽咽的洞箫声,把人的视野缓缓拉进被茶园环绕的古刹里,随着流动的竖琴、铝片琴,以及由远而近的弦乐,所形成的三重叙奏,心也飘流在古朴又灵秀的灵隐寺中,无限舒展。


曲目六 月下飘香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出自元稹《茶》)


一开始笛子的散奏一泻如瀑,如月色洒满茶山,令人心旷神怡;二胡奏出江南小调的主题,
仿佛茶香轻飘,薰满了整个世界。
主题在琵琶、笛子、弹拨乐等领奏或齐奏下,充满欢乐的气氛,心情也随着茶香飘上了天。


曲目七 闲看柳浪

孕灵资雨露,钟秀自山川。
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

(出自徐铉《新茶》)


柳浪闻莺是西湖的美景之一,整首乐曲极富歌唱性,中西乐器的交互搭配,色彩新奇。
低诉的二胡,伴随着竖琴的点点细描;咏叹的弦乐,则有琵琶轻和。
柳浪莺鸣下,只见茶香飘转在文人雅客间,平添无限诗意。


曲目八 听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栏杆倚处,待得月华生。

出自(欧阳修《临江仙》)

听雨,有人感怀伤世,有人情意缠绵。
在西湖品茗听雨,仿佛也听到了千古间,无数文人雅士在此过往的心事。
整首音乐张维良表现得像一篇散文,曲随情出,表现了极强的即兴性。
筝、琵琶、洞箫分别奏出,一如过往的文人雅士,各自倾吐;琵琶、古筝珠玉般的音型,生动的点染出“雨声碎荷声”的美感,既写情也写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6: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茶  醉》

风潮唱片-心灵音乐馆-闲情听茶系列之三

这是张维良由“茶醉”而抒写乡愁的专辑。

你知道茶也会醉人吗?

把三、四种浓茶一起喝,您便会感到一种想放肆一下、随性而为的醉意。

侯牧人、平远便如茶醉般,随性而放肆用极具节奏感的现代手法,玩起了各种民族音乐,而在多变的音乐风格下,却仍保留音乐原有的感人情素。

从上海民谣、西藏童谣……到云南民歌,您会发现这是一张充满游戏味道、随时带来惊奇的专辑。

您可听过用藏族歌词配唱台湾民谣?

两位作曲家打破了固有的藩篱,大胆的融合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也成功的将流浪四方与思乡的情感融入了每一种音乐元素中,深深的牵动你我内心最深处的真情。


  首度尝试,完全随性《海角》一曲,以藏族语言高唱台湾民谣《台湾好》,绝对令您耳目一新,一点醉意。

十分浪漫《越醉越美丽》一曲,以轻舞曲风的上海民谣,带您走入随性、浪漫的茶醉世界。

感人心肺,真情推荐《乡愁》一曲,以沧桑感人的蒙古民歌,让您细细品尝浪子心酸得如抽丝般的乡愁,感动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6: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曲目一 茶醉  

    以笙开始,古筝奏出主旋律,排箫道出一种悠远,或凄凉、或安宁……

远处飘来似有似无的声音,什么感觉?也许喝醉了茶就是这样!


曲目二 越醉越美丽

    以轻舞曲风上海民谣,带入随性、浪漫的茶醉境界,欢快了许多。流行配器手法加上古典中国传统民乐演奏,让人兴意盎然,少许的二胡也显得快乐无比。

    喝茶真的会喝醉么?

    醉了会是飘飘欲仙的感觉么?

曲目三 一点情味


     古筝的味道,永远那么有闲情逸致,听着这样的音乐,再泡一壶茶,细细品味,乐在其中!


曲目四 乡愁  

     以沧桑感人的蒙古民歌,细细品尝抽丝般的乡愁。将悲伤发挥到了极致,悲伤的蒙古民歌与悲伤的箫融合,即使配以现代感极强的节奏,也难改这种悲伤。

不仅因为马头琴,蒙古民歌,其实大多蒙古民歌都伴着哀怨情绪,因自古以来蒙古人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草原游牧生活艰苦。

越听越有味道,感人心肺!

曲目五 只想飞

   笛子、笙是主角,感觉虽然没有其它几首曲子够味,电子合成器营造出来的空旷感、力度感,听下来与整张专辑风格还比较协调。

曲目六  海角

    表达游子思念家乡,用一种民族语言唱另一种民族的歌,藏族歌手用藏语诠释台湾民谣《台湾好》,不禁为作者的创意拍手叫绝。

尽管听不懂在唱些什么,但情绪轻易的就被它纠缠着、侵蚀着,所有的距离感在歌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乐此不彼……

曲目七 童颜

   最欢快的一首歌曲,藏日小学合唱队童声合唱,孩子的声音是最纯真、无忧无虑的,听了忍俊不禁,脑海中浮现的是藏族小孩那红扑扑的脸蛋、西藏小天使,可爱极了!

曲目八  飘泊之舞

    弹拨乐器中阮是漂泊的,随着季节的风,飘流到每个角落,稍稍停留。当温柔的春风吹过山岗,舞动着衣衫,又是该离去的时刻。

毋须多说,听听吧,洒脱、释然、云淡风清的随性之情,尽在其中……


曲目九  在云之颠  

      在笙的伴奏下,女声吟唱贯穿其中,欢快的笛子吹奏着熟悉的旋律,眼前不由的浮现出那彩云旎旖风光、欢歌笑语、歌舞笙乐、美不胜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  壶》

风潮唱片-心灵音乐馆-闲情听茶系列之四

第一张写壶的创意音乐
鸡头壶、大彬壶、睡翁壶、东竹壶、薄胎粉彩壶、……

茶艺是茶道中极重要的一环,赏壶就如同欣赏一件雕塑品,所不同的是,一把壶可以因为人的长期使用、把玩,而自然焕发出一股浑朴的润雅与情味,在增添一份与众不同的欣赏价值外,更加深了品茗的雅趣。

本辑音乐即以艺术欣赏的眼光出发,用乐曲创作描绘出八种古今闻名的茶壶,在二胡的婉约、低音笛的深沉、高胡的纤细、古筝的清丽……中,将壶里所蕴涵的茶趣、茶韵与茶情细细把玩,使听者洗尽尘心,悠然走入茶与壶、壶与人间那份深刻的情缘之中。

知道吗?

每一把壶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和语言,可以化作动人的旋律。
鸡头壶一身洁净,淡雅得像天上的一抹云彩;
大彬壶一身银沙隐隐闪动,像穹苍里的点点繁星;
步行睡翁壶一身睡态,安祥得像摇椅上的老爷爷……

一沙一世界,一壶一乾坤来,我们一同听壶,听听音乐里,茶与壶、壶与人间那份愈久愈香的情与味


1 轻如云彩~鸡头壶
2 紫泥泛春华~大彬壶
3 甜梦何悠然~睡翁壶
4 苍竹滴翠~束竹壶
5 隔淡雾看青山~薄胎粉彩壶
6 盛来雪乳香~南瓜壶
7 古树扭风~树瘿壶
8 芳轩小品~孟臣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6: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束竹八卦紫纱壶




南瓜壶




薄胎粉彩壶




大彬壶




树瘿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6: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孟臣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7: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禅 茶   
   

我们中国人,常常以“博大精深”自诩。但是,我们中国人,不会以“博大精深”自欺。说到“博大精深”,我们中国人总是盛气十足。但盛气归盛气,这一盛气之中,绝不含凌人的意思。因为,我们中国人的盛气,是有容乃大式的,是兼善天下式的。不像小气的东洋鬼子,吃人家饭,穿人家衣,却虚伪奸诈,不敬衣钵。也不像流气的西洋鬼子,干海盗事,发战争财,却厚颜无耻,横行霸道。在我们中国的“博大”里,有属于自己的基因(科学的说法),也有来自外部的宿命(佛家的说法)。我们因“外来”而“博”,“外来”也以我们为大。这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盛气的“博大”,在数千年里,在许多地方,都留下过难以磨灭的,深刻的印迹。其中最尽人皆知的,就是在我们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禅茶”。有时候,人们又会管它叫做“禅茶一味”。

“禅”是舶来之物。“禅”字在梵语里的意思是“静思”(“梵”字在佛教典籍中,是传说创造文字的人。“梵语”是古印度的书面语,佛经原著,都是用“梵语”来书写的)。佛教禅传入我们中国四百年后的公元520年,一个天竺和尚(“天竺”是印度的古称),来到中国,正好赶上,中国历史上文化发达却思想混乱的“南北朝”时期。这个和尚,鸿运当头,南朝的梁武帝,以高规格礼遇,将他“迎至金陵”。因为此时的南梁王朝,正值“处处见庙宇,家家有僧尼”,举国上下,一派佞佛景象。梁武帝是个会立法的皇帝,更是个会立佛的皇帝。他还是我们中国第一个以“儒释道”三教精神,治国,治官,治民,并把佛教当成国教的皇帝。这个时候,这个和尚,带着佛家禅宗思想到中国来,真可谓赶上了天时,碰对了地利,凑准了人和。这位来得巧的和尚,就是天竺佛教第二十八祖,天竺人,“菩提达摩”。中国正宗心印派“禅”缘,就是从他“菩提达摩”开始的。之后,有了“二祖”。“二祖”之后,又有了“三祖”。“三祖”之后,又有了“四祖”。“四祖”之后,又有了“五祖”。“五祖”之后,又有了“六祖”。还有了“五家七宗”。还有了“南宗”、“北宗”。他“菩提达摩”做了“东土初祖”。也有人管他叫做“中华初祖”。

“茶”是我们中国的土产,是土生土长的土货。“土”的意思,指的是“乡土”的“土”,指的是“故土”的“土”。因为我们中国,是“茶”的原生地,是“茶”盛产的家园。

关于“茶”的原生地,有个西洋鬼子,另有一番“高”见。十九世纪初,这个西洋鬼子在印度服兵役时,见到那里有树高叶大的野生大茶树。他以“高”,以“大”,以“野”为根据,得出印度茶树的树种,就是茶树的原种,印度即茶树原生地的结论。很显然,这个西洋鬼子犯了一个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的错误。作为一个军人,如此错误犯在枪杆子上,就算跑靶,大方向总还不至于错。但作为一个学者,如此错误犯在笔杆子上,所失毫厘,恐怕除了千里之谬,还有千年之差。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一部释词述物的小书,书名叫做《尔雅》,书中就有关于野生大茶树的文字。由此可见,这位西洋鬼子,还犯了孤陋寡闻的错误。其实,距离他所见印度野生大茶树不远的地方,也就是相同纬度的东方,正有着一片神秘的原始森林。在那里,生长着很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不仅如此,还有又古又老,树野叶大的“茶树王”呢。那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云南与四川。

我们中国“茶”的盛气,在西“禅”东进时,已经迎春秋,送冬夏,留香四千多年。而且还在花样翻新,步入精彩,走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古典“茶”辉煌的顶点。那就是西“禅”东进二百多年时的大唐盛世。那就是西“禅”东进六百多年时的北宋末年。那就是西“禅”东进八百多年时的朱明王朝。在我们中国“茶”业史上(也是世界“茶”业史上),这三个阶段,都是划时代的路标。在大唐盛世里,古典的中国“茶”,气象万千,繁荣空前。在北宋末年里,古典的中国“茶”,走火入魔,工巧绝后。在朱明王朝里,古典的中国“茶”,洗尽铅华,返朴归真。八百年间,古典的中国“茶”,创世纪,绝人寰,空前中外,绝后古今,顶封了“茶” 的古典,绝顶了“茶”的经典。

这八百年,是我们中国“茶”,脱胎换骨的八百年。这八百年,也是心印“禅”派,塑身造型的八百年。在这八百年间,“禅”意“茶”香,相视莫逆,相映成趣,相濡以沫,相得益彰。渐悟顿悟,物竞天择,藏于名山,传之其人。“茶”最解“禅”的孤诣,“禅”最服“茶”的盛气。“禅”“茶”相投一味,互志风情。“茶”香给“禅”意提神醒脑,去春困,解秋乏,驱夏暑,逐冬寒,推“禅”梦渐门,现“禅”灵化境。“禅”境心法,在五花八门启迪心智,各种各样崇尚慧觉的心法中,个性最为鲜明。跟一些只见手段,不见目的,只谈方法,不论结果的心法相比,“禅”的表现:是单纯,是直接,是洒脱,是练达,是不多事,是少废话,是没有迷途,是不会迷失,是没有招式,是不会沉醉。就像我们中国“茶”的心法??法道,法天,法自然,见心见性,感天动地。

不过,“禅”又是柱无根的“香”,有的时候,如果不用缠着布条的小竹棍去杵上一杵,就无法做到名符其实,表里如一。这条小小的竹棍,后来功能放大了,成了法器。在造型上,更加庄严,在法力上,更加凝重,并且有了一个神圣的名字??禅杖。禅杖的故事,就是从它用来“杵”醒困禅人讲起的。禅杖最初的造型,只是一根头上缠着布条的小竹棍。任务是在参禅人打瞌睡时,派过去杵上一杵。

我们中国的“茶”,则是长流的水。在“禅茶一味”的深入浅出中,携来百侣,流者途殊,香者归同。讲究的是:苦去同源,甘来一体,苦尽甘来,甘苦轮回。因为,“茶”苦离心甜最近,离渴望最近,离唤醒最近,离理想最近。

我们中国的“茶”,生性少言寡语,从不僧面佛面,虽以苦口张本颜色,却令世人心生敬畏。所以说,我们中国人的含蓄像“茶”。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也像“茶”。我们中国人的觉悟更像“茶”。西周初年,“太公望”(也就是“姜牙”,也就是“吕尚”,也就是“姜太公”)随武王伐纣。占卜结果不吉,“太公望”不信邪,把不吉的龟甲兽骨拿过来,丢在地上,用脚踩碎。然后,“太公望”率领大军,打了胜仗,掀开了西周王朝数百年历史的扉页。“太公望”所表现出的觉悟,“太公望”所张本出的颜色,“太公望”所揭示出的敬畏,无不径自我们中国的“茶”:有入味的“香”(“香”是指“道”),有尽心的“苦”(“苦”是指“志”),有造型的“水”(“水”是指“势”),有法相的“神”(“神”是指“智”)。不输于芸芸众僧的善果,不逊于“恶水”之中的“花莲”。虽然没有取道“观音”的多面,但却道出了“观音”的“善”变。芸芸众僧说,“禅”的深入,令人成佛。芸芸众生说,“茶”的浅出,使人成圣。

我们中国的“茶”,就像一支镜子。一支恭人祺己的镜子;一支洗心革面的镜子;一支博大精深的镜子(又“博大精深”了);一支透彻数千年的镜子。对于我们中国“茶”的这一盛气,最为心知肚明者,洵属与之互为君子(“寒门”之“桂子”)又互为知己(“恶水”之“花莲”)的“禅”家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1-24 10:45 , Processed in 0.0871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