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40|回复: 10

那年,那月,那些事(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2 00: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年,那月,那些事(3)

文:白马非马

陈大个儿绝对是一条硬汉子,他不是本地人,属于逃荒移民。那还是解放前,他的老家发生了水灾,他本就是孤儿了,没有了太多的牵挂与留恋,便离乡背井谋生路。路过北村的时候,饿晕了,刚好被张福贵看到,就把他背回了家。那时候张福贵并不总在家,而是在天津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绸缎庄,好像就是在著名的估衣街上。绝对是缘分,偏颇张福贵回乡办事,没到家就碰到了陈大个儿,他自己也没想到,这巧遇竟成就了二人整个后半生的拉不长、扯不断的关联。张福贵是平津战役打响前,“大难逃乡”,卖了股份回归故里重新当地主的。

张福贵收留了陈大个儿,把他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张德朋的父亲张守常,然后又回了天津。陈大个儿其实比张守常还大着七八岁,在农村,三十锒铛岁儿,房无一间、地无一陇,基本上也就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儿了。陈大个儿那时候也没有别的想法,能有活干,有屋住,有饭吃,他很是知足。那时候,陈大个儿开始称呼张福贵为老爷,称张守常为少爷,张福贵不干,反而称呼他为兄弟。陈大个儿说,那可不敢当,就又改口称张福贵老东家,称张守常少东家,让张家父子称呼他为陈大个儿。

说陈大个儿是硬汉子,那可是一点也不假。他个头儿在我们那一带村落里绝对是最高的,能有一米九,脸孔黧黑,膀大腰圆,干起活来也不惜力,一个人可以顶上两三个壮劳力,当然,吃起饭来也足以一个顶仨。而且,所有农活他陈大个儿绝对都是一把好手,他还有一个本事,就是多么烈性的牲口,到他手里也只有乖乖地听话,所以,他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车把式。陈大个儿有两个外号,一个叫“火车头”,就是因为他生得高大雄壮;一个也许不能算外号,而是算尊称,叫“打头儿的”,这是从他干活总是做领队得来的。可惜,和他女儿有外号叫“陈大臀”没富起来一样,陈大个儿再有外号也没用,还是受了一辈子穷。

我现在记性不好了,忘记了他老人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怎么给地主、富农定义的了。印象里,似乎地主是仅仅剥削别人,自己不劳动的。自己有土地,同时也劳动的,似乎不该归类为地主,而应该算作富农或富裕中农。但张福贵这一家该怎么算呢?他把天津的股份卖出去后,回到家,其实是又重新做起了农民,张福贵、张守常父子俩,其实也都是相当能干的农民,只是不及陈大个儿而已,当然,他们也没有陈大个儿那么能吃。其实,当地可能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主,像黄世仁或刘文彩那样的完全不劳而获的人当地根本就没有。当然,如果从财富程度上来说,张福贵父子被定为地主,或许也不算太冤枉。我记得看过余华的《活着》以及葛优所演绎的电影《活着》,戏里的主人公富贵少爷在看到当年从自己手里赢取了全部家当的家伙被镇压的时候,庆幸自己及早败家的同时还是吓尿了裤子。这张福贵父子居然没有被镇压,那还是应该说得益于他们一向的与人为善罢了。当地像他们那样的地主也不是很多,其他人虽然也被定为地主成份,其实也是始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劳动的,只是祖祖辈辈省吃俭用,从鸡屁股里、从牙缝里积累下一些钱财购买了比别人多一些的土地而已,其实连土财主都算不上。

我记得我自己有一个姨家也是地主,和张福贵一比,就是小地主了,当年闹运动他们就把所谓“浮财”藏到我家,运动风声过了再取回去,曾经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地好几回,后来我们家都烦了。其实,所藏匿的“浮财”我有印象的不过几付银镯子、银链子、银戒指和一些包金饰品,倒是有一台老式手摇发电的留声机我当年还比较有兴趣,另外还有一对樟木箱子和一个大号铜脸盆,现在看起来,真也没什么值钱玩意儿。我们家表示腻烦的时候,我那个姨就哭,说什么地也没有了,就这点东西了,是她的命根子。我有一个姨表姐和我同岁,只是生日大上一个多月,那年月,我每每和表姐干仗,总是一会骂她是臭地主狗崽子,一会学我姨哭哭咧咧的样子,每次表姐都是被我气的大哭,每次的战胜都让我得意洋洋,每次即便我姨在场,我这样欺负表姐,我姨也不敢说什么。可见,成份这个东西当年对人的命运的影响绝对是不可低估的。

既然说到我姨家的情况,干脆也就说一说我姥姥家。其实,我姥姥家的境况基本介于张福贵家和我姨家之间,那么我姨家都定成了地主,我姥姥家当然不能幸免。可是事实上,一切都是可以变通的,只要你具备了变通的条件。我姥爷弟兄六个,不像张家那样多代单传,虽然土地房屋财富都不比张家差,甚至据说当时我姥姥家的大院比张家还气派,但是由于人口多,这些财富均摊到每个人身上就远不及张家了。当然,这还不是不定为地主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我姥爷的四弟在外面念洋书,后来不知怎么就跑到南方参加了北伐军,后来更是转为了共军,多年没有联系,解放的时候居然冒了出来,而且已经被安排在江西省委做了一个不小的官儿。所以我姥姥家虽然也有大院、有长工、有大量瓷器、银器类,甚至还有带着土枪看家护院的,土改前我那位四姥爷告诉家里,长工等全部遣散,家产一分为六,再加上他本人也肯定给地方政府打了招呼,于是,我姥爷在老家的这弟兄五个便分别定了个贫农和下中农的成份。当然,其他很多方面与张家没有不同,我的几个姥爷都亲自务农,也大多被称为好把式,只是舅舅们年轻,不少人闯了出去甚至有的干脆投奔了江西。

七十年代,我姥爷去世的时候,我母亲便烧纸钱边哭诉,我听到她哭诉的内容就是说我可怜的姥爷家里本来什么也不缺(主要指吃穿和日常用品)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干活从来走在最前头,吃饭给人家吃馒头,自己吃窝头。看我母亲哭得太伤感,我舅舅本来要过去劝慰一下的,听到她的诉说,想到他自己基本没吃过苦、没干过一天真正的农活,便垂下头默默地走开了。我舅舅确实没有干过农活,因为他从小到天津学徒,后来在隆顺榕旗下的一家药房做账房先生,后来回到老家又到生产大队当会计,白白净净戴一副黑边眼镜,总是穿得版版正正,为人也不苟言笑。舅舅写一手好毛笔字,当时,只要过年,整个村子的对联基本都是舅舅书写的,连对联的内容也是他杜撰出来的,所以,他倒是也落了个好人缘。他曾经收集了许多字画,都是装裱很好的,他会轮流拿出来在他那间比我们家两间还大的屋子的后墙上悬挂。记得有两个条幅也是一副对联,字很大,联曰:真君子风清月白,大丈夫海阔天空。我那时很天真地问他,是这上面的字好还是他自己写的好,他告诉我,这对联是袁世凯的秘书手书的,他通过几层关系才搞到的,跟人家的字相比,他的就没有体了,只能说是“买卖字儿”。我后来虽然一直也没学会书法,但多少懂得了一点欣赏,我确实发现,舅舅的字也就仅限于好看而已,确实不属于任何体,而且我也就开始觊觎那副对联和其他的一些书画,可惜,我虽然后来也算动机不纯地没少拍舅舅的马屁,到底,等到他去世我也没得到他一幅字画,都被也算附庸风雅的表哥拿去了。

话题扯远了,反正我也就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却也无关紧要。总之,我们那一带的地主似乎并不太招人嫉恨,反之,穷困的人们倒反而会被人家笑话为不会过日子。这和后来领导人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似乎还是有一些相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2 08: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一带的地主似乎并不太招人嫉恨,反之,穷困的人们倒反而会被人家笑话为不会过日子。这和后来领导人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似乎还是有一些相通的。

据说,当时的地主会被批斗的,是这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2 23: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马老师的那些故事也太快了点了,
先支持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3 14: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听母亲讲过,当地从前的一些地主也是比较节俭的,为人也和善。
小的时候,也跟着人群在学校操场上看批斗地主来着,那个时代的批斗会特别多,正好让缺少娱乐的小孩子看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14: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那月,那些事,
关键还是在“那些事”上哈,
不管是在什么年代,
“变通”的事情还是存在的,
只是看其主流罢了。
文中“其实”用得多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那月,社会需要地主,所以,必须有人出来当地主挨批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2: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倚雪于2009-10-22 08:36发表的  :
我们那一带的地主似乎并不太招人嫉恨,反之,穷困的人们倒反而会被人家笑话为不会过日子。这和后来领导人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似乎还是有一些相通的。

据说,当时的地主会被批斗的,是这样吗?
如果俺说黑五类,你会联想到啥?^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2: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倚槐卧雪于2009-10-22 23:20发表的  :
白马老师的那些故事也太快了点了,
先支持一下吧:)   
这不,写不出来了,^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2: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空阶蕉雨于2009-10-23 14:29发表的  :
曾听母亲讲过,当地从前的一些地主也是比较节俭的,为人也和善。
小的时候,也跟着人群在学校操场上看批斗地主来着,那个时代的批斗会特别多,正好让缺少娱乐的小孩子看热闹。
而今,大家都在网上斗地主呢。^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倚槐卧雪于2009-10-25 14:12发表的  :
那年,那月,那些事,
关键还是在“那些事”上哈,
不管是在什么年代,
“变通”的事情还是存在的,
只是看其主流罢了。
.......
多谢指教!俺总是词穷,虽然理不一定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12-23 23:55 , Processed in 0.1004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