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回复: 10

蒋星煜先生<以戏代药>选录____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5 2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蒋星煜先生的&lt;以戏代药&gt;一书,很为欣赏,并深受影响.
个人觉得比来新夏先生的&lt;谈史说戏&gt;耐读.
有评家这样说____
&quot;蒋星煜的随笔集《以戏代药》,其中最短一篇的标题叫“以戏代药”。别看它以戏面出场,戏的背后却包罗万象纵横交错,内存极其丰富的资料及梨园掌故,某些是非评判方面,甚至超出戏剧范畴,流向戏外。老先生文章长短有节,以短见长,深谙戏剧几味。此书考料讲究,善于画龙点睛,属于多读不厌的消闲读本。
+++++++++++++++++++++++++++++++++++++++++++++++++++++++


         蒋星煜(1920- ),戏曲理论家。江苏溧阳人。复旦大学肄业。   
  蒋星煜先生一生研究戏曲史,其主要成就____
一、关于戏剧的渊源,纠正了王国维认为戏曲传达室自北宋的错误。
二、考证了明初顾坚、顾仲瑛对昆山腔的贡献,理清了昆腔之起源与发展,纠正了钱南扬之源于唐戏弄说。
三、研究国内与日本现存各种明刻善本、孤本《西厢记》,比较异同,分析原因,理清了演变脉络。
四、研究《桃花扇》之题材取舍,对作者孔尚任生平事迹、交游有重大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lt;悟空姓车不姓孙&gt;

研究《西游记》的人,在题材方面只是接触玄奘,谈到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的却是很少。
吴承恩何以创造这些人物的呢?在历史人物之中,是否仅仅玄奘确有其人呢?我看未必。

唐朝有两个西天取经的高僧,一个是唐朝开国初年之玄奘,另一个即悟空。天宝九年,?宾派使节来中国,朝中派张韬光等前去宣慰,随员之中有一个车奉朝,当时担任了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之职。这队伍于天宝十二年到达?宾,受到十分优厚的礼遇。启程返国时,车奉朝生了重病,留了下来,病中发下誓愿,能痊可的话,一定出家,后来真的在至德三年出了家,法号悟空,又曾到北庭翻译佛经,贞元五年才跟随唐朝的使节段明秀回到长安。
上面所提到的?宾,是汉代通行的旧名,唐代也称迦湿弥罗,就是现在的克什米尔。

悟空在?宾、疏勒、于阗、龟兹、北庭等地一共有30多年,往返旅途中的时间包括在内,共有39年。而玄奘西天取经首尾才只有16年。因此悟空比玄奘更为辛苦艰难,也是在意料中的。

我认为《西游记》中的悟空,虽然基本上是创造出来的神话,但也可能从高僧悟空的史料中得到了某些启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lt;武松和武松墓&gt;

杭州来客谈,武松墓曾有迁移之说,因为这个墓位于西泠桥畔,对于交通多少有些影响;后来因为是古迹,不宜迁移,因此未动。但在作迁移准备工作和勘查工作时,发现墓中棺木朱漆细雕,相当华贵,所以有人怀疑墓中武松另有其人,并不是《水浒传》里的打虎武松。

宋、元、明三代的文人墨客,写了不少关于杭州和西湖的诗歌文章,但都没有提到武松墓的,直到清代,才有陆次云《湖?杂记》和朱梅叔《埋忧集》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都说清代开国之初,钱塘江畔靠近六和塔的地方,挖出了一块“武松之墓”的石碣。这里提到了石碣,没有提到墓,但按情理应该是在一起的。

为什么武松墓会在六和塔附近呢?上两本笔记的说法也是一致的。因为六和塔附近的铁岭关,相传是宋江藏兵之处。因此据陆次云和朱梅叔的推测,武松之墓可能是宋江带领人马出征方腊时的遗迹。

宋江有没有帮皇帝镇压过方腊呢?宋史《侯蒙传》说,侯蒙曾向朝廷建议,“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宣和遗事》又记载,张叔夜“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宋江征过方腊,这只是前人为武松墓何以会在六和塔所找的一个解释,即使宋江没有参加征方腊之役,清初在杭州江干发现“武松之墓”的石碣,还是说明了事件本身的意义的。

武松墓何以在江干?事实上还有别的解释。民间传说金兵侵至杭州时,在六和塔出家的武松,激于国难,又再度开了杀戒,与昔日梁山兄弟一起,在大败金兵之后战死。有人认为年代相距太远,扯不上,其实从武松景阳冈打虎(宋政和五年,1115年)到建炎三年(1129)金兵陷杭州,其间不过14年,那时武松至多40多岁而已。

还有一种传说:武松晚年住在杭州,这时有个贪官百般虐待人民,武松忍无可忍,就候在贪官出进的要道上,当轿子抬过时,一把把贪官从轿中拉下,打死了才罢手,于是被捉进牢狱而死。解放以后,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湖胜迹》收了这个传说,但最后说:“人民为了感谢他为地方上除去一害,就把他葬在西泠桥畔。”这有些问题,因为武松墓一开始不在西泠桥畔,是迁去的。

尽管历史记载、笔记小说、民间故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说武松晚年生活在杭州和死在杭州。因此我想,现在西泠桥畔的武松墓棺木比较华贵,很可能是历代人民集资增修的,也可能是从江干改葬西泠桥时修理的。总之,由此反证武松另有其人总是十分勉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lt;佘太君的年纪&gt;

电影《杨门女将》放映,京剧、越剧的《佘赛花》也先后上演。在民间文学中,从年轻的佘赛花到白发苍苍的佘太君,她的一生是英勇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自从杨老令公为国牺牲后,佘太君一直是杨家将的最高领导人,她究竟活了多久呢?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当杨家的柴郡主、穆桂英、杨七娘等12位女将征西夏时,佘太君正好是100岁,所以江苏省扬剧团搬演这个故事时,就用《百岁挂帅》为剧名。

我总以为百岁挂帅是佘太君晚年最后一次的爱国活动了,以为过了100岁以后,佘太君不会再有多少戏了。后来听祝逸伯的评话《天波楼比武》,烧火丫头杨排风已经一百十几岁,佘太君则一百三四十岁了,觉得十分新鲜,深深感到自己过去的想法过于缺乏浪漫主义精神。

当我翻阅《小红袍》小说时,发现第二十五回是《天波楼杨令婆兴师,北潼关高德礼失守》,第二十六回是《林天佐请兵销差,佘太君上表除暴》。原来明代的海瑞搬佘太君率领的杨家将来平“张居正之乱”了。屈指一算,佘太君这时候至少应该610多岁了。而且看情况,作者还要让她再活下去的。

一个人活了610多岁,当然在现实中是没有的,甚至百岁挂帅也不一定确有其事,无非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佘太君这位年迈的巾帼英雄的景仰和祝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lt;岳坟铁像的演变&gt;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所以在岳坟旁边,铸了通敌卖国、残害忠良的秦桧、王氏、张俊和万俟□的铁像,让这四个千古罪人永远跪在那里,被人谴责鞭挞。

我想谈一谈岳坟前这四个铁像数百年来的变迁史。

岳飞父子被秦桧等谋杀以后不过10多年,宋孝宗即位后,替岳飞的冤狱平反昭雪,就在栖霞岭下埋了岳飞的遗骸,这就是现在的岳坟,不过规模远较现在为小罢了。那时候还没有铸秦桧等人的铁像。

明代正统年间,于谦写了一首吟咏岳坟的诗,也未有一字提及铁像。

明代正德八年(1513),都指挥李隆做了秦桧、王氏、万俟□三人赤身跪在岳坟之前的三个铜像,双手都是反绑着的。日子一长久,被游人敲打坏了。万历二十二年(1594)按察司副使范涞重新铸的铁像,增加了张俊。

后来巡抚王汝训觉得王氏的丑态有失王氏家门的体面,就想动脑筋搬动王氏的铁像,又考虑这样做未免太露骨,于是就把王氏和张俊的铁像同时丢进西湖。民间故事中秦姓巡抚沉秦桧铁像于西湖一事,便是由此讹传而来的。

万历三十年,曾任浙江按察司副使的范涞又到浙江做布政使,看到铁像已经四缺其二,便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重新铸了这四个铁像。

清代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上奏朝廷请求重铸,并且提出如果用好的铁去做卖国奸臣的像,太抬举他们了,应该用没收来的“盗贼”的兵器,重新熔化成铁,再做这铁像。朝廷准奏,由钱塘县知县负责办理。李卫所写的《岳忠武王庙碑记》一文,现在尚有流传,文中没有谈铁像的问题,上朝廷的奏疏则未能读到原文。

后来乾隆十二年(1747)布政使唐模、嘉庆七年(1802)巡抚阮元、同治四年(1865)布政使蒋益澧、光绪二十三年(1897)布政使张祖翼都曾重铸铁像。张祖翼有《岳墓重铸四铁像记》,文中说到:

“益以人心义愤,积岁詈击,身首残弃,因命工又范之,缚跪如前状,殛奸回于既往,懔正气于人间,以告万世之为人臣者。”

不仅描绘了铁像的形状,而且也把铁像的“反面教员”的作用说得一清二楚了。

张祖翼所铸的铁像,曾一直保存到辛亥革命以后,我们在解放以后所看到的,也就是这张祖翼所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lt;蔡伯喈之死及其遗文&gt;

话剧《蔡文姬》中,叙述到蔡文姬南返之后,以八年的时间整理出了蔡伯喈的遗文400多篇这一事迹。

蔡伯喈曾和卢植、韩说诸人合撰《补后汉纪》,因为当时社会秩序极不安定,没有能完成。只知道他写过《灵帝纪》以及包括《律历意》、《礼意》、《乐意》等部分的《十意》,此外还有42篇列传。

蔡伯喈生前和董卓比较接近,对董卓的所作所为,也进行过规劝。董卓被司徒王允用计杀死时,蔡伯喈流露了悲戚之意,王允认为他是董卓同党,坚持要处以死刑。蔡伯喈再三请求,愿意受“黥首刖足”的重刑,俾以刑余之身,继续完成《补后汉纪》的工作。士大夫们纷纷表示声援。王允却一意孤行,并说当初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是失策,以致出现像《史记》那样的“谤书”,“贻害”于后世。

蔡伯喈被杀害,有不少地方都供他的肖像,以作纪念。郑康成叹息道:“他一死。现在再有谁来考订核对汉代的历史呢?”

不仅《补后汉纪》没有完成,经过李催之乱,已经写出来的东西也逐渐散失光了。

曹操派人把蔡文姬接回来之后,问蔡文姬道:“你们家中本来有许多文献,不知道还能见到否?”蔡文姬说她自己能背诵的还有400多篇,至于当初家中所藏文献则多至4000卷以上。曹操就叫她忆述这400多篇文献。蔡文姬的工作做得十分仔细认真,所忆述的文章经过当时的宿儒耆老们的核对,都认为正确无讹。

后来到范晔撰著《后汉书》时,在《蔡邕传》中说他遗留下来的作品是104篇,在《董祀妻传》中说蔡文姬所忆述的文章有400篇,看来其中有将近300篇是卢植等人的手笔。

《蔡邕传》仅提到十余篇作品。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辑录蔡伯喈作品的本子,是北宋天圣年间的《蔡中郎集》十卷本,共64篇,其中包括反映他生平重大活动的《上汉书十志(一作意)疏》、《被收时表》,推荐贤良的《荐皇甫规表》等。另有七篇,辑录者认为也很可能是蔡伯喈的作品,作为《附录》,其中包括研究书法艺术的《篆势》、《隶势》以及五言诗《饮马长城窟行》等。

还有一种版本的《蔡中郎集》,除北宋辑本所包括的7l篇之外,又有外集4卷,收录《吊屈原文》、《伯夷叔齐碑》等59篇作品,共计为130篇,超出了《后汉书?蔡邕传》所说的104篇,是否都是蔡伯喈的遗文,则很难肯定。

弄清楚这一历史事实,使我们知道蔡伯喈的遗文所以能流传后世,确应归功于蔡文姬。另一方面,一向在小说戏曲中作为正面人物的司徒王允,却很不可爱,和董卓也无非一丘之貉,看他对司马迁及《史记》的仇视,看他的执意要杀蔡伯喈,就可以知道他的政治风度和为人处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lt;楚霸王与虞姬&gt;___上

    关于楚霸王的戏虽然不多,也不算少,自从梅兰芳《霸王别姬》的演出获得成功之后,即便像《鸿门宴》这样热闹紧凑的戏,也很难和《霸王别姬》相抗争了。
    近些年来,舞剧、芭蕾舞剧、歌舞剧也都演出了《霸王别姬》或《霸王之死》,个别的编舞和演员曾同我谈论了有关历史资料的某些问题,我的意见主要可以归纳成几点。
    楚霸王的艺术形象不宜过于粗鲁。完全从穷兵黩武的概念去理解“霸”字,也不一定全面。因为在2000多年之前,这个字的涵义和今天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今天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西霸天、南霸天等反面人物,都是最凶暴的地主恶霸,我们在国际事务中也反对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用类似的感情去理解西楚霸王项羽。这一称号,是他自己封的,并不是别人用以贬称他的。
    先秦之际,霸业和王业原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礼记?经解》才说:“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春秋战国这数百年间,那些想凭三寸不烂之舌取得卿相高位的游说之士。拜见诸侯之时,总会提出某些对内对外的政策方针,然后声称,如果能照此而行,那么“霸业可成”或“王业可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宋襄公这五个诸侯先后称霸于东周,在一定程度上凭藉了武力,但单靠武力要挟天子而号令天下,也有困难。
    考诸历史,项羽决非第一个霸王,在项羽之前,已经出现过了。《史记?勾践世家》就有“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的记载。究竟别人称他还是自称,语焉不详,并非贬称则是清楚的。
    我们当然也不能说“霸王”就意味着温文儒雅了。这“越兵横行于江淮东”也是称作“霸王”的一个必备的条件或资格吧!而项羽呢?他在攻下成阳、火烧阿房宫之后,又想东归了。有人对他说:“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他竟然没有采纳,似乎不想称霸。到了后来,他才又分封诸王,然后又自称为西楚霸王。看来他对称霸的兴趣是先淡后浓。
    项羽虽然学书学剑都没有学成,在他伯父教诲之下,学过一点兵法是事实。他起兵之初十分顺利,也不完全是他“力拔山兮”的气力可以解决问题的。《史记?项羽本纪》说他“才气过人”,显然不是没有文化的大老粗。
    项羽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用了夸张手法的文学语言,但是力能举鼎却是见诸史册的,也就很不容易了。这鼎恐怕至少有三四百斤之重吧!
    他的一生是好景不长的短促的一生,公元前232年呱呱坠地,公元前202年逝世,一共才活了30岁。他24岁随叔父起兵,仅仅花了六年时间,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把秦朝灭掉了。应该承认他对战略战术也不见得一无所知,他的风度仍旧有英俊潇洒的一面;不是满面络腮胡子的草包。
    项羽身材是魁梧的,确实不矮,《史记》说他身长“八尺余”。《汉书&gt;)说他身长“八尺二”。按市尺折算,岂不要达二公尺四十以上?其实,那时的尺小于现在的市尺很多。天津市于1980年发现了一把汉代铜尺,中国新闻社还为此专门发了报导,说以此铜尺为标准而折算的话,项羽的“八尺二寸”,只能折合成六尺略少些,还不及现在运动场上的某些运动名将的身材高大呢!
    他没有为我们留下一些文艺作品,只有《垓下歌》,气势是悲壮的。并不比刘邦的《大风歌》逊色。
    项羽转战天下,有一位姓虞的美人一直追随子左右;到项羽在垓下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时,虞美人仍旧和他厮守在一起。可以说是他共生死同患难的伴侣。此外,项羽有名马一匹,许多重大的战役中,也是立了赫赫功勋的。当时,项羽对虞美人和那匹战马,都有着一种难舍难分的深厚的感情,所以他在《垓下歌》中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在歌中,项羽已经把日暮途穷、悲观绝望的情绪,毫不掩饰地反映了出来,否则的话,像他这样极度自信、从不认输的人物,怎么可能向虞美人去慨叹“奈若何”呢?该怎么办?他应该自己拿出主意的。
    《史记?项羽本纪》只说到虞美人后来也唱歌相和,项羽听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周围的人也为主悲泣不已。司马迁没有记录虞美人的歌词,据后人的《楚汉春秋》说,是这样四句: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看来虞美人只是一个统帅的家属,她既没有任何职务,当然也没有参与政略、战略的制定,也没有立什么战功,但她对照料项羽的生活是有贡献的。她的表态很坚决,如果项羽没有勇气再战斗下去,或项羽在最后的决战中丧生,她虞美人一定不会苟安偷生。她愿意为主牺牲自己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lt;楚霸王与虞姬&gt;___下

    按司马迁写《史记》的体例,所谓本纪,原来是为刘邦及其后来诸帝立的。败于刘邦之手未能统一中国的项羽,本来只能在列传中占有一定篇幅,司马迁仍将项羽的传略列为本纪,可以说是十分优渥的破格的待遇。根据“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古代历史学家的惯例,甚至也可以将项羽的传记立于所有传记之后,并明确其对刘邦不肯俯首称臣的抗拒王命的身份。司马迁当然并没有这样做。但是,他对虞美人的记载,却远没有像对吕后那样详细。她的生平如何?究竟为何自刎?都没有说清楚,这对历史学家和戏曲作家都带来了不少困难。
    《括地志》说:“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此说居然没有能找到六朝以来任何一部著名文献作为佐证,可见当时人们也不是最重视的。既无原来的碑碣可以辨识,只能依靠父老们的口头传说了。论位置,离开听到四面楚歌的垓下不算太远,离开后来项羽自刎的乌江也在一条路线之上,是有可能死在这里的。
    至于虞姬这一称谓,不能说是类乎后、妃的尊称。封建时代的贵族官僚,也把自己的侍妾称之为“姬”的,称之为虞姬,和虞美人也并无二致。
    关于虞美人,我想说明两点:
    项羽在火烧阿房宫之后,“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句话很含混。但肯定把大部分珍宝、妇女部分给了文官武将作为奖赏了。他自己恐怕也得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之下,虞美人始终“常幸从”,可见他们之间的爱情倒是经得起考验的。虞美人对于项羽是忠实的。再说虞美人是否真的美呢?司马迁也无任何记载,她的容颜恐怕不会十分丑陋,但“美人”二字实际上是万不得已而用的称谓,非后非妃,称什么都不妥当,于是才称之为美人吧!很像是一种泛称。
    说虞姬是巾帼英雄,我感到仍旧值得商榷。因为她只是跟随项羽于戎马生活之中,她本人既无军职,也无任何战功,和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是不能类比的。
    即使虞姬真的能舞剑,也说不上是巾帼英雄。姑且不去追索历史的记载,就按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而言,也只能说明她对项羽的爱情是坚贞的。我们一般所谓的巾帼英雄,内容要丰富得多,对民族和国家的贡献也更具体些。明代沈采所写的传奇《千金记》,也接触到了这个故事,《楚歌》、《解散》和《别姬》三出中,都没有虞姬舞剑的场面,也不能说处理得不对。即以京剧《霸王别姬》的舞剑而论,那是为了替项羽解愁消闷的,是一种文娱活动,既非冲锋陷阵,连操练也谈不上。单凭这一点,把虞姬理解成巾帼英雄,根据仍旧是不充分的。
    英雄和美人的生离死别的情节,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之感兴趣的,所以唐代教坊就演出了大曲《虞美人》,可惜今已失传,其人物造型、音乐、舞蹈已无资料可寻。但是词牌、曲牌的《虞美人》和唐代教坊大曲《虞美人》有某些渊源应该是没有疑问的。现在某些戏曲、曲艺中,有《虞美情》曲牌,是由《虞美人》讹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2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戏称蒋先生为文坛文坛“老妖”,非凡人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3: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先生不错,有水平,而且文风朴实无华...
写的好看
喜爱戏曲的看看这个很有好处_____
一来他文章说的都是真东西(真实史料)
二来他看戏有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5 10:24 , Processed in 0.0932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